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单人茶具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揭秘小罐茶的商业逻辑

 

国楹,生于1973年,小罐茶创始人。本文为2017年12月3日演讲实录。

 

学而时习之

 

“别人看到的是我一次一次创业的成功,在我内心却是梦想的一次次破灭”。

大家好,我是杜国楹,各位都比我年轻多了,我是70后。20年前的1997年,我第一次创业,今天的小罐茶,在我心里这应该是最后一次创业。都说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我每一次创业都成功了。但别人看到的是我一次一次创业的成功,事实上,在我内心却是梦想的一次次破灭,非常矛盾。

创业历程

 

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这么多次去创业,这中间充满了太多的无奈,每一个品牌诞生,从思考到上市的整个过程,我想,可能和在座的大部分创业者一样,我们内心都是有特别的情感的。所以我们是非常纠结的,一直到今天我还在纠结不想卖,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卖),这个分享起来可能需要太长时间。事实上, 我每一次都希望把它做长做久。

 

“科技是美国的,奢侈品是欧洲的,茶是中国的”

 

为什么选择茶,接下来,我会对这个观点进行表达。2008年之前,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之后,我记得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去了非洲一个非常小的国家采访:

 

“知道中国吗?”

“知道!”

“中国有什么?”

“中国有长城。”

“中国还有什么?”

“中国还有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这是世界人民的共识,这个是不需要讲的,茶源自中国,中国是茶叶的故乡。

在消费电子领域干了15年,我个人的体会是:科技是美国的,很多原创的技术,尤其是硬件都源自美国。我本身不是技术出身,但我觉得我们在产业链条上想去主宰产业市场的挑战非常大,我们过去的创业大都是在成熟的领域利用技术做一些细分的应用而已。所以我想,在这个行业当中很难有大的作为;奢侈品是欧洲的,顶级的奢侈品品牌法国、意大利居多,这跟过去欧洲几百年的辉煌历史有关;那中国有什么,可以成为中国的LV?我觉得,从历史来看,中国的陶瓷,中国的丝绸,中国的茶叶都可以。而在这些传统的优质认知品项里,我觉得茶的空间是最大的。

 

所以,2012年6月我们出发了。整个团队经历了四年时间进行前期调研,但我们没有生产一片叶子,我们没有任何声响的进行调研,虽然茶行业都知道我们来了,但是行业外没有人知道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所以我可以说,对中国茶行业的熟知,我超过今天在座的任何一位,因为我了解过茶行业所有的核心领域。其中包括每一个茶的前十大规模企业;每一个茶叶基地、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每一个核心产区茶叶局的局长、分管的农业司长、中国产业龙头协会,以及所有的茶学院的教授,我们几乎全都拜访过,目标就是探寻中国茶叶的真相。我觉得我喝了20年的茶,为什么越喝越糊涂?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到底什么是好茶,我们中国人自己搞不明白,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这个行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个行业没有强势的品牌?茶叶就是一个消费品,凭什么没有品牌出现?我试图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是意外的发现,是生活方式的载体”

 

接下来,我从茶——中国茶——小罐茶的逻辑来跟大家分享。

 

茶是什么?茶的品类繁多,估计大部分人不能认清全部。也许只清楚绿茶、普洱等。我是一个北方人,做茶之前没见过茶树,之前我还一直认为红茶应该是在红茶树上,绿茶应该在绿茶树上,黑茶是不是在黑茶树上?这些我搞不清楚。事实上,所有的茶树都是绿色的,只是品种不同而已。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保健功效。

 

所以我们说,茶是什么?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我们去斯里兰卡发现,一百多年前,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还没有种植茶叶的时候,整个西方世界对茶充满好奇,想了解中国茶的种植加工,但很多信息都被屏蔽了。后来茶虽然被移植到了印度,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印度、斯里兰卡这些国家仍然对中国茶充满了好奇,他们只拿走了红茶,除了红茶之外,中国茶还有这么多学问,还有绿茶、普洱茶、岩茶、乌龙茶、黄茶,等等。中国是世界上茶叶最多元的地方,在过去的上千年的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品种。所以,我觉得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

 

第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茶是意外的发现!举例说,iPhone X怎么来的?它两年前就立了项,然后被研发出来的。但茶不是被研发出来的。茶是怎么被发现的?

 

传说神农尝百草发现了茶。

 

红茶怎么来的?最早世界上都是绿茶,因为战争,做好的绿茶没来得及打理坏掉了,战争以后回来舍不得丢掉,淘一淘继续喝。这就是红茶,今天工艺已经过了若干次的改进。

 

为什么有乌龙茶?乌龙茶有一种特殊的香气,这是因为采茶工背个竹篓在上山下山的过程当中叶片在里面来回摇动,把绿叶拿出来发现有了一种香气,这就是乌龙茶的摇青工艺,成就了一个特殊的茶,这也一个意外的发现。

 

普洱茶是什么?普洱茶就是绿茶,因为运输的人员要从云南把茶运到西藏去,松散的绿茶很麻烦,所以把它压成了饼子,压了饼之后经过风吹日晒,在保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发生了发酵,就变成了后来的普洱茶。所以,所有的茶、所有的品类几乎都是意外的发现,在过去几千年的生活过程中,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偶然原因产生了不同的工艺茶。当然,这些茶后期的工艺都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茶也是文明的武器。为什么呢?鸦片战争的背后就是茶叶的战争,当时出口整个欧洲,船只来了,装上满满的茶叶,船底是瓷器。而回来的只有白银,中国人什么都不要。大量的贸易差,导致英国人把鸦片输出到中国,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茶叶。不仅中国,美国波士顿倾茶事件也是茶。

 

我们说,茶也是生活方式的记录。我们今天喝的茶,这种泡法是从明代开始的。较早前唐代的时候,茶可以放佐料,可以跟主食在一起煮。到宋代的时候是点,今天我们大家看到的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这个时期传到日本的,上千年没有改革。但是,中国在明朝时期茶的喝法变成了冲泡方式。主流的茶文化还包括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抹茶道、中国的工夫茶、大碗茶等。

 

我们说茶是健康的“毒品”,为什么说它是健康的“毒品”。烟酒茶都是毒品。第一,它们都来自于植物,烟是植物的叶子,茶是植物的叶子,酒是植物的果实;第二,都有高度的上瘾性,抽烟上瘾,喝茶上瘾,喝酒更上瘾。但是,相对于烟酒来说,茶变得越来越健康。

 

这就是我理解的茶:它是意外,它是生活方式的记录,它也是毒品。

 

“七万茶企不及一个立顿,中国茶的问题是什么?”

