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绿茶制茶

找到约9,746条结果 (用时 0.033 秒)

“贵州绿茶制茶师”跻身贵州省首批省级优秀区域劳务品牌十强行列

为切实加强贵州省劳务品牌建设,培育选树一批“叫得响、拿得出、吃得开”的贵州劳务品牌,3月22日,由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贵州省就业局承办的贵州省首批省级优秀劳务品牌评选活动在贵阳举行。

本次评选以“示范引领,带动就业”为导向,采取线下项目路演和评审评分同步的方式进行,分设区域公用劳务品牌和企业劳务品牌2个赛道,共有来自贵州全省各市州30家区域劳务品牌和19家企业劳务品牌的建设培育单位参赛。

经过综合比拼,共有10个省级优秀区域公用劳务品牌和10个省级优秀企业劳务品牌脱颖而出。“贵州绿茶制茶师”以87.27分荣获第三名,跻身省级区域劳务品牌十强行列。

贵州省就业局局长肖震在启动仪式上提到,推进劳务品牌建设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保持就业的总体稳定,推动贵州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共培育认定劳务品牌122个,带动就业267万余人次,创造经济效益2734亿元,为稳就业、保就业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近年来,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紧盯就业“风向标”,优化提升“贵州绿茶制茶师”劳务品牌,以“提升技能、提高品质、促进生产”为主题,以促进就业增收为导向,深入了解贵州绿茶用标企业岗位空缺信息,开展“贵州绿茶制茶师”企业内部技能培训。推动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师带徒制的工匠培育体系,支持和鼓励制茶大师开展传帮带活动。

同时,分别在北京、上海、济南设立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分会,带动和促进了万余人就业销售贵州绿茶,成功申报5名高技能人才荣获“中国制茶大师”称号,推动“贵州绿茶制茶师”劳务品牌技能的提升,使贵州绿茶制茶师从茶园、车间走向了市场销售端,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就业名片”。

为奏响“贵州绿茶制茶师”品牌最强音,围绕贵州绿茶制茶师在组织培训、推荐就业、跟踪服务、维护品牌等方面开展宣传,每年宣传贵州绿茶有关文章200余篇。百度数据检索“贵州绿茶”相关内容的日均最高量达20万以上,原创及转载的相关文章文章累计达1300余篇,成为贵州区域公用品牌名符其实的“流量担当”。

人才兴则产业强,“黔茶出山”必须要解决“人才出山”的问题。如今,“贵州绿茶制茶师”已经跳出狭义的茶叶加工师傅的范畴,以市场为导向,成为会做茶、会识茶、会品茶、会卖茶、会教徒弟、会带团队的高技能人才的代名词。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能促进会举办的部分培训活动

据了解,“贵州绿茶”是全国首个省域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是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贵州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标单位,培养了一批有理论、有实践、有创造力的新一代“贵州绿茶制茶师”。

目前,已举办贵州绿茶生产、加工、茶艺、营销等专项培训100余场,培训人数5600余人,带动就业44800余人。贵州绿茶用标企业茶园种植面积达70万亩,带动115万户茶农就业,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随着“贵州绿茶制茶师”劳务品牌外延和内涵的提升,必将在贵州省乡村振兴,带动就业人员技能提升,就业人员素质优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为。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4年铜仁市“梵净山杯”手工绿茶制茶大赛暨“思南晏茶”春季斗茶赛在思南举办

梵天净土春常在,明珠思南迎客来。5月19日,2024年铜仁市“梵净山杯”手工绿茶制茶大赛暨“思南晏茶”春季斗茶赛在思南县城中伟·中央广场举行。市总工会、市茶办以及思南、石阡、德江、江口、松桃、沿河、印江7支代表队200余人参加活动,以茶会友,展现传统手工制茶工艺的魅力,以制茶技艺,推广全球共享的干净黔茶。

茶亦醉人何必酒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全市7个区县的24名参赛选手们早早便准备就绪,摩拳擦掌。随着比赛哨声响起,大家熟练地投入到手工制茶的各个环节中。据悉,此次比赛以手工制作卷曲形绿茶为技能竞赛项目,在90分钟的时间内,选手们各显身手。

