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和饮料

找到约2,563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茶是世界上唯一设“国际日”的植物和饮料,应重视茶文化守正创新

茶是世界上唯一设“国际日”的植物和饮料,应重视茶文化守正创新

  作者 陈伟群

  中华茶文化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也是文化发展的需要,还是文化服务的要求。

  中华茶文化的创新,重点是抓好研究方法创新、文化高度创新、传播理念创新、运用领域创新、普及手段创新。根本是在于守正创新。目的是让中华茶文化,更好地融合多学科以提升学术水平和成果,更好地承载和传播中华文化,更好地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更好地与不同国家和地区茶文化交流共进。

  要以全球视野推动中华茶文化的创新。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更需要以全球视野推动中华茶文化的创新。要创新对外传播体系,甚至要细化传播力量、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评价;要树立正确准确的中华茶文化普世观念,既要确立中华茶文化自信,又要认同茶文化融通和生活化是普世价值升华;要讲好中华茶文化三大文脉的历史渊源、传承和对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影响与融通;要展现中华茶文化导向美好生活的五大方面。要注重五个策略转向:一是从请喝次茶向培养日日喝茶转向,二是从泡茶体验向传播世界茶故事转向;三是从单向推介向双向推介交流转向;四是从茶文化概念灌输向综合文化活动分享转向;五是从实体文化阵地向融媒体文化高地转向。

  要推进中华茶文化主题产品化。一是推进创新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茶叶生产方式的茶文化公共产品;二是推进创新中华茶文化经典系列图书产品和短视频产品;三是推进创新茶博物馆、茶博会观众文化互动的智能化、数据化产品;四是推进创新中华茶文化礼品;五是推进创新中华茶文化上舞台、进社区的艺术产品;五是推进创新中华茶文化融入家庭生活的日常用品。

  要推进中华茶文化品牌产业化。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创新,客观需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中华茶文化品牌产业化。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高度重视发展茶文化产业。需要以茶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核心,促进茶文旅等跨界融合,融入构建完整的文化消费市场内需体系,打造合作共赢的文化产业链供应链。

  要立足守正,抓好“五个创新”。研究方法创新,不只是研究者,包括有学位、职称的传播者,务必读原著,务必首先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下理解和解读原著,务必在多方认真考证为基础的创新解读原著。文化高度创新,要从中华茶文化普世性的高度,认识中华茶文化传承,茶艺、茶禅、茶德三大文脉源远流长、相得益彰。传播理念创新,既要重视新媒体,又要坚守传统媒体严谨的审稿作风和已有阵地和历史内容积累,探索融合、有序规划创新。运用领域创新和普及手段创新,关健是要培育起严谨、博学、多才、识广的中华茶文化骨干师资力量,建立起完善的中华茶文化创新孵化和评价体系。

  以茶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是茶的本质属性和茶的普众性、茶的中和性,所客观赋予的使命。茶(以单一物)是世界上唯一的设有“国际日”的植物和饮品,这是世界人民的幸福和文明成果,也呼唤要有中国茶人茶界的主力担当。使命担当应着力的基础,就在于目前尚薄弱的中华茶文化守正创新。

  茶是世界上唯一设“国际日”的植物和饮料,应重视茶文化守正创新

  茶是世界上唯一设“国际日”的植物和饮料,应重视茶文化守正创新

  《中國茶曆》(《中国茶历》),是一部科学实用、信息生动、涉及百科、通俗易懂、携带方便、笔记本式的年日历茶书。

  《中国茶历》坚持奉献给读者“茶德高度、历史温度、生活风度、知识尺度”的年日历。内容依循二十四节气日常生活需要编排。从高和广的视野,以茶为载体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精神。

  《中国茶历》对喝茶的奉献亮点,就是首创性每年推介100多种中国茶,而且著述有各种茶的数字化茶饮法。更大的亮点,就是首创性地通过编著的28个完整知识体系的板块内容,实现五个“导”向美好“生活”,即:传导优秀文化贴近生活,辅导生命德育贯穿生活,开导系统学茶知识生活,指导科学饮茶健康生活,倡导慢道茶旅品味生活。

  《中国茶历》主编陈伟群、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21《中国茶历》即将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已出版发行2018《中国茶历》、2019《中国茶历》、2020《中国茶历》。

