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六大茶山的我的人文普洱礼盒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六大茶山2021年普洱茶三部曲,伴您过书茶一味的圣诞三重奏!

  普洱茶印象

  六大茶山,名重天下

  风靡世界,滋养苍生

  普洱茶记,正本清源

  千年遗风,百年文明

  人文普洱,不灭情缘

  一缕茶香,浸润平生

  临水之滨,沧江之畔

  岁月履痕,无尽缅想

  昔日繁华,荣耀之地

  ——普洱茶三部曲

  1

  普洱茶三部曲

  2020年,时值六大茶山18岁成人礼,品牌创始人阮殿蓉女士荣获“杰出中华茶人”,六大茶山出品“普洱茶三部曲”,谨以延续书茶一味系列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无字藏香,书茶一味,以飨普洱茶文化爱好者。

  六大茶山,名重天下茶说典藏《六大茶山》

  清代《滇海虞衡志》云:" 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爱喝普洱茶的茶友,应该对云南的“六大茶山”有所耳闻,但都多少因其历史原因,难以了解透彻。

  六大茶山董事长阮殿蓉女士著的《六大茶山》,回顾了六大茶山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了六大茶山的土质、地理与气候,又对普洱茶的制作、质量的辨别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与说明,是一本特别的普洱茶记,对于研究普洱茶的起源,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成因,有着不菲的价值。

  人文普洱,不灭情缘茶文化专著《我的人文普洱》

  1998年,在因缘际会下,阮殿蓉女士与普洱茶结下了不解情缘,从此便开始了与普洱茶的相伴。

  在23年的从业时间里,阮殿蓉女士始终心怀普洱,走过山山水水,通过《我的人文普洱》带我们开启一段尘封的历史,重温一段难忘的岁月。

  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时代都应该有每个时代的精品普洱茶,一代茶人也应该有一代茶人的追求。千年遗风,百年文明,前人已经书写了普洱茶的灿烂历史。如今,阮殿蓉女士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继续唱响普洱茶未来的荣光。

  临水之滨,沧江之畔茶文化专著《普洱茶再发现》

  在普洱茶的文字版图上,长久以来,西双版纳以及思茅两州市曾经以无以数计的文章吸引了茶人的目光,以至于同为澜沧江流域的产茶大市临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忽略了。

  其实,早在1485年(明成化年间),生活在临沧土地上的先民就开始选种和引种,在百年的自然杂交和优胜劣汰下,临沧产生了不少优质茶树。

  为了重现临沧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阮殿蓉女士通过《普洱茶再发现》将临沧漫长的历史展现,致敬这块厚德之地。

  阮殿蓉女士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普洱茶进行漫长对话之后的所思、所感、所想呈现于普洱茶文化的“三部曲”。

  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国女性代表,阮殿蓉女士对普洱茶的深情浓缩在这三部曲中,为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

  三部曲·艺术设计

  书与茶的融合,文化与物质的圆融,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茶礼,包含了创造者的理想追求。

  “高山流水遇知音,追云彩月得知己”。六山的普洱茶三部曲将书茶融为一味,同样渴望遇见相同追求的茶友。

  在设计包装时,以此为灵感选择音符作为表现形式。音符有一种可以钻入人心的力量。美妙的音符,是带着软化剂的声音!普洱茶三部曲同样浸润人心的力量。

  在众多音符中,六山选择了高阶音符——“G”谱号,以它为样本与六山进行了巧妙的融合。

  高阶音符

  六山普洱茶三部曲

  [ “G”谱号 ]

  多重线条勾勒出近似“G”谱号的形状

  将“123”三部曲、“63”六山

  以及拉祜族的金刚葫芦

  进行了巧妙的融合

  用五线谱以及其他音符作为连接

  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合

  将六山家人与普洱茶人连接

  整体轻盈优美的视觉效果

  让人仿佛沉浸在文化与普洱世界里

  同样,在礼盒的选择上,六山舍弃了以往的礼盒形式,参考书籍包装的设计,让大家从视觉上就能感受到书茶一味的特色。

  在颜色选择上,用一个颜色从浅到深,逐渐呈现。同时,也表示阮殿蓉女士对于普洱茶从浅到深的认识,从浅到深的情感,从浅到深的羁绊。

  六大茶山的磅礴滋味,人文普洱的无限深情,沧江之畔的辉煌荣耀,融于普洱茶三部曲中。几经徘徊,都在等候一场不询来路,不问归期的相约。

  「 产品信息 」

  【品名】普洱茶三部曲

  【系列】书茶一味

  【属性】生茶

  【规格】

  《六大茶山》配套青饼采用西双版纳茶区原料

  《我的人文普洱》配套青饼采用普洱茶区原料

  《普洱茶再发现》配套青饼采用临沧茶区原料

  3本书+3饼茶为1套,1件2套

  【包装】书茶礼盒+纸箱

  【市场零售价】 ¥1998元 / 套

  原标题:书茶一味的圣诞三重奏,你听过吗?

