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春天记忆

找到约39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喝一杯春茶,仿佛喝下一个春天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

春暖花开的时节,不喝点春茶,不会觉得这个春天少了点什么吗?

不论是在周末闲暇的午后时光,还是疲惫工作后的休息之余,泡一杯清茶,芳香四溢,茶香触动舌尖,品一口茶,嘴里留下一丝嫩香。

约一杯春茶,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

余香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

喝一杯春茶,仿佛喝下了整个春天。

春茶,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漫山遍野的采茶人,心灵手巧,同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有得一比,与其说是采摘芽头,不如说是博采天地灵气。

制茶是一项缜密的技术活,每一道工序都是古老的传承。制茶师傅们,凭借着多年累积的经验,遵循着传统制作工艺,用灵巧的双手,为大家奉上一道道来自春天的美味,春茶内在的品质,令师傅们引以为豪,高远的追求又一次落到实处。

品完一杯春茶,就像饮下整个春天,饮下大美的风景,内心跟着枝繁叶茂起来。

滴滴香浓,弥足珍贵,会让人自然而然地回归初心。

春茶,自然的宝贵馈赠,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茶人,坚持春茶制作,用品质和健康,向生机丰富的自然、大美不言的春天致敬。

绿色是春天的主色调,春回大地,各种植物都吐露出了新芽。中国人爱茶,不仅爱它的味道,还有它鲜嫩欲滴的外观。

春天的颜色,五彩缤纷,而说起春天,最先引入脑海的颜色,便是一片绿色。

多少文字墨客,写春天的词章里,总能见到那一抹代表万物复苏的绿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多少诗句,写尽了春的绿意,而那一棵棵长在山间的茶,似乎不甘寂寞,也在这这一抹春天的绿意中,吐露着自己的芳华,为春增添绿意。

一杯春茶的芬芳,更像是装下了整个春天,呷一口,把春天融合到血液里。

注:内容来源茶事频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属于你春天的记忆

茶文化

茶道亦被称为

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喝茶,

喝的是一种心境,

感觉身心被净化,

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

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

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

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窖”

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

在任何一季里饮茶,

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

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

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

人生也要经历磨砺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

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

浮浮沉沉,怕是也拼不到人生的浓香。

日子过得久了,历经了人情冷暖,

就像那三滚后的茶叶,

慢慢地沉入了杯底。



用沉默来作惟一微笑的表情,

而那温软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

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或是不友善的表情。

 

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痴如醉,

不胜神往;

窗外潺潺的雨夜,

屋内融融的炉火,

闲闲地一捧香茗,

一卷诗书。

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

 

如是,爱喝茶。

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

至今仍不敢称“品”而称“喝”,

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

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

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于我而言,

最喜欢在一个寂寞的雨夜,

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

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

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

品清清浅浅的苦涩,

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

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

忽上忽下,簇拥着,

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

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呷一小口茶,

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

充溢齿喉。

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

在肺腑间蔓延开来,

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

人仿佛也醉了,

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是夜,茶香满室。

杯中茶由淡变浓,

浮浮沉沉,聚聚散散,

苦涩清香中慢慢感悟;

人生亦如茶……


烟火人间 春天的茶讯

春天来了,春茶上市,我半个世纪前插队落户的安顺,友人汪海又和往常一样,把春茶寄到了上海。是考虑方便吧,他照例把散发着清香的茶叶,寄到当年和我在同一公社的炳曜那里,炳曜头天收到,第二天就送到了我家里。我当即冲泡了一杯,端起玻璃杯,茶色碧绿生青,茶汤清澄如许,无一丝杂质,缕缕清馨,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知青年代早春时节的山野。

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的茶农采摘春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随后几日,黔东南雷公山麓雷山县的熟人,趁来上海出差之际,送来两盒雷山的银球茶。这茶的特点是回味甘爽,喝了还想喝,还想喝。

几乎是同时,梵净山下的白茶、翠芽也寄到了。

如果说往年春天,我收到贵州乡间茶农们寄来的茶都很高兴的话,那么,今年的我,在一一收到友人们寄来的春茶时,分外地、出奇地高兴。

为啥子呢?

近日,采茶工在贵州省黎平县高屯街道高屯社区大江坡茶园采摘春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只因往年我在答谢他们时,总是不忘提醒和“批评”他们,茶叶很好,我这个和贵州结缘55年的老人,喝来也很有感觉,只是,时令过了,节气不对,你们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春茶上市的时间提前、再提前,提到清明节到来之前,提到春雨遍洒下来之前。要做雨前茶,至少做出明前茶来。

江南文人,读书也好,痴坐书房凝思也好,三五知己品茗纵谈也好,讲究个喝茶的时节。有了清明节之前的春茶,总会兴奋地邀约好友,小聚一番。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作为江南核心地域的上海,更是如此。到了春天,就盼着明前茶上市,馋一口清明之前的春茶喝。