年轻群体饮料消费行为特征及对茶叶营销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茶园面积和产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世界茶叶种植和生产第一大国。然而,与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持续增长相比,茶叶消费市场的增速较缓,出现了茶叶产能结构性过剩。茶产业亟需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拓展茶叶消费空间,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增加年轻群体茶产品市场的有效供给,实现年轻群体从“想喝茶”到“爱喝茶”转变,是培育我国茶叶消费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传统的认知中,喝茶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但调研发现,在未具有饮茶习惯的年轻群体(每周饮茶次数小于3次)中,超过70%的年轻人具有较强的饮茶意愿。新式茶饮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反映出年轻消费群体并不排斥喝茶,只是传统原叶茶在口感、冲泡、携带等方面无法满足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由于大部分年轻群体已具有饮料消费习惯,而饮料和茶叶在一定范畴内均属于饮品,两者的消费行为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年轻群体饮料消费行为,进而寻求对开拓年轻群体茶叶市场的借鉴性意义。

一、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通过IP和设备控制,采用线上拦访随机抽样的形式,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及深圳4个一线城市各抽取1000份样本,总计4000份有效样本。通过配额抽样及设计调研门槛,不具有形成饮茶习惯(一周饮茶次数小于3次)的城市消费群体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调研样本的基本人口特征如表1。

表1 调研样本的人口特征统计

调研结果表明(表2),城市年轻群体最喜欢的饮料是矿泉水,占31.25%,其次是乳饮品(13.10%)和碳酸饮料(8.02%)。女性在饮料消费过程中更看重饮料的健康功能,男性则更为看重饮料的品饮体验和提神醒脑功能。从年龄上看,咖啡、果蔬饮料和碳酸饮料存在年龄结构差异。咖啡、果蔬饮料的消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群占比呈上升趋势;碳酸饮料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中,20~25岁购买偏好最高(10.29%)。

表2 年轻群体饮料消费结构

在年轻群体购买饮料的原因中(表3),因为口感喜欢的人数占比最多,达29.81%。在购买饮料时,主要受饮料口感因素、健康因素及便利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受周围环境、品牌等外部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同时女性更看重饮料的口感和健康,男性则更看重饮料购买和饮用的便利性。年轻群体对渠道的选择很大程度受到渠道覆盖程度的影响,便捷购买、即时饮用及品类多样的渠道更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偏爱。

表3 年轻群体饮料消费影响因素

从总体上看,年轻群体饮料消费观念趋于理性(表4),认为饮料性价比要高的占29.83%,认为饮料解渴就好的占28.82%,认为饮料要体现品位的占20.70%,认为品牌最重要的占20.02%。从收入角度看,认为饮料解渴就好的人群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认为品牌最重要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综上,收入水平和学历层次越高的年轻群体对于饮料的消费诉求,不仅局限于饮料的解渴功能,同时还对饮料的品牌和性价比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4 不同收入水平的年轻群体饮料消费观念

三、年轻群体茶叶营销建议

不同饮料偏好年轻群体的饮茶意愿如表5。年轻群体未来饮茶意愿较高(愿意或者较愿意),偏爱花草茶(84.64%)、果蔬饮料(76.31%)、乳饮品(74.43%)、功能饮料(73.90%)及啤酒的意愿高于平均水平(73.90%)。

表5 不同饮料偏好年轻群体的饮茶意愿

由于茶和饮料均具有同样的饮品属性。对此,从年轻群体饮料消费行为特征切入,基于茶叶企业营销角度,提出以下几方面茶叶产品营销策略。

1.产品开发策略

为更好开拓年轻群体茶叶消费市场,拉近茶叶与年轻消费群体的距离,让茶叶回归最基本的天然饮品的属性。

一是要根据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年轻群体消费需求的茶产品。分别从性别、收入水平、学历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切入,通过聚焦目标消费群体,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类型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二是要优化创新茶产品的口感。传统的原叶茶产品在冲泡上避免不了会产生一定的苦涩味,而年轻群体又极为看重饮品的口感,特别是目标客户为女性的茶产品,更应该注重茶叶产品口感的优化和提升。建议企业坚持创新,不断推出兼具健康功能和良好口感的茶产品。

三是要提升饮茶的便利性。根据前文的研究,年轻群体看重饮料饮用的便利性,其中年轻男性群体更为看重。对此,鼓励茶叶企业适当开发适合冷泡的茶产品,全面简化泡茶流程,做到好茶轻松泡。

四是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年轻群体消费观念整体偏于理性。对此,在茶叶产品价格策略上,应遵循性价比优先,让年轻群体轻松买好茶。