国民红茶——小红,为大家呈现口感非一般的饮品

 

 

 

3月31日,一群身着红色T恤的年轻人穿梭在雄达茶城,最后走进茶业复兴二楼,他们被叫做“小红”。这群“小红”要在复兴沙龙第125期现场“搞事情”,为大家呈现口感非一般的饮品。用作调饮的就是这期沙龙的主角、六大茶山新品工夫红茶——小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杨静茜: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沙龙。这期的主题是“一堂红茶课”,我们将要品鉴的茶品是六大茶山的新产品——小红。不知道大家日常喝红茶的多不多,我是一个红茶爱好者,几乎每天都喝。红茶很有国际范儿,除了中国以外,坦桑尼亚、阿根廷、肯尼亚、印度等国都有生产红茶,而且全球喝红茶的国家和地区也很多。

 

“小红”在品类上属于滇红工夫,滇红是云南人的骄傲。滇红的历史要从1938年说起,因为战争,几个传统的红茶产区都沦陷了,中茶公司就派了冯绍裘和郑鹤春到云南来考察。冯绍裘到了凤庆,做出了滇红。1986年,伊丽莎白女王来昆明访问的时候,我们赠送的就是滇红。

 

满盘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

为国内其他省小叶种红茶中所未见。

                                                      ——冯绍裘

 

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

                                                 ——伦敦茶师

上面这两句对滇红的评价都很高。

滇红工夫的滋味怎么样?大家今天可以体验到。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大茶山)。六大茶山创办于2002年,公司主营普洱茶 、红茶,总部位于昆明市,公司在凤庆、勐海两个云南茶叶主产地建有茶厂和基地。“百年古方,人文普洱”是六山的Slogan。

 

关于六大茶山,更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去看六大茶山的官网,我今天要特别补充介绍的是“六大茶山品质分析研究中心”。2014年,六大茶山与茶业复兴共同创建了六大茶山品质分析研究中心。四年来,我们每周三下午都有例行品鉴会,持续对六大茶山的产品进行系统的评测和梳理。“小红”刚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在对产品内质进行分析研究之前,这款产品的设计就很吸引人,下面有请六山的设计师袁雨分享一下设计理念。

 

 

袁雨:今年六大茶山想推新产品,我们一直都在想要怎么突破瓶颈。我们发现,茶界主流都在做调饮,别的茶企会做什么呢?很多种,比如小青柑、柠檬红茶。比如柠檬红茶,这个产品有一定的优点,方便快捷,但是缺点也大,比如口感不可控,除了茶好,柠檬皮也要高品质,而且果肉都要丢掉就很浪费。所以我们就忍不住想做一款红茶,既能喝,也能做调饮的基础茶。小红的这个售价一点也不赚钱,就当交个朋友。

 

 

小红设计的整体理念来自对产品本身的定位。茶和我们有亲切感,有温度感,所以取名小红,把茶人物化、情感化,不取很生硬的名字,用拟人的方式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包装上的人物充满想象,虽然我是设计师,但是我不知道我们的审美是否符合市场审美,所以最终确定包装的人物形象没有五官,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由消费者自己想象。

 

还有一个问题,现在茶行业正在发生审美的变革,个人感觉是这样的。以前一说起茶,就要很古老、很朴素,但是年轻人不要把自己搞的很古朴,茶应该融合在自己生活里,不要因为茶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们接受古老的生活方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想尽量把这个东西做得生活化。茶有某种仪式感,但在生活中,就要融入大家,每个人身边都有个小红,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小红走进更多人身边,融入大家的生活。

