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平阳黄汤价格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钟维标:平阳黄汤非遗传承人

朝阳山,风光秀丽,人杰地灵,

养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在朝阳山,有这么一个人,

他是学生们眼中和蔼可亲的好老师;

是山区群众眼中发家致富的带头人。



他垦荒种茶,为家乡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他专业做茶30多年,专心致志,

人称“茶痴”;

他用"九焖九烘"古法研制出知名黄茶

——“平阳黄汤”;

荣获“平阳黄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朝阳山家喻户晓的钟维标。



【人物简介


钟维标,男,畲族,1964年9月出生于平阳县水头镇朝阳山。无党派人士,高级农民技师,平阳黄汤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任平阳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茶叶标准委员会黄茶工作组成员,平阳县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要成就


钟维标在成功开发红茶产品之后,主要致力于研究平阳县传统名茶“平阳黄汤”。他在继承前人“九烘九闷”古法制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加工经验,最终使"平阳黄汤茶"传统制作工艺得到恢复,并进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2014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


2013年4月,钟维标选送的平阳黄汤茶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与茶艺博览会获得金奖。那以后,他制作的平阳黄汤获得国家级以上的金奖20多个,茶样被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同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名茶样库。2017年3月,中央电视台《乡土•行走魅力茶乡》大型茶乡记录片摄影组第一站走进平阳拍摄,完整记录了钟维标制作平阳黄汤全过程。



【获得荣誉


平阳县十佳文明市民、县脱贫致富带头人、平阳县科学技术一等奖、温州市十大农村青年、温州市劳动模范、浙江省农村星火带头人标兵、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他所创办的企业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是平阳县农业龙头企业。



【创业历程


1992年,原本是一名教师的钟维标放下教鞭,垦荒种茶,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名优茶,和伙伴们创立了平阳县立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带领山区群众一同走上了致富路。



2010年9月,成立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企,闯出了“平阳早香茶”和“平阳工夫红茶”两种品牌茶叶。



2011 年,天韵茶业销售点在平阳县昆阳镇隆重开张,包装精美的“平阳工夫红茶”被摆放在 最显眼的位置。


开发红茶产品之后,钟维标着手研究平阳县传统名茶“平阳黄汤”。平阳黄汤与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并称中国四大传统黄茶。钟维标在继承前人“九烘九闷”古法制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加工经验,形成平阳黄汤“玉米香、杏黄汤”和“浓而不涩,厚而醇甜”的品质特征。



2013年4月,钟维标选送的平阳黄汤茶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与茶艺博览会,一举荣获了金奖,轰动业内。一时间,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失而复得的平阳黄汤,以及背后这位蛰伏多年终圆梦的功臣。



钟维标趁热打铁,不仅勤修外功,推广平阳黄汤的知名度,更苦修“内功”,在“精”字上做文章,用好材、严把关,做精品黄茶。在那之后,他制作的平阳黄汤获得国家级以上的金奖20多个,茶样被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同时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名茶样库。



2015年,钟维标加入浙江子久文化有限公司。公司为打造平阳黄汤茶文化宣传主阵地,投资5200多万元,建了近5000平方米的子久茶博苑,用于茶产品和茶家具展示、品茗休闲及茶文化推广。



2016年,朝阳山新联村获得农业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平阳黄汤茶),天韵茶园获得“全国最美茶园”称号。



在钟维标的提议下,新联村创新健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与该村所有茶农签订合同:公司以高于市场价30%以上的价格收购茶叶,茶农则按照公司要求进行茶园管理,茶农户年均收入可达35000余元。



2017年3月,中央电视台《乡土•行走魅力茶乡》大型茶乡记录片摄影组第一站走进平阳拍摄,完整记录了钟维标制作平阳黄汤全过程。



2017年5月15日,钟维标带着平阳黄汤亮相中央七台,进一步提升了平阳黄汤在全国的知名度。



2017年,子久茶博苑成为温州市最大的文化主题茶馆,被评为“2017年度浙江省十佳文化茶馆”。



2017年,平阳县被评为中国黄茶之乡。



2018年初,为了更好地做大做强茶旅文化,钟维标与浙江子久文化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打造平阳黄汤朝阳茶园3A景区。



2018年9月, 朝阳山天韵茶园获评浙江省百强“最美田园”。




2018年11月28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在平阳隆重举行,钟维标参加了此次会议。



2018年12月,平阳黄汤茶博园3A景区通过验收。新联村荣获“中国黄汤第一村”称号。



2018年12月,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平阳黄汤”荣膺“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



2019年3月10日,朝阳山首届平阳黄汤茶博园茶旅文化节举办成功。该活动以茶为“媒”,将茶文化与畲族文化相融合,通过文艺表演、文化展示、民俗表演、百家宴等形式,为山区群众和游客们带来一场视觉、听觉、味觉的饕