 

在中国茶行业,有一句话叫“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这话十年前就有,今天互联网上这句话还是有。中国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因为中国茶行业前一百名的品牌加起来10%的市场份额都没有,极度分散。

 

对老百姓来说,茶是一个有价格的东西,到底什么是好茶,人们识别不出来。对企业来说没有自己的品牌。想喝茶的时候你会想起谁?我能想起西湖龙井。西湖是谁的?杭州市政府的。龙井是谁的?也是杭州市政府的,跟企业无关。资本几乎跟这个行业零接触。刚才说喜茶,喜茶是一个行业,是往星巴克方向发展的一个品牌,这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而实际上传统的茶企,包括一些有一些创新的模式,几乎跟资本没有接触。

 

年轻人心里的中国茶是什么样呢?

 

土,喝茶不是一个洋气的事情;老,办公室里端个茶杯,一看就是大叔;事儿,太罗嗦,喝个茶整得太复杂;还有一个就是奢。几十万、几百万一斤的茶层出不穷。市场上炒的老茶一斤几十万、上百万多的是,有几块是真的?

 

还有品牌认知的问题。西湖产的龙井品类、安溪产的铁观音品类、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福鼎白茶等都是产地和品类,没有强势的品牌;市场问题,我刚才讲,前一百名加起来不足10%,最大的一个15亿,是天福茗茶,市场份额0.5%不到;产业链很长,上游农业,中游工业,下游商业。上游整合难度非常大,为什么?中国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所有的茶园全都分散到各个农户手里,大规模种植很少。所以说企业的产业链非常长,从整体上说是专业分工不足。

 

我们做手机从来没想过做工厂,只是专心去做好自己的研发。但在茶行业有富士康吗?没有,没有加工企业怎么办?必须自己去干。所以,对于茶,我们最后的结论就是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充分洗礼。集约化在上游,进行规范化种植,中游是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下游则是品牌创建。

 

此外,还有视角问题。我们说中国有三个茶。第一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第二是烟酒茶,第三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是中国人语境当中的三大茶。

 

第一个茶是农产品的茶,非常初级。第二个是消费品的茶,第三个是文化的茶。这三个市场也是不同的市场,农产品茶应该是大宗茶,消费品的茶应该是真正的品牌茶,而琴棋书画诗酒茶,我认为应该属于发烧友喝茶,商业价值太大了。对茶行业来说最具参照价值的行业我觉得是烟酒,它属于消费品,不像酱油不像醋,不像琴棋书画。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讲,我觉得茶属性更多是消费品的属性,它更应该从烟酒茶的维度去审视。

 

中国茶叶3600亿的市场,230万吨的产量,4316万亩的种植面积,这是中国茶行业的现状。2016年,中国烟草市场1.3万亿,大概销售了1200亿包香烟,平均单价是11块。平均每个中国人抽了将近一百包烟。中国白酒市场6100亿,销售1350万吨,单价事实上只有40块,你发现喝茅台的还是少数,大部分老百姓喝的可能是二三十块的酒。中国茶叶市场3600亿,销售230万吨,80元一斤。中国茶叶目前保持着接近10%的增长,中国白酒增长非常弱了,大概5%以内,而中国烟草整个产值和产能的增长都在下降,几乎不增长,通过不断提高单价在维持这个行业的规模。

 

我们看到,中国烟草业的第一是中华,大概产值是1200亿,占将近10%市场份额。中国白酒行业第一是茅台,也将近10%的市场份额。从烟酒茶这三个品类里看,茶行业理论上也有机会出现一个10%市场份额的品牌。但茶行业第一品牌只有0.4%,所以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初级的竞争状态。我们认为,茶有机会成为一个过万亿的行业。

 

“我们要做现代的茶,科学的茶,健康的茶,这是世界的中国茶”

 

基于对茶的认知和中国茶行业的现状,小罐茶要如何去做呢?

 

我们先看一下茶叶消费的三个场景:买、喝、送,就是这三个场景,几乎没有第四个。买的时候有困惑:你去马连道街头的茶叶店,两三百块钱一斤的茶可能选择起来比较吃力,要非常小心,因为很难鉴别,也没有专门的判断标准;喝的时候不方便:我们在广东潮汕地区、福建地区发现大量地方都有茶摊,可是在北京有几个人在摆茶摊?实际上,大量的人需要喝茶,可到底怎么喝是个问题;送的时候不清晰:送条烟、送瓶酒,送任何一个礼品几乎都有明确的价格,可是送包茶,尤其是用牛皮纸包了一包,是五百?五千?还是5万?并不知道。没有清晰价格标签,所以我们说这三个场景实际上存在三个痛点。

 

怎么去解决?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加减法。加什么,减什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还原茶叶真相。我们希望消费者离真相更近,而不是让消费者离真相更远。茶、茶具、茶文化所有这些东西我们加减法怎么去做?

 

茶叶面对的是众多不懂行业的消费者,给他更多的选择就是没有选择。我们要减去更多的选择,缩小选择的范围,这是品牌厂商以专业性为消费者做出的选择。所以,要把重量、价格、包装等进行统一。第二是关于茶文化。太多传统的东西,太多的烦琐要变得现代一些。我们要把茶具变得现代一些,把茶文化变得更接地气一些,让它与我们的生活场景、生活方式做一个充分的结合。

 

此外,目标客户的定位要清晰。将所有人都作为目标客户,这不是品牌的做法,品牌的做法一定是要锁定目标用户。不可能老板是你的客户、广场舞大妈也是你的客户、出租车司机也是你的客户,我觉得这不可以,所以,我们必须减去对更多目标客户的选择。

 

所以我们说,物质的茶产品要标准化,文化的茶要生活化,要和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场景结合,非要把上千年前古人的喝法搬到现代的生活场景当中,我们认为是不合时宜的。有没有这样做的人?有!可不可以?可以!但这绝不应该是主流。茶文化一定要与时俱进。

 

我们是一家商业公司。商业的茶就是要品牌化,这是我们推崇的。我们看一看中国的红木、中国的饮食、中国的茶、中国的中医几乎都是一个套路。没有标准,靠的是经验。经验当然重要,但是必须要把它归拢到科学的轨道来。所以我们要做现代的茶,科学的茶,健康的茶,这是世界的中国茶。

 

所以大家看到了小罐,小罐仅仅是一个形式,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是标准化的思考,为什么要做一个罐?因为我们要把所有的认知标准建立起来。

 

小罐茶第一个筹备期用了四年,到三年半的时候,才诞生了“小罐茶·大师作”这六个字。为什么?因为不知道茶叶公司叫什么名字,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品牌,不知道做什么样的包装。所以我们官网上讲,花三年时间制作小罐的时候,有人说这帮人脑袋被驴踢了,一个破罐子做了三年,花了500万。以前弄一个大罐子,不管谁来都抓一把,这存在卫生问题,我们要改变这个现象。但用什么方式来改变,开始并不知道。我们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讨,仅设计稿就做了两年多。

 

