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关于茶会

找到约1,13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一瓣心香-俗轩茶道千澄茶室元旦茶会


一月一日一瓣心香

三张席三款茶三道止语

六声磬六人席六道换新茶




阳历新年第一天,新老朋友相聚于茶室,抽支花签,开启新年的好运,一同品茶,借茶表达美好祝愿,期待一个崭新的开始。



三款茶毕,茶香入心,一起借着这个温暖的场域分享自己的新年期盼,也分享点滴感悟,此次茶会主持人也为每一位送上了定制的藏香,贴上了此次茶会特别定制的签,也愿大家带着这份美好的祝福开启新年。



茶客说,新年第一天,和大家分享了三款茶。心中满满的喜悦。我特别喜欢喝茶,而且从小喝茶,喝遍了各种各样的茶,因为爱茶。所以对茶特别中意也钟情于茶,也悟到了许多东西。我觉得茶如人生。刚刚摘下来的茶,就如青涩的我们,完成了学业新入社会,什么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炒过的成品的茶,就像我们到了中年,当我们喝的时候,又经过了茶艺师的手,经过了水经过了温度还有退化,它又升华了,变成了人生的另一个境界,这就到了五十岁的我们,知天命的年龄。这时候我们回看人生,少了遗憾,我们会静下心来去品味茶的各种味道,去体会,就像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去看自己走过的路,那些青涩也是美丽的,那些错误也是可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记忆。其实没有对与错,只有更好。所以谢谢今天的茶会,祝大家新年快乐;



慕佧说,我是去年五月份第一次来到茶室参加茶会,小英姐主持的生日茶会。我当时的感受就是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人,穿着中式的衣服,美美的往那边一站,娓娓道来俗轩茶道讲的是什么,那一瞬间我就决定要报名学习茶道。那是我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茶,原来虽然喝过很多,但茶对我来说都是解渴。我18年是本命年,好像觉得本命年会不顺,但我会觉得我这个本命年过得特别有福气。



因为学习茶道接触了很多在我原来的生活中不会出现的东西。因为我学心理学十多年,自以为懂得很多,在茶中发现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样。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茶给了我人生的另一种选择,比原来更开阔,心态上也变得更平和。今天还有一位花糕娘娘没来,我特别要提她,因为第一次见到她做的花糕就被吸引了,觉得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美的东西。这都是在我原来的人生当中不会有的。我原来的头脑就像一个计算机,都是运算和程序,学完茶之后,才觉得自己开始真正的生活了。我第一个报名了今天的新年茶会。我一定要在茶室开启19年的第一天。茶室就像我的第二个家,每天来了都不想走。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引导,还有师哥师姐,大家非常的慷慨和真诚,还要特别感谢小高师兄,因为我经常赖在这里让他给我开小灶。今年的收获和成长非常大,感觉36岁是人生的另外一个开始。感谢大家;

 


隋班长说,今天下午特别的感到幸福。今年来的比较少,没怎么参加茶会,所以特别感谢今天邀请我来。我一时之间不知道表达什么好,就说下觉得刚才抽签这个环节设计的非常好,应该是红楼梦里面的,我抽到的是桂花,今天整个从茶席到布置到三款茶的选择,到茶主的冲泡,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签卡背后的那句话:天香云外,人与花心各自香。谢谢大家;

 


徐怡娟说,很开心在新年的第一天可以来这里跟大家一起喝茶,很感谢大家,感谢老师。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听所有的学长学姐和茶客分享对茶的感受,就像一次茶道课复习,他们说的东西,有很多是我忘记的,现在又慢慢在我的脑子里复活跳动起来了。有很多慢慢遗忘的东西又出现了。小英学姐是一个仙女姐姐,记得第一次来茶室就见到一个仙女姐姐,现在又看到一个。第二款茶用的盖碗,真的很烫,但是小英姐就只是神色自若地在那里,拿着盖碗看着茶汤一滴一滴地滴来下,我拿到盖碗时才感受真的是太烫了。很感谢她,把茶的本色都表现出来了。感谢大家,祝大家新年快乐;

 


茶客说,我是第二次来到茶室,第一次是三年前,初五的时候来的。初五是包饺子,大家像一家人一样,气氛特别好。每次来都不像是喝茶,就像是来到一个大家庭。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淡了很多,因为茶大家走在一起结这个缘,气氛特别好,这里没有名和利,每个人都敞开心扉。特别感谢迎春老师提供这个机会,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我也借着这个机会祝大家2019年有个好的开始。谢谢大家;

 


