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建茶叶专家

找到约2,761条结果 (用时 0.025 秒)

福建茶叶走“丝路”闽茶海丝行推介会在香港举办


8月15日下午,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及系列活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李永贵 摄)

作为“清新福建•多彩闽茶”2019年闽茶海丝行香港站系列活动之一,8月15日下午,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及系列活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本次推介会涵盖福建省茶叶代表企业推介、“闽茶文化展示中心”授牌仪式、项目签约仪式等环节,旨在促进福建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推广。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明旺;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扬标;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副总裁金萍;中联办经济部副巡视员杨文明;香港福建社团联会荣誉主席林广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刘与量;香港贸易发展局展览市场拓展总监温少文;华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炳华,以及香港福建社团联会、驻港中资企业、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全港各区工商联、港九茶叶商会、福建省茶叶企业代表、境内外媒体代表等300多人出席本次推介会。


走过十余国,第二次组团来港推介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明旺在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上致辞(李永贵 摄)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如果把中国茶叶漫长的发展历程当作一幅画卷,那么,福建就是画卷中最为绚丽的篇章。”

推介会现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陈明旺介绍说,福建茶历史悠久,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福建茶名品荟萃,乌龙茶、红茶、白茶和花茶等茶类均发源于福建,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福州茉莉花茶,名扬天下,蜚声海外;福建茶品质优异,独特的种植条件、丰富的茶叶品种,精湛的制茶技艺,收获了“闽中茶品天下高”的美誉。

陈明旺表示,值此2019香港国际茶展开幕之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来港举办闽茶海丝行香港站活动,旨在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重要地位,推动福建茶企与国际采购商加强经贸合作、茶文化交流,并以香港为中心辐射全球茶叶消费市场,促进福建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推广。

香港贸易发展局展览市场拓展总监温少文在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上致辞(李永贵 摄)

香港贸易发展局展览市场拓展总监温少文表示,香港国际茶展已经成为亚洲区内最专业的茶叶展会之一。今年,共吸引253家来自9个国家及地区的参展商参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买家接触洽谈。福建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大省,茶叶作为福建七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在福建现代农业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很高兴,今年有超过50家的闽茶企业参加本届香港国际茶展,让世界各地的买家有机会品尝到福建好茶。同时,香港作为福建主要的外来投资来源地,也希望闽茶能通过香港国际茶展的平台走出去。香港商界也可以把握福建的发展机遇,双方互相借鉴,融合发展。

据了解,为促进福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茶叶经贸合作与茶文化交流,2016年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成功举办了6站闽茶海丝行活动,赴欧洲(德国、波兰、捷克、英国、西班牙、法国、希腊、俄罗斯、匈牙利)、亚洲(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13个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开展茶叶经贸合作与茶文化交流,有效展示了福建茶叶品种多、品质好、品牌强的优势。据统计,期间,共签订合同33亿元,在重要国家(地区)设立12个闽茶文化推广中心。今年是闽茶海丝行第二次走进香港,希望通过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让更多香港同胞了解福建茶叶,与更多香港商业机构、贸易伙伴建立密切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精彩纷呈,闽茶代表企业在港论剑


推介会当日,为让来宾们进一步了解多彩闽茶的历史,主办方特别邀请到了安溪铁观音、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武夷红茶等福建省茶叶代表企业上台推介福建特色茶叶。


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华祥苑副董事长肖文德在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上分享《大国外交茶叙中的中国茶故事》 (李永贵 摄)

作为乌龙茶代表企业,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肖文德在推介时,与大家分享了《大国外交茶叙中的中国茶故事》,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一杯传统正宗的中国茶,品味“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东方智慧。

肖文德表示,茶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东方价值观的代言。福建省十分重视福建茶的推广与发展,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茶已经落地到许多国家的使领馆,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载体。我们感恩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让茶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代言和品味象征。据称,中国茶的走红源于品质的把控。截至目前,华祥苑在中国主要茶品类原产地布局了8座茶庄园。


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在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上介绍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李永贵 摄)

作为福州茉莉花的代表企业,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在推介时介绍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春伦历史延革等内容。傅天龙介绍说,福州茉莉花茶起源于西汉,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茶叶,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级名片。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在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上介绍了白茶的定义与品种(李永贵 摄)

