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泡茶三沸水

找到约1,956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什么是泡茶的“三沸水”?

我们一直在说的泡茶“三沸水”,其实最早是来源于陆羽的《茶经》,陆羽煮茶有“三沸说”。

《茶经》中写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煮水时,当出现鱼眼一样的气泡,并微微有声时,这是第一沸。鱼眼原理是吸附在壶壁和溶于水中的空气形成的。气泡中含有一定量的空气。因受热产生饱和水汽。

温度再度升高,使小气泡膨胀,并在浮力的作用下由底部上升。上升到温度低的水位时,气泡内水汽再次凝结成水,温度继续升高时,水发生振动,频率与烧水容器的频率相同时,会有共振现象,就会听到水响。

“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

第一沸开始的时候,依水量而加盐来调味,舀一勺尝尝然后倒掉,没有咸味也没什么关系。

“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

温度继续升高,这时壶内气泡越来越多,气压增大,气泡聚集在水面以及壶的边缘,其体积也增大,上升速度以及数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不断加大。

待边缘像泉涌般一串串连环珠时,这就是“二沸”的“如涌泉”了。

“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

第二沸的时候,舀一瓢出来,用竹荚在沸水中做环形旋绕,用茶筴(《茶经》四之器中提到)把茶末从沸水中心倒下。

“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当煮水器内水面的气泡如鼓浪翻滚时,为三沸。当水温达到足够的高度,气泡内的水汽饱和了,气压增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再变小,继续增大,浮力也变大,升到水面破裂,放出蒸气,水就沸腾了。

沸腾之后的气泡与容器的共振现象出现了,所以水也就没有了声音。陆羽称,三沸后再煮的水就不宜饮用了。

“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当水有“三沸”腾波鼓浪的迹象时,就用刚刚舀出来的那一瓢水来制止它(向第四个阶段“已上”发展),来培养茶的“华”。

陆羽煮茶的“三沸说”,主要是用来烹煮当时的茶末而用,同时也为唐代茶艺的推广,对加深宋、明、清代品茶鉴水的认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为品茶鉴水的名言。

来源:莫老师说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泡茶三要素”是什么?

泡茶时,根据不同的茶类,不同的加工方法和不同的茶性,需要掌握好投茶的数量、泡茶的水温和冲泡的时间,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去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所需的时间,二是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一、投茶的数量

每一泡茶,投茶量应该是多少,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茶具的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来定。关键是要掌握茶与水的比例,一般来说,每1克茶叶可以用50~60毫升的水来泡,不同的茶,又略有不同。

(1)冲泡乌龙茶,投茶量要比一般的红茶和绿茶增加一倍以上,同时所用的水量要减少一半。

(2)冲泡红茶、绿茶,茶与水的比例,以1:50~60为宜,通常情况下,一杯投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即可。

(3)冲泡普洱茶,根据所用的茶器大小,每次投茶5~10克,水量则根据投茶量的多少去适当调节。

需要指出的是,投茶量还要考虑到饮茶者的年龄结构和饮茶历史。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失眠的人应该饮得清淡。老年茶客,饮茶年限长,喜欢喝较浓的茶,投茶量适当增多;年轻的茶客,则普遍喜爱饮用较淡的茶,投茶量就应该适当减少。

二、泡茶的水温

烧水来泡茶时,要用大火在最短的时间内烧开,而不要用文火慢煮。水烧开后,应该快速提起来冲泡,这样泡出的茶,香气最佳。如果水沸腾的时间过长,就会成为古人所说的“水老”,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出的茶汤鲜爽味大大减弱。而尚未沸腾的水,古人称之为“水嫩”,也不适合用来泡茶,因为水温偏低,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泡出来,茶汤的香味低淡,而茶叶又浮在表面,很不方便饮用。

具体的泡茶水温,要根据冲泡的茶品来决定:

(1)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不能用100℃的沸水来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最佳。茶叶越嫩、越绿,冲泡的水温就要越低,这样泡出的茶汤嫩绿明亮,滋味鲜爽,也能很好的保护茶叶中的维生素C免遭破坏。温度过高,茶叶容易被“烫熟”,茶汤变黄,咖啡碱浸出后滋味变苦,维生素C也被大量破坏。

(2)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的绿茶,要用100℃的沸水来冲泡。如果水温偏低,渗透性就比较差,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就难以泡出,茶味显得淡薄。