煊煊朋友说,首先感谢“狮姐”介绍我来参加这个活动。2019年第一天,这段时间我个人的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前几天一个老家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让我买红袜子红秋衣,说我们老家是45岁要买红袜子红秋衣,45是一个坎儿。正好“狮姐”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个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就来了。我平时周末很少参加活动,特别感谢。刚才喝茶的时候我特别有感受,平时喝绿茶比较少,喝普洱比较多,平时喝熟普也从来没有喝出今天的感觉,平时喝的熟普比较苦,今天喝的从头到尾是回甘的,没有苦味,我觉得和茶有关,但是和心情也有关,于是喝茶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其实以后工作中生活中出现烦躁的时候,要静下心来去思考,这样子能够让自己去缓解心情或是境况的困难。也借此机会谢谢大家,祝大家19年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孙洁朋友说,在喝茶的时候,我觉得是能够看到一些东西的。从一滴滴到最后几滴都特别珍惜,都不浪费,让我想到要自己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那会儿觉得自己很幸福很知足。喝茶是能让人安静下来,让自己更温柔,和喝酒是正相反的,最近喝酒比较多,酒桌上那个我也是真的我,是张扬的自己,觉得自己的激情都能释放出来觉得开心,和平时压抑的自己不一样,但是茶是让自己沉静下来,反而会有更多的体会能散发出来,和泡茶的感觉是一样的,慢慢的舒缓了。今天发现自己不太一样,能够静下来,谢谢大家;

 


茶客说,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共度新年第一天。我觉得非常开心,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也祝我们有一个新的开始。今天的茶会大家付出了很多,能感觉到大家的用心。都说品茶像品人生。今天这位师兄泡的茶非常的好,把三款茶都表现的特别好。绿茶就像青春年少的同学一样,青葱美好都能够展现出来。乌龙茶,特别是岩茶,从香味就觉得像我们的中年,尤其是欣赏朋友中很出彩的人,那种羡慕不忌妒恨的感觉,觉得特别好。最后是这款熟普,就好像我们的家人,从茶汤当中能够喝到心里暖暖的,特别好。感谢大家;

 


李娜说,今天很惊喜和感动,因为和麦姐一年都没见了,看到主持人是麦姐我就来了。从我刚进来,我觉得大家都是仙女姐姐和仙司哥哥,所有人都很有能量,一直冲我笑,我觉得我到了一个特别好的地方。而且品茶过程中我们不光是在关注自己的感受,还有别人的感受,就像我们是一个能量体在这里,所以很多惊喜和感动。今天喝的三款茶,每款茶都给我不同的感觉,第一款茶是绿茶,比较平和,是我最喜欢的一款茶,第二款岩茶,感觉很厚重,第三款式熟普,觉得特别温润,就像自己身体里的感觉,这三款茶也很像自己生活的一个状态。对茶最深的理解,是我之前关注的是喝茶本身这件事情,但经过今天我关注的是茶的本身以及它进入身体里的一个感受,而且还收获了很多温暖和感动,看到大家特别温暖,最后祝大家新的一年万事胜意,谢谢大家!



孙静说,今天错过了茶会的开始,觉得略微遗憾,但是参加了还是觉得很惊喜。今天跑到海边去看了新年的第一个日出,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来参加新年的第一场茶会,似乎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年中茶会还是这样的一个新年茶会,从来都没有错过,这已经是必须得有一个仪式感去承载,希望记忆中能够一点一点回味的时候,还有这样子的一个仪式感。大麦的这个茶会,我非常高兴能来,一如大麦带给我们的感觉,整个茶会也是充满温暖、支持和鼓励,还非常的欢喜,同样也是非常用心和认真的,像大麦一直带给我们的感觉。还有伯韩同学也能在这样子泡茶的状态中,太高兴了。我依然会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欢聚一堂,新年快乐!

 


仰镜伊说,古丽姐和慕佧姐两个人加在一起就是我想说的。因为我今年也是本命年,我自己立了一个目标,也实现了,就觉得有点小傲娇,而且今年去了两次拉萨,都是在大麦姐那儿,她给我泡了好几次茶。尤其是最后一天晚上,给我泡了六堡,我们俩秉烛夜话,对我的影响和感受特别的深,因为那次我才走进了茶,才跟迎春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结缘。这是我18年最大的一个收获。这个收获没法具体说,但就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师兄师姐们都是藏龙卧虎,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茶道,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因为我们是周末班,一周工作很疲惫,周末到茶室,老师会观察到我们每个人的状态,然后选择不同的茶,通过茶道的学习来调整我们的身心,润物细无声地疗愈我们,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



回到今天的茶会,也是老中青三代。绿茶感觉是年轻时的激情和朝气蓬勃,今天重新认识了岩茶,虽然上课中也喝到了,但是不够敏锐,很多细节没有捕捉到,但是今天我捕捉到了什么是岩骨花香,有很大的收获。熟普就更不必说,好茶如药。还有最重要一点,茶好是基础,但是泡茶的人更重要,从高师哥的茶里面可以喝到满满的正气,但又非常的纯净高雅。好的茶主会把茶的能量放大出来。我真的是非常的感动,在这里有一种抛开了世间所有等级,身份,财富的束缚,在这里都是平等的,以茶会友,以真心换真心,感恩大家;

 


煊煊说,大家好,再次自我一介绍一下,我叫相梓煊。这个名字是我九十岁的老师师母给我起的。木辛梓是想让我以后别那么辛苦,火字旁的煊是希望我以后口才越来越好。今天的新年茶会,我也想对我2018年做一个总结,我当初的初心为什么来学茶道,其实我一直是单身,没有男朋友,内心对这件事也是很烦恼,本来是想跟金娘娘学花糕,结果她带我来到茶室,说你先学茶道吧,把茶道学完了,男朋友就来了。