茶叶如何做到价格统一呢,茉莉花茶和普洱茶的价格怎么能一样呢?我们所说的统一是在同一个品类上把价格统一。在大概跑了三年的时间后,我自己做了这样一个结论:有三个因素会影响茶叶成本。第一是产地的稀缺性。我们要喝西湖龙井还是龙井,价格差了一两倍,甚至两三倍。这就涉及到核心产区的问题。第二是采摘的标准。很多人喝过毛尖,不管是贵州的还是河南的信阳毛尖,还有今天大家喝到的金骏眉,一斤茶大概6500个芽头,都是采茶工一个一个采下来的,亩产最多八斤,而铁观音亩产可以达到50至100斤,是一芽三叶,一芽两叶。所以说产能差异是巨大的,越是芽尖的茶,理论上越贵。采摘的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为采摘越往芽头走,产量越低,成本一定越高。第三个是工艺的复杂程度。白茶工艺非常简单,绿茶工艺也很简单。而大红袍,5月份开始做,9月份才上市,其中的三四个月每个月要焙一次火,后期的工艺比较复杂,对专业的要求也就非常的高。从这三个维度去评价茶,就能快速识别它的成本是不是高的离谱。

 

“以用户体验思维去做产品、以消费品思维做营销、以生活方式思维做品牌、以现代商业文明思维做企业”

 

以逆向思维,从需求痛点出发,直到2016年,经四年的筹备期结束之后,我们开始做市销,测试市场,今年又开始建工厂,从年底开始将从上游开始做规范化的茶园建设相关工作。

 

小罐茶的经营理念包括四点:以用户体验思维去做产品、以消费品思维做营销、以生活方式思维做品牌、以现代商业文明思维做企业。

 

怎么去理解这四句话呢?以用户体验思维去做产品,我们要制定的是茶叶的认知和体验标准。过去是没有标准的,而我们要改变的是茶叶到嘴巴之间的体验。所以,大家看到了我们对小罐的设计。

 

2012年10月,我们不知道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包装,只是希望一个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所以,日本设计师神原秀夫从2012年开始介入包装设计。后期Tim Kobe也介入店面设计。

 

我们做了八大名茶。中国有上千种茶,南方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些品种以及各自的叫法。但中国主流上只有八大名茶。我们把核心产区按品类做细分的时候,把整体份额比较高的品种做了选择,并且每一罐茶都来自原产地,出自每一个品类当中最顶级的制茶大师。这个制茶大师不是我们封的,而是农业部、文化部或当地的农业主管部门(授予的)。有的是非遗传承人、有的是制茶大师。总之,他们在当地这个品类当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人。

 

每一罐茶都充氮保鲜,所以我们才把它做成一个铝制的小罐,以应对包装容易破碎的问题。此外,小罐包装还可以很好的保持茶的形状。一罐一泡,手不再沾茶。过去,办公室来了客人,无论是多么尊贵,我们泡茶时总是随手一抓就泡了,而没有人在抓茶叶前去洗手。今天去看,这是一个多么LOW的行为,但是你想讲究却讲究不起来。有了小罐茶,我们整个泡茶的动作手是不碰茶的,一罐一泡,客人多就两罐。容易保存,喝起来也更加方便,更有颜值,体验感就更好。

 

我们讲用户体验还不止如此,我们还有首席撕膜官,他在广告里出现过,是我们小罐的产品经理。他负责研发整个小罐包括撕膜的工艺,在广告里他说撕了近三万张膜,所有人都觉得夸张,可这是事实。我们广告里出现的所有人只是把工作中的细节还原出来,而不需要编故事,工作中的故事挖掘出来就是广告。所以我们要求的是反复实验的最舒适的标准,我们有专门的仪器,每一撕一般是18牛顿的力量。不像酸奶一样力度特别小的时候没有撕的感觉,力量特别大时容易撕裂,所有的这些都是经过后期研究论证得出来的结果,包括我们的色彩也是。所以我们讲,更多选择就是没有选择,统一一个标准,简化认知。统一的小罐、统一的重量、统一的品级、统一的大师、统一的价格,小罐茶属于你闭着眼睛就能能买到的好茶。

 

除此之外,还有茶具的设计。喝茶的时候也分为三个场景。第一是多人饮用;第二是单人饮用,比如,自己在家里,在办公室里;此外,还有移动状态下怎么去喝茶。所以,你看到我们的茶具非常简单,招待的时候怎么去喝,自己喝怎么去喝,出门怎么去喝。

 

小罐茶具第一个是把金属和陶瓷做了结合。至于为什么是110毫升的杯子,大家知道在生活中主要用到两种杯子。第一种喝功夫茶要用功夫茶的杯子,大概有多大呢,一小口一杯。喝功夫茶是什么呢,你一动手,主人也动手,一口没有了,然后接着倒。第二个不太讲究,经常用一次性纸杯。朋友来的时候是一杯,走的时候还有半杯。我们发现,按照正常人谈话,110毫升大概坚持5分钟,100度的水,5分钟左右温度大概下降到60度,茶还是热的,香气还在。因此,适用于大多数商务场景中,避免了传统泡茶方式的频繁,大家顾不上说话,你一动手他也动手,都成了不停的在喝茶,也避免了传统大杯子泡茶方式,倒一杯,喝三分之一就凉了,几乎没有人再喝下去。

 

我们的店面也跟传统做茶完全不一样。所以说,罐茶不仅仅是一个茶,而是我们基于对茶叶的消费场景的洞察,锁定了一个人群,给出了茶的解决方案。

 

我们对茶叶产品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对茶具产品进行了生活化设计。生活化就是要把所有的产品放到生活场景中去思考。产品做简化认知,买的时候就有了标准,喝的时候就变得科学,送的时候就有清晰的价值标签。无论是招待还是自己还是差旅等特殊场景饮用,我们都有清晰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用设计重塑了用户对茶的消费体验,这个消费体验可能不是一个简单的喝的体验,还包括了买的过程。所以中国茶是意外的发现,但小罐茶肯定不是意外,它从头到尾都是用心的设计。

 

我们说中国茶如果不能让现代年轻人喜欢,就无法真正的走向世界,因为西方世界不可能接受我们传统的功夫茶,不可能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同咖啡走进我们的生活一样,咖啡是怎么走进中国人生活的呢?如果没有雀巢这样的速溶咖啡,没有星巴克,中国人喝咖啡如果从头开始自己买咖啡机,学习怎样烘焙、怎样去研磨,最终自己调制出一杯咖啡,我相信在座的大多数人喝不到咖啡,因为太复杂了,就像今天的中国茶一样。所以中国茶必须降低消费门槛,让年轻人接受,我觉得我们一样可以让西方世界充分接受中国茶,把中国茶的各种茶独特的魅力让西方接受。

 

