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荒山茶是什么

找到约122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古树茶属于什么茶

  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老挝北部丰沙里省有古树群落,数量稀少。而在一些所谓“骨灰级”茶友的标准中,则必须是300年以上树龄的茶树才能被冠以“古树”之名。古树茶也叫大树茶,在以云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区以及老挝北部丰沙里省有古树群落,故而产量十分稀少。 

  古茶树
  严格意义上的古茶树为300年以上的乔木型大叶茶树,多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
  由于存世较少,所产茶叶内质丰富更能体现其独特的魅力。
  乔木大树
  乔木大树型也可称为”古茶树“是因为他的树龄在200--300年之间,存世也较少。现普洱茶核心产区建立了多个保护区。

  荒山型
  荒山型树龄在100年以上,由于树龄达不到,所吸收的养分较之前两种口感内质等等次之!但其非人工培育,所产的茶叶依然体现出其地域特点!
  古树茶特点
  1、古树茶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有的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古树茶叶属于环保型茶叶;
  2、古树已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适应并能够抵抗各类病虫害,故无需使用农药,相较于其它茶而言,更自然,无污染。

  3、古树的根部深入土壤,更利于吸收地下深层土壤的养分,并转化为营养物质。因此古树茶内含物质丰富,古树茶叶也因此更加的耐泡,更具香气,滋味醇厚,回甘生津。相较于其它茶而言,无需施肥,故更天然。
  4、古树茶仅分布于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茶区,产量十分稀少,采摘较难,因此古树茶的价格相较台地茶的价格更高。


福鼎白茶等级怎么划分?白茶是什么茶

1.白茶是什么茶?

是中国传统六大茶类之一,只通过‘‘萎凋+干燥’’工艺制作的茶叶,属轻发酵。


2.萎凋和干燥是什么?

萎凋是指鲜叶失去水分的过程;干燥是指将含水量控制到达标的使后期存放不会因含水量过高而导致茶叶变质。


3.白茶有多少种?

按鲜叶采摘标准不同,可分为3种: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

传统日光萎凋工艺


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的产地为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体)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在福鼎市选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种茶树的壮芽为原料,菜茶因茶芽细小,已不再采用。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种茶树,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


毫银针还可按采摘时间及树种来细分:


米针\头采白毫银针(稀缺,指茶树开春的第一采,特征是芽胞细小紧实偏短状)



荒山料白毫银针(稀缺,特征是采摘处有马蹄头及小鳞片)



菜茶种白毫银针(稀缺,细小芽头带小叶,茸毫不显,呈墨绿色)



还有春天或秋天的单芽,定位为普通的白毫银针,芽胞细长且不紧实。



白牡丹

          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创制于建阳水吉。据《建瓯县志》载:白毫茶出西乡、紫溪二里……广袤约三十里。白牡丹为福建特产,1922年政和开始制造白牡丹远销越南,现主销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退热祛暑之功,为夏日佳饮。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20世纪60年代初,松溪县曾一度盛产白牡丹。现在白牡丹产区分布在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市 。


白牡丹还可按采摘标准不同来细分:


极品白牡丹(茶树开春的第一采,特征一芽一叶)



一级白牡丹(一芽一二叶)



二级白牡丹(一芽二、三叶)



三级白牡丹(春尾茶,特征少芽多叶,如嫩度不够可归类寿眉)



寿眉\贡眉

         贡眉,又被称为寿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主要产于福建建阳县,建瓯、浦城等县也有生产。产量约占白茶总产量一半以上。

         寿眉其形因披满白色的茸毛,状如寿星的眉毛,因而称曰:“寿眉”,清朝廷官员闻悉后,便将索购的“南坑白”进贡朝廷。上乘的“寿眉”便改称为“贡眉白茶”,深得朝野上下垂青。新中国成立后,在1984年安徽举办的全国名茶鉴定会上,贡眉白茶被评为中国名茶,从此披上国字号的金招牌。寿眉\贡眉选用的茶树品种一般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茶和“福大”、“政大”的有性群体种。制作贡眉原料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三叶,要求含有嫩芽、壮芽,所以严格上比寿眉级别要高。寿眉\贡眉的初制、精工艺与白牡丹基本相同。其内含物和保健功效也与白牡丹相差无几,但其感官的品质却与白牡丹不同,相对粗老些许。


寿眉/贡眉(细分):
二者区分就是贡眉等级高些,芽多些;而寿眉等级芽少叶多,比较粗老。


春尾寿眉(护理茶树时期不推崇此等级茶)
夏季寿眉(为保护茶树不过分采摘,个人不推崇夏季茶)


初秋贡眉(8月20左右)




白露贡眉



寒露寿眉



大叶冬茶寿眉



(干货分享)传说中的易武韵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造就了易武韵?

易武茶包括了易武老街周围,有三合社、田坝、易比、铜箐河、百花箐方向,三丘田、曼秀、落水洞、麻黑、刮风寨、茶王树,还有大漆树、杨家寨、丁家寨、薄荷塘、弯弓、白茶园、香椿林、张家湾,以及高山、曼撒、一扇磨等茶区。


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茶区中,有古树茶,小树茶、台地茶、高杆、荒山茶、国有林等不同形式与不同品质的茶。


然而,易武韵到底是什么?

是什么造就了易武韵呢?

一是易武的自然生长环境条件。

即不同的大大小小茶区已经存在的环境,如温湿度、海拔、土壤、生长环境、树龄大小这些因素决定了茶品质,这是易武韵的基础。


二是易武独有的习惯性采摘方式。

相比勐海、临沧地区一芽二叶采的更长一些,一般会留到三至四叶,使得茶梗保留更多。


三是制茶工艺一定是滋味韵味呈现的重要环节。

茶梗留的更长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炒茶时候的水分和温度,加之一些细节上不同于勐海工艺,叶底色泽和叶底气息也不尽相同。



易武有韵的好茶的叶底气息闻起来有木梗的味道,伴随茶叶本身的花蜜香气息,或菌香;


茶汤喝起来绵滑有劲,入喉时是有整体一团经过的感觉,并在喉咙留下一定味道和气息或舒服感觉。


有这种感觉,即使是空咽,也能有茶香和茶味。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易武的韵。


找到约11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