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杭州采茶工

找到约25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杭州西湖区特事特办首批茶企复工, 春茶开采在即,杭州今年缺采茶工4.5万人次左右!

杭州西湖区特事特办 首批茶企复工

眼下,已过立春,雨水未至,正是茶叶生长的重要时期。天气一回暖,到了3月上旬,茶叶就开始发芽,龙井茶每年只采春茶这一波。如果茶企不能及时复工,整个茶产业的损失很大;作为这条产业链的下游,茶农一年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经与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沟通,涉农企业只要达到防疫标准的前提下,可予以进行复工审批。

据悉,截至2月15日,西湖区已有16家茶企申请复工,其中13家企业的申请已批复成功,最近已陆续开工。



来源:杭州日报


春茶开采在即,杭州今年缺采茶工4.5万人次左右!

2月21日上午,杭州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二十六次新闻发布会。会上,对于春茶开采在即,是否会存在采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杭州市农村农业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邵京华表示,春茶是茶农一年中主要生产,早在2月12号就发布通知进行相关部署,全市整个采茶工的需求量约28.2万人次,今年采茶工的缺口预计4.5万人次左右。

针对这个情况,主要有五个方面举措开展相关工作,一立足生产自救,将闲置劳动力,暂时未外出的劳动力补给过来。二鼓励互助合作,乡镇村之间劳动力的互助。三调配好住宿资源,以村镇为单位,对闲置农房摸底,统筹做好采茶工的安置工作。四开辟外来采茶工的绿色通道,尽量采取专车形式到低风险的地方引入采茶工。五加强指导服务,组织农技专家开展一对一帮扶,包括在采摘、收购和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来源:每日商报


春茶销售受阻 青年干部开直播帮忙“卖货”

2月19日,天台县雷峰乡的青年干部陈定梁正在茶园里直播介绍茶叶特点品状。据悉,天台是浙江省有名的茶叶大县,雷峰乡更是拥有“人均一亩茶”的称号,茶叶收入占了全乡农业收入的60%以上。眼看气温逐渐回升,到了茶叶采摘的黄金时节,却因为疫情影响,雷峰乡的两个茶叶市场都不能开启,这对茶农来说是个重大打击。

在这特殊时期,借助网络力量是恢复茶叶贸易的新选择。天台的青年干部们除了监督茶农们执行一人包区块采摘法,以减少人员集聚外,30多个熟悉网络的年轻干部,开始尝试手机直播,帮茶农们“卖货”。



来源:浙江新闻


吉首:6000万“大礼包”助推湘西黄金茶产业大发展

近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丹青镇高寨村茶农整地、栽苗、修剪,一边机械操作一边人工栽植。为了抢抓时令,合作社请来了村里不少滞留村民当“临时工”,每天用工达30人。考虑疫情期间,工人们全部采取分散作业,各司其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据了解,“茶苗、肥料、农药政府免费送三年,田、地还能有每亩800至1800元补贴,去冬今春,吉首市已经投入了6000万元资金支持湘西黄金茶的发展。”吉首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昌富介绍说。利好政策大大提高了全市茶叶合作社和茶农生产发展的积极性,今年春季计划发展新种面积5000亩,目前已完成3500余亩。



来源:新湖南

2020年蒙顶山茶第一背篓上市直播:在家体验“云采茶”

2月20日,2020年蒙顶山茶第一背篓上市直播活动,在四川雅安市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举行。据介绍,本次活动主题为“天猫春茶山河行”,由政府、媒体、茶企、电商平台四方联动发力,主打京东、天猫、淘宝三大电商平台,引流蒙顶山茶旗舰店,助力蒙顶山茶线上销售。

直播中,还现场展示了手工炒茶、冲泡品鉴,并介绍了企业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相关情况,将茶历史、茶文化、茶经济逐一呈现,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家体验“云采茶”的乐趣。据统计,截至20日15时,直播茶园活动点击近8000万次,收藏产品人数9.3万余人,收藏预售产品8.1万余人,直接下单5600余人,销售额超120万元。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浙南茶叶市场开市

为贯彻落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要求,经报松阳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浙南茶叶市场决定有序开市,开市时间为从2月24日起,每天6:00-14:00。