我做了十几年的销售,性子一直很急,女汉子的性格,内心很毛躁,通过近半年的学习茶道,我从内在和外在都变得柔软了,像女孩儿了,温柔了。而且从茶道布席中,我学会了审美,从茶席、挂画、插花中,让我看到了生活中各种美好。这两天我在反思,拼命的赚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么有多少人拥有了很多财富,却并没有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美好。所以我觉得在拥有财富的同时,不断去体验去观望生活的美好,幸福指数才会越来越高。在新的一年里,我对我自己的希望,就是自己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去迎接这一年会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出现问题要很淡定的去解决,做一个积极阳光正能量的人,谢谢大家;

 

 


茶主高乃丁说,很高兴作为茶主给大家泡茶,也很高兴有一个有意义的主题茶会。因为我对主题比较喜欢比较在意,当大麦说一瓣心香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茶席设计和插花怎么去配合主题。在茶道学习过程当中,茶主会对这部分见习,所以先带大家欣赏一下这部分的设计。



小英姐那席,盆的花器里面飘了一瓣花瓣,其实那是郁金香的花瓣,正好掉下来,也想到大麦姐发的图片上放着一瓣莲花的图案,也很符合小于姐气质,又恰巧迎春老师也带来了白色丝绸有荷花图案的茶席布,本来还在琢磨花瓣从哪里来,本想花瓣可以从大家心中生起,但现在有荷花的话,正好就可以呼应。就像我们中国古人一样,只要它是在你心中,你就有了一朵花瓣。小英姐的挂画是知福,希望大家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我这边是红色和橘色颜色系为主,橘色在古代是通吉祥的意思,挂画里面有瓶,是平安的意思,背后还有一个小小的如意,代表吉祥如意,再配上主题是一瓣心香,这个康乃馨有一个心字,所以前几个字就有了,加上我相对年轻一点,用发芽的龙柳来代表茁壮新生的感觉,有新的活力的开始。



然后沈班长的那席,看起来有点偏平淡,但是背后的挂画里面有粉色红色的衣服,这样子的着装也会来带来一个新年颜色的主题,插花配了是果实,不是那么香,但是名字是藿香蓟,一瓣心香的香也有了,这样就把这一期整个主题都串了起来,然后插花花器用的是竹筒,寓意新的一年像竹子一样,每一节每一步都会更进一步,也像茶主当下的状态,是一个有果实有丰收的稳健的状态,事业也好家庭也好,会继续下去。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会过得更好;


 

茶主沈伯韩说,特别荣幸给大家来泡茶。这个挂画是和大麦一起选的,打开之后颜色看着还不错,就说试试吧,因为从来我的风格是不能用粉色的,但是新年总归要有一个新的变化,不能总是那么沉闷。插花也有两枝粉色,乃丁看到我选的之后又加了两朵,搭配了一下。整个茶席是根据藿香的颜色来选定的,我们那会儿开玩笑说,小英姐是仙女我们是护法。一瓣心香这个主题,每个茶席都会有一个主题定位,我这边是清,希望给人一种清雅清明的感觉,也希望我泡的茶给大家一些新年的气息。



18年到茶室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品茶泡茶包括到茶室都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个功课,我很多时候都会想起来,哪怕是出差在几千公里以外。当大麦姐发出邀请,我觉得是特别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来到茶室。我们喝茶的人都会讲究一期一会,今天其实也是一期一会。大家在这里,有新老朋友,可能有些只会见一面,有的可能会以此为缘见的更多,但是我希望我给大家泡的茶,会是一个19年能够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每个人也都会品出不同的感觉有自己的体会,希望茶室是大家19年前行的一个动力,不管会遇到什么样子的事情,平时也好坎坷也罢,第一次来的朋友也好老朋友也罢,大家能想起有这么一方天地,有一个温暖的存在,希望大家还能够回来,不管是喝我泡的茶,还是任何一位茶主泡的茶,北京有这么一个地方等着大家。最后希望用这个和顺号的茶,祝愿大家19年和和顺顺;

 


茶主郭小英说,从这次茶会说起,有天我坐迎春老师的车,老师说要办元旦茶会,大麦说你要不要做茶主,我都没考虑就说好。因为今年来茶室挺多的,因为我今年做生日茶会的主持,但是做茶主泡茶并不多,其实是有一些忐忑来泡茶的。只有中间那款百瑞香是岩茶课的时候老师泡的自己喝过,所以还是有些紧张,于是我们提前一天来是试泡了一把,和顺号也是我今天第一次泡,我感觉我跟茶是连接在一起的,我是用心来为大家奉茶的,这也是我们的心意。



