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溪魏荫

找到约8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魏荫茶庄园:禅意尽在茶香中

沿绵延起伏的山路

向魏荫茶庄园盘旋而上

成片茶树如绿屏般映入眼帘

云雾缥缈间

一簇簇沾满露珠的茶树

矗立菡萏山的梯田上

清新的空气

夹带沁人的芬芳扑鼻而来

一幅茶乡水墨画浑然天成

▲茶叶基地


▲魏荫亭

魏荫茶庄园

位于西坪镇松岩村

海拔1200余米

环抱菡萏山、观音山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有“鸟鸣山更幽

风动人还静”之惬意

为乌龙茶、铁观音生长

和优异品质特征形成

提供优越的条件


▲茶源古道

置身于茶庄园

你可以漫步于山间茶源古道

在泥泞的黄土与布满青苔的

石阶上穿插行走

微风拂过

茶树轻轻摇曳

远处隐约传来

鸡鸣狗吠之声

与潺潺流水合奏出

一曲茶乡独有的山水之歌

吟诵着数百年

茶源古道的悠悠传说

▲铁观音母树

鸟语花香,一路相伴

自茶源古道蜿蜒而下

行至路尽

清亮的水流声入耳

几块山石间

一座卧坐石像进入视线

老者扬眉奋髯,笑脸盈盈

这便是魏荫发现铁观音之地

▲代天府



▲松林头代天府修建性详细规划-总体鸟瞰图

郁郁青青的漫山茶树中

还藏有一座小庙

名为代天府

供奉当地信仰的五位“王爷”

庙内珍藏着一块

清代名臣李光地亲笔的

“山高月明”牌匾

传说为李光地品茗之时所写

据守庙村民介绍

村中茶农要外出经营茶业时

往往会来庙中点上几炷香

以求万事顺遂,生意兴旺

▲茶禅寺

位于松岩观音山下的茶禅寺

生动展示茶与禅融合的魅力

是我县茶文化旅游的

一个代表性建筑

环境肃穆宁静,群山环绕

双溪汇聚

寺内建有观音殿、茶圣殿、

茶书馆、茶人堂等主体建筑

其中

茶圣殿内供奉着

神农氏、陆羽、蔡襄

苏良、魏荫等“茶祖”

丰富悠久的茶文化在此凝结

并随一批批香客传播

  

▲铁观音传习所

在城东工业园

魏荫名茶铁观音文化园

更是让你仿佛进入

一个与世隔绝的茶的世界

这里设有“铁观音茶史馆”

“茶叶博物馆”“铁观音文化场”

“茶艺馆”等功能区

年免费接待客流达25余万人次

已成为安溪宣传

铁观音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魏荫名茶铁观音文化园


▲铁观音茶史馆

如今的魏荫茶庄园

已形成一条集铁观音文化园

茶禅寺、茶香人家

铁观音初制厂

乌龙将军庙等在内的

精品旅游线路

成为越来越多游客

向往的目的地

在这里

不但可以感受到

那份积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

一杯杯清香四溢的铁观音

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

传统与现代之桥梁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章桂林 摄影:黄东华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魏月德:一生执一叶 缘来“观音韵”

“谁能识得观音韵 ,便是人间懂茶人。” 14岁开始做茶,福建泉州安溪西坪镇茶人魏月德与安溪铁观音的“缘”已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如今已近耳顺之年的他依然奔忙在制好茶、传播铁观音茶文化的征程上。

近日,中国网海峡频道采访组一行来到“铁观音故里”,对话这位一生事茶、爱茶、敬茶的铁观音“守护者”, 聆听他讲述与安溪铁观音的“今世缘”。

香飘300年的“观音铁韵”

缘起

在安溪,铁观音被誉为“一片神奇的树叶”,有着“一叶富万民”的说法。而熟悉安溪铁观音的人都知道,关于它的起源有两个流传较广的版本:“乾隆赐名说”和“观音托梦说” 。