我们有40人的设计团队,有三家国际设计机构,我们有自己的平面,空间,产品陈列,有专业团队在从事这些事情。我们有一个复杂的守恒定律,产品背后的复杂等于用户的简单。要想让用户的消费体验好起来、简单起来,一定是企业的复杂和产品的复杂,背后是我们工程师和设计师设身处地的为用户着想: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会有什么样的困惑,我们如何去解决这个需求。过去,茶行业对用户是没有理解的,他们只是站在茶的视角,专家的视角来做茶,没有去考虑用户在哪里,在选择时会有什么样的困惑。企业本身应该以专业能力替用户做思考,做选择。我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年轻的品牌。在我们线上的用户中,小罐茶35岁以下的用户占70%,比我们最早预期的用户年龄小10岁。

 

所以说,我们不玩传统的茶文化,而是与现代生活方式充分融合,突出茶的现代感,时尚感,使茶文化跟音乐,跟餐饮,跟旅行,跟艺术,跟设计有不断的跨界合作。我们就是要揭开中国茶文化的枷锁,让它融入到今天主流人群的生活场景当中去,才能机会重新走出国门。

 

今天是虎嗅的创新节,下一个30年,商业跟物种一定比上一个30年发生更大的变化。过去,传统的“直男企业”一味追求业绩,追求目标,没有人文关怀。生存空间一定越来越小,品牌一定越来越没有市场,一个企业应该在整个产业链上多做一些思考,如何持续去分享利益,如何对社会,如何对大自然多一些保护,对社会多一些正能量。我觉得,这才是下一个30年品牌企业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一味的关注业绩,关注目标,也许非常重要,但是从品牌的温度来讲,可能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小罐茶和传统茶的差异是什么?第一是形象。

 

你看到店面差异都是巨大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茶叶江湖」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当如发现本公众号信息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其立即删除。

幽兰茶艺大记事

 

致力于传播中国茶文化、使更多人了解茶、喜爱茶。

海茶协幽兰茶艺,在海茶两会指导下进行专业茶艺师、评茶师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企事业单位的茶文化讲座、茶艺培训及特色茶会,私人定制茶艺培训,少儿茶艺培训,特色定制茶旅等。

第一部分 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社会公益及茶文化推广活动

一、海茶协*幽兰茶艺在海南省共发起并举办了五届无我茶会

2014年至2017年发起并举办了五届海南省无我茶会,其中第四届茶会后结合海南茶艺师联盟要求举办了茶韵太极的健身太极茶活动,第五届结合中国茶叶学会发起的第九届全国全民饮茶日一起举办,五期参加人次逾数百名。

图:2014年7月万绿园第一次无我茶会

 

图:2014年9月白沙门第二次无我茶会

 

图:2015年7月海南大学育才园第三次无我茶会

 

图:2016年10月白沙门第四次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会形式。其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茶对传言,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

 

2017年4 月23日海南省第五届无我茶会‍‍

   图: 2017年4月23日在万绿园举行的第五届我茶会,参加泡茶人数近50人,观摩人数数百人。

 

在邓兰萍老师的发起、宣传和培训下、在海南无我茶会的爱好者们、众茶艺师的支持下,每年一届的无我茶会顺利举行。

 

 

 

二、 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茶山之旅活动

    

                                                                 

   2016年7月15日五指山首次海南红茶探秘之旅,拜访五指山的茶园、茶厂、茶文化主题公园和五指山国家森林公园。

 

2016年6月老茶人重走茶之路(第二期)——五指山红茶之旅企业篇

有这样一群人,满腔热忱只为茶,在几十年里为茶叶的发展、推广、文化等方面都默默做着他们自己的贡献。幽兰茶艺五指山探茶之旅企业篇正式启动,让这些老茶人们以新型茶文化形式重走了这条他们曾经走过的茶之路。

 

体验了一把在茶园中、在山水之间摆一席茶的雅致与洒脱。

 

 

      2017年8月18-19日,海茶协*幽兰茶艺组织中级茶艺师学员和茶文化爱好者及亲属30人到海南白沙进行为期2天的茶旅活动(第三期)。                                           

     邀请了白沙茶业界人士相聚罗帅分享交流关于茶的一切。五里路有机茶、碧沙鸥、天香岩茶的领导介绍各自茶企情况。

    在茶友们的见证下,海茶协为罗帅雨林山庄作为海茶协茶文化培训教学实践基地授牌。

在水边、在茶园、在石头上、在栈道旁,就地取材、席地而坐,大家自由选择一方角落布置茶席。

 

 

2016年6月中级茶艺师班南海农场茶旅(第四期)

                        2017年6月中级茶艺师班南海农场茶之旅(第五期)

2017年6月中级茶艺师班南海农场茶旅

 

 

三、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公益亲子茶会

 

 

茶,可以让孩子学会安静与专注——茶道的精要在于“静”;

茶,可以构建孩子的秩序感——茶道需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讲究细节;

茶,可以提高孩子的风度和气质——茶道动作需要大方得体,舒缓优雅;

茶,可以奠定孩子的审美眼光——茶道是一种生活美学。

 

2016年10月在海口市妇联合会指导下联合海口伏羲学校举办的亲子茶会雅集(第一期)

 

2016年11月25由幽兰茶艺主讲的"小小茶艺师“公益茶会成功举办。令人感到家庭的和谐和父母对孩子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第二期)。

 

2017年7月22日下午举办一场花式调饮茶公益茶会,让青少年在茶会活动中了解茶之源、学习茶之礼、品尝茶之味、体验茶之趣(第三期)。

 

2017年8月海茶协·幽兰茶艺受邀联合欣香茶缘为父母和孩子们带来一场有意义与感动的公益亲子茶会(第四期)。

 

2017年10月4---7日,海茶协*游览茶艺参加了礼敬中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游园,共四天8场200余组青少儿及家庭共计近500余人参与茶艺与茶文化道体验活动(第五期)

 

三天共有14位茶艺学员担当小老师,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学习体验茶文化,泡好一杯茶、礼敬一杯茶。

 

参与活动的家长们喝到孩子们亲手泡好的、恭恭敬敬奉给自己的一杯茶都禁不住从心底里笑出来很多家长与市民围观,对各位身着茶服和传统服装、仪态端庄优雅的小老师们用心且专业讲解传给茶文化知识、如何正确泡好一杯茶及泡茶过程中的礼仪非常感兴趣。

 

 

 

2017年11月4日,海茶协·幽兰茶艺教室里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记者与他们的父母们,他们在邓兰萍老师的循循教授下,了解茶之源、学习茶之礼、品尝茶之味、体验茶之趣(第六期)。

 

小记者们在邓老师的带领下,朗读三字茶经歌,体验茶中传统文化历史和底蕴。学习茶道,让孩子们懂得续茶时先人后己”的谦让之礼,“敬茶尊长者”的长幼有序之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自我修养之境。

 

 

四、海茶协*幽兰茶艺海南冬交会系列活动

 

2014至2016年共有近30余名学员参加了海南省一年一度的冬交会和海南茶文化节,为冬交会和文化节进行品牌宣传茶艺表演演绎、为各个企业进行专业茶事服务。

图:2014年冬交会

图:2015年冬交会

图:2016年冬交会

图:2017年冬交会

 

