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颠茶享受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红茶人生

  川之东北有南江,南江之南有东垭,东垭之颠有元顶,元顶子出茶含富硒。

  小满刚过,海拔1400米的元顶子很是清凉,那袅袅而起的茶的氤氲,由浓转淡,继而化开,仿佛一生一世。

  车停茶厂厂部,举目四周,无处不茶。幢幢新建的房屋被茶园环绕,成幢的三层“农家乐”楼房古朴醇香,不时飘来农家饭菜香。在休闲广场,各种茶树球、金边茶、茶树花点缀在花台中央。广场中央雕塑——茶女纤手托壶,仿佛在诉说千年茶话。餐饮、住宿、休闲、品茶等都体现了茶香茶味,就连墙纸、窗格、窗帘、灯笼、盆景、地板,包括饭菜都融入了茶的元素。茶农们住在茶园间,用的是云顶茶枕、茶杯、茶套,花园植的是茶树、茶花,“农家乐”的名字都与“茶”相关,商铺店面也与“茶”字相连。

  进入了富硒红茶制作车间,浓郁的炒茶香味扑鼻而来。几百平米宽大车间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制茶设备,地下挡席上晾晒着的是刚刚萎调、揉捻过的新芽叶,整齐排列着的箩筐里的正在发酵,色泽枣红,香味甘醇。我抓起正在发酵的茶叶,觉得有种玉兰的香味。按奈不住好奇心,厂长说,云顶红茶的香味与季节有关。春茶是白玉兰花香,夏茶为菠萝蜜香,秋茶成桂花香,冬茶则玉兰草香。还没有品尝,已觉这茶香融入全身细胞了。

  “云顶红茶”成品,外形紧结乌润、多毫;沏上一杯,甜香浓郁,汤色红亮。初品它,丝丝的甜中透着淡淡的苦涩,甜与涩相间,涩与甜相伴,甜涩交融,意味无穷,回味甚远!再次品起这久未入喉了的红茶,味道始终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没有一丝改变。

  红茶,经自然调和,收日月精华,泡出来的颜色红红的,清彻透明,如红宝石一样的晶莹。当鼻子凑近冒着热气的茶杯,燎绕而上的热气,带着一种好像从久远的过去传来的香气包围着,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种厚重端庄的感觉油然而生。轻轻地泯上一口,一种似是而非的糊味,随着舌尖往下传导,瞬而转化为一絲甘甜,直达胃部,胃也立刻暖暖的,仿佛融融的化了,传递给全身每一个细胞。

  原来红茶的美味是通过工艺过程而生成的。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可以说是历经苦难,才成正果。

  在淡淡的午后,一杯并不烫的白开水,放入一包红茶,一抹淡淡的红色在水中变弥漫开来,很朦胧,渐渐地,红茶泡开了,水的味道浓了起来,热烈而深沉的降红色已充斥在整个杯中。滋味醇厚饱满,山野之气强烈,出汤迅速、经久耐泡、唇齿生香、杯底留香的气韵,回味生津持久。一杯将尽,再添上一些热水,又一杯红茶。颜色淡了一些,转为略微透明暗红色,味道也淡了。反复的冲着,味道越来越淡。

  由浓变淡,仿佛历经风霜的人所特有的成熟感,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享受红茶?感受人生,不亦乐乎。红茶般的情怀、红茶般的人生,让甘甜醇美、芳香四溢、激情恒久的红茶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味云顶红茶,体验一种情调,是一种享受,追求心境平和,似回归自然般舒畅,心境释然如平静的水面,宁谧静雅,自然对内心和外界环境达成平衡,如此品味红茶恰似享受惬意温馨的人生……

  【摘自2018年第1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杨绍碧(四川巴中),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中散文学会理事】


年少早识茶滋味

    

       老家的小院子,四季变换,春夏秋冬,都能带给我惊喜。

   小时候,老家的院子里种植了不少的花草树木,有橘树,柚子树,每到深秋,嘴馋了叫上一堆小伙伴,偷偷跑到茶园吃橘子,酸甜鲜爽、可口的味道十分解馋,而每次我总能幸运的第一个品尝到它们。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次偷吃别人家的橘子,却被赶来采茶的母亲发现活脱脱逮个正着,屁颠屁颠被教育一通后,无奈只好帮着母亲采茶,以此来作为惩罚,当时懵懂,年少无知的我,紧跟随着母亲的采茶节奏,将一片片芽叶从茶树上胡乱的采摘下来,因为想要将功折罪,速度放快,最后没想到既然被母亲表扬了一番,顿时心里感觉甜蜜蜜。