其中,“观音托梦说“的主角正是魏月德的先祖魏荫:相传, 1723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虔奉观音,每天奉茶于观音菩萨座前。终于有一天,诚心感动天,观音托梦于他,使他发现一株破石而出的茶树。魏荫便将此茶树移植栽种,之后广为蔓延。这一略带神秘色彩的传说几乎已经成了铁观音发源地—— 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的“官方口径”之一。而安溪县茶农的民间说法是,魏荫所栽茶树成茶冲泡后满室生香,不同于一般的茶,其色黑如铁,较一般茶重得多。魏荫信仰“观音”,疑是观音托梦所赐予,故将其命名为“铁观音”。

一叶香传三百年

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魏月德,正是魏荫铁观音第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一直以匠人之心坚守铁观音的传统制作技艺。“做茶40多年了,每天一睁开眼就是茶”,在熟悉他的朋友们看来,铁观音早已融入魏月德的血脉。

看看魏月德的制茶履历,也许你就会明白他为何对这片“红心歪尾桃”(纯种铁观音的标志)爱得如此深沉:

从小,在父亲影响下,耳濡目染,接触铁观音;13岁,还是小伙子的魏月德就已是个采茶能手;14岁便能扛锄头开荒种茶。在父亲的口传心授下,很快学会了茶树的种植方式,并开创性采用了单株种植。

魏月德在茶园研究茶苗

16岁时,魏月德就能制得一手好茶,还巧妙的将同属乌龙茶品种的梅占、毛蟹等茶叶做出特殊的品质。17岁,已经独当一面,成为闽西国营农场乌龙茶的制茶师傅。19岁,开创安溪首家私人茶厂。

28岁,他的茶,被茶学界泰斗张天福和广大爱茶人评为了“茶王”。2008年,年过不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泡顶级的铁观音得来不易,是天地造化之功。”采访当天,一边喝着被许多安溪茶人视为传统铁观音“天花板”的“魏十八”,魏月德一边讲述传统安溪铁观音的制作技艺。

“安溪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由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组成。”采摘前先要确定采摘期,制定采摘标准,然后再进行采摘。铁观音初制工艺包括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十道工序。精制工艺包括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等六道工序。

“要看天做青,看青做青”魏月德介绍,制茶时,茶人要根据季节、天气情况和叶面的鲜嫩程度等各种情况灵活处理。此外,制作安溪铁观音,先要以晒青、凉青、摇青等方法控制和调节茶青,使之发生一系列物理、生物变化,形成“绿叶红镶边”和独特的色、香、味,再以高温杀青,制止酶的活性,最后进行揉捻和反复多次的包揉、烘焙,形成带有天然兰花香和特殊韵味的高雅茶品,这就是爱茶人常说的“兰花香“和”观音韵“的由来。

做茶如做人 · 心正则茶香

传承

一杯好茶得来不易。因而,在魏月德看来,将铁观音制作技艺和铁观音茶文化传承下去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无比光荣的使命。

去年10月,“传承农业文化遗产 助推乡村振兴”国家级乌龙茶铁观音非遗传习所收徒出师仪式在安溪县西坪镇举行,业界专家、爱茶人士相聚一堂,共话传承。

当天,魏月德现场收徒。他向上台拜师的10多名茶人弟子赠送安溪铁观音相关书籍,体现传承永续。紧接着,魏月德依制为苏龙海、上官玉昆、李泽彪、王小林、肖秀春等五位传承人颁发出师证书,并授予五人纯正铁观音茶苗两株、传统制茶工具一套和茶书一本。五位传承人头戴斗笠,肩挑装有茶苗的篓筐,环现场一圈,全场掌声擂动。

“引大家入门,修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挑担子意为担当,希望大家把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这些年,作为国家级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倾注安溪铁观音,炼就精湛制茶技艺的同时,不忘创办非遗传习所收徒授艺,带出大批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能手,成为安溪茶产业发展典型代表。在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方面,魏月德对学生的要求可谓严苛, 如今,他的学生有上千人之多,而真正能够达到“出师”标准的不超过10人,“我当然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但出师条件我绝不松懈,这是对铁观音负责,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