 

 

 

 

第二部分  国家中级茶艺师考证培训班

 

 

   2010年以来,八年在学校和社会培训了千余人,并有近400人左右考取了中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2016年秋季中级茶艺师周末

 

2017年春季中级茶艺师周末班

2017年春季中级茶艺师儋州周末班

 

2017年春季中级茶艺师7天密集班

图:2017年8月三天密集精华

图:2017年10月三天密集精华班

 

2017年秋季季中级茶艺师周末班

 

2017年秋季中级茶艺师7天密集班

2017年下半年国家中级茶艺师考核圆满结束

 

 

第四部分 海茶协*幽兰茶艺系列国家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2014-2017年12月四次参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海南省茶叶学会举办的国家中、高级评茶员学习交流、教学并担当评委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省茶叶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满足更多茶人对茶的热爱和追求。海南省茶叶学会、海南省茶业协会联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每年年底举办国家中、高级评茶员培训与考核。

 

图:2014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图:2015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产业发展部主任 、茶协高级讲师申卫伟先生给海茶两会秘书长授牌

 

图:2016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图:201年12月中、高级评茶员培训

 

课程学习兼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具体包括:

评茶员职业说明;茶叶基础知识;中国茶叶发展简史及主要产区概况;茶树特征与生长规律;六大茶类制法、审评和实际操作;

茶叶内含物成分与功效;茶叶贮藏技术;茶叶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知识;茶叶感官审评知识及技能应用等


 

 

 

 

第四部分 海茶协*幽兰茶艺茶文化活动及游学大记事

 

 

2000年成功举办有15支队伍参加海南省首届茶艺技能大赛,邀请到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女士进行培训指导并担任评委

幽兰茶艺参与组织了海茶两会成立大会、第一届海南省茶艺大赛和国内外茶叶生产商及贸易商的展销三个活动。

图:与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老师和台湾梨山茶园掌门人及参赛选手在当年海秀路上的南国茗香村----活动地点合影留念。

图:中国土产畜产海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便演的玻璃杯苦丁茶茶艺获得金奖,邓兰萍老师担任茶艺解说。

图:当年以茶叶种植和制作生产第一线的选手为主要参赛人员。

 

 

2005年幽兰茶艺代表海南省与来琼访问的韩国茶艺交流团进行中韩茶文化交流

期间双方赠送了各具特色的礼物,中韩双方拜祭茶神,韩国著名画家带来了多付画作共人们欣赏并赠送海茶协饮茶画作。韩方表演了单人和多人集体茶艺,中方有邓兰萍老师表演浪漫音乐红茶茶艺和茶艺学员表演双人的台式功夫茶茶艺。汉大古筝学校的校长陈海燕女士古筝伴奏。大家品尝了韩方带来的精美茶食。

 

2011年重返湖南农业大学学习

 

2011年9月在海南首届茶艺师考证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浪漫音乐红茶双壶茶艺演绎。

 

2012、2013年为沉香会所、字画等多所会所培训专业茶艺服务人员

 

2012年3月带领4名茶艺师到海口西海岸美林谷进行茶事沙龙

 

 

2012年3月在心理俱乐部成立庆典上的茶艺演绎

 

 

2012年4月带领茶艺学员参加海南琼中三月三暨海南省茶叶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并为大会带来别具一格的茶艺演绎,

同时为某品牌新闻发布会上做茶艺宣传。前来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程启坤、

全国著名审评专家施兆鹏教授、北金张一元掌门人王秀兰女士等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和知名茶企业掌门人。

图: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茶叶专家程宗懋先生

图: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程启坤教授

图:与施兆鹏教授和陈世登秘书长

 

 

2012年8月,应恩师吴雅真老师的邀请,前往安徽合肥参加观摩海峡两岸茶艺电视公开赛的复赛和决赛,

与全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女士及福建电视台摄制组人员合影。

注:第二次见到恩师吴雅真女士

 

 

2013年3月受海南师范大学对外文化交流学院邀请为即将赴东南亚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200多名

大学生自愿者做茶文化讲座。2名茶艺师为大学生表演了双人经典台式茶艺表演。

 

 

 

 

2013年暑假编写的巜茶文化与茶艺》一书,已作为银校中职教育校本教材。

 

 

 

2014年11月成功举办有近100人参加的“艺素”茶会,为海口首次大型茶会雅集的典范

(其中茶艺师24人加上主持、琴师、茶艺表演者、发型化妆、接待等工作人员达到30人)

 

 

 

2014年2月参加在海南举行的为期三天的世界游艇盛典,10名茶艺学员和2名琴师

为大会进行中国特色的茶艺表演和茶事服务

 

 

 

2014年7月考察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并参观陈国璋先生的茶文化博物馆。图为与陈国璋先生合影。

 

2014年7月在武夷山考察茶叶生产加工和茶叶市场

图为在金骏眉创始人梁骏德的专卖店里

 

 

2015年初首次为海南省图书馆进行了唯美的茶文化讲座,茶艺师苏苏主持,共4名茶艺师1名琴师参加活动。

 

2015年春一行14人在三亚为国际银行组织中外宾客举办中华传统茶文化雅集。

 

2015年3月杭州龙井问茶、参观中国茶叶博物馆、参加素业茶院的茶席设计研修班

 

 

2015年7月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会在海南召开,会后来自全国各地茶学专家学者聚集一堂,

到琼中乌石农场岭头茶厂、金江农场五指山茶场参观茶叶加工,品饮五指山红绿茶,并为海南茶叶生产发展献计献策。

图:与师兄---茶学专家刘仲华教授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江用文所长

 

 

2015年11月带领5名茶艺学员和1名琴师为海南省新华保险公司进行茶养生讲座

 

2015年底华森公司员工茶艺系列课程

 

 

2015年5次到五指山毛岸金江茶场、茶溪谷和水满乡了解茶厂生产和茶叶加工情况

 

图:2015年12月在九号别院茶会中古朴的黑茶茶艺演绎

 

 

 

2016年初带领10名茶艺学员为某银行年终VIP客户答谢会举办茶文化知识讲座

 

 

 

2016年4 月8-10日i参加海南省第二届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

担任裁判

与日本的手冢晴美女士夫妇交流中日茶文化

2016年4月为期三天的“云在白沙”的海南省茶文化博览会,进行了有15支队伍参赛的海南省第二届

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其中12支队伍是我们的学员)、中日茶文化交流、海南茶产业高峰论坛、采茶能手比赛等

 

 

 

 

 

 

2016年7月带领5名茶艺学员1名琴师参加了海南省招商银行的茶道生活美学讲座。

 


 

 

2016年8月带领学员参观湖南茶叶研究所,并与师兄包小村所长在品种园及茶叶机械厂合影

 

 

 

