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白茶能泡几次

找到约989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福鼎老白茶可以泡几次?

  福鼎老白茶是很多人都喜欢饮用的一种茶,其茶叶品质上乘,内质也十分丰富,品饮价值和保健价值都很高。不过,要喝上一杯好喝的福鼎老白茶,当然也要学会冲泡。那么福鼎老白茶可以泡几次呢?以下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福鼎老白茶可以泡几次?
  福鼎老白茶可以多次冲泡,但是品种不一样,一般是5-8次。
  福鼎老白茶的品种是较多的,主要有寿眉(贡眉)、白牡丹、白毫银针等,而品种不一样,其冲泡的次数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是5-8次。那么寿眉(贡眉)茶属于大叶茶,叶子比较大不容易出味道,可以煮着喝,味道会好一点,可以煮3-5次;白牡丹茶属于一芽一叶的茶,茶叶嫩,所以水温90度左右就好,好的白牡丹入口醇柔,回味甘甜,8泡仍有香味;白毫银针为嫩芽,温度以85度左右为佳,茶汤入口醇柔,回味甘甜,8泡仍有余香。
  二、盖碗泡法
  1、置茶
  福鼎老白茶在茶具的选择上采用盖碗来冲泡是很适合的,而在冲泡时可以先取适量的茶叶,将其放置在盖碗当中,茶叶数量约占盖碗容量的1/3。

  2、洗茶
  将福鼎老白茶茶叶放置好在盖碗中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洗茶了,可以直接冲入适量的开水,让茶叶温润同时也能起到洗茶的作用,在冲水30秒以后要把水直接倒出。
  3、冲泡
  福鼎老白茶茶叶洗好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冲泡茶叶了,此时一定要注意所用的水温,最好能在九十八九度,甚至一百度,冲水时要让水流沿着盖碗儿的碗边,缓缓注入盖碗中,水流不能直接对着茶叶冲,不然会让它的口感变差。
  4、出汤
  福鼎老白茶在经过沸水冲泡之后挺快就能出汤的了,一般十秒以后就能看得到勒。出汤的时候要平、稳、快,绝对不能犹豫,这样得到的茶汤才会特别好喝,在出汤以后可以打开盖碗让茶叶透气,然后二次冲水就可以。

  三、蒸煮泡法
  1、福鼎老白茶的品饮价值是很高的,而且它是特别耐泡的,其实有时仅是用沸水冲泡的话还不能很好的品尝到它的真正滋味,这时可以取适量的茶叶,直接放入到茶具中,然后再把它放到炭火上煮至烧开以后,至60秒左右直接出汤。
  2、当然,福鼎老白茶在采用蒸煮泡法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是需要注意的。那么在第一次出汤以后,可以再次注水,然后继续在火上煮至第二泡,而第二泡的煮制时间要比第一次长一些,可以在2~3分钟左右,煮好以后,把茶汤倒入到品茗杯中,会闻到浓郁的茶香,这时的茶汤多为琥珀色,特别漂亮。


老白茶、普洱(熟普)煮着喝,煮几次合适?

【01】

冬季,正值煮茶的档口。

一刷朋友圈,了不得。感觉整个茶圈在冬季都掀起了煮茶风。

喏,看村姑陈平时更新的文章主题就知道,煮茶到底是有多火!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一个与煮茶紧密相关的话题。

来排个序。

1.什么茶适合煮

2.煮茶有什么诀窍

3.茶要怎么煮

4.茶要煮多久

5.……

以上,还是只是出现频率高一些的问题。

这不,上午正准备泡2018春寿眉,再次收到茶友的私信:“陈,老白茶能煮几次呢,是像普洱茶一样的煮法吗?”

本文就与茶友们继续聊聊煮茶的话题:老白茶究竟煮几次比较合适。

【02】

茶能煮几次,七分天注定!

茶能煮几次?

这就像是问一部手机续航能力有多久。八小时,两小时,半小时?