作为福鼎白茶的代表企业,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在推介时介绍了白茶的定义与品种。林振传表示,白茶是最原始、最简单,也是最健康的茶,福建福鼎、政和、建阳是白茶的源产地。白茶作为特种茶出口世界发达国家,深受高端人士青睐。据称,白茶类似中国传统的中药制作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保留茶中的活性酶、黄酮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效成分,有降火消炎、抗氧化、美容美白、平衡血糖等功效。而且,随着储存年份的增长,白茶的口感、香气、保健功效更佳。

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江舒云在闽茶海丝行专场推介会上介绍了福建红茶的制作工艺(李永贵 摄)

作为武夷红茶代表企业,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江舒云在推介时介绍了福建红茶的制作工艺,以及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福建红茶产品的诞生故事及品质特征。


在港设站,加快闽茶走向“一带一路”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商品,茶文化也成为中华文明传播于世界的载体与纽带。1610年,福建武夷红茶始运欧洲,在英国等西欧国家上流社会流行后,很快传遍欧洲和世界许多地方,引领了全球性的饮茶风尚。18世纪,从武夷山下梅村为起点至俄罗斯恰克图的万里茶路,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欧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被誉为伟大的“世纪动脉”。

 

推介会现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与华闽投资集团公司举行“闽茶文化展示中心”授牌仪式。(李永贵 摄)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列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香港是福建重要的茶叶出口地区, 2018年福建茶叶出口香港金额达1.1亿美元,约占福建茶叶出口的三分之一,比增74%。为进一步宣传推介福建茶产业与茶品牌,推介会现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与华闽投资集团公司举行“闽茶文化展示中心”授牌仪式。至此,华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作为闽茶在香港的常年销售和展示窗口,促进闽茶文化的对外交流。

据了解,华闽集团与福建茶产业的合作历史悠久,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集团旗下的有关贸易企业主营福建茶叶转口贸易,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今天国际贸易仍然是重组后的省旅游集团六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集团旗下的福建旅游贸易实业有限公司,年出口额超两亿美元,在省内流通型外贸企业中名列前茅。此番,在华闽投资集团设立“闽茶文化展示中心”,设置福建知名茶企样品柜,展示品牌茶叶及茶衍生产品、宣传资料等,并择机成立闽茶推广专家委员会,负责闽茶文化产品的策划和顶层设计,将进一步促进闽茶在香港地区的展示。


华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炳华致辞(李永贵 摄)

华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炳华表示,通过本次推介交流活动,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和帮助下,华闽集团希望能与福建各品牌茶企携手,在茶叶贸易及创新茶产品开发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福建与香港的茶叶经贸与茶文化交流,并通过香港加快闽茶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利共赢,为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和闽港融合发展、为福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做出积极的贡献。


政府搭台,闽港经贸合作更进一步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言商,以茶传道。去年香港专场推介会的开展为闽港两地茶叶贸易友好合作奠定了良好开端。今年,借助第十一届香港国际茶展契机,福建茶叶企业与香港茶叶贸易企业再次进行贸易洽谈,积极促成项目合作。


茶企进行项目签约(李永贵 摄)

在推介会现场,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奥农有限公司、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与思錀有限公司、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与华山茶业贸易公司、福建正山堂有限公司与长嘉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洲源贸易有限公司与合同会社华穗、福建省安溪县素全茶叶研究所与山崎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省湖山堂茶业有限公司与香港斯华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安溪县龙涓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益广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县华源茶业有限公司与瑞丰德永集团分别签订合作协议。

据主办方初步统计,“清新福建·多彩闽茶”2019年闽茶海丝行香港站系列活动期间,福建茶企共签订3.8亿元人民币意向合同。 


相关新闻

精准推介,举办两场闽茶体验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尽可能地达到精准推介的效果,主办方还特别在推介会前后分别针对高端精英及青年才俊举办两场专场活动。


参展茶企向香港青年才俊推介福州茉莉花茶(李永贵 摄)

其中,高端精英专场活动以推介中高端品牌茶为主,结合茶艺表演、嘉宾品茗等方式,向嘉宾们一一介绍我福建不同类型的茶叶特点和最佳冲泡方法,以期引领香港茶叶消费潮流,打响福建省茶叶品牌。

“以前对闽茶的认识大多局限于红茶方面,今天通过现场展示的方式,让我对闽茶的品类及冲泡方法有了一个更直观、全面的的了解,我想以后我会尝试消费更多品类的闽茶。” 高端精英专场活动参与者林先生表示。