一脉传承秉匠心

时间退回几年前。2017年12月,一场茶婚礼,曾轰动整个安溪茶界:出行的仪仗队中,身着喜庆闽南传统服饰的前导队伍前头开路,作为主角的新郎官头戴插着金花的状元帽,骑着高头大马。随后是雕花鎏金的闽南花轿,新娘遮着大红盖头端坐其中。

婚礼现场,“铁观音”元素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拜过天地、拜过父母高堂和夫妻对拜后,新婚夫妇开始进行庄严的献茶感恩仪式。先是选用三叶一芽的茶芯,浇水敬天地自然;再用精制茶敬观音,感恩铁观音这棵天赐神树。在献茶汤、敬茶祖后,新婚夫妻一起走到茶圃前,共同栽下茶苗,也种下共同生活、一起为茶事业奋斗的心愿。尔后,两位新人一起采摘茶叶,共摇茶青,起火炒茶、包揉烘焙,共制新婚纪念茶。

这对新人正是魏月德的儿子和儿媳。

“做茶先做人,传承好技艺,保护发源地,弘扬铁观音。”接着,新郎的父亲、国家级非遗乌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向新郎新娘传授制茶秘笈。其实,这样的婚礼仪式并非临时拼凑,而是有着千年传统。这,也是传承。

平日里,无论对徒弟、对儿子,魏月德的要求一样严格,不仅传授制茶技艺,更传递处事为人原则理念。“为的就是保证这一脉相传,让他们都能秉持匠心,对得起这流传300年的观音韵!”

铁观音的“解读人”与“守护者”

坚守

除了一心做好茶, 在致力传播铁观音茶文化方面,魏月德可谓不遗余力。在安溪县城厢镇河滨南路坐落着一座铁观音文化园。当年,为了建成这座文化园,魏月德花费的资金当以千万计,每有爱茶人至,他总会先带领他们逛逛文化园,再品上一杯上等铁观音。

魏月德向外国友人介绍安溪铁观音

一味茶禅话古今

该园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在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矗立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神农氏雕像、“茶圣”陆羽、乌龙茶始祖苏龙、铁观音母树发源地微缩景观……园中还有一个个铁观音茶史馆,收藏了古今中外茶史茶事、茶具茶器等,展现了恢弘庞大的千年茶史。魏月德说,斥巨资来建这样一座文化园,要想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我的目的也不在这里,而是想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安溪铁观音文化,在几百年茶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饮茶思源,回报社会”。

魏月德传播茶文化的“主场阵地” 非独铁观音文化园。在安溪西坪镇松岩村入口处,有中国第一座以“茶禅一味”为主题的佛理禅寺——茶禅寺。寺宇依山而建,双水会合,狮象守水口,两面青山相对而出,诠释的正是茶禅寺的禅意。“可以在茶禅寺听茶文化课,感受茶文化与禅文化结合的独特魅力。”而这也是魏月德发起的“大手笔”。

魏月德在进行“摇青”工序

此外,为了修缮和保护铁观音的母树发源地,他还设立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并陆续出版《魏荫与铁观音》、《魏荫铁观音探源》、《铁观音秘笈》等著作。

这些年来,魏月德总是利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地的爱茶人普及茶文化,“我的一生,只做一个事情,就是铁观音。”他将铁观音传承、发展和保护的使命镌刻于心,并付诸实践。今年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传来喜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正式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魏月德闻之,欣喜不已。

“我,将永远是一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推广的志愿者!”魏月德的话掷地有声。

来源:铁观音发源地一西坪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魏月德:护遗弘艺 以茶兴农

作为安溪铁观音发现者魏荫的第九代传人,魏月德出生在茶叶原乡西坪镇,成长于制茶世家,肩负着传承家族技艺的使命。多年来,他守着一方茶山净土,扎根品牌建设,将家乡的铁观音推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爱上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2009年,魏月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不久前,魏月德又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