大麦的主题一瓣心香,起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觉得这个名字特别雅致,她说的那些含义,真的是点点滴滴的心意都在茶里了,今天泡的好与不好都请大家多担待,希望今后还有机会给大家泡茶。大麦是第一次做主持人,我给她一万个赞,因为我们四个建了一个小群,大麦是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包括流程解说词、布席、穿什么衣服,她都特别详细的关注了,然后真的是超级用心,这么多功夫才能呈现今天一个美好的茶会。还有这两位男生也是,伯韩负责跑腿儿的,那么冷的天去马连道买东西,小高的插花,今天早晨一来我自己都觉得好惊艳,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插花,寓意都在里面了,真的是大道至简至,这个花瓣就像我们的心,今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插花,过多久都会记住。



最后说说我自己,我是5年前来学茶,当时我也是很走脑的人,而且很喜欢玩,确实是因为学茶让我静下来了,大学里面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真的是停下来,坐在这里静静地开始学泡茶,我才知道我原来可以和自己的心有连接,不是张扬外在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感觉像个陀螺在转,通过学茶我能和自己相处。这是一段旅程,这也是我特别爱来茶室的原因。今天早晨这两位先生他们带着满满的阳气来的,他们五点半去爬了香山看了元旦的日出,下了山又接上我来了茶室,我自己也觉得很温暖。每次来都特别温暖,来了就想待一天,每次都很开心满满的收获。我也希望大家通过茶会,对茶和茶室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新朋友、老朋友,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见,谢谢大家!

 


迎春老师说,特别的祝贺,今天大麦茶会办了这样一场茶会,这一场茶会背后用了非常多的心思,当然还有我们的三位茶主,这三位高级班同学的鼎力相助,这背后是很多人的默默付出,才让大家能够感受到的这一下午的温暖美好,同时也是这些高级班的同学以此来修习茶道。很开心看到这么多的同学,经过几年茶道修习自己的成长,我特别高兴,我今天退居幕后了,我只是中午来给大家做了一顿饭,所有关于茶会的事情都不需要我来做,这是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看到大家的成长。



另外,就是今天三位茶主真的是用心的把这样的一瓣心香通过他们的手,通过他们的茶传递给茶客。刚才听到大家的分享,我知道大家喝出道了,这也是我们特别想传递的茶道精神,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在我们一进门茶祖供桌的上面,挂着一个牌匾“敬静净”的三个字,就是我们所修习的俗轩茶道的宗旨,所以在整个主题茶会当中,不同的同学,有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他们依然在这样的茶会中践行着这样的茶道精神,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共鸣,让每一个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以及我们在当下的时候对自己身心的关照。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茶室做了七年多时间以来,我们对这个地方的定位是,这里是一个闹市中的清净地,爱茶人的心归处。今天有新朋友能够在这里通过茶道的品茶,感受到第一次品茶的乐趣,也希望今后成为一个爱茶人,但同时这里也是有别于我们浮躁的社会,希望这里永远的保持下去,一份清静的地方,让我们在这里传递真正的美好,真正的正能量。再一次的感谢大家今天到来和我们所有同学的付出,一八年不管成就还是痛苦,所有的经历其实都过去了,今天是一九年的第一天,祝大家在未来的每一天当中都能够收获这份美好都能够心想事成,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麦说,一瓣心香元旦茶会,不管是千澄茶室的同学,还是俗轩茶道的修习者,我们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就好像这个名字一样,希望在新年的第一天把最美好的祝福最真挚的心愿送给大家,所有的其实在茶里面都有了。



我在这里要鞠三个躬,第一个给迎春老师,这些年来感谢老师的不离不弃,我们不进步的时候其实老师比我们还着急,我们偷懒的时候老师也是更着急,有迎春老师,我们才能够坐到这里很坦然的给大家泡茶,我才能站在这里给大家主持,谢谢迎春老师。第二个躬,给三位茶主,真心谢谢。我觉得有一次茶会特别不容易,因为每一款茶,每一位茶主,这款茶相应不相应,他泡出来的茶能不能够契合我们的主题,表达我们一月一号的心愿,还挺难的。因为要把茶的美好展现出来,还要把今天的主题展现出来。而且在北京聚一次挺难,他们还要提前来,我们要提前讨论,因为想要有一个整个主题表达,不能每一席都是表达自己的部分,要体现出整体的状态,深夜12点我们还在讨论这个好不好,行不行,所以特别感谢,有亲同学真好。第三个躬,给今天到来的所有的茶客。特别感谢,因为每年的第一天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感谢你们今天把时间给到我,来参加茶会,没有别的,就是感动,谢谢。



接下来有个小环节,我们给今天在坐的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小的伴手礼,这个伴手礼和香有关,因为是藏香。我在拉萨的客栈每天都会点,因为外面买的可能不太靠谱,于是我就找到藏香发源地,找到传承人特意去做的一款,因为今天是一瓣心香的主题,我们就贴了这个标签,而且标签是沈师兄度两次去到马连道做的。非常非常感谢大家!现在我们敲一下磬,茶会结束,千澄茶室一瓣心香元旦茶会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茶的美文:从来佳茗似佳人

陈国璋茶文化馆的冬天,留给我们的记忆非常丰富。


在这些记忆里,不仅有古老的茶叶,也有很多甜蜜的味道。而星期六的茶会里不仅可以喝到甘甜爽口的易武茶,也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炒板栗。