比赛中,神情专注,双手与鲜叶共舞,一遍遍翻炒,一遍遍揉捻,一遍遍抖散茶团,向观众们展示着精湛的制茶技艺,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选手们对传统制茶技艺的执着与热爱。杀青、摊晾、揉捻、下锅、做型、定型……指尖飞快地与茶叶起起落落,茶叶鲜叶在选手们的巧揉妙焙中,成为清香扑鼻的新茶,可谓是浓浓好茶飘香万家。


随后,由省农科所组建的专家评审团从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5个方面对选手制作的茶叶进行严格综合评审,整个赛场弥漫着清新的茶香,让人仿佛置身于茶的世界。

经过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本届手工绿茶制茶大赛冠军1名、亚军2名、季军3名、优胜奖4名,与会领导和嘉宾为获奖选手进行颁奖;同时,还对“思南晏茶”春季斗茶赛绿茶类、红茶类的茶王、二等奖、三等奖的获奖企业颁发荣誉证书。

“我从事茶叶加工也没有多少时间,今天参加“梵净山杯”手工绿茶制茶大赛内心其实也很紧张,没想到比赛的时候发挥很好,最后还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且获得了铜仁市五一劳动奖章,现在心情非常的激动,这是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接下来,我将做好铜仁茶,做优铜仁茶,把铜仁茶推广出去,让铜仁茶香飘万家。”获奖选手梁永凤激动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思南县作为铜仁市的重点产茶县,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线,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把生态茶产业作为“一主两辅”农业产业战略布局之一,按照“稳面积、优品种、提单量、强加工、树品牌、兴文化、促销售、增效益”的茶产业发展思路,稳定发展茶园面积18.89万亩,年产量1.3万吨,茶叶产值达14.7亿元,综合产值18.5亿元,带动2.8余万茶农增收致富。这次大赛旨在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引领广大企业和茶业人员形成比、学、赶、超的竞技氛围,全面提升茶叶生产质量和水平。各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互相交流,必将更加丰富黔茶文化、提升黔茶工艺、打响黔茶品牌,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一片小小的茶叶,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脉搏,感知思南发展活力。

据悉,此次大赛以“传承梵净技艺·共品晏茶香韵”为主题,由市总工会、市农业农村局、思南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县农业农村局、县中等职业学校承办,县总工会、县融媒体中心、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思南晏茶分会协办。采取现场制茶技能竞赛比拼的方式进行,旨在展示茶人风采、传承制茶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做优茶饮产业。

此次手工绿茶制茶大赛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对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与弘扬。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现选手们对制茶事业的热情与坚持,体现了手工制茶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人们对茶文化的浓厚兴趣,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同时,也为制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为进一步做大茶规模、做优茶品质,做强茶品牌,传承茶技艺,弘扬茶文化,培育茶工匠,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汉滨 苏畅莉 韩继丹)

思南晏茶溯源

一、思南晏茶历史溯源

据史载,唐朝天宝年间,黔州都督赵国珍用思南鹦鹉溪马河茶进贡,玄宗皇帝李隆基饮后觉得味道极佳,封为“晏茶”,其意天下军民同享、海晏河清、盛世太平,由此得名,继而沿用至今。

二、思南晏茶产品特点

思南“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的优良气候生态环境孕育出“香高持久、滋味鲜醇”的高品质思南晏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和水浸出物均高于国家标准,水浸出物高达50.4%,据有关机构检测:含锌44.3mg/kg、硒0.023mg/kg、锶5.52mg/kg,锌对人体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生命之花”、“智力之源”的美称;硒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防癌之王”;锶具有防止动脉硬化,预防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

三、思南晏茶文化传承

茶乃“南方之嘉木”也,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素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地处西南地区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中心地带,位于黔东北,早在三千年前就是巴国南鄙,后为黔中郡、黔州及思州属地,有着1800多年的建制史,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居优。思南县属少数民族居住区,境内居住着苗族、土家族和仡佬族等,民族风情淳朴,产区茶文化丰富,茶已深深融入到当地居民的日常事宜中,如客来敬茶、喜庆活动等,茶俗活动多彩多姿,各种原汁原味的民间习俗,展现了思南晏茶文化的厚重。