杨静茜:今天六大茶山的董事长阮殿蓉女士也来到了现场。我先简单介绍一下阮总,阮总在普洱茶界的经历很传奇。阮总98年进入茶界,今年刚好20年。1998年,她被版纳州委任命为勐海茶厂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她进入勐海茶厂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这个亏损的老茶厂扭亏为盈。2002年,她离开勐海茶厂创办了六大茶山,这家企业至今也已经16年了。

 

阮总除了是一位企业家,她还是一位作家,很多年轻人都是因为看了她的书,受了她的影响才进入茶界。所以无论是产业还是文化,她对普洱茶的都要很大的贡献。

有一件事情想和大家分享,1998年她初到勐海茶厂,做的一项重要决策就是关闭了CTC红茶生产线。20后,她带领的六大茶山为何又强势推出小红呢?下面有请阮总分享自己对红茶的理解。

 

 

阮殿蓉: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用这种方式和大家在这里见面,今天没有穿旗袍而是穿了短袖,因为我自己更多时候在茶山也是现在的状态。我进入这个行业,今年刚好20年,这是我的福分,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在这个行业有这样的影响力,甚至在闲聊的时候都都成为大家的话题。做一个女人难,做一个既有事业又有家庭的女人更难,但是这20年走过来,不忘初心,走的还是蛮愉快的。

我是学法律的,98年进入勐海茶厂,政府给我的任务是去关停。我之前在铁合金厂工作,所以才进去的时候一头雾水。一句话、一本书会影响人的一生,99年1月份,我在广州出差的时候,看了我人生中第一本普洱茶的书,是邓时海老师的书,看完之后我眼前一亮,上面关于普洱茶生产的内容我每天都在车间见到,但是我不懂。

 

回来以后我就开了会,关闭红茶、绿茶生产线,只生产普洱茶。当时普洱茶紧压茶的生产线只有三条线,产量非常低。99年关闭红茶、绿茶生产线之后全面专为生产普洱茶,从400吨的产量达到3000吨。到了2001年,勐海茶厂就全面扭亏为盈,盈利200多万,员工平均工资在6000-9000元,20年前的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说到红茶,其实我们2007年在凤庆投产后就一直在生产红茶,至今也有11年了。六大茶山从去年开始就谋划要做一个全新的红茶产品。在这么大生产规模的企业中,我们是唯一一家在普洱茶和红茶产地双翼双飞的企业。

 

我当时写了一本书——《普洱茶再发现》,我发现临沧茶是普洱茶的无名英雄,大益厂生产的7542,其中45%到50%原料都来自临沧的茶叶,所以它在行业中扮演着无名英雄的角色。当我在凤庆的档案馆看了很多资料,其中有郑鹤春和冯绍裘的书信往来,感慨历史的长河中,马车不停地从临沧往版纳运输茶叶,那个时候我就想,临沧当时有5万吨的产量,占了云南三分之一,所以应该临沧茶应该大有可为。

 

在2006年,我档案馆里看到一封信,是国外专家对红茶审评,上面还寄回来了审评的茶渣。你无法想象,这样的茶渣从国外寄回来,说明红茶的品质发酵控制得非常好。那个时候我还是比较感动的,在将近30年的档案里面,竟然有一封从国外用英文写来的信,专门对滇红进行审评,我就觉得云南的滇红是很有意思的,当时我就有很大的启发,就想要把滇红的旗帜扛下来。

1960年,全国红茶大会在勐海召开,云南滇红的鲜爽度在世界上排名是第一位的,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山高路远,还有营销模式的影响,所以云南的滇红是没有名气的,但是在世界上的地位出口是非常好的。

 

六大茶山做了窖藏6年、9年,现在我们希望把普洱茶做成中国标准化的产品,希望把我们的小红做成工夫红茶中立顿。一杯红茶千百味,红茶清饮,大家可以喝到红茶鲜爽的香气;红茶调饮,可以把红茶更多的功能发挥出来。

这两年,很多茶企都在做小青柑、大红柑这样用红茶、普洱茶调饮出来的产品,六大茶山没有做。我们认为,调饮的方式应该交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按照自己的品饮习惯来决定喝什么,而不是按照我给你的味道。一杯红茶,你可以加蜂蜜加牛奶等任何你想加的东西,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应该交给每个人自己。我今年五十岁了,今年来做小红,我希望自己生活的更自如一点,我希望我喝得更自如一点,想加什么我自己来做主,小红就很适合我。

 