据悉,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一、交易摊位实行总量控制,晴天安排摊位925个,雨天安排摊位694个。每户限一个摊位、每个摊位限一人进场交易。二、市场内经营户及从业人员、外地采购商由市场经营户统一提出申请,经浙南茶叶市场有限公司审核通过,申领《市场通行证》后凭证进场。三、茶叶加工户通过浙南茶叶市场网上商城预约进场资格。四、市场严格落实“一码(健康码)一测(体温)一口罩”疫情防控措施。五、进入交易区和缓冲区的人员,必须服从现场管理。六、预约人员和进场人员必须一致。七、鼓励通过“线上线下”“市场内外”多种交易模式开展茶叶购销。



来源:松阳新闻

广东芳村茶业城、锦桂茶叶市场开市

2月23日,广东芳村茶业城、锦桂茶叶市场宣布开市。开市后,市场将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所有入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进行测量体温、消毒等工作;所有从业人员需在微信“穗康”小程序的“健康自查上报”申报返程及身体状况;并呼吁错峰入场。



来源:广东芳村茶业城


近80%的采茶工已落实招募! 吃、住、防疫物资,都准备好啦!

惊蛰已过,天意渐暖,万物刚刚苏醒,而龙坞茶镇的茶山里的茶树已经开始萌动生长了。西湖龙井茶最大原产地——龙坞茶镇,蛰伏蓄势了一冬的西湖龙井茶叶,开始吐露新绿,迫不及待地向世人问好。

目前,西湖区已经落实近80%的采茶工招募,其余正紧锣密鼓招聘中。离龙井茶开采还不到半个月了,茶农家里做了哪些准备?

铺盖洗好 晒过太阳

天气晴朗时,长埭村的茶农郑跃根家的院子里,被子、床单晾在太阳底下暴晒。采茶工就要来杭了,他提前先准备起采茶工的住宿。
“我们家一般需要6个采茶工,往年都是准备2个房间的,今年按照标准需要每人平均4平方米以上,2个房间达不到这个标准,我专门收拾了1个房间出来。”郑跃根表示。
郑跃根家的采茶工在他家采茶时间超过10年了。
虽说都是“老熟人”,但是此次疫情期间,人员审核仍然不能放松。“他们都是来自安徽亳州,年纪大了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所以都去所在的村委会开具相关证明,拍照片传过来,报去公安审核。”郑跃根表示。
目前,6名采茶工的信息正在审核中。
小批量的采茶工可以住在茶农家里,那自有茶园的茶企怎么办呢?
小西联系了杭州三和萃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和萃”)相关负责人石碧鹏。他告诉小西,往年采茶工们都是住在大宿舍里,今年按照采茶工的来源地分开来住宿。
“我们把采茶工安置在工厂边上的空闲房子内,严格按照每人平均4平方米以上的。每间房屋内的人员,由各地的小组长负责。”石碧鹏表示。

采购了采茶工爱吃的

最近,长埭村的茶农郑伟明家里囤积了大量他平常不太用的面粉,这是为来自安徽阜阳的采茶工准备的。郑伟明说:“他们比较爱吃面食,所以我们就提前买好面粉。”

此外,郑伟明的厨房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盒盒的鸡蛋、腊肉、大白菜,等待着采茶工上门。“我们做的也不是很合他们口味,所以都是他们自己做。早饭,他们会下面条、做包子。”郑伟明说。
据悉,三和萃主要招聘的采茶工来自衢州市常山县。对于“无辣不欢”的采茶工们,三和萃专门请了1名衢州的厨师烧辣菜,让他们出门在外也能品尝到家乡味。“他们辛辛苦苦采茶,我们也要做好后勤保障,吃饭要吃个‘落胃’才好。”石碧鹏表示。
防疫物资 准备齐全

据悉,转塘街道已采购口罩20万只,目前正在运输过程中。后期将提供每日3万只口罩,以保障外来采茶工每人每天2只的需要量。各村社也准备了耳温枪、额温枪,在村口通往茶山的路上,由专人值守,给茶农、采茶工每天2次测量体温。
消毒水、口罩都常备在茶农家里,而上城埭村沈生荣家里更是周到。他购买了1打包一次性的碗筷。“我准备安排采茶工在100多平方米的大厅里吃饭。到时候,烧好了也和企业里一样,打到自己的碗里吃。”沈生荣说,“他们来采茶很辛苦的,我们也要想周到一点,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毕竟龙井茶这一年的辛苦也就为这一遭。采茶不能停下来,龙坞这边有句土话叫‘早采3天是颗宝,迟采3天是棵草’。一旦停下来,茶叶长大了,就卖不上价钱了,一年辛苦就白费了。”石碧鹏表示。
(来源:美丽西湖)


