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山市茶企业

找到约488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名茶之都黄山市茶产业十年纪实: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十八大以来,中国茶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10年。六大茶类齐头并进,茶叶总产量、总产值、销售量和销售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茶产业发展离不开茶区、茶企、专家的匠心精琢,这十年,有成就也有曲折,它们是宝贵的经验!更是下一个十年的风向标!让我们用一段段精彩的奋斗史,共同见证中国茶产业的非凡十年!

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这里有一个宝藏之地,这里是徽商故里,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城市,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它就是:安徽黄山市。

在这片美景如画的土地上,孕育了徽派茶道,茶文化长久流芳。时至今日,黄山市茶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又一个十年

看黄山市茶产业成绩十年来,黄山市坚决贯彻总书记“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等经典论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等“茶叙外交”,“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等重要指示,大力推进茶产业提升行动,精准发力、趁势而上,黄山茶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展现了新活力。2022年,黄山茶叶产量4.5万吨,一产产值46亿元,综合产值21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52%、71%和291%。2021年,黄山出口茶叶5.9万吨,出口值16.5亿元人民币,出口量、出口值分别占全国的1/6、1/9。

高标准现代化绿色生态茶园建设

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十年来,黄山市一直坚持厚植绿色生态之基,大力推进绿色无农残标准茶园建设,严格把控生产环节,茶叶数字溯源为产品护航,推动黄山茶叶品质不断提升。

1、坚持绿色化防控。

黄山大力推动茶园绿色防控全域覆盖,构建“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绿色防控黄山模式。并在全省创新推出茶叶绿色防控专项责任,在采取绿色防控措施的前提下,茶农受到病虫危害损失,最高赔付1000元/亩。开展全市茶叶农残常态化监测抽查,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红黑榜”。

目前,黄山市茶园绿色防控蔚然成风,农残逐年降低,85%的鲜叶达到欧盟标准,茶叶企业共获市长质量奖3个、市政府质量奖3个、市政府质量奖提名奖1个,正在朝着创建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迈进。

2、坚持生态化种植。

茶树品种资源方面,黄山加强名优茶品种资源的保护、改良、繁育和推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茶园,以最严格的标准种出最优质的茶叶,生态茶园面积达到50万亩。

3、坚持清洁化生产。

黄山引导企业对生产设备、技术工艺、加工环境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建立涵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广应用连续化生产流水线达到95条,位居全国领先。

3、坚持数字化溯源。

黄山市推动开发数据平台,在全省率先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茶叶生产全过程,太平猴魁高质量发展联合会的大数据平台、六百里猴魁公司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水工茶业新茶品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领先。

花开引蝶,龙头企业云集!

十年来,黄山坚持壮大市场主体之翼,企业活力不断迸发,积极引进名企投资,培养国家级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推进黄山茶产业朝“强产业”方向发展。

1、强化双招双引。

黄山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扶持,在招商引资与本土崛起上同时发力、同等推动,丰富市场主体的角色定位,着重推动茶业新业态下的新主体培育,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

小罐茶、中茶、立顿、元气森林等纷纷落地黄山,本土新三版上市企业王光熙和谢裕大快速成长,小罐茶、薇薇茶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国家级龙头数量占全省2/3。

2、打造产业集群。

黄山瞄准产业发展短板,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动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建成标准化大基地、集约化大加工、网络化大流通。目前,黄山茶产业链基本实现首尾相连、上下衔接、前后呼应;黄山区深加工、休宁县海阳商山出口茶、祁门红茶、徽州区毛峰集群业已形成,产业形态正从“大产业”向“强产业”转变。黄山市茶叶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1.76。

拓展茶产品品类,深耕新茶饮

充分发挥茶旅融合优势

黄山积极推动茶产品创意创新,推出代用茶、调味茶、三角袋泡茶、免滤茶包、精品小包装茶等年轻化产品,推出以水工茶业为代表的茶叶直供新茶饮模式,全国90%新式茶饮生产商与黄山市建立合作共建关系。

在推动茶产业创新的同时,黄山市还推进茶叶精加工,开发出冬茶啤酒、健齿软糖、冬茶含片、茶日化用品等创新型茶产品。黄山市现有茶叶深加工企业11家,深加工产品产值达到5亿元。

基于本地优势旅游文化资源,黄山深化茶文旅融合,推行“旅游+”“徽文化+”,积极打造各类茶文旅精品线路、名茶特色小镇、名茶博物馆、名茶主题庄园等,建成高标准茶旅结合观光园22处、茶叶博物馆7家,打造全国精品茶旅线路7条,茶文旅产业稳步升级。

坚持精耕品牌塑造之路

打造“中国名茶之都”城市品牌黄山从市级层面打造“中国名茶之都”城市品牌,加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县域公共品牌建设,建立起“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的公共品牌管控体系,着力解决品牌散、杂、乱问题。

品牌宣传方面,黄山线上、线下两条线齐发力,推广宣传黄山茶品牌!