2016年8月至9月带领学员分别到湖南和广西观摩全国第三届茶艺师职业技能带赛省级决赛,

参加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赛前培训,组织了海南省的赛前培训,海南省有2名茶艺学员参加了

在贵州举办的全国第三届茶艺师技能大赛获得多项奖项,海茶协获得最佳组织奖,

 

图:全国各省市主办单位和指导老师的赛前培训

图:湖南赛区观摩-与中国国茶叶学会周智修秘书长合影

图:广西赛区观摩

图:海南省赛前演练

 

 

2016年9月参加第二届中华茶文化培训研讨会暨中华优秀茶教师颁奖典礼,与中国茶文化研究泰斗童启庆教授、

中国茶道表演艺术家吴雅真女士、茶文化研究先驱林治老师、浙江农业大学教授王岳飞、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孙云教授、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孙蔚、台湾中华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理事林淑珍等

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茶文化培训前景和思路。

 

2016年10月和部分茶艺师们参第12届中国茶叶经济年会暨2016黄山茶会,参观了有吴觉农题词的

中国祁红博物馆和祥源祁红生产基地及制茶体验馆、太平猴魁博物馆和产地-猴坑村

 

 

 

 

 

2016年11月为省总会举办的全省乡村旅游、休闲场所的茶艺技能培训暨比赛培训

并带领学员刘尧担任助教和闭幕式上的茶艺表演、学员王曼担任评委。

 

 

 

2016年12月为海口市妇联合会举办的椰城时代新女性大讲堂上的茶文化讲座

 

 

 

 

2014年春节至2017年春节前连续四期为某地产公司策划承办大型茶文化茶事服务活动,

每次为期3天,共计30余名茶艺师参加活动。

 

 

 

 

 

2017年3月,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茶会

图:儋州市委妇联各单位执委三八茶会活动

 

图:某市公安系统警花三八茶会雅集活动

图:海南省平安银行VI泡客户茶会雅集活动

图:某房地产公司的茶会雅集

 

2017年4月白沙三月三茶文化

 

 

 

 

海茶协鼎力相助"白沙三月三"茶文化活动
海茶协韵致茶艺演绎提升班学员穿越亮相

 

 

 

 

2017年5旗袍与茶艺的完美结合

 

 

 

茶艺与旗袍同为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两者合一更显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充分展现了民族的精华,洋溢着浓浓的中国味。

 

 

2017年4月海茶协·幽兰茶艺儋州茶文化教学实践基地儋州开班

儋州大益茶体验馆作为海茶协·幽兰茶艺儋州茶文化教学实践基地,在海茶协幽兰茶艺老师的

悉心指导鼎力支持帮助下,4月9日下午举行了开课仪式并正式开课。

 

全名饮茶日

 

2017年4月23日由海南茶叶学会(海南茶业协会)、茶艺师联盟海南分会举办的全民饮茶日暨万人品茶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全民饮茶日”为全国同步公益活动,为了让更多群众从各个方面了解茶以及茶文化。

 

 

 

 

2017年4月28日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

 

图: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茶叶专家陈宗懋和师兄刘仲华先生合影

图:陈院士盛赞海南红茶品质优异

 

图:参观和体验贵州湄潭翠眉27度、多彩部落和茶旅一体的观光茶园

图:湄潭翠芽手工生产加工、体验、品尝茶仙子

图:参观贵州茶工业博物馆

图:参观湄潭万亩茶园

图:参观当地茶叶生产厂家

图:巧遇五十年代湖南农大茶学专业校友,已从贵州湄潭茶叶研究所退休,一起参观某企业日本蒸青绿茶原料生产基地

 

本届茶博会以“醉美茶香·养生天堂”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茶业界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美、英、澳、法、德、新加坡等国的知名茶企代表及涉茶外宾2500多人参会。

 

 

2017年6月幼教老师们茶艺美学培训

 

 

 

2017年6月24号上午,海茶协结合省会展中心举办的2017教育展并受邀给海口合一方幼儿园幼教老师们进行茶艺美学培训。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把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滋养给孩子们。

 

 

2017年6月海南国际教育产业博览会

 

 

 

6月23日~6月25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海茶协*幽兰茶艺应邀参加2017海南国际教育产业博览会。

 

 

现场布置了古朴意境精美的三套茶席,引得无数游客驻足围观,甚至兴致勃勃坐在茶席前,

茶艺师便手把手的教茶艺动作。展会期间,茶艺师演绎多种茶艺。

 

 

     2017年6月中行海南分行个人客户经理茶艺技能培训

                                        

 

一天之内让零基础的客户经理们了解并掌握茶叶基础知识和一套茶叶冲泡技巧,也并非易事。

几个专题知识点浓缩,有趣的讲授,大家听的也是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2017年8月16-17日中行海南分行个人客户经理茶艺技能后续培训

    海茶协·幽兰茶艺邓老师为即将代表中行海南分行参加全国总行系统茶艺技能大赛的参赛选手

进行赛前培训,比赛项目分为茶文化理论问答和茶汤比拼两部分。

这次比赛关键是茶汤比拼,选手要在规定的龙井茶、金骏眉、大红袍、普洱生茶四种茶叶中抽取任意一种,

选取正确茶具,冲泡出6杯色泽和茶量一致的茶汤奉给评委,比赛规则基本按照国赛标准进行。经过短时间

而有效率培训,在老师悉心教授和指导下,学员们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能够独立完成二套完整的大赛规定流程。

 

 

       2017年8月4日海南省太平洋寿险公司管理干部茶会雅集

       

海茶协·幽兰茶艺受省太平洋寿险公司邀请,为该八十名公司管理干部三天企业内训的最后一场培训

带来了愉悦轻松的茶文化雅集活动,让他们在紧张业务培训后,体验到了中国茶文化的慢调生活。

 

 

2017年8月5-14日,我们,一直在路上···

海茶协·幽兰茶艺从海南出发,途径四个省份

 

从天水到青海湖,从拉卜楞寺到法门寺,不仅仅是游览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与沿途美丽的风景,更是通过简单的茶席布置传递着中华茶文化的芬芳...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人,有来自河南的大学生,有来自陕西的一家三口,还有当地的藏民...他们不约而同驻足在我们所布置的茶席前,甚至加入到我们队伍当中...