这都是由手机电池的容量决定的!容量大,储存电量多,续航时间长。

同理,老白茶能煮几次,也是由茶本身的内质决定。而这些内质的储备,完全是由“天注定”。

哦,不,是有茶园的环境决定。

毫无疑问,内质丰富的老白茶,会比内质不足的老白茶更耐煮,所能煮茶的次数也更多。

老白茶的内质丰富,是新茶风格的延续。

追本溯源,茶的品质要好,还是由茶园的生长环境决定。

如在茶圈广受欢迎的高山茶,就是茶园环境好的产物。

1.茶园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丰富

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海拔高的地方,温度低。

地理学上给出了专业的数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温度不太高的环境,能够有利于一些含氮物质的积累,不会导致氨基酸被大量分解,从而保持鲜爽感。

同时,高山地区还有昼夜温差大的特色。

白天,茶树在太阳光之下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之下,能够不断生产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被储存在叶片内。

到了晚上,茶树改成呼吸作用,在呼吸所用过程中,会消耗白天产生的能量。但因为高山地区气温低,茶树的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的消耗变少。

生产大于消耗,有机物被大量留存下来,这些有机物就包括氨基酸、茶多糖、茶多酚、咖啡碱物质,这些多了之后,自然能为茶叶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奠定茶耐泡、耐煮的特点。

2.茶园海拔高,云雾缭绕,含氮化合物含量高

在高山茶园,常年会有云雾缭绕,这些云雾,是天然的保护屏障,有了这层雾气的存在,可以过滤对茶树无用的光线,留下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光线。

当阳光接触地表,紫外线被水蒸气反射,更多红橙光的进入,为茶树合成生长要素(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3.茶园土壤疏松,茶树扎根深,汲取营养物多

高山地区多以腐质砂石土壤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酸度适宜。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不但让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和矿物质丰富,且茶树在这种生态环境下,生长旺盛,芽叶肥壮,内含物也很丰富。

在这一系列外界的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会让茶树变得更耐煮。

【03】

茶能煮几次,三分靠技巧!

煮茶时我们会发现:同一款茶,在不同人的手上,香气、口感都完全不一样,就连煮茶的次数,差别都很大。

张三煮的是老茶寿眉饼,准三年的,一壶能煮上七八次,一个人自己能喝上一整天。

李四买的与张三是同款,同样是用煮茶法,茶却只能煮三壶,勉强煮第四壶,但香气和口感都属于强弩之末,实在是乏善可陈。

排除了茶原料因素的影响,煮茶次数能有如此大差距的,在于煮茶方式。

在煮茶过程中,会影响煮茶因素的有以下三点:

1.茶水比例

茶水比例,即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

如400毫升水,搭配2克茶。与1000毫升水,搭配2克茶,在相同的煮茶时长下,耐煮程度也不同。

在相同投茶量之下,水量少的,自然要比水量多的煮茶次数多。

茶水比例,要严格控制。

2.投茶顺序

茶耐煮与否,与投茶顺序有关。

相同茶水比例下,沸水投茶会比冷水投茶更耐煮。

沸水投茶后,茶与水共同达到沸腾状态,电源关闭即可。这个过程,可能内在物质只要释放30%足够,要是从冷水开始投茶,茶水接触时间长,茶的内在物质释放度,可能就释放了60%之多。

对比之下,茶的耐煮性就变差了。

3.续水方式

续水方式,也会影响白茶的煮茶次数。

如倾倒茶汤时,没有将茶汤全部倾倒干净,留下30%的茶汤,而后再续水至原来的高度,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留母汤。留母汤,会让茶也变得耐煮些。

要是茶的续水前没有留下母汤,相当于让茶重新释放物质,一切从零开始。此时内在物质释放多,茶自然会变得不耐煮。

细节决定一款茶的耐煮度!

【04】

老白茶煮茶技巧tip 5,掌握这些,茶不仅耐煮还香甜!

1.老白茶可先泡后煮

内质丰富的老白茶,可谓潜力无限,建议大家采用先泡后煮的做法,这样可充分体会老白茶的香醇。使用白瓷盖碗冲泡白茶,还可以充分体会茶的香气和纯正的汤水。

冲泡过5次甚至是更多次数的茶,沸水投茶后煮茶的时间也要相对延长。

当然,若是您在冬季想偷个懒,直接煮干茶也是可以的!

2.茶水比例控制到位

茶水比例,以个人口感喜好为出发点。

分享几组常用的茶水比例。

【煮干茶】

直接煮干茶,投茶量要稍微少一些,一般投放2-3克即可,再搭配400毫升水量就好。

如果煮的是白牡丹,投茶量可适当减少0.5克。白牡丹中的咖啡碱含量高一些,若是投茶量太大,煮出来的汤容易苦。

【煮茶底】

一般我们在冲泡老白茶时,会投茶5克。

煮茶底时,一般5克茶,搭配400毫升左右的水量即可。

3.留母汤,茶汤更香醇

每次加水前,须要保留约30%左右的“原汤”,这样茶汤的醇厚感不会有比较明显的落差,以后每壶茶煮沸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4.沸水投茶,不易苦涩

沸水投茶煮出的茶香高,味醇;而冷水开始煮茶,容易导致茶汤浓度过大,影响风味。

5.续沸水,让汤水风味得以保留

续水时,建议大家续沸水,这样能让茶中物质属于均匀释放状态,不会导致茶汤浓度过大。

懂得这些小技巧,老白茶不仅变得耐煮,还可以轻而易举煮出香甜的茶汤。

【05】

一款老白茶能煮几次?