线下,开展中国名茶之都高铁冠名活动,两列动车组在长三角、京津地区全面开行。持续8年举办黄山茶业发展大会,积极开展非遗制作技艺大赛等活动;

线上,在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大量投放广告,搭建矩阵式新媒体平台发布形式多样的宣传视频,黄山茶影响力不断增强。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中华老字号2个及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4项。

黄山茶产业发展五步走

促进利益联结不断紧密第一步,优化政策支持。

十年来,黄山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黄山市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黄山市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黄山市茶产业提升行动方案》《黄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黄山市茶产业“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创设从基地生产、初制加工、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拓展和茶农增收等一揽子政策体系。

第二步,组织融资搭桥。

黄山市建立了茶产业金融服务专员制度,推出专属金融产品,累计召开30余场银企对接会,对接金额达285亿元,落实贷款79亿元。

第三步,保障信息服务。

黄山市与中茶协、省茶协合作,持续发布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采摘指数、安徽省春茶开采动态周报等信息。保障技术服务,组织茶叶技术人员深入茶区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宣讲。

第四步,开展社会化服务。

黄山市组建专业机采机剪服务队,开展夏茶机采机修作业社会化服务和茶园托管,初步构建“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

第五步,解决用工难题。

黄山市搭建专业信息平台,鼓励赋闲人员参与临时性用工,安排保险和包车补贴等,帮助解决用工缺口1.6万人。

下一步,黄山将围绕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新时代中国名茶之都目标,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为抓手,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绿茶基地、做强茶龙头、富裕茶群众,不断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全链条、品牌化发展发展,真正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山市茶产业质量提升培训观摩暨“质量开放日”活动举行

9月24日,黄山市茶产业质量提升培训观摩暨“质量开放日”活动,在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顺利举行。


黄山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占荣军、祁门县委常委、县统战部部长杨晓东、县市场监管局局长李信群、各区县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经信局等,全市50多家茶企负责人以及祁红公司经营班子参加活动。

祁门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杨晓东致欢迎词


活动中,与会领导和代表参观了祁红公司的初、精制生产线、茶树品种园和祁红博物馆,观看了祁红公司智慧物联网系统远程控制展示。


下午,省质量专家在祥源祁红公司现场授课,详细讲解了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详细应用,通过细化介绍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并结合实际指导如何实把控质量关口,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品牌建设。


祥源祁红茶业着力于从企业文化与员工意识、创新和标准化、原料质量控制、溯源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高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从原料到消费者整个链条质量安全,进一步打响企业质量品牌。


2023年,黄山市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元

1月29日,从黄山市茶叶行业协会一届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2023年,黄山市茶叶产量4.7万吨、一产产值49.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元。2023年,黄山市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茶农增收的重要渠道、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卓琪用六个“一”对该市茶产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招不让兴龙头、聚合力,茶业效益稳步提升。2023年,黄山市茶叶产量4.7万吨、一产产值49.5亿元,分别同比增4.8%、8.4%,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60亿元。全市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9家,均居全省首位。

一如既往抓源头、强监管,绿色防控成效显著。“诱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防控模式实现全域覆盖;全市鲜叶抽样欧盟达标率为95.9%,干茶抽样欧盟达标率89.6%,较上年增长3.1%和3.7%。

一往直前补短板、重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华绿园与安徽农大联合建设“工业新茶饮绿色制造实验室”获批省首批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祁门红集团祁门红茶初、精制一体化、5G智能生产线落地投产;谋划申报黄山市茶产业大脑项目,项目一期在徽州区富溪乡先行先试。全国90%新式茶饮生产商与我市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深加工产品产值超6亿元。

一心一意树招牌、塑形象,品牌创建有声有色。“珠兰花茶”入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茶协申报的“屯溪绿茶”获批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市现有茶叶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茶叶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4项、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华老字号4个,数量居全省第一。6区县入选“2023年度中国重点产茶县域”,谢裕大等8家企业成功入选“2023年度中国重点茶企”。

一刻不停搭平台、促营销,市场份额进步扩大。黄山市茶协积极搭建展会平台,累计组织120余家茶企北上、东扩、西进和南下进行展示推介和市场拓展,现场销售额超1200万元。截至11月底,茶叶出口5.2万吨、出口值14亿元人民币,分别同比增长8.2%、8.8%,茶叶出口值占同期全省的85.8%。

一马当先办活动、讲故事,文旅融合更加紧密。围绕非遗技艺展示、茶文化推广等,组织开展、协助办好中国(黄山)茶业发展大会、第二届中国双世遗名山对话活动等系列茶事活动30余场,组织企业参加第十八届、第十九届中国经济年会、北京国际茶业展、深圳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等重点茶业展会,对于进一步讲好黄山茶故事、传播黄山茶声音、发展黄山茶经济,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搭建“中国名茶之都”全媒体宣传矩阵,全平台粉丝量超10万人、浏览量超5000万次;实施茶门店、茶博园标牌亮化提升近30处,推进黄山名茶进酒店、进客房。安徽歙县梯田茶园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4条路线获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来源/大皖新W

编辑/王龙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