 

2017年8月25-30日,进行了为期5天的日本茶道的学习

 

从日本茶道反观中华茶文化发展历史、中日茶文化之渊源、中国茶文化之不足之优势及丰富的层次内涵与博大精深,体会日本茶道的空寂、规范、严谨和仪礼。

日本茶道  是日本特有的综合文化体系。本次课程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日本茶文化的发展简史。2、和服的着法、茶道礼法。3、实践日本“丹月流”茶道“平点前”作法。4、体会日本茶道的思想、审美。5、日本“浓茶礼法”、“盘点礼法”以及日本香道等艺术体验。

 

 

         2017年9月25- 30日湖北国际茶业大会---恩施、宜昌

图1与浙江农大学王岳飞教授,图2、图3张天福老人的夫人张晓红女士和中华茶人联谊会孙秘书长

国际茶叶大师赛包括调饮茶、评茶等项目,台上来自各国的选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

他们带来的茶点内容丰富,表演令人目不暇接。

 

 

2017年10月26日,海茶协*幽兰茶艺一行七人第十三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

暨“天下茶尊·红茶之都”云南临沧红茶文化节,并考察了

云南临沧冰岛、澜沧景迈、勐海、版纳、昆明等地的茶山差场合茶叶市场。

 

 

 

 

 

2017年12月12日下午,海茶协·幽兰茶艺受邀为海口港务分公司组织举办了一场关于茶文化茶健康的家庭生活知识讲座。

 

 

 

以下是幽兰茶艺和茶艺学员及举办和参加的各类特色茶会

 

莲花茶会

图:2015年12月在九号别院茶会中古朴的黑茶茶艺演绎

 

 

 

2016喜盈门茶高峰论坛与中华茶文化和茶宴专家刘秋萍以及铁观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魏先生合影,品尝魏总的“魏十八”铁观音茶。

 

2016年,和茶艺师们一起参加华香堂的品香茶会

 

2016年抹茶茶会

2016年调饮茶茶会

 

2016年11月,在凰淳茶会所举办的有9名茶艺师参加的茶汤比拼比赛并担任评委

惠州茶:“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什么样的茶最好?在12月17日举行的2022惠州茶文化节——第十三届斗茶比赛上,来自惠州的44款绿茶和23款红茶同台“竞技”,在职业评茶师的味蕾上一决高下,上演一场精彩纷呈的茶品鉴赏大赛。

惠东岩茶园内,茶农正在使用机械化设备采茶。


机械化设备使制茶更加标准化。

“岭外惟惠俗喜斗茶”。斗茶又名斗茗、茗战,是一项始于唐、盛于宋的雅玩,即通过比赛来评判茶的优劣。如今,这项比赛在惠州仍在延续,自2010年以来,惠州已经举办了十三届茶文化节和斗茶活动。通过斗茶切磋,惠州茶叶人不断提高茶叶种植技术、提升茶叶制作品质,茶品名气与日俱增。


当前,惠州茶叶种植面积约7万亩,涌现出柏塘山茶、惠州岩茶、石芽坝山茶、龙门毛茶等多个茶叶区域品牌,成为当地茶农致富增收的主产业。从“绿叶子”变为“金叶子”,惠州茶产业仍在快速扩张。在农业农村技术部门指导带动下,惠州茶产业正走上标准化、生态化、智慧化发展道路,茶叶飘香粤港澳大湾区。

斗茶比赛争高低产业发展氛围浓

装有44款绿茶和23款红茶的密封袋一字排开,每个茶品旁放置一个白色茶杯,评委逐一查看每款茶叶的品状、品尝茶汤味道,并将分数记录在手里的表格上……这是惠州茶文化节的斗茶比赛现场,比赛过程严谨且具有一定观赏性。

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惠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惠州市优茶集茶叶审评中心主任丘燕伦表示,惠州已经举办了十三届茶文化节和斗茶活动,通过斗茶,惠州茶的品质不断提升,名气越来越大。

斗茶比赛采用“盲评”方式,即所有茶叶都被装在统一的袋子里,以编号标明,评审们按照“八因子评茶法”对茶叶进行评分。何为“八因子评茶法”?丘燕伦介绍,审评茶叶时,内质评香气、滋味、茶色、汤底,以香气和滋味为主;外形评形状、色泽、匀度和净度,以形状为主。

“从外形来看,一级惠州炒青绿茶的特点是紧结、绿油润、匀整。”丘燕伦介绍,“紧结”是指茶的外形紧实、不蓬松,“绿油润”是指茶看起来不干枯、有油光,“匀整”是指茶的碎末较少、比较齐整。丘燕伦进一步解释说,从内质来看,一级惠州炒青绿茶在香气方面,有股青草香和焦糖香,并且香气持久,即便冷了香气依然保持;在滋味方面,浓醇鲜美,喝起来就像一股浓汤,很醇厚;在汤色方面,呈黄绿明亮或者黄明亮状,一眼可以看到底;在叶底方面,摸起来感觉嫩匀明亮。

记者看到,在品尝每款茶的间隙,评审们还会以矿泉水漱口,以免不同的茶味影响判断。品尝之后,评审们再触摸叶底,“主要是看叶底的软硬度,摸起来越软代表茶叶越嫩。”国家二级评茶师李露霜说因参赛的绿茶较多,仅评一次会使结果不准确,故绿茶评选共两轮。

民间斗茶比赛的连续开展,有效活跃了惠州茶叶产业争优向上的氛围,带动了茶叶标准化种植、加工制作。数据显示,2020年惠州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亩、年产量约1799吨,较2015年分别增长了7倍和5倍,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

“参赛的茶样一年比一年有进步。”丘燕伦表示,自2020年《惠州炒青绿茶T/GDNB8-2020》和《惠州红茶T/GDNB9-2020》这两项为惠州本土茶叶制定的团体标准发布后,茶农们更加注重品质,茶叶往高品质方向接近,“这对评委的考验更高,今年比往年更难评。”

茶叶种植有“新”人引进优质茶叶做好茶

在惠州日益浓厚的茶行业氛围里,催生了很多热衷从事茶叶产业的年轻人,他们走入茶山,扎根茶业,在一芽一叶间释放着青春色彩。“90后”的刘桓宏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驱车从金龙大道拐进博罗县泰美镇430乡道,再行驶约10公里蜿蜒的山路,就能看到刘桓宏的岚滋茶园。茶园位于象头山中,溪水环绕,鸟鸣山间,草木吐翠,俨然世外桃源。

刘桓宏与茶叶的渊源颇深,“爷爷种茶,外公也是自己种茶炒茶,家里老一辈大多都做过茶叶生意。”2013年,刘桓宏的父亲在象头山租地种植茶叶。那时的刘桓宏刚考入大学,由于对茶叶产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常常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和家人到英德、潮州、肇庆、江西、福建等地学习种茶制茶技术。

在攻读了四年工商管理后,大学毕业后的刘桓宏义无反顾回到了自家茶园,并按照他的新理念开始了茶叶种植与经营。

“惠州老一辈茶农制作的茶叶喝起来太浓郁,有涩味,年轻的茶客接受不了。”回到茶园后,刘桓宏大胆引进了云南大叶种、鸿雁12号中叶种等优质茶叶品种,坐拥象头山云雾缭绕的绝佳气候条件和惠州独特的炒青绿茶制作工艺,刘桓宏制作出了既不失本土特色,又具有花香味的清淡之茶。他的茶颇受年轻茶客的喜爱,单价也较高,卖到周边的深圳、东莞,更通过茶客的口碑卖到新疆、延边等地。