贵山贵水出贵茶,福地福品聚福人,迎天下福缘众生,共品思南晏茶情。

来源:明珠思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雅安|“蒙顶皇茶”杯蒙顶甘露制茶大师大赛在名山区隆重举行


《亚太茶业》全媒体讯: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之年。为贯彻落实彭清华书记来雅调研雅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意见》要求,4月24-25日,由雅安市总工会、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 2021年雅安市“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蒙顶皇茶”杯蒙顶甘露制茶大师大赛,在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皇茶大酒店隆重举行。

出席比赛领导有:雅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委副主席何卫平,重庆市江津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万凤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雅安市名山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陈曦,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晓冲,蒙顶山黄茶公司董事长卫建勇等。

图:雅安市名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晓冲

图:选手宣誓

图:裁判宣誓

图:雅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何卫平

此次大赛旨在促进雅安茶产业转型发展,实现蒙顶山茶品牌发展“蒙顶甘露”单品突破战略,全面普及推荐蒙顶甘露的制作技艺,推动全市茶叶生产职工制作技能提升,增强茶叶产业工人“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本领,将雅茶打造为川茶排头兵,确保实现“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大赛依据《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蒙顶山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及《蒙顶山茶 第2部分:绿茶》三项行业新标准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涵盖本专业所需理论知识和主要技能。其中,24日晚举行了理论考试,25日上午举行手工制茶和样茶评审两个环节,开展技能竞赛。

25日,全省10个重点产茶县经过前期推荐、培训、选拔赛,共有十支队伍30人进入决赛。最终,经过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激烈角逐,来之名山队文维奇荣获一等奖。历时两天的技能大赛,凝聚了蒙顶甘露制茶技艺技术能手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强大合力,大赛为各位制茶师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艺的最佳平台,激发了全社会了解技能、掌握技能、投身技能的积极性。这对于提高雅安,乃至整个四川制茶行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强茶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茶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

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点评

据了解,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山茶始于西汉,唐天宝元年开始入贡。清代成为皇室祭天祀祖专用之茶。《本草纲目》记载:“真茶性冷,惟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疾……”由此蒙山茶集药用、饮品、贡品、祭品、商品五大功能于一体,在中国茶叶史上实属罕见。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严谨细腻,工序讲究,形成了色、香、味、形兼具的特质。历史上蒙山茶主要有“贡茶”和“青毛茶”,后来品种逐渐增多,成为中国众多名茶中唯一多品类茶,包含蒙顶甘露、蒙顶黄芽、蒙顶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等五种代表性茶品,其中以“红锅杀青,三炒三揉”为技艺核心的“蒙顶甘露”极具盛名。品质独特、工艺精湛、外形娟秀,载入史册。

据悉,名山区是四川省茶业十强县之一。该区是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享有“中国茶文化之乡”的美誉,境内的蒙顶山茶文化系统是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山区依托35万亩茶园绿色资源底蕴,大力推动茶业由农业资源向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康养资源、平台资源、招商资源转化,建成全国唯一以茶为主题的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建成86公里“中国至美茶园绿道”,打造7大茶乡组团,茶叶收入结构从单一的鲜叶收入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复合性多元化收入。先后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荣誉,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深入实施“旅游+”战略,牛碾坪、月亮湖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百丈湖至牛碾坪茶旅融合旅游公路全面建成,建成特色民宿24家;自2017年以来,蒙顶山茶已连续五年入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据评估数据显示,2021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40.99亿元,比2020年的37.14亿元净增3.85亿元,同比增长10.37%,持续稳居四川茶叶第一品牌。近年来,该区不断加大蒙顶山茶宣传推广力度,蒙顶山茶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熟知及认可。全区茶叶产量产值、良种化率、机械化率名列全国前茅,全区茶园面积达35.2万亩,茶叶总产量达5.16万吨,居全国第二,综合产值达65亿元,在全国264个茶叶主产县中,茶产业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




找到约9,537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0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