香港高端精英及青年才俊一同品茗(李永贵  摄)

不同于高端精英专场活动,青年才俊专场活动则由华祥苑、八马、品品香、春伦等福建代表茶企负责人亲自冲泡适合青年人口味的茶叶,让参与嘉宾亲自体验不同品类闽茶的冲泡和品鉴。期间,穿插中西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的茶艺表演,为香港青年精英提供全新的沉浸式茶事体验。

“将茶文化与茶道、茶香、茶器、茶花、茶艺、茶人茶事等元素结合,这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推介方式,也能让促使我们更主动地去了解福建茶叶及茶文化。”青年才俊专场活动参与者黄先生表示。

“福建茶叶品类繁多,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本次专场活动希望通过茶文化与现代美好生活、现代文化创意的完美融合,向香港青年精英推介福建茶叶及茶文化,并引导香港青年通过品茶、论茶等洗心涤烦、陶冶情操,营造清静恬淡的慢生活氛围。”主办方坦言,青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以“茶”为媒,将进一步推动闽港青年在经济、文化、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同时提高香港年轻一代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

图文来源于“中国网海峡频道”,如有疑问或不应无偿使用,请联系删除。

福建:武夷山茶叶专家为南平万斤好茶号脉

武夷山182家获得SC认证的茶企、合作社选送的766个参评茶样,为确保第二届南平市“万斤好茶等您来”现场交易会茶叶质量,武夷山市组织茶叶专家评委,对选送的766个参评茶样进行认真评审。


8月16日,茶叶专家评委在第二届南平市“万斤好茶等您来”现场交易会对武夷岩茶进行评审(邱汝泉 摄)


茶叶专家评委在现场对武夷岩茶进行评审(邱汝泉 摄)

经过评审专家组采用密码评审方式,按照武夷岩茶感观审评标准,最终评定符合武夷岩茶品质特性且获得SC认证的1、2、3星级茶400多个,提供给到场的行业龙头茶企、专业采购商和爱茶的游客品鉴和自行选购。


茶叶专家评委在现场对武夷岩茶进行评审(邱汝泉 摄)

来源:中国日报 福建记者站 记者 胡美东|邱汝泉),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文化小知识】看古代茶叶专家如何评鉴茶叶

黄儒,北宋茶叶专家。字道辅。建安(今建瓯)人。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进士。博学能文,不幸早亡。所著《品茶要录》(1075年前后),专论建茶采制烹试的各种要法,为研究茶史和建茶的重要文献。

 

黄儒因察觉陆羽的《茶经》中疏忽了提及品尝建安的茶,故特别叙述品茗时对茶叶欣赏应有的鉴别标准,将采摘制造时的得失,列出十项因采制方法错误而使茶味失色的缺点,包括“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及“辨壑源沙溪”。黄儒土生土长于福建武夷山,办理过北苑贡茶事务,所以对建安的认识与研究有一定的的深度。加以他有实践经验,他在《品茶要录·后论》中说:“余尝事闲,乘晷之明净,适轩亭之潇洒,一一皆取品试。”所以在他所撰的《品茶要录》中提出的十项因采制方法错误而使茶味失色的缺点,是可信的,很有参考价值。


 

宋代黄儒撰《品茶要录》成书于1075年前后,全书约1900字。是宋代古茶书流传下来不多几部之一。本书细究茶叶采制得失对品质的影响,提出对于茶叶欣赏鉴别的标准,对审评茶叶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研究表明,《品茶要录》是针对福建北苑茶兴盛后产生的问题而撰写的。当时因北苑茶风行,茶农、茶商贪图眼前的利益,弄虚作假,掺杂使假,偷工减料,导致茶品标准不一,质量大减,色味难辨。正如黄儒在《品茶要录·后论》中所指出的:“建安之茶,散天下者不为也,而得建安之精品不多,盖有得之者亦不能辨,能辨矣,或不善于烹试,善烹试矣,或非其时,犹不善也,况非其宾乎?”大意是说:建安的茶叶,散见在天下其它地方的不少,而得到精品的不会多,即使有的得到了却无法辨认,能够辨认的或不善于烹试,或者时间不当,也不是很好,何况是不如它的。


 