湖北省竹山县茶叶产业:第一次没为雇佣采茶工的问题头疼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三月是茶农们最忙碌的时节,那杯“贵如金”的明前茶多采自这个月份。在疫情影响下,茗茶主产区为劳动力缺口而奔走的时候,湖北省竹山县有一个同样以茶叶为主要产业的村庄,却几乎是第一次没为雇佣采茶工的问题头疼。作为劳务输出地,疫情期间,无法流动出村的劳动力,也为宝丰镇龙井村的茶园供应了充足的采茶工人,但同样,这也让茶叶的销售面临了难题。

  采茶工多来自于本村。受访者供图

  明前茶如期开采

  在距离著名的杭州龙井核心产区以西1200多公里湖北竹山县,宝丰镇的龙井村与核心产区内的著名村庄重名。巧的是,茶叶同样是这个龙井村的主要产业,村书记曹芳宇告诉记者,全村共种植茶树2168亩,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小茶园。

  田荣是村里一家家庭农场的主人。她说与村里种植茶叶的大户相比,自己家种植茶树的面积实在说不上多,“只有几亩地,种的是龙井。”竹山县这几天阴雨不断,田荣有些庆幸,自家的茶园早在一周前已经采收完了一批鲜叶。

  采到的鲜叶。受访者供图

  “由于面积小,加上从村里雇了几个人帮忙,我们在茶园里也就忙活了一两天。”田荣提到虽然今年没感受到用人困难,不过茶叶的价格比往年低了,她觉得这与天气有关,“这两天一直下雨,天气没那么好,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价格。”

  如果说家庭农场中的小茶园管理者对于茶叶采收只是一家之言,那么村内茶叶合作社在这一季的生产经历,或许更有代表性。

  李德红是竹山县盛景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合作社共有一百多亩的茶园,且并非只有龙井一种茶树,且已经进入到开采状态。在他看来,因为地处高山,龙井村茶叶的口感相较于其他产区,也多出几分清冽。

  龙井村的茶叶或许多了点清冽。受访者供图

  在疫情并未彻底结束的春天,李德红觉得自己今年也并未感受到有用工缺口,“我们这里是计价付费的,也就是说按照采茶工人的采茶重量付钱,基本上村民们如果有空,都可以来茶园采茶,根据熟练程度和手法,老师傅们一天能采3斤-4斤,要是新手,恐怕一斤也采不到。”

  “今年没为劳动力发愁”

  在这个春天,与茗茶核心产区内的村庄截然不同,龙井村几乎并没有为用工问题头疼。但其实这并不是龙井村采茶期的常态。

  在龙井村书记曹芳宇看来,这是由于龙井村本身属于劳务输出地,受疫情影响,春节回家过年的劳动力,在开春时节,仍然被滞留村里,这才为茶园“储备”了采茶人员。“要是搁在以往,该外出打工的村民都走了,采茶的工作也就都压在了茶农和其他村镇的老乡身上。往年我们都是要用面包车去集镇上接人来采茶的,多的时候,外来的采茶工有上千人,赶上人少的年份,也得有好几百。”

  而在无法流动的人员为茶园解决用工需求的同时,无法流通的茶叶也给销路带来了问题。

  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打包。受访者供图

  曹芳宇谈到,到现在看来,今年村里茶叶售卖的平均价格要较往年低三分之一,只有高档茶的降幅相对较小。这其中有缺少中间商的原因,“疫情期间,没有人来村里收茶,价格也就被压低了。”再者,如村民所说,茶叶也受到了气候环境的影响。曹芳宇说,前期雨水较少,温度过高,采茶期有所前移,虽然目前全村单日采茶的鲜叶数量维持在1000斤左右,不过总体的茶叶产量会呈现下降趋势。

  早在3月初,竹山县就已经是湖北省22个低风险县市之一,3月9日起,竹山也已经开始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而随着日前湖北省解除了离鄂通道管控,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龙井村也在复工复产的同时,陆续向外输出劳动力。

  而至于这一季春茶销售遇到的瓶颈,曹芳宇提到,村内已经多方联动,一方面通过村内一二十名有经验茶叶经纪人拓宽销路,另一方面也鼓励工作在外,小有成绩的务工人员带动销量,“以及从乡镇走出去的领导干部也都在帮忙,希望最终能让茶农们劳有所得,尽可能地帮助到他们。”

  来源: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编辑张树婧校对何燕


找到约25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