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江西浮梁县茶叶

找到约14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江西浮梁县发布《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政策》

浮梁县发布《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政策》
浮梁县发布《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政策》
回答记者提问

1月8日上午,由浮梁县人民政府主办,浮梁茶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浮梁县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新闻发布会在浮梁县老年大学举行。浮梁县有关领导和茶行业代表、省内外主流媒体记者参加。

浮梁县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浮梁县政府和浮梁茶企的共同努力下,全县茶叶生产稳中向好,取得了新的发展。此次发布的利好政策,旨在鼓励大家为进一步做优做强浮梁茶产业而努力,加快实现瓷茶百亿产值的目标。

“对年内新开发种植茶叶连片面积(已完成定植)达50亩及以上的茶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按600元/亩的标准据实予以一次性奖补;连片面积100亩及以上茶园低改(改树、改土、改园)按200元/亩的标准据实予以一次性次奖补......”发布会上,浮梁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围绕茶园开发、茶园升级改造、基地认证、茶叶加工、外贸出口、品牌宣传、线上销售、浮梁茶专营店补、科技创新、茶旅融合等共十个方面颁布了《浮梁县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并通过专家解读、答记者问等方式进行了政策宣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发来贺电。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江西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市茶产业首席专家、景德镇市茶科所所长项代法现场进行了点评,指出十条激励政策针对性强,涵盖面广,连续五年由县财政支出1000余万元支持茶产业发展,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反映出浮梁县政府对浮梁县茶产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浮梁茶企、茶人之幸。

浮梁县茶企代表胡文景表示,县政府此次推出的“振兴茶产业十条政策”,每条都抓住了浮梁茶业振兴的要点,是真真切切为茶企和茶人办好事、办实事的政策。

据了解,《浮梁县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行动方案》起初由浮梁县茶叶协会提出申请,经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后,邀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权威单位专家专项研究,并经浮梁县相关单位论证,经浮梁县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实施。

此次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措施的提出旨在振兴浮梁茶产业、再创浮梁茶历史辉煌,按照优化茶园结构,提升加工能力,引导茶企升级,扩大浮梁茶品牌影响力,弘扬历史文化,完善产业链,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发挥“生态、绿色、有机”资源优势,着力推动“茶旅”互动互进,突显“越千年浮梁,敬古韵茶都”主题,实现产业复兴。(记者 余静)

原标题:浮梁县发布《振兴茶产业十条激励政策》

注:内容来源景德镇在线,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江西浮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有1400年建县历史的江西省浮梁县,是世界瓷之源、中国名茶之乡。“绿色”是这座城市最显著的标志,也是它一直以来的追求和坚守。县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4%以上,是黄山怀玉山余脉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鄱阳湖湿地的重要生态屏障。

浮梁县近年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浮梁样式,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绿色影响力城市品牌、中国天然氧吧等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统一的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

一以贯之的生态选择

天生丽质更需精心呵护——瓷之源、茶之乡、绿色生态之城于浮梁,不仅是美誉,更是责任。为了巩固发展生态优势,浮梁县全力守护绿色本底,做好“绿”的守护人。

浮梁县以“瓷源茶乡 生态浮梁”为定位,着力推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致力打造生态样板,建设旅游胜地,做美山水城市;印发《浮梁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5)》,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为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整性明确了主攻方向。出台《浮梁县“两山”转化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 》等系列文件,构建起县委、县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乡镇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创新建立全国首家“两山”生态检察工作室,实现“一镇一长,一村一员”“两山”生态观察员全域覆盖,以数字技术构筑生态环境保护坚实屏障。

数年实践,坚定前行。浮梁县全面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全县环境空气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昌江流域地表水水质始终保持在优良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两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通过重点整治与综合整治相结合、查处打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非法猎捕、贩卖、经营野生动物突出问题得到遏制;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危险废弃物实现百分百处置利用。

不断延展“生态+”效益

近年来,浮梁县委、县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浮梁物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等优势,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共融共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幸福感、获得感。

厚植绿色新土壤。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百强县,以及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浮梁县持续擦亮“浮梁茶”金字招牌,积极践行“三茶统筹”理念,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文章,生动书写“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的美丽故事,使茶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据统计,浮梁现有茶园面积20.22万亩,去年,浮梁县茶叶生产总量达1.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从事茶产业人数达6.2万人,人均涉茶收入1.38万元。

筑牢绿色新堡垒。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全面拥抱绿色生活。投资近50亿元建成省级低碳产业园,引进建筑科技全产业链,整县推进光伏试点项目,建成首个2亿度风电场项目,年节省标准煤17.8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4.5万吨。投资42亿元实施西湖荻湾乡村振兴项目,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零污染农产品加工厂,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集群。

展现绿色新魅力。充分挖掘瓷茶文化优势,促进生态与文化深度融合。浮梁县寒溪史子园艺术村项目通过文化引入、艺术赋能,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浮梁县湘湖镇曹村坚持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与秀美乡村景色相融合,形成产教学一体的特色文旅景点,实现年收入500多万元,村民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投资50亿元建设高岭•中国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成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先后承办全省旅发大会、全省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大会、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江西)论坛会、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59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71亿元。

持续释放的生态红利

站在县城三贤湖人工湿地公园的亲水平台远眺,灼灼花海在暖阳中醒来,摇曳生姿。

“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老房子,垃圾、杂草成堆,偶尔路过大家都会捂着鼻子飞快跑开。没想到改建成公园后模样全变了。现在我和老伴儿每天都要来湖边走上一圈,锻炼锻炼身体,心里可美了!”县城一位居民这样说。