这主要是看老白茶本身的品质以及煮茶的方法。

品质好的老白茶,内在物质充足而丰富,稍微注意煮茶技巧,煮个三五次毫无压力,若是从干茶开始煮茶,甚至还能很足7-8次。

再次回顾煮茶的小技巧。

1.茶水比例控制到位

2.留母汤,茶汤更香醇

3.沸水投茶,不易苦涩

4.续沸水,茶汤风味一如既往

掌握这些,再也不用担心自己选购的高山茶不耐煮了!

请问煮白茶可以煮几次,以后每次煮的时间是多少?



《1》


曾经很喜欢过一段时间的梅花。


因为林觉民。


窗外疏梅筛月影,这是新婚后的幸福生活写照,与后来《与妻书》的凄凉,形成强烈反差。


林阳寺的冬天,红梅和蜡梅一起开。


每次总想等天冷到冻手冻脚,就开车上山去,采下梅花上的雪水,埋在树下,等第二年开封,取出来煮茶喝。


然而,想法总是留在脑子里,不能实行。


林阳寺,下雪不易。就算下了,游客众多,也必定不让我收雪水。就算收了,也必定不肯让我把雪水埋在树下。


那里毕竟是寺庙,来的都是游客,若每个人都当成自家的院子,采花收雪挖坑埋树,那佛门清静之地都变成什么样子了?


于是,这取雪水烹茶的念头,便只能是一个念头而已。




《2》


话说,冬天真是适合煮茶的好时节。


尤其是北方。


室内有暖气还好点,要是没有暖气,满室子清冷,冻手冻脚的,完全不适合泡茶。


并且,烧开一壶水所费的时间,要比平时要长。


好不容易烧开了吧,还容易冷。


如果烧水壶没有带保温功能,只泡得两泡,水温就降到90度了,得重新再加热,也是麻烦。


SO,懒人们,都选择了煮茶。


懒人的煮法也简单,烧开水,扔一小片茶饼进去,就可以出汤了。


等这一壶喝完,再烧开一壶水,或者注入另外一个壶烧热的水,煮沸,又可以喝了。


想想都简单方便。


然而,每次说起煮茶,总会有细心的看官,来问煮茶的细节。


比如,如何煮啊,放冷水还是热水啊,煮多久可以喝啊,能煮几次啊,每次煮多长时间啊.....


今天,就系统地讲一讲,关于煮茶,这些细节问题。




煮茶是冷水投茶还是热水投茶


煮茶,壶里是放冷水还是热水,这是每个想要煮茶的人,首先会考虑的问题。


洗净茶壶,还没放到电炉子上,就会想到,咦,这壶里,是要放热水,还是凉水呢?


大家煮过贝壳吗?


我们福建海边,夏天经常喝贝壳汤。


青蛾、淡菜、花蛤、油蛤、黄蛤.......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条件好的时候,还能去海里现捞,捞上来就一顿白水煮,煮好直接喝汤吃肉。


那一锅蓝幽幽的清汤,看起来就特别有海的风味。


跑题了,村姑陈这个吃货。


回来说煮贝壳,为了让贝壳打开,我们煮的时候,通常是放凉水到锅里,再趁水凉的时候,把贝壳扔进去。


随着水温的升高,贝壳的嘴慢慢就张开了,身体里的养分释放到汤里,喝起来无比的鲜美。


而如果煮的时候是放热水,那贝壳一进入热水里,立马就产生了应激反应,感受到热水的刺激,紧紧地闭上壳子,再也不打开。


到吃的时候,就麻烦许多,要一只只贝壳撬开了吃。


汤里也没有自动打开的贝壳释放出来的养分,汤感差了很多。


嗯,看到这里,大家看懂了是要放热水还是凉水煮茶了吗?


