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国家级茶树良种

找到约1,05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知识:茶树良种的优势与分类指导

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日照、降水及生物多样性等自然条件,成为世界茶树资源的基因库。目前云茶产区的茶树品种众多,有国家级良种、省级良种、地方级良种上百个。全国各地的良种引到云南茶区都能较好地适应生长,而云南的很多大乔木茶良种引到长江以北地区很少能适应环境的。

如在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樱花谷和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杜鹃湖种植的乌龙茶,20世纪90年代几位台湾茶人从台湾和福建引入软枝乌龙茶等品种,在无量山、哀牢山海拔2000~2600米的高海拔地区种植而获得成功。台湾的乌龙茶定价是参考种植海拔来定,海拔越高价格也就越高。受此影响才会有台湾同胞到云南的高山密林中开园种植。在云南高海拔山区种植的高山乌龙茶,虽然产量相对低,但品质很好,产品运到台湾、福建等乌龙茶传统产区颇受欢迎。同样的品种,种在云南因光照、降水、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同,茶叶中的茶多酚等内含物质更高,茶叶更耐泡。

黄龙山茶园

云南茶树良种

目前,全国茶树品种国家级茶树良种有123个,其中云南大叶种乔木茶仅有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南大叶种共6个品种入选。云南茶树品种多,但入选国家级茶树良种在主要产茶大省中最少,这主要是各州(市)的大叶种优质品种囊括在云南大叶种之中。

勐海大叶种

地点:勐海大叶种原产于勐海县南糯山

特征: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2.8%,氨基酸2.3%,儿茶素总量18.2%,咖啡因4.1%,为做普洱茶、绿茶、红茶的最佳原料。

勐库大叶种

地点:勐库大叶种原产于双江县勐库镇

特征: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3.8%,氨基酸1.7%,儿茶素总量18.2%,咖啡因4.1%,为做普洱茶、绿茶、红茶的最佳原料。

凤庆大叶种

地点:凤庆大叶种原产于凤庆县

特征:芽叶较肥壮,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0.2%,氨基酸2.9%,儿茶素总量13.4%,咖啡因3.2%,为做红茶、绿茶的最佳原料,以做滇红茶为主。

云抗10号

生产方法:云抗10号是由云南省茶科所采用单株育种法所育成的无性系

特征:叶肉较厚,叶质较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7.8%,氨基酸2.5%。儿茶素总量19.4%,咖啡因5.8%,宜做绿茶、红茶。

云抗14号

生产方法:云抗14号是由云南省茶科所采用单株育种法所育成的无性系

特征:叶肉较厚,叶质较软,芽叶肥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产量高,春茶一芽二叶的干茶样含茶多酚36.1%,氨基酸4.1%,儿茶素总量14.6%,咖啡因4.5%,宜做绿茶、红茶。

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1号、云茶香1号等无性系良种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在云南省普洱市种植面积最大,但近几年来一些无性系良种开始被淘汰。

云茶分类指导

云茶产区有些地方在品种推广方面缺乏战略性布局,同一块地在20年时间里换了多次品种,造成较大的浪费。很多茶农选择品种时只考虑产量高、方便采摘、卖相好,缺乏对茶树品质的综合评估和对产品结构变化的中长期判断。如近年来茶农追捧的“普景一号”“大黄芽”等高产品种的大规模嫁接改造。有些品种的特点是产量高、好采摘、外相好看;弱点是芽口太大,不易加工,炒青炒不过心,茶气单薄。当这类品种产量一多,价格就必然下跌,形成不到十年时间就要再换品种。

将来,在以发展普洱茶为主的茶山,新植或嫁接改造的应该以选择用冰岛长叶种、班章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邦东大叶种、景谷大白茶、景迈大叶种、凤凰窝大叶种等良种为主。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但单纯的市场自发行为容易形成盲目性,一般茶农难以准确判断未来趋势,这就需要主管部门、行业专业人士发挥作用,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

云茶产业定位主要以生产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为主,应该对不同茶山进行结构性规划指导。如适于做普洱茶的地方建议引导推广发展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冰岛长叶种、班章大叶种、邦东大叶种、景迈山大叶茶种、凤凰窝大叶茶种等为主;适于做白茶的地方引导推广景谷大白茶、雪芽100、长叶白毫等品种为主;做绿茶、红茶的品种要求不高。

目前,全国茶叶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不提倡新增茶叶种植面积,云南茶产业要以“稳定面积,提升品质,提高效益”为指导,如在对老茶园提质改造过程中,良种嫁接怎样选品种?台地茶改稀疏乔木留养(即仿古茶树留养)怎么留?各地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需做好指导工作。

来源:新华国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舒城县茶树良种研究所正式成立

9月16日,舒城县茶树良种研究所成立大会在舒茶镇九一六茶场举行。舒城县茶树良种研究所的成立,为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茶树新品种选繁、引进、示范推广提供了平台保障。

会议选举九一六茶场场长吴福广担任舒城县茶树良种研究所所长,推选县茶叶协会会长李贤葆担任名誉所长。近年来舒城县茶产业发展有了长足发展,在实施茶树资源保护和新品种选育等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果,先后育成国家级茶树良种舒茶早、山坡绿、谷雨春和省级茶树良种特香早,建立茶树良种繁殖基地500多亩,在舒茶镇九一六茶场新建30亩“茶树品种园” 收集国内外茶树品种140个,新建150亩“大别山茶树种质资源圃” 采集大别山区茶树种质资源682份。

舒城县茶树良种研究所成立后,将依托舒茶镇九一六茶园等基础资源,进一步完善“大别山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力争在三年内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150份,加强与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地方名茶“适制性”品种筛选和品质提升工作,继续开展茶树新品种引进、繁殖和示范推广,充实完善九一六茶树品种园建设,同时协助农业、科技等部门开展茶叶技术培训等工作。

会后,舒茶镇、县茶谷中心、县民政局、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为县茶树良种研究所揭牌。

来源|舒城县茶叶产业协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婺绿1号”选育成功!

近日,据相关部门了解到,婺源县国家级茶树良种喜添“第三胎”,“婺绿1号”茶树新品种获国家农业农村部登记备案。

新品种“婺绿1号”选育成功,是我县继“上梅洲种”“鄣科1号”之后选育的第三个国家级茶树良种,此举进一步丰富了婺源本地茶树种质资源,优化了本地茶树品种结构,为进一步提升婺源茶叶品质、探索多茶类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2021年5月获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证书


婺源被称为“中国有机第一县”,婺源绿茶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选育优良茶树品种有利于婺源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婺绿1号’是采用单株选育法从婺源群体种中选出的茶树品种。具有旱生、芽叶小、茸毛中等、持嫩性强、制作绿茶品质好等优良特征。2011年无性扩繁,并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定,性状稳定,芽形及制茶品质符合现代茶产品的需求方向,命名为‘婺绿1号’。

来源:茶乡婺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5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