六大茶山做为一家专业的茶叶生产厂家,我们希望做出最好的基础茶饮给大家,所以在这设计上比较接地气,一种年轻时尚的方式,希望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静下来心来调饮一杯属于自己的红茶,我的口感我做主

杨静茜:感谢阮总,像她刚刚所说的,随意而饮,很棒!有人说茶行业是传统行业,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传统行业,只有传统思维方式,阮总入行二十年,依然可以带领大家做出这样一款新潮的茶。记得在三月份,周老师第一次见到小红的时候很惊讶,他说这个是国民红茶,今天他特意从普洱赶回来参加这个品鉴会。下面请周老师谈一谈。

 

 

周重林:国人对红茶的认识不够透彻,中国人过去一千多年时间都在研究绿茶,但是英国人出现之后,觉得红茶有机会。实际上是英国人把红茶带到全世界。茶在全世界的征伐是从红茶开始的,因为绿茶不好保存,为了保存就加添加剂,所以英国人不喜欢绿茶。反复测试后觉得中国的红茶很适合他们,特别是紧压运输之后品质也不会发生变化。后来发现,即便是品质发生变化,加糖加牛奶之后也很好喝。红茶很厉害,在终端消费时候,大量的红茶伴随着消耗柠檬、糖、牛奶之类的,过去研究绿茶是纵深发展,但是研究红茶是生活切面,这非常有意思。

今天路过一间冷饮店,很多人买红茶调饮,如果你看到有人喝绿茶加糖会被鄙视,但是红茶不会,因为还没有人把红茶市场定性。红茶不挑剔,是包容的。那天我在景洪第一次看到小红,“小红”这两个字勾起了我无数回忆,有人建议为了文雅把“小”字改成“晓”字,但还是不如“小红”打动人心。

 

 

红茶是鲜活的、饱满的、丰富的,我觉得可以把小红打造成国民红茶。云南还是很遗憾的,因为云南的普洱茶虽然高速发展,但是红茶并没有做得很好。滇红的价值其实比普洱茶的价值更大,全球对滇红的认知是第一的,所以这款茶的出现很有意思。不知道定价是怎么样的,如性价比高又有很好的民意基础,特别是这一波喜欢看美剧英剧的人,没时间泡功夫茶的人,会非常喜欢这样一款茶。我非常看好这款茶,希望阮总把它打造茶成国民红茶。

 

茶友:这个红茶对我来说,从品牌设计到价格都能打动我,像阮总说的,让消费者去决定它的口感,每个人泡出来都是不一样的,这一点确实很好。六大茶山保证品质,其它的让消费者决定。我有一个问题,滇红、红碎茶,还有古树红有什么区别?作为云南人的我也很喜欢红茶,但是对红茶还是不太了解。

杨静茜:红茶的工艺和普洱茶不一样,滇红不用杀青,鲜叶采摘下来,萎凋,揉捻之后发酵,再干燥。红茶最早的工艺是福建那边,大约是至今400多年前开始逐步成型,福建有区位优势和运输优势,向全世界输出。滇红的出现和国内战争有关,因为战争,福建、祁门、湖南等地的茶厂无法生产,所以中茶公司就派人到云南来考察。当时,冯绍裘看到凤庆满山的茶叶之后很兴奋,很喜欢,就试着制作红茶,在1938年制作成功,最初是叫云红,他在《滇红史略》中提到说凤庆红茶的汤色像云南的晚霞。后来改为滇红,和滇池匹配,这其中牵扯很多贸易史,刚出口的时候是很珍贵的,一般人是消费不起的,后来的红碎茶的就便宜多了,全世界红茶消费量,传统红茶和CTC的消耗比例接近,关于CTC,请六大茶山的生产总监蔡昌敏女士介绍一下。

 

蔡昌敏:CTC和工夫红茶,形态上不一样,工夫红茶采用一芽一叶,嫩度比较高,从采摘开始就有标准。采摘之后进行鲜叶分级,如果混杂会影响后面工艺。CTC叶片比较老,要求没那么高,属于工业化标准产品,通过机械设备萎凋、切碎、发酵,在一条生产线上就能完成。工夫红茶采摘之后自然萎凋,还要根据天气湿度决定萎凋时间,一般是16-20个小时。之后还要揉捻,通过相应的指标调整揉捻时间,再进行发酵,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比较传统,需要通过制茶师傅的丰富经验来把控,有很高的要求。两者是不一样的,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一样,用工夫两个字比较贴切。