守好发源地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

天气渐暖,西坪镇松岩村连绵起伏的茶山上,满园茶树郁郁葱葱,芽肥叶翠,魏月德穿梭在茶垄之间,迎着早春阳光细细端详新叶,察看枝条的生长情况。松岩村有一棵铁观音母树,魏月德十分关注这棵母树的发展与保护,对母树的松土、除草、管理都是亲力亲为。300年的母树依然枝繁叶茂,数百年的播迁繁衍,如今,安溪铁观音茶树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我从小就跟着大人学念茶歌、上山采茶,不知不觉中和铁观音结下深厚感情。”在魏月德眼中,茶叶和人一样充满灵性,只有用心用情、不断摸索才能培养出默契。魏月德介绍,自清朝时期其祖魏荫发现铁观音母树后,家中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14岁时,他开始跟随父辈习茶、做茶,日复一日磨炼技艺,至今已有40余载。

西坪镇松岩村是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之一,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核心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茶文化)保护核心区。魏月德出生成长在松岩村,作为国家非遗传承人,他依托松岩村国家级“双遗产”的茶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基础,进一步挖掘安溪铁观音发源地的历史文化内涵。自1992年起,他便积极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发源地,先后建立乌龙茶种植资源区,修建乌龙将军庙,修复乌龙茶铁观音启发之路的步行古道;2010年起,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创建占地100多亩的中国首座茶禅寺,具有闽南传统古院落的茶香人家。这些都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历史遗迹。

在保护和完善茶文化古迹遗址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品位的基础上,魏月德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保护生态化茶园。采用传统农耕的方式管理茶园,并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合理检测茶园的土壤、气候、温湿度等各项指标。目前,已修复废弃茶园近5000亩,茶园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地理标志认证”“安溪县十佳茶庄园”“智慧茶庄园”等。

在茶产业长期拼搏中,魏月德时刻不忘弘扬安溪铁观音茶文化。2000年,他在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设立安溪铁观音茶叶提纯研究所,保护铁观音种苗的纯正,成为茶业界专家学者研究铁观音的试验基地;2003年,他邀请国内许多著名茶叶专家到西坪铁观音发源地,举办纪念铁观音茶始祖魏荫诞辰300周年学术研讨会,弘扬源远流长的安溪茶文化。


▲魏月德向外国友人介绍安溪铁观音

根脉传承

弘扬传统制茶技艺

“要做出一泡上好铁观音,摇青十分关键,必须经过‘四摇四晾’,让茶青之间无数次摩擦碰撞,最终散发出阵阵花香。”长期以来,魏月德一直坚守古法制茶技艺,在摇青、杀青、揉捻、烘焙等18道制作工序中,经过匠心苛求、层层历练,力求每一杯铁观音都具有“七泡有余香”的神韵。

“通过传统制茶工艺细揉慢捻,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茶叶的自然形态和浓郁香气,汤色更显金黄、明亮,滋味浓厚甘醇。”魏月德说,传统制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定要继承延续给后人。

身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来,魏月德将铁观音传承、发展和保护的使命镌刻于心,建立起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习所,长期无偿招纳学员、举办培训班。

在徒弟们看来,魏月德是一个在做茶上有高要求、严标准的茶人,哪怕是一丝细微的不足,也不容含混过关。“师父常言,久做成匠,只要刻苦练习便会熟能生巧,怕热、怕苦是炒不出好茶的。”魏月德的徒弟苏龙海告诉记者。

至今,魏月德已开课100余次,前后受益的学生数量可达3000余人。与此同时,他深感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多次应邀前往校园,为浙江杭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的师生们,讲述一棵中国茶的故事,宣传中国茶文化。

2006年,魏月德围绕松岩村铁观音发源地,斥资3000多万元建设“铁观音文化园”,内设“铁观音茶史馆”“魏荫名茶产品展示厅”“铁观音精制厂”等功能区,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茶产品展销为一体,成为展示安溪茶文化的重要阵地。