我们茶更有着无尽的兴趣。茶可以让人心情愉快,也让人情绪稳定。


2018年易武黄金叶茶


2018年易武黄金叶,也叫黄片。因为多数老叶子都有些泛黄,所以称之为“老黄片”。2018年易武黄金叶茶口感甘爽绵滑,回甘迅速。


2018年易武黄金叶所用茶叶是在普洱茶的原料筛选工序中,因为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不能成条,按照生产标准拣出来的那部分茶青,其中很多都是茶青中的第三叶,只是因为外形不佳才被拣出来。


但并不意味着品质不好,反因叶片组织厚实,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见长。



七十年代花茶


花茶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为中国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由精制茶坯与具有香气的鲜花拌和,通过一定的加工方法,促使茶叶吸附鲜花的芬芳香气而成。


茶香典雅,朴素,而花香则现代,清新,把茶叶和鲜花的香气融会在一起,珠联璧合,也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花茶。


花茶集茶味与花香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而茶艺乐园这款七十年代的花茶特别之处,还是因为时间的久远,而让花茶本身带有一股药香味。



2018年易武正山秋茶


易武茶山是普洱茶最早的集散地,唐代时被称为“利润城”,是滇藏茶马古道之源头。


易武茶,茶质优良,远销佛海,年产茶约4000担,主要用于加工团茶,乾隆年间(1736——1795),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植茶树,用传统方法制作的“七子饼茶”作为贡茶,加工精细。


2018年易武正山秋茶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饮后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



2004年澜沧茶


2004年的澜沧千年古树茶外形条索匀整,肥壮紧实,芽头突现。


其色泽乌褐油润,颜色均匀。汤色淡黄明亮,叶底柔嫩,均匀、明亮。


香气纯正清扬,呈现完美的淡蜜香。滋味淡,回甘细腻,苦涩味明显,顺滑度饱满。



关于茶会的记忆因为某些细节才得以清晰地留存。


是颜色,是气味,是味道,具体到某一天茶汤和茶叶的颜色,具体到某一天喝过的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滋味……


这便是茶会留给我们的线索。


关于“茶禅一味”和圆悟克勤的墨迹

摘要:流传广泛的圆悟手书“茶禅一味”之说是查无实据的臆测,被日本奉为国宝的圆悟印可状和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法语两幅墨迹往往被人混为一谈,“茶禅一味”在日本确立后先后两次传入中国,现在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概念,但纠正茶文化领域的错误认识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茶禅一味 圆悟克勤 墨迹 一休宗纯 村田珠

一、圆悟手书“茶禅一味”之说查无实据

我国茶文化研究者中有人认为“茶禅一味”最早的资料是宋代禅门巨匠圆悟克勤的手书真迹。如丁文在其论文《论“茶禅一味”》中说:“‘茶禅一味’,其说源于宋代,系禅僧圆悟克勤手书赠送参学的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诀。(1)”再如江静、吴玲编著的《茶道》也说:“‘茶禅一味’的说法最早是由我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1063-1135)提出的。据说,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赠予高徒虎丘绍隆。(2)”杭州作家王旭峰也说:“宋代有个叫圆悟克勤的禅师,手写‘茶禅一味’于日本弟子,回国时翻船,装在竹筒中的字幅儿辗转到了一休大师手中,据说一休以此得道。这四个字便成了镇寺之宝,至今仍收藏在日本京都大德寺里。(3)”三者都断定圆悟克勤曾手书“茶禅一味”四字真诀,不同的是有的说这四字真诀是赠给日本弟子的,有的说是赠与中国弟子虎丘绍隆(1077-1136)的。

显然,赠送给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圆悟克勤究竟是否手书过“茶禅一味”的四字真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们至今未能出示圆悟克勤手书过这四字真诀的史料证据。不仅如此,我们在圆悟克勤的《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以及圆悟弟子虎丘紹隆编录的《圆悟佛果禅师语录》、《佛果克勤禅师心要》等史料中也没有发现圆悟克勤的有关茶禅关系的言辞。圆悟克勤禅师是中国禅林的一代宗师(图1),著有“宗门第一书”《碧岩录》,在佛教界有着崇高的地位,但要断定“茶禅一味”出自圆悟之手,是必须具备可靠的相关史料的,不能仅仅凭他的禅学建树和地方饮茶习惯进行主观臆测。

其实,在汉语里,“茶禅”或“禅茶”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才被作为一个固定词语而广泛使用。据学者研究,我国古代将“茶”和“禅”二字组合起来,构成“茶禅”或“禅茶”一词的文献资料,最早出现于清代。有人通过《四库全书》和佛教典籍的电子检索,发现中国古代并不存在“茶禅”或“禅茶”这样的概念,至少不是一个重要概念(4)。