“做精不做多”,这是刘桓宏对于茶叶种植的独有坚持。“我们茶园只有500多亩,产量最多2万斤,现在的顾客宁愿花更多的钱购买健康的、有机的生态茶。”刘桓宏茶园里,肥料都是由花生麸和蘑菇渣发酵而来,除草也是人工进行。相比于父辈的默默耕耘,刘桓宏在推广上更加大胆直接。他申请了有机认证,让茶叶品质得到更直接的体现。

刘桓宏不会错过惠州每一届的斗茶比赛,并获得过多个奖项和荣誉。在他看来,比赛可提高制茶技术,也有机会与行业人士交流分享制茶工艺,推广自家茶叶。最近,刘桓宏还在学习惠州宋式点茶的文化和技艺,挖掘惠州茶文化历史。

近几年,随着周边游、乡村游、生态游开始兴起,刘桓宏顺势而为,在自家茶园种上樱花,并将茶园开放给游客爬山、露营,走上了三产融合的道路。

如今,每当粉红的樱花开得漫山遍野、与碧绿的茶树交相辉映时,刘桓宏的茶园就迎来了人流量。周边山路两侧,十几家农庄接连营业,有效带旺了乡村经济,刘桓宏的茶园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原动力。

革新技术、装备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惠州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有力支撑。

在位于惠东县多祝镇的碧水莲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茶山上,近千亩的茶园里郁郁葱葱。从空中俯瞰,绿油油的茶树梯田整整齐齐,沿着山势一层层延伸,与周边的绿色生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

不久前,茶园对冬茶进行了一次采收,仅一个上午便完成了2000斤茶青采摘任务。高效采茶的关键,是茶园使用了机械化采收装备。

碧水莲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温伙古介绍,茶园拥有两台采茶机,使用的是煤油发动机,工人们操作该机器,如剃头般划过茶树顶梢,青嫩的茶叶就被统一收入后面的网袋中。

“机械化给茶叶生产带来了质的飞跃。”温伙古介绍,对比机器采摘,传统人工采摘效率很低,茶工平均单人每小时最多可以采摘2斤,耗时耗力;而有了采茶机,每天仅需要10人,便可采收茶叶约4600斤。

这是惠州首个应用了机械化采摘的茶园,茶园里种植的是被誉为“茶中贵族”的岩茶,在12年前从武夷山地区迁移引种。得益于这里独特的青年丹霞地貌和不断革新的种植技术,岩茶种植在惠州落地生根,是岩茶迁种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相关部门支持下,该茶园还引进建设了智慧茶园监控系统、茶园机械化加工设备等,让农业生产实现了“机器换人”的科技蝶变。

这是惠州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缩影。此前,在惠州市政协的支持指导下,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了惠州市柏塘山茶研究院,通过编制技术规程、建设种苗繁育培育基地、打造生态智慧茶园、培育专业人才等综合措施,目前,柏塘全镇种植茶叶约3万亩,38个村中就有33个村种植山茶,年产值约6亿元,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村、广东十大茶乡,也是市级茶产业园建设项目的中心区。

如今,惠州再次推动岩茶产业本地化发展,成立惠州市丹霞岩茶研究院、岩茶协会,制定和发布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3项标准等,让岩茶产业走上标准化、生态化、机械化、品牌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

“我们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茶品种、茶品质、茶品牌’全面提升。”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航宏表示,将聚焦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推动惠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

相关

惠州推动岩茶发展科学化标准化

12月19日,由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指导、惠州市丹霞岩茶研究院主办,在惠州市新闻发布厅举行的《惠州岩茶产业发展规划》评审会、《惠州岩茶》《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颁布信息发布会上,评审专家对惠州岩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肯定。

评审专家指出:“短期规划2027年种植惠州岩茶5万亩、中期规划2032年种植惠州岩茶10万亩,长期规划20年内(至2043年)种植惠州岩茶30万亩,规划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路径可行。”

岩岩有茶,非岩不茶。原产于武夷山地区的岩茶,因生长在悬崖绝壁的丹霞地貌而得名。在这种充满砾岩、红砂岩、页岩、凝灰岩的土壤里,铁、钙、锰、钾等矿物质含量丰富,茶农通过半发酵制作出来的茶叶,香气馥郁、浓醇绵润。

惠州岩茶始于12年前岩茶南迁的实践。产业从无到有,从引种到加工,再到两次获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最初引进的27万株茶苗已成为千亩茶园,从零星销售到旗舰店规模,形成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新格局,社会效益倍增,生态效益显著。

“惠州岩茶突破了地域限制,代表了茶叶产业从传统认知飞跃到了科学认知。”评审专家组组长、原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冯玉林指出,惠州岩茶具有与英德红茶、凤凰单丛形成广东名茶三足鼎立的潜在实力。

调查发现,惠州拥有大量丹霞地貌,且处于少年丹霞时期,适宜发展岩茶产业。初步估算,惠州岩茶适宜种植区域达30万亩,其中惠东约25万亩,博罗约5万亩。坐拥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惠州岩茶市场规模可达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由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批准发布实施的《惠州岩茶》执行标准、《惠州岩茶加工技术规范》、《惠州岩茶栽培技术规范》,为惠州岩茶生态化、标准化、科学化提供了技术保证。

观察眼

深挖文化内涵提高茶叶商品属性

近年来,惠州立足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茶叶资源优势,茶叶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品种逐渐改良,结构日趋优化,初步形成了博罗、惠东、龙门三大优势茶区,代表产品有柏塘山茶、惠州岩茶、南昆山毛茶、惠东山子茶等30多个,茶叶品质、品牌影响、产业化进程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惠州茶叶一直以来缺少品牌影响力,生产出来的茶叶多为小众品类,特别是味道较为苦涩的山茶,其销售半径很难脱离客家人交际范围。

在笔者看来,茶叶已经不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简单生活需求,已然转变为一种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尤其在当前的网络时代,惠州茶产业发展具备后发优势,应更加注重迎合市场发展需求,打造年轻人喜欢的茶叶品牌。

在种植加工环节上,要注重科技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品的商品属性,推动茶叶进入商超、专柜;同时,加大对惠州本地茶叶的宣传力度,深挖茶文化,运营好“斗茶”品牌活动,推动各大茶园实现“茶旅”融合发展,推高茶产业的附加值,从而带动产业兴旺、茶农致富。

从当前惠州茶产业发展实践来看,惠州农业农村部门在茶叶生产科技化、标准化方面下功夫,推动茶产业现代化转型已呈现初步成效。接下来,在政策端应继续做好品牌营销建设、产业人才扶持等工作,在农业项目申报、金融抵押贷款等方面给予茶企政策倾斜,集中精力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打造区域品牌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惠州现代化茶产业高质量振兴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乌天宇 见习记者 曾汉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来源:南方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