 《品茶要录》就采制弊端的阐述最为详尽,作者对于茶叶采制不当对品质的影响及如何鉴别审评茶的品质,提出了十种说法。这“十说”的大意如下:


 

一说“采造过时”。采摘茶叶于惊蛰之前开始,其芽如鹰爪,三火前者茶叶最好。阴天无霜冻的天气采制最好,晴天但太阳不过于强烈的天气亦佳。采制及时的,其制成茶汤色泽鲜白。采造过时者则茶汤色泽鲜白,水脚微红。


 

二说“白合盗叶”。白合盗叶,简称“白合”、“抱娘茶”。茶树梢上萌发的对生两叶抱一小芽的芽叶。常在早春采第一批茶叶发生。制优质茶须剔除白合盗叶。否则即为“茶病”。茶病是指因择茶、制茶不得法而产生的茶叶品质缺陷。如鲜叶采摘不当,选择不精、蒸洗无度、器具不净、烘焙火候欠佳等皆易产生茶病。宋·赵汝砺《北苑别录》:“白合,乃小芽有两叶抱而生者是也。”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白合不去害茶味。”黄儒在这里说,乌蒂白合,茶之大病,不弃白合,则味苦涩。


 

三说“入杂”,在茶叶当中放进了其它叶子的,建安人称为“入杂”。此说讲如何鉴别渗入的其它叶片。如在茶叶当中加入柿叶等欺骗顾客,谋取利益。善于品茶的人,把杯子侧着查看,所加入的多少,都可以看出来。


 

四说“蒸不熟”。谷芽开始采摘的时候,只有一筐而已,这是为了争新上市的缘故。采摘之后再蒸,蒸了之后再研细。如果没有蒸熟的话,即使就是精芽,所损失的也很多。试的时候色青而且容易沉淀,味道带有桃仁的气味,那就是没有蒸熟的毛病。只有真正蒸熟了之后,味道才会显得甘香。


 

五说“过熟”。茶叶开始蒸,应以观察蒸气为把握火候的标准。看的时候不可不谨慎。试的时候颜色很黄而且有粟色纹理大的,那是因为过熟的毛病。然而达熟要强过不熟,过熟的味道甘香一些。所以蔡君谟议论颜色,认为青白比黄白的好,我认为论味道,黄白比青白要好。


 

六说“焦釜”。茶叶蒸的时间不可以太过长久,时间长了就显得过熟,另外汤干了,容易出现焦锅的气味。茶工有放新水使锅不干的,导致薰损茶芽变黄。试的时候颜色昏暗,气焦味恶的,那说是糊锅的毛病。建安人叫“热锅气”。


 

七说“压黄”。已经蒸过的茶叶是黄色的,黄细的就是已放进棬模里面制过的。如果看上去清洁鲜明,那香气和颜色都好。所以采摘的品种,常常在正不亮时披着云雾上山,如果阳光暴晒,茶芽暴长,工跟不上,采摘的茶芽,放着来不及蒸,蒸了又来不及研,研了之后又要等过一宿才制作,试的时候颜色不鲜明,淡淡的就像是坏蛋的气味,这些都是压黄的毛病。


 

八说“渍膏”。茶饼光滑呈现黄色,又像在荫处很湿润的,是故意榨不干的缘故。榨的时候应该尽量去掉汁,汁尽了就像干竹叶的颜色。只有那些为了茶叶表面好看的,榨的时候才故意不干,以便利于销售。试的时候颜色虽然鲜白,味道带有苦涩的,那都是渍膏的毛病。


 

九说“伤焙”。茶叶是将茶芽放进棬模,出了棬模,再放在箅子上去烘焙,用火一定通彻。之后立即用灰来覆盖火,里面要虚空,保持火气温热。然而茶民不喜欢用实炭,将它称为冷火,让新湿的茶饼迅速变干销售,所以火里面常常带有烟焰。烟焰多了,稍微没有看好火候,就会熏坏茶饼。试的时候颜色昏红,气味之中带有焦味的,是火大的毛病。


 

四至九说叙述适时采制的重要性及制作饼茶不当时出现的弊病和如何审评鉴别。


 

十说“辨壑源沙溪”。谈壑源、沙溪两块茶园,其地相比,虽只隔一岭,相距无数里,但茶叶品质相差很大,说明自然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后指出芽细如麦,鳞片未开,阳山砂地之茶为佳。

找到约2,73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