 

孙勇飞:小红的出现让我很震撼,这段时间我一直跟进,营销我也参与进来。在和六大茶山的设计沟通的时候,就把小红定位为红茶里的江小白。虽然我不喜欢江小白的口味,但是它确实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饮酒方式,当然还有虐心的文案,很多人都是冲文案去的,小红里面也有。

今天去看中国的年轻人,25-35岁之间只有5%的人喝茶。为什么中国的茶叶到今天都没办法成为像立顿这样的现象级的产品?我上班不可能泡工夫茶,但是小红不一样,用水冲泡就可以喝,另外你还可以加茉莉花加冰糖。我们还打算做星期茶,每天不同的茶,我们每一盒里面的文案都不一样,让年轻人产生一些共鸣。小红的价格才五十多块钱一小盒,大盒不到两百可以够一家人喝半个多月,真的都不贵。

 

小红这个茶非常好,第一鲜叶是有机,第二产品的出产时间也很新鲜。今天我们把小红定位成什么?定位成国内第一款现象级的红茶,做成流行文化。我们还用小红做了很多手机壳、文化衫,让滇红成为国民现象级的茶,并产生一些文化消费上的共鸣。

茶友:孙总说到江小白,现在到处都可以买到江小白,那消费者哪里去买小红呢?

孙勇飞:小红大概在4月13日正式上市,今天是抢先看,抢先喝,像时装品牌的发布会一样。小红正式推向市场是六月中,今天喝到的是六大茶山全国经销大会上的样品。到六月份,基本上大部分线上渠道都能购买到,京东、天猫、淘宝、亚马逊等等,只有你卖得好才能成为现象级茶。

 

茶友:年轻人现在经济水平有限,但是有进取心,提到立顿,我觉得其实是针对全球市场中低端消费者的。那么小红这款产品,会不会导致年轻人的品味停留?

孙勇飞:小米不贵,但是你觉得用小米都会很屌丝吗?小红的价格在四五十快一小袋,40块钱在星巴克就是一杯饮料的钱。屌丝喝星巴克,马云也喝星巴克。你把茶做成一种区分身份的象征,我觉得没有必要。

 

茶友:小红是有机茶,但是我去过很多次版纳,当地茶农对有机概念的理解有很多差异,小红如何保证品质?

蔡昌敏:六大茶山已经做了十六年茶了,任何产品都经得起审核检验。关于有机茶,实际上每块地方都有监管,还会有隔离地,小红的原料来自凤庆岔河村,采用茶农加基地的模式,这块基地也是制作出口茶叶的基地。不管是农残也好、重金属也好,都会有相应的证书和检测报告,对我们来说,从采摘到出厂,全程可溯源。小红虽然便宜,但是便宜不代表不好,这是认证一级的滇红,这一点大家可以放心。

 

张依梦:价格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晰,小红分为家庭装和礼盒装,家庭装是350g,售价163元;长条的是礼盒装,有4小盒,共240g,售价196块钱。

我作为一个年轻人,觉得大家为我们想的挺周到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喝茶的?其实我不在乎它是怎么揉捻出来的,也不在乎是什么级别的,我在乎的是好看、顺眼。我喝一个东西,可以没有优点但是不能有缺点。如今咖啡品饮进入3.0时代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喝的是速溶咖啡,也挺好喝的。上大学之后去咖啡馆喝,星巴克很贵,变成生活品质的象征,这个时候咖啡进入2.0时代。现在咖啡进入3.0时代,我们要喝精品咖啡,自己学着做手冲咖啡,对于茶来说也是一样的。

 

 

年轻人不喝茶吗?不见得,奶茶也是茶,柠檬红茶,街边的香芋奶茶,其实已经深入生活了。有了小红,当我走入工作岗位,不去担心要多长时间出水,方寸之间,一个杯子和饮水机,口感好就行,还可以自己调饮,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不用你花多少心思,都要对自己好一点就可以了。

洪漠如:我姓洪,大学时大家都叫我小洪,所以今天大家都在说小红如何好,我听着感觉大家都在表扬我一样。这个茶的风格是想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实施还要往后看。现在线上线下区分不是那么明显了,小红可以进入到更广泛的社群零售终端,但也要有选择,例如那些普通的夫妻老婆店就不要进,建议可以考虑走向写字楼下面的便利店或者是Seven-Eleven这种类型,我非常期待这款产品能火

 

以下是部分网友们对小红的精彩留言↓↓↓

 

 

 

 

 

 

 

 

 

 

 

 

 

文|茶业复兴编辑部根据嘉宾现场发言整理

发言未经嘉宾审校 解释权归嘉宾所有

图|茶业复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六大茶山普洱茶三部曲之二《我的人文普洱》,2021年必入的一本书!