每有爱茶人至,魏月德总会先带领他们参观文化园,再品上一杯上等铁观音。“我希望铁观音文化园的建成,能够保护好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普及铁观音茶文化、保护优质茶叶种质。”魏月德说,让底蕴深厚的安溪茶文化远播四海,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此,魏月德又从“实践回到理论”,耗费15年心血编写《铁观音秘笈》,采用闽南歌谣形式,公开祖传九代的技艺和自己半辈子摸索出来的经验,引起茶界热烈反响。

2022年11月29日,包含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铁观音秘笈》作为申报材料的组成部分,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贡献了一份力量。

除此以外,魏月德还出版《铁观音的前世今生》《魏荫与铁观音》和《魏荫铁观音探源》等著作,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大型文化活动,走进中央电视台《中国手艺》栏目、上海世博会,演绎传统铁观音制作技艺。

“我永远都是一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推广的志愿者。”每日清晨,已过花甲的魏月德依然秉承祖训,给观音供奉清茶三杯,而他所赠送的铁观音茶苗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魏月德在示范“摇青”工序

以茶兴农

助力茶乡乡村振兴

“我生在松岩,扎根松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茶农。”魏月德说,自己就像一颗种子,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和这里的山水草木早已密不可分。

“这里雨水多、湿度高,很适合茶树生长,种出来的茶叶带有天然花香,汤味温和幽远。”魏月德讲到,他之所以在家乡组织举办几次茶王赛,就是希望通过制茶高手间的交流、学习、研讨,鼓励茶农用心制茶、制出好茶。

近年来,西坪镇发挥“茶叶原乡”优势,探索“三+”发展模式,发挥品牌企业的引导作用。借此契机,魏月德牵头成立打石坑茶叶专业合作社、菡萏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发展茶产业,社员达到100多户。

“我们公司自有基地每年春秋两季毛茶的产量为3万多公斤,而一年的需求量有6万公斤,不足部分可以直接在合作社进行收购。”魏月德讲到,合作社的成立,让茶农获得工资收入和经营分红的双重保障,也有效解决茶农销售的后顾之忧。

“魏大师给我示范很多实用制茶技艺,以前摇青总是把握不好力度,今天的课让我豁然开朗。”漫山茶树吐露新芽,正在田间劳作的松岩村村民魏清龙告诉记者,自从加入合作社,学会更多种植技巧,茶叶品质提高,销路也不愁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多。

2010年以来,魏月德筹集到5000万元资金,在村中牵头建起一座占地100亩、拥有多重殿宇的茶禅寺,祭祀历史上为茶叶文明做过贡献的先贤,目前配套建设的茶源古道、茶叶品种园、观音潭等区域已初具规模。

“游客可以在茶禅寺聆听茶文化课,感受茶文化与禅文化结合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漫步这条8公里的古道,通往山上的乌龙茶铁观音发源地,一路了解乌龙茶制作技艺的发明、铁观音品种的发现等。”魏月德说道。

“茶禅寺是茶文化旅游的一个代表性建筑,也是‘海丝茶源·乌龙圣地——福建安溪铁观音农业文化遗产乡村游’线路的景点之一。”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年,茶禅寺通过举办开茶节、茶王赛等大型茶文化活动,吸引来自国内外的茶商、游客前来品茶斗茶、观光游览,年均客流量达10多万人次。

依托完善的茶产业链,松岩村的乡村生态旅游初见成效,茶文化朝圣品牌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我县乡村振兴的十大范例之一。2020年11月,魏月德被文化和旅游部评选为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春来茶香飘满园,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心里无比幸福。”魏月德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带领社员和茶农们,规范茶园管理、制作优质茶叶,一起增收致富,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扎根乡村,传承好传统制茶技艺和习俗,在青山绿水之间闯出一番新天地。

来源:安溪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陈颖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8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