   晌午时分,只见母亲使劲揉捻茶叶,我一个小板凳坐在母亲旁边,一阵清风袭来,吹来了茶的清香,于是我拿起茶叶放进嘴里咀嚼,“好苦”,就将茶叶给吐了出来,母亲没说话,只是被我的举动给逗笑了。小时候对于许多事物格外的充满好奇与憧憬常常通过味觉、视觉去感知未知的世界。

 那时候茶这个字对我来说就是苦,即便如此、那苦涩味也成为了我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



1冬季里的最高礼遇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因为工作关系,去到高桥拍摄节目,一坐下老板娘便用安化黑茶招待我们,当时喝的是一款原叶手茯,茯砖茶,金茂盛,这点让我记忆犹新。一盆炭火,两三人坐一起喝茶,顿时觉得心里倍感温暖,尽管外面早已大雪纷飞,而我们却享受着一盏茶的美好时光。

    

   休息片刻,我们开始了人物专访,忽然,一名中老年男子推开门走了进来,打断了我们正在进行的采访,向老板娘询问有没有茉莉花茶,说是已经走访了很多家店,都找不到年少时喝的那款茉莉花茶的纯正香味,于是老板娘给他冲泡并向她仔细讲解了一番,因为一款茶气候,温度各方面因素,影响太大了。听完这名中老年男子若有所思,虽然心中明白,但脸上的表情表示着他依旧想要继续找寻当年的味道,我想他舍不得的应该是留存在记忆那份儿时的味道,这种味道或许能让他的某种情感得到满足。

    不少人都追忆青春的脚步,越往前走,越是怀念以前的时光,年轻可以奋斗,可以犯错,可以尝试一切想要尝试的事情。



2制茶世家




    不久前,因为工作关系有幸认识到李巧老师,他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安化小淹镇人,他也是一位为了青春而努力不懈奋斗的人,他将自己的汗水泪水洒满在家乡的这片热土上,早在1999年的夏天,研究生毕业后的他,原本有个不错的机会去到某国企单位上班,原本有着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朝九晚五,拿着满意的薪酬,但他却怀着对黑茶的独特理解,浓郁的家乡情怀,加上出生在安化的制茶世家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返回家乡,扎根安化

    从小耳濡目染的李巧老师,虽然有着丰富的做茶经验可是对于营销技巧几乎不懂,勤奋好学的他只能通过上网自学,有时忙起来甚至都顾不上吃饭,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    

    起初他认为只要店开业,就会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然而,现实是残酷而冰冷的。不久后他就遭遇到了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缺乏经验的他,顶着双重压力,一开始便走得十分艰辛。天真的他认为只要是好的产品,就会有人喜欢。可是,最后产品积压,根本卖不出去。到了年底,连发个工人工资的钱都没有,想以产品抵工资,工人们又都不愿意。他不得不四处借钱才得以度过难关。好在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对于刚入行的李巧来说,是备受鼓励。而让他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也只有一个,认定的这条路是对的,不顾一切努力奋斗。凭借着一腔激情和一股热血终于在做茶的道路上,再次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图文 | 部分来自网络 仅作分享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05年曼西梁子普洱古树茶

2005年曼西梁子普洱古树茶,作为高海拔茶,地处澜沧江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的西双版纳最高点,曼西梁子茶山坐落在西双版纳州西部的勐海县勐宋乡境内,海拔2429米左右,是西双版纳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西双版纳旅游景点最高之山,被誉为“西双版纳屋脊”和“西双版纳之颠”。


高海拔,是曼西梁子茶在茶界叱咤风云的原因之一。“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茶树享受的日照时间长,叶片就厚实,质地嫩,最明显的是甜度极高,内质饱满。


曼西梁子是8个寨子茶园的一个总称,是哈尼族、拉祜族、汉族三种民族居住地。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属亚热带气候。‘纳版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古树茶园亦是自然生态环境,所以茶树没有病虫灾害,不需用药防治等管理。

曼西梁子古树茶选用曼西梁子古茶园云雾大叶种古树茶作为原料,适度发酵,经高温蒸压而成。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具有回甘之特点,饮之清凉解渴,帮助消化,祛除疲劳。


本茶特具清凉品性,水路活而汤质细,饮之甘饴清爽,前三泡味道较清,略有劲感,其后味道加重,主要表现在苦感之上,回甘迅,生津绵密,余味悠长。

 

本茶杯度香气浓馨,显示出丰富的内质和涵养。高山厚土之茶,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属亚热带气候。


曼西梁子普洱古树茶,汤色黄亮透亮,口感较好。茶汤入口苦涩有度,滋味浓烈而回甘生津讯速且持久,有一股山野气韵在其中。茶香清香、悠长飘逸,唇齿留香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