(3)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为投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相对粗老,也需要用100℃的沸水来冲泡。而且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需要在冲泡前进行温壶。

一般来说,水温越高,茶叶的有效成分就释放得越多,茶汤就越浓。据分析,60℃的温水中茶叶有效成分的释放量只相当于100℃的沸水中释放量的45%~65%。

还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高级绿茶我们说适合用80℃的水来冲泡,是指要将水烧到100℃沸腾,再冷却到80℃左右,而不是说只要烧到80℃就可以。

三、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比较大,不同的茶叶、水温、投茶量和饮茶习惯,都会造成这种差异。先说冲泡时间:

(1)用茶杯泡饮一般的红茶和绿茶,每一杯投入干茶3克左右,先倒入少量的开水,刚好浸没茶叶,盖上盖子大约3分钟,然后再加入开水至七八成满,就可以趁热饮用啦。当喝到杯中还剩三分之一左右的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以使前后茶汤的浓度比较均匀。

(2)冲泡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用沸水冲泡3~5分钟后,有效成分大部分被释放,此时就可以饮用啦。

(3)冲泡乌龙茶大多使用小型的紫砂壶,乌龙茶投茶量较多,差不多可以到半壶。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后续冲泡的参考时间是:第二泡1分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逐渐增加时间是为了使得前后茶汤的浓度比较均匀。

至于冲泡的次数,需要根据每一次冲泡时茶叶的内含物质在茶汤中的释放程度来确定。只有当茶叶中的维生素、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等有效物质被沸水冲泡释放出来后,茶汤喝起来才会有鲜爽醇和的口感。

通常情况下,茶叶冲泡一次,可溶性的物质就能释放出55%左右,第二次约30%左右,第三次约10%,第四次就只有1%~3%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C、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第一次冲泡,就有80%左右被激发,第二次冲泡后,释放量就会达到95%左右,第三次就所剩无几了。香气滋味也是头泡香味鲜醇,二泡浓而不鲜,三泡香尽味淡,四泡滋味较少,五六泡以后就近似于白开水。

所以,大多数的茶叶还是以冲泡二三次为好,乌龙茶可以冲泡到五次,白茶大多只能泡两次。

实际上,任何品种的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或者冲泡次数过多,最好是即泡即饮,否则时间过久,有益成分被氧化后,不但营养价值降低,还会泡出有害物质。

来源:风在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泡的功夫:详论泡茶三要素

有了优质的茶叶,甘美的好水,精美的茶具,还必须要有好的冲泡技术,才能把茶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的体现出来,给人们以享受,饮茶艺术也被人们所欣赏。

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指出:“茶之妙,在乎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 可见古人也早已认识到泡茶方法的重要性。

泡茶时,主要根据不同的茶类、国中工方法、茶的特性,掌握好茶的用量、开水温度、冲泡的时间,简称为泡茶三要素。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所需的时间;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茶的用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水费者的饮用习惯来定。一般说,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用茶量的多少,还因人而异,因地而异。饮茶者是茶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香浓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的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

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

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茶叶冲泡时间的长短,对茶叶内含的有效成份的利用也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注重香气的茶叶如乌龙茶,冲泡时间间不宜长。

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活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通喜欢浓茶,并在茶叶加糖、乳或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欢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用饮用绿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茶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欢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茶叶中含有咖啡碱、失眠者饮茶浓度应清谈,而中老年茶客,饮茶年限较长,喜欢喝较浓的茶,用茶量较多;年轻人初次饮茶的多,普遍喜欢较淡的茶,用茶量较少。

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茶。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器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泡茶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之谓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未沸腾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分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每次用茶量较多,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来说,泡茶水温与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度温水中茶的内含物质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度沸水中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度的水冲泡,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再凉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冲泡时间和次数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据研究,绿茶经一次冲泡后,各种有效成份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叶中最易溶于水的成份,一次冲泡的浸出率高达80%以上;其次是咖啡碱,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冲泡的浸出率较低,约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通常少于40%。红茶在加工过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绿茶充分,尤其是红碎茶,颗粒小,细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冲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绿茶高得多。目前,国内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饮用方便,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质的浸出量,提高茶汤浓度。据比较,袋泡茶比散装茶冲泡浸出量高20%左右。

来源: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91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