随着浮梁生态文明建设的逐年推进,一批批片林、花海、湖塘在城市地图上蔓延铺展开来,天宝生态园、南苑广场、滨江风景带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园区落地、开放,并与城市建设、旅游发展、防灾减灾、民生工程等进行多业态融合,成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的生态红利。

“以建设带动保护,用修补取代翻新,让原先的‘没有用’变成了现在最有价值的‘城市留白’,浮梁生态建设所连接的不仅仅是美好环境和富有生命力的产业,还有每个人生活中的点滴,这是最让我们惊喜并感动的地方。”浮梁县把“生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优里做,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城市更向往”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来源:中国环境APP)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江西浮梁:​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镇之初

5月20日,2023年第四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国博中心举行。大会以“非遗”与茶乡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主题,通过发布“中国茶技·忆之非遗”为主题的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以及主旨演讲等环节,推动茶乡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茶文化保护与传承。

本期为您推介“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江西省浮梁县。申报单位:浮梁县茶叶协会旅游月份:3-10月

推荐茶品:浮梁茶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景德镇市,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经济区、“9+2”泛珠三角区和京九铁路经济带结合部的中心地区,山高林密,植被丰富。浮梁县自古以瓷茶文化闻名于世,素以“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镇之初”名世。

瑶里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浮梁工夫红茶以其“外形美观、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闻名,远销欧美市场。目前,浮梁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0.22万亩,其中观光茶园面积25300亩,拥有休闲观光茶园11座,茶馆10家,3星及以上酒店数量8家,特色饭店数量280家。

浮梁茶园

“六山二湖”环绕的千年茶都

浮梁县居“六山二湖”(黄山、九华山、庐山、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千岛湖)中心位置,生态环境优越,海拔最高峰(五股尖)1618米,森林覆盖率达81.4%,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殊荣,并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浮梁瑶里风光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汉代即有僧人种植和采集茶叶。至唐代,茶叶加工和贸易开始兴盛,唐王敷《茶酒论》中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中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浮梁已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长诗《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市场已颇有名气。

自唐以降,浮梁的“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以其“形美、色艳、香郁、味醇”四绝,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明汤显祖在其《浮梁新作讲堂赋》一文中,曾对浮梁茶有过生动描述:“今夫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

中唐以前,浮梁无茶叶加工技术,唯有生羹汤饮。中唐至宋代中期,以生产片茶为主。宋后期,散茶出现,并逐步取代片茶。元朝绿茶生产工艺已趋定型。清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给浮梁茶叶生产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

浮梁工夫红茶以其“外形美观、汤色红艳、滋味醇厚、回味隽永”闻名,远销欧美市场。民国四年(1915后),江村乡严台村江智甫“天祥”茶号选送的“浮梁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地处大城市“半天经济圈” 交通便利

浮梁县拥有高速公路进出口6个,杭瑞高速、济广高速及祁黄高速穿越县境,形成直达上海、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半天经济圈”。206国道、皖赣铁路纵贯全境,九景衢铁路建成通车,景德镇机场距县城仅3公里,航班直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

同时,浮梁着力构建“一环三纵四横”的交通路网格局,启动了新港线、青蛟线、建设大道和景瑶线改造升级等20余项公路项目建设,将极大地优化区域交通格局。特别是昌景黄高铁在浮梁瑶里设站并开工建设,将给浮梁交通便利性带来质的提升。

31.18亿元!浮梁茶品牌与产业持续发力

目前,浮梁全县茶园总面积达20.22万亩,县内高山茶园面积5万余亩,有机化管理标准茶园面积7万余亩,浮梁槠叶种古茶园6000亩,单株古茶树108株,其中二级保护古茶树6株,茶叶生产总产量达13000吨,一产产值9亿元,综合产值20亿元,其中:外贸茶2800吨,茶农队伍6.2万人,人均涉茶收入13840元。

浮梁全县现有茶企75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6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25家,国家级合作社5家,省级专业示范社7家,种植、初制、精制加工、销售及出口等链条基本实现了产业化分工。

浮梁县积极打造浮梁茶品牌与茶旅产业。通过“中国·浮梁买茶节”,打造浮梁茶本地节庆IP,促进茶旅融合发展,提升浮梁县城市品牌,促进浮梁县茶产业发展。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做强茶产业、做优茶产品、做活茶市场、做响茶文化,提升全省茶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还通过央媒、省级主流传媒进行宣传报道,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浮梁茶品牌宣传,积极推动浮梁茶公共品牌建设。

自1915年起,浮梁茶就已经走出国门,屡获奖项,并成为国礼见证了中外友好交流,一路光环不断,时至今日,浮梁茶继续续写这这片土地上的茶传奇。

2022年,浮梁县被评为古树核心产区、浮梁茶品牌价值为31.18亿元,浮梁茶在“中茶杯”第十二届国际鼎承茶王赛春季赛红茶、绿茶特别金奖。

2021年,在“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浮梁茶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三大品牌”;浮梁县获得“中国茶叶百强县”和“科技兴茶富民典型县”荣誉称号;浮梁茶文化系统入选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浮梁茶被作为新年礼物赠送给八国使节,向世界展示浮梁茶的魅力。

2020年,浮梁县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

2019年,浮梁县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浮梁茶被评为最具品牌资源力的三大品牌、江西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

在茶旅项目打造的背后是地区资源的综合整合与利用,从人文魅力到环境依托,再到地区基础服务建设,均与茶旅打造密切融合,缺一不可。通过分享魅力茶乡案例,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案例与优质茶旅目的地推荐。

注:图文材料均由浮梁县茶叶协会提供,图文版权归浮梁县茶叶协会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4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