不仅是古代,即使在1990年代之前,“茶禅”或“禅茶”也是几乎无人使用的词语。1990年,葛兆光在《读书》杂志发表《茶禅闲话》一文时说:“古人以禅意入诗入画,尝有‘禅诗’、‘禅画’之称,似无‘茶禅’之名,”于是便自己杜撰了“茶禅”一词用于文章的题目(5)。翌年,葛先生又在《读书》发表《茶禅续语》,说“自家不识金镶玉,大言不惭以为‘茶禅’是可以抢个专利证的杜撰,谁料无意中读一书,云克勤禅师赠日本僧珠光语中便有‘茶禅一味’,今尚藏于日本奈良寺中,不觉脸皮无光,只得连叫‘苦也苦也’。(6)”葛先生给自己的文章起了个名叫《茶禅闲话》,以为自己杜撰“茶禅”一词,有首创之功,可以拿个“专利”,没想到某书写着“茶禅一味”语出圆悟克勤之事,顿觉脸上无光,叫苦不迭。

我们无意考究葛先生是从哪本书上得知“茶禅一味”语出圆悟克勤的,我们想说的是,博识如葛公尚且不知有“茶禅”一词,可见至迟到1900年代初,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尚未成为一个习用的词语,更不用说“茶禅一味”了。大概由于这样的原因,1992年5月上海文化出版社的陈宗懋主编的茶文化词典《中国茶经》中没有“茶禅”、“禅茶”和“茶禅一味”之类的词条。不仅如此,2002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朱世英等主编《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也没有“茶禅一味”的词条。

国内学者早已有人对圆悟手书“茶禅一味”的说法提出过质疑。例如,在2007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茶事通义》中,陈香白指出:“笔者查阅了《大藏经》等相关资料,尤其是《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并翻遍《中日高僧书法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7月版)均找不到‘茶禅一味’出自圆悟克勤之证据。(7)”可惜的是,这样学术态度严谨的质疑没有被很多人接受,认为“茶禅一味”出自圆悟克勤之手的臆说至今依然在我国茶文化领域十分流行。

二、海上漂流的圆悟印可状

江静、吴玲的《茶道》还说:“这四字真迹后来被来华的日本僧人携带回国,临抵海岸之际,风急浪高,船体粉碎,所幸四字真迹已经漆制装裱,未被海浪吞没,漂至岸边,为人拾起,最终辗转传至一休宗纯手中,成为日本代代相传的国宝。(8)”靳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一书也说:一休“他能把自己老师华叟宗昙的印可状烧掉,但却精心保存着圆悟的一幅墨迹,可见其对圆悟的尊敬。后来一休把这幅墨迹传给茶道开山祖村田珠光。由珠光下传,此墨迹遂成茶道重宝。可惜的是,在流传中有半幅被人截走后神秘失踪了,余下的半幅今藏于东京的国立博物馆,更被列作国宝。(9)”这不符合事实。

遭遇风浪漂流海中的圆悟墨迹,既不是“茶禅一味”的四字真诀,也和一休宗纯没有任何关系。根据相关资料我们知道,经历过海上漂流最后被定为国宝的圆悟墨迹是宋宣和六年(1124)十二月圆悟写给其弟子虎丘紹隆的印可状,日本茶道界称之为“流れ圜悟”,意思是“经过漂流的圆悟墨迹”。因为是圆悟给紹隆的印可状,我们不妨称之为“圆悟印可状”。据传,一名叫尧甫的僧人在萨摩(现鹿儿岛县)的坊之津海边捡到了装在桐木筒里的这幅印可状,后献给大德寺大仙院的古岳宗亘(1465-1548),成为大仙院的“什物”。所谓“什物”,是指“个人不能随意处理的寺院所有之物”,也就是说这“流れ圜悟”成了大仙院的庙产,物权不归私人所有。后来,大概由于享德2年(1543)的火灾和应仁之乱(1467-1477)给大德寺造成了巨大损失,需要复兴的资金,天正8年(1580)前后,大仙院将其卖给了堺市富商·茶人谷宗临(1532-1601)。宗临的儿子宗卓又把这印可状裁剪为两半,把后半幅卖给了仙台藩主伊达政宗(1567-1636)。剩下的前半幅后归祥云寺所有。位于堺市的祥云寺是谷氏家族的“菩提寺”,即供奉谷氏族祖先的寺院,应该说是檀越对祖庙的捐赠吧。文化元年(1804),这半幅墨迹又转而为大名茶人松平不昧(1751-1818)收藏,成为松平家祖传的宝物。1938年,松平家族将其捐赠给帝室博物馆,而原先卖给伊达政宗的后半幅至今下落不明。

帝室博物馆即现在的东京国立博物馆,因此,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圆悟克勤墨迹,即“流れ圜悟”,只有前半幅19行字。纸本墨书,尺寸为43.9×51.4厘米,因为是现存最古的圆悟克勤墨迹,昭和26年(1951)被定为国宝(图2)。虽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对这半幅“流れ圜悟”的真伪提出过质疑(10),但至今依然没有动摇其“国宝”的地位(11)。

(图注:圆悟印可状(选自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人和茶》)

圆悟克勤的这幅印可状,原文见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十四和《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上,全文约900字,只有“赵州吃茶去”一句中有个“茶”字,此外没有一个“禅”字,更不用说“茶禅一味”了。可见,所谓“茶禅一味”四字真诀经海上漂流或被裁剪为两半最后被定为国宝的说法,不能不说是某些人根据一鳞半爪的信息而主观杜撰的动人故事。