同样是天下闻名的龙井茶,清明前后的价格,相距甚大。出名的狮峰龙井、梅家坞龙井,明前价格最高。而同一地块山坡产出的茶,炒得再香,一过清明,价格便骤降。

这便是江南茶叶的春讯。

贵州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不断发展茶业,如今栽种了700万亩茶,成为全中国21个产茶省里栽种茶叶最多的省份。茶产业为贵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贵州,绿茶中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和锌硒茶,红茶中的遵义红、普安红,都是上口喝过之后就能让人留下记忆的好茶。

茶农在六盘水市六枝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鸿森茶园采摘春茶(陶亮/摄)

在贵州山乡劳动时,在文化部门工作时,回上海以后,我之所以年年在报纸上写一点喝贵州茶的小文,就是强调,好茶也要勤吆喝,让世人知晓,让喝茶人士关注。近年来我更是直截了当地在贵州说,在上海也说,所谓春茶的讯息,就是要抢节气、抢时令,把开春的好茶送进市场。随着春天的脚步走近,随着祖国由南而北地天暖花开,让散发着兰花香、玫瑰香、栗香气息的春茶,走进千家万户,搁在所有人的案头。哪怕是在不出太阳的多云天、阴天甚至雨天,也能透过玻璃杯,看着片片芽尖在开水冲泡后逐渐舒展、翻滚开来,感觉到那股来自大自然的春天的气息。

之所以这么关注春茶的讯息,只因我在当知青的青春岁月中,和贵州山乡的各族农民一起,种过茶,采过茶。晨雾缭绕的清晨,和男女老少乡亲们相互招呼着上坡采早茶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那呼群结伴的热闹劲儿和欢声笑语,永远难以在记忆里抹去。

那时回上海探亲,带上一点村寨上分的茶,请上海的同学们喝,大家都说这茶好,问是什么茶。我只能照实说,是乡间的土茶,便宜得很,赶场天只卖4角钱一斤。

铜仁市江口县坝镇挂扣村茶园纯色美景(李鹤/摄)

那年头没啥商品意识,只是带点茶给家人同学表示一下心意。心里其实认定了,山乡里出产的茶,其中也有我的一分劳动,实实在在的,是汤色澄明的好茶。

改革开放40多年了,山乡里的土茶产生了效应和影响,逐渐为外省人、为精明的茶商、为世人所知,我愈加觉得,该重视春天里的茶讯。

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的三月,收到贵州山乡的春茶,我格外兴奋和喜悦。

稿子写到这里,快递员敲门,原来是黔北老乡的野鹿盖茶寄来了。这地方我去过,大山深处漫山遍野的青草丛中,时有野鹿出没,故此茶名“野鹿盖”,喝来不仅汤色鲜、美,而且提神。

收到从贵州东、南、西、北各个山乡寄来的茶后,我还做了一件事情:把这些云贵高原上产的茶,和江南出产的名茶作对比。

有句话说:“秀才人情书一本。”文人之间交往,会把自己的近作,送给友人。有人问过我,你们难道只是送本书?我往往笑道,有时候也送礼,离得远的朋友,那就是“秀才人情茶一包”。从黄山来上海的老知青,会携来黄山毛峰。苏州家乡亲属,带的是太湖边的碧螺春。江西的文友,会把庐山云雾茶、狗牯脑茶装在景德镇瓷罐里寄来。杭州的亲戚朋友,当然早早会把龙井茶捎到。

这些都是名茶了,我把这几种茶,和贵州山乡茶农产的新茶泡来对比,比汤色,比香气,比滋味,也比每一瓣芽尖、芽片的绿。对比完了,我让这些茶泡在玻璃杯中过夜。第二天早上起床,我会走到这一排杯子前观察,不用细看,茶叶的色彩、鲜丽度,茶叶有没有变褐、变灰,可以说一目了然。

我得说一句大实话,出自贵州远远近近山岭中的茶,丝毫也不比这些个全国名茶逊色。

3月29日,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的茶农采摘春茶(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我把这个体会说给上海的茶客,上海的茶客不服气,说我是带着偏向评茶。“这些全国名茶,标价往往高得令人咋舌啊!不比你茶农在山寨上自产自销的茶好吗?”于是就会发生争论,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当然,既然是能坐到一起品春茶的茶友,我们争得再激烈,也是不伤和气的。相反,只会越争越亲热,越争越愿意坐在一起品茶、论茶、斗茶,增进我们的友谊和感情。

读者朋友一定看得出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我的每一个早晨,都是从泡一杯来自贵州山乡的早茶开始的。

“茶叶当年是个宝,茶叶隔年是包草。”这是古来关于绿茶的谚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早春时节收到贵州的茶讯,遥想“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我怎能不兴高采烈哩!  

(作者:叶辛,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来源:《光明日报》2023年4月10日01版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7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