2.销售渠道策略

一是逐步拓展便利店渠道。在调研中发现,年轻群体最希望的饮茶场景是上班疲劳时喝茶提神,此场景占比高达53.28%。对此,建议茶叶企业在写字楼周边的便利店开展渠道布局。在茶叶产品销售形态上,可以借鉴咖啡的销售模式,依托泡茶机,通过现场热泡、冷泡或小袋茶包的形式在商圈便利店出售,最大程度满足年轻群体对饮品购买渠道的便利性和产品即饮性需求。

二是重视大型商超渠道。特别是目标消费群体为年轻女性的茶产品,可稳步拓展大型商超渠道。

三是积极开拓线上渠道。虽然年轻群体在线上购买饮料的占比较少,但是茶叶和饮料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年轻群体看重的是渠道产品的选择性,线上渠道就能很好满足此需求。对此,建议企业积极参与茶叶产品的线上渠道布局,并做好产品评价,实现线上和线下渠道的良好互动。

3.营销推广策略

年轻群体对产品的消费诉求呈现差异化特征,通过加强茶叶消费引导,优化营销推广策略,让年轻群体从拥有饮茶意愿向养成饮茶习惯转变。

一是转变传统营销观念。茶叶企业需转变年轻群体不爱喝茶的营销观念,积极主动争取年轻消费群体的茶叶消费市场。

二是开展差异化营销。对于目标客户为年轻女性的茶产品,营销重点聚焦于茶产品健康功能;对于男性群体,营销内容重点侧重于茶叶提神醒脑的功效。

三是开展品牌营销。特别是对于目标客户为高收入水平、高学历人群的茶产品,应重点做好茶产品的品牌培育工作,提炼品牌文化,突出品牌卖点,在保证产品性价比的基础上,满足年轻群体的产品品牌诉求。

四是开展跨界营销。年轻群体热爱潮流文化、时尚文化、圈层文化,建议茶叶企业可通过跨界融合,创新茶文化表达方式,让茶成为具有身份标签和潮流文化元素的产品。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1年第1期,P44-49,《年轻群体饮料消费行为特征及对茶叶营销的启示》,作者:林梦星,姜爱芹,陈富桥)

作者简介

林梦星

产业经济学硕士,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要从事茶产业经济研究。

来源: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肠胃不好的人能喝茶吗?要注意什么?

  很多人都有肠胃不好的毛病,在出现了胃功能不好的现象以后,经常会打嗝,还会出现胃酸。我们都知道喝茶能够对肠胃出现调节的功效,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咖啡,因此对肠胃有着刺激的作用,所以可以喝一些淡茶,但是尽量的少喝一些浓茶。

  胃不好能喝茶吗?有人认为喝茶对肠胃有刺激作用,所以胃不好的人不宜喝茶。到底胃不好能喝茶吗?想要知道胃不好能否喝茶的朋友不妨跟着来看看答案。

  有人说,胃肠消化功能不好的人不能喝茶,咖啡因对胃有刺激。

  专家说:目前研究发现,红茶提取物有抗溃疡的效果,对阿司匹林等药物和酒精引起的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茶的提取物还能调控胃酸的分泌,加强胃动力。研究还发现,红茶、绿茶、普洱茶,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喝红茶能减少消化道中的有害细菌,具有预防腹泻和减少结肠结构损伤的作用。

  喝红茶能减少消化道中的有害细菌,具有预防腹泻和减少结肠结构损伤的作用

  不过必须提到的是,不同的人可能适合不同的茶。红茶可能适合那些胃肠功能比较弱或消化道有损伤的人。绿茶的抗菌、消炎作用比较强,能控制血脂,可能更适合那些食欲旺盛、消化功能强的人。普洱茶和红茶对于胃酸过多的人可能不适合,因为其中咖啡因含量比较高,而咖啡因不利于控制胃酸返流到食管。

  因为茶叶中含咖啡因,如果买不到脱咖啡因的茶,又对咖啡因比较敏感,那么最好在下午4点以后停止喝茶,以免影响睡眠。有些人对咖啡因特别敏感,空腹喝茶会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那么也要避免喝浓茶,而且在餐后喝比较稳妥。

  建议胃不好的人喝一些比较温性的红茶、熟普洱,这类茶经过发酵,对肠胃较好,不会引起胃痛。此外,胃不好的人要尽量少喝太浓的茶,泡茶时茶量少一点,让茶滋味清淡一点。

  许多人喜欢饭后喝一杯茶。胃病患者吃完饭千万不要马上喝茶或饮料,至少要过20分钟才能喝茶或饮料。另外,边吃饭边喝饮料的习惯更为糟糕。因为吃饭时大量喝饮料,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且饮料会冲淡胃液酸度,导致消化不良。


找到约2,52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