三、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法语

再说一休宗纯授予村田珠光的圆悟墨迹。在日本茶道界,通常把一休授予珠光的圆悟墨迹特称为“圜悟の墨跡”,以区别于上文所述之“流れ圜悟”。“圜悟の墨跡”是宋建炎二年(1128)二月,圆悟克勤写给虎丘绍隆的法语,为行文方便,我们暂且把称作“圆悟法语”。

现存的“圆悟法语”,纸本墨书,长61.2厘米,宽29.7厘米。现藏畠山纪念馆,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图3)。原文收录于《佛果克勤禅师心要》卷上《示开圣隆长老》,全文347字,内容是回忆师徒之谊,赞赏紹隆才干,勉励禅途精进之类,与禅茶无涉。

(图注:圆悟法语(选自京都国立博物馆《日本人和茶》)

关于这幅“圆悟法语”,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山上宗二记》有所记载,文中说:“又有用禅宗之墨迹于茶汤者,是珠光得圆悟之墨迹于(一)休和尚,以是为一种(饰物)而乐。(12)”又云“圆悟墨迹一幅,……是昔珠光得赐于一休和尚之墨迹也。(13)”另《宗湛日记》也说:“所谓圆悟墨迹,乃珠光得之于一休而装裱者也。(14)”据此,日本茶道史家一般都认为,村田珠光曾从一休宗纯获得过圆悟克勤的墨迹这一历史事实是基本可信的。

被称为日本茶道开祖的村田珠光(1422-1503)11岁出家入奈良称名寺为僧,因怠慢寺役而被逐出寺院,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19岁时进入位于现京都府田边市酬恩庵成为一休宗纯的弟子。酬恩庵即现在的一休庵,是大德寺的“末寺”,属临济宗。珠光师从一休修禅,悟出“佛法就在茶汤里”的真谛,一休以圆悟墨迹作为印可状授予村田珠光。珠光将其挂在茶室。《山上宗二记·墨迹》认为此举为“挂墨迹之初也。”,说明开茶室挂禅僧墨迹之先河者为村田珠光。之后,随着日本茶人和禅宗寺院关系的日益密切,茶式挂禅僧墨迹的做法逐渐成为惯例,成为茶会的点睛之物。

挂于壁龛的字画在日本被称为“挂物”,而把茶室里挂的字画特称为“茶挂”。茶室里挂字画,并非单纯为了装饰点缀,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字画表现茶会主题,统合主客心境,被视为“一座建立”、“一期一会”的“本尊”,是茶会最要紧的物件。日本茶道圣典《南坊录》云:“无若挂物之第一道具者,乃客、亭主共茶汤三昧,一心得道之物也,以墨迹为第一。敬其文句之心,赏玩笔者之道人、祖师之德也。(15)”说明茶会以“挂物”为第一,“挂物”以“墨迹”为第一。而日本茶道界所称的“墨迹”,主要是指禅僧,尤其是临济宗禅僧的墨宝。从这个意义上说,圆悟墨迹在日本茶道史上是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的。

堀江知彦《茶挂之书》提出了作为“茶挂”的四个条件:一、能表现“侘び”“寂び”境界;二、能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季节感;三、具有禅意;四、传承路径明确(16)。从传承途径来说,这幅圆悟墨迹也是传承有序,曾辗转于名流大亨之间。珠光去世之后,珠光的养子村田宗珠继承了这幅墨迹,后经武野绍鸥、千利休、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之手,无一不是声名显赫之人,因此,这幅圆悟墨迹自古以来被视为日本茶道的顶级“茶挂”。

四、“茶禅一味”在日本的确立

我们有必要简述一下“茶禅一味”在日本的确立过程。日本在早在16世纪就有反映茶禅一味思想的资料,但“茶禅一味”作为一个语词的确立却是上个世纪的事。

临济宗禅僧大休宗休(1468-1549)语录《见桃录》引松源和尚诗句“茶兼禅味可”(17),被认为是“茶禅一味”的萌芽。堺市南宗寺开山大林宗套(1480-1568)在武野绍鸥的肖像上所题诗中亦有“料知茶味同禅味”的句子,表达了茶禅同味的认识。记录千利休孙子千宗旦(1578-1658)茶语的《禅茶录》曾被改为《宗旦遗书茶禅同一味》、《茶禅同一味》等书名流布坊间,茶禅一味的概念进一步明确。1905年,大日本茶道学会创始人田中仙樵出版了《茶禅一味》一书,被认为是“茶禅一味”始见于文字的首例,标志着“茶禅一味”概念的确立。

但是,“茶禅一味”并没有很快成为一个社会习用词语(日语称为“熟語”),笔者查阅手头的辞典发现,上个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在日本出版的相当于我国的《辞海》规模的大型国语辞典,例如小学馆的《新版·言林》(1963年)、岩波书店的《广辞苑》第二版补定版(1975年)、小学馆的《国语大词典》(1981年)中均未出现“茶禅一味”,而只有“茶禅一致”一词。说明那个时代在日本社会习用的是“茶禅一致”,而非“茶禅一味”。