六大茶山&传承古今

这是一本知识性与人文性兼具的情感之书,是社会性与历史性交融的指导之书,是作者阮殿蓉女士从业23年以来深度研究茶叶文化的成果。

《我的人文普洱》涵盖了普洱茶文化,浓缩了普洱茶情怀。作者阮殿蓉女士将自身的实践,对普洱茶的理解,对这片茶的品茗以及制作茶的故事,融入其中。大家在阅读之时,可以品读到普洱茶的历史与文化,品味到被普洱茶浸润的人生。

多年来,阮殿蓉女士带领团队在致力于生产安全、好喝的普洱茶的同时,一直努力搜集和整理有关普洱茶的文化遗存,试图从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出普洱茶鲜为人知的往昔。

为此,作者阮殿蓉女士重走了“茶马古道”,捕捉普洱茶消散在时间大风中的感人往事;探访了普洱茶的许多老茶庄,追寻每一款经典普洱茶成长与传世的秘密;在浩如烟海的茶史典籍中,查阅普洱茶的前世与今生,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对普洱的人文情怀融入其间。

时间摧毁了多少美人?打败了多少英雄,却独独成就了一片茶饼,这其中的意味,深长得让人喂叹。作为普洱茶界的一个业中人士,面对时间该多一份欣喜,还是添一份忧愁?抑或就静静地坐下来,将所有的心得都投到那茶壶里去。此时,品茶的过程,便成了人生的过程。时间,那逝去的时间,从茶水中泛起来丝丝缕缕,缠缠绵绵,时间原本也是芳香的呵!


——摘自书中《陈年普洱茶 时间的重量》

阮殿蓉女士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面关注健康的时代,在茶叶原产地云南,全面提高普洱茶的品质,把这种传统的历史名茶做精、做卫生、做安全,使之更大程度地满足和造福人类,就成为了每个普洱茶人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

因此,六山在阮殿蓉女士的带领下,一直在打造优质的普洱茶,致力于将普洱茶与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今年,再次隆重推出书茶一味,精选普洱茶区的优质原料,打造纯天然无污染的精品普洱茶搭配《我的人文普洱》,传递初心。

《我的人文普洱》&普洱茶菁,采用优质原料、传统工艺、标准仓储,成就了其高品质的属性。浓郁的花蜜香,让人舒畅;温润、香柔甜滑的茶汤,使人温润。

人文普洱,人文之旅,六山等待您一起游历这令人着迷的旅程。


作者简介

阮殿释,1968年生于云南昭通,回族,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读EMBA。曾任中外合资云南振思铁合金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支部书记,1998年出任勐海茶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勐海六大茶山古茶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百年俊昌号传人。

2011~2020云茶产业发振兴规划专家组成员,普洱茶国家标准参与制订者、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普洱茶工作组技术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评中国茶叶行业年度十大经济人物。2019年荣获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20年获评中华杰出茶人”。

阮殿蓉女士致力于普洱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播,早在2000年就推出了勐海茶厂专题片《普洱茶香 勐海至上》及同名企业歌,邀请雷平阳撰写《普洱茶记》并出版。2002年开始,阮殿蓉女士在《普洱壶艺》《中国茶叶经济信息》《茶博览》《云南普洱茶》《临沧日报》《版纳日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并在《云南日报》上开辟有“说茶专栏”;撰写出版了《六大茶山》《我的人文普洱》和《普洱茶再发现》;她的创业事迹被台湾《新新闻》杂志、《香港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唯一国内女性代表,“云南茶商阮殿蓉的创业故事”在中央电视台《同饮一江水》以《独特的魅力》为题播出,为普洱茶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产品信息 

【品名】普洱茶三部曲之二我的人文普洱

【系列】书茶一味

【属性】生茶

【规格】《我的人文普洱》书籍配套357克青饼

【包装】书茶礼盒

原标题:2021年必入的一本书,你看过了吗?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