如果你想喝浓一点的茶汤,就冷水投茶。


让茶叶在水里,随水温升高,慢慢释放养分,等水沸,茶里的养分便会有大量释放到汤里,形成香气浓郁的汤水。


如果你想喝淡一点的茶汤,让这壶茶耐泡一点,那就选择热水投茶。


等水烧开后,再投入茶叶。


并且,投入茶叶后马上出汤。不让茶叶浸泡太久。


这样就能喝到比较接受冲泡茶口感的鲜香茶汤。




煮茶多久出汤


村姑陈有一次去喝咖啡,虹吸壶煮黑咖啡。


当时就发现,虹吸壶煮出来的咖啡,比冲泡出来的咖啡,汤感更浓郁,香气更多变、多层次。


问了技师才知道,原来,虹吸壶的原理,是把下壶里的热水,加热后吸入上壶,并在持续加热之下,保持上壶里的水温,让上壶里的咖啡粉末,受到热水的持续浸泡。


这是一种高温、恒温、浸泡式滤取。


这种原理,若是放到白茶身上,便极不适合了。


咖啡需要高温恒温浸泡,但白茶,最怕的便是高温恒温浸泡。


煮白茶,当壶里的水,已经沸腾,那此时,便要及早出汤,不能高温闷煮。


因为,茶不像咖啡。


茶叶若是采用高温、持续恒温闷泡,会让茶叶当中的呈苦涩味的物质,大量释放到茶汤里,影响口感。


水沸便出汤,才能保证茶叶与沸水的接触时间,尽量短,尽量保证茶汤中的物质,是新鲜的,鲜活的,原汁原味的。


煮茶,是为了方便,也同样要保证茶汤的口感。


不能因为贪图便利,便使劲煮,反复沸腾,高温恒漫浸泡。


这样会破坏茶汤的口感。


也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作用。




煮第二壶茶,放冷水还是热水


第一壶汤喝完了,我们要煮第二壶汤。


此时,是要放冷水,还是热水呢?


若放冷水,那么,壶里的茶叶,便会随着冷水,进入一个重新加热的过程。


茶叶会经历一次新的、全方位的加热,释放出在第一壶里未释放的,隐藏在更深层次细胞里的养分。


这样煮出来的茶汤,会较浓些。


若是放热水,那壶里的茶叶,便只会经历一次轻微的加热过程,不会被持 续加热至沸腾,受热的时间短,释放的养分,也略少一些。


这样煮出来的茶汤,会更淡些。


如果看官们喜欢喝浓一点的口味,那就放冷水,重新加热煮一次。


若想喝淡一点,更贴近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能品尝香气和滋味的储般变化,那就放热水。

一沸便好。




第二、三壶茶煮多长时间


第二壶茶、第三壶茶,煮多长时间,要看列位看官的口感,和身体情况而定。


通常,煮过一次之后,茶叶里的滋味,会淡一些。


养分会没有第一壶时那么充足。


有的人便会想要多煮一会儿,煮浓一点再喝,免得像白开水,没味道。


当然村姑陈还是要建议,喝茶,不能光听嘴巴的,还得听身体的。


如果胃不好,那建议无论是哪一壶茶,一沸便好。


如果喜欢喝浓茶,酽茶,那就多沸个三五分钟,直到把茶叶里所有养分都榨出来为止。


另外,第二壶和第三壶,该煮多久,还要看茶叶是泡过的,还是没泡过的。


有时候,我们会拿泡过的茶叶,已经泡不出味道、但还有内质存在的茶叶,去煮。


这种茶叶,味道泡不出来了,但还有内质,如果倒掉,很可惜。


再煮一壶,才算得上是物尽其用。


煮这种泡过的茶叶,由于大部分的内质,在冲泡时便大量消耗到汤水中,故而,煮第二壶和第三壶时,可以选择冷水,让茶叶随着水温升高而经历一个持续加热的过程,让更多的残留物质,释放到茶汤里。


若是从未泡过的茶叶,新茶叶,内质较丰富,那第二壶,仍然建议沸水煮茶、水沸出汤。


第三壶,建议沸1-2分钟再出汤。




煮茶,能煮多少壶


煮茶,是有标准容量和投茶量的。


一般300-400毫升的水,建议投2-2.5克新茶。


若是冲泡过6-7冲的残茶,那就5克全放进去吧,免得浪费。


而茶能煮多少冲,也要看是投的新茶还是残茶。


投新茶,煮3-4壶,是没问题的。


若要煮第五壶,建议沸3-5分钟。否则会没什么味道了。


投残茶,煮2-3壶,应该就尽兴了。




寒夜客来茶当酒


煮茶,村姑陈还是蛮喜欢的。


这是古风古韵。


深夜里,随便翻一翻古籍,都能看到古人烹茶的身影。


寒夜客来茶当酒。


柴门闻犬吠,风雨夜归人。


煮一壶茶,烧一炉炭,等一个夜归的人回家。


于灯下,捧一卷书,看个目眩神驰。


这便是村姑陈最向往的生活。

找到约971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