1988年三省堂出版了松村明编《大辞林》,其中的词条仍为“茶禅一致”,但在词义解释之后列出了同义语“茶禅一味”。三省堂的《辞林21》(1993年)也是如此。可见,大约在1980年代中后期,“茶禅一味”一词才开始成为日本社会习用的四字格习语(日语称为“四字熟语”)。在此之前,也许主要在茶界或禅界使用。例如, 1956年日本出版的桑田忠亲编《茶道辞典》(东京堂出版)、1975年出版的井口海仙等主编的彩色版《原色茶道大辞典》(淡交社),均有“茶禅一味”词条,而没有“茶禅一致”。后来,作为茶界和禅界用语的“茶禅一味”,随着日本经济增长,习茶修禅人口不断增加而逐渐渗透到社会民众之间,最后定格成为一般民众熟知的四字格习语。

五、“茶禅一味”传入中国

“茶禅一味”作为四字格习语传入中国应该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1937年,日本大东出版社出版了医学博士诸冈存的《茶とその文化》一书,书中有一节专门讨论了茶和佛教,尤其是和禅宗的关系,并用“茶禅一味”和“茶佛一味”来说明茶和禅宗以及佛教的密切关系。1939年12月,诸冈存的《茶とその文化》的中文编译本由浙江省油茶棉丝管理处茶叶出版部作为《茶叶丛刊第一种》出版发行,题为《茶与文化》,编译者吕叔达。原书共有两处“茶禅一味”,中文编译版删除了一处。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知道的最早出现“茶禅一味”的中文资料吧。

大概是由于吕叔达编译的《茶与文化》是浙江省茶叶行业的出版物的缘故吧,该书并未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茶禅一味”第二次传入中国便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的事了。

众所周知,我国的茶文化热兴起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百废俱兴,经济热独占鳌头,文化热不甘落后,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抓手,时代潮流滚滚,泥沙俱下在所难免。就茶文化角度而言,1977年,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等人提倡弘扬茶文化,在“茶道”和“茶艺”的用语选择上引起了争论。为了避免和日本茶道的混淆,人们选择了“茶艺”作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概念,形成了中国茶艺、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等反映东亚三国不同茶文化特质的三个概念,为大陆的茶文化热增添了助力。与此同时,我国茶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对邻国日本、韩国的茶文化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各种译介邻国茶文化的专著和文章不断问世,“茶禅一味”亦随之见诸各种书刊,成为人们谈茶说禅时津津乐道的一个概念。

但浮躁的时代难免因浮躁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当时我国茶文化研究者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在1980年代,有人会把“南浦绍明”当作南浦和绍明,认为是两个人;也有人把“堺”翻译成“边境”,不知道“堺”是日本的一个地名。关于中日茶文化交流历史的知识,当时也大多是通过日文资料获得的,但由于资料欠缺、读解能力、治学态度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这样那样的知识性错误。圆悟克勤手书“茶禅一味”的臆说,以及混淆“圆悟印可状”和“圆悟法语”的错误应该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正如我国经济经过迅猛发展其以后,现在已经步入了稳步发展的新常态那样,我国的茶文化研究也应该由快速发展而转为扎实、严谨的阶段,逐渐纠正茶文化领域的一些广为流传、以讹传讹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知识,已是茶文化研究者的当务之急。愿和全国茶文化研究者共同努力。

【摘自2017年《吃茶去》杂志(总第67期);作者:曹建南(上海),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日本社会文化研究专家)】

参考资料

(1)郭天成主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织委员会,1984年,第78页。

(2)江静、吴玲编著《茶道》(《日本文化丛书》第一辑),杭州出版社,2003年,第48页。

(3)王旭峰《爱茶者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4)宣方《茶禅一味:传说、历史与现实》,沈立江主编《盛世兴茶——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精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7页。

(5)陈平原、凌云岚编《茶人茶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65页。

(6)同注(5),第72页。

(7)陈香白《茶禅一味》,竺济发编《茶禅东传宁波缘——第五届世界禅茶交流大会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第18页。

(8)同注(2)

(9)靳飞《茶禅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91页。

(10)千宗左等监修《新修茶道全集》卷二《器物篇上》,春秋社,昭和30年,第43页。

(11)《千利休ー‘侘び’の創造者》(別冊太陽ー日本のこころ155),平凡社,2008年,第47页。

(12)林屋辰三郎等编注《日本的茶书(1)》(东洋文库201),平凡社,昭和46年,第141页。

(13)同注(12),第189页。

(14)熊仓功夫《茶の湯歴史ー千利休まで》(朝日选书404),朝日新闻社,1990年,第106页。

(15)中村直胜《茶道圣典·南坊录》,浪速社,昭和43年,第115页。

(16)堀江知彦《茶掛けの書》(东方选书13),东京书籍株式会社,昭和52年,第9页。

(17)松源和尚,有人认为是宋代禅僧松源崇岳(1132-1202),但查《松源崇岳禅师语录》无此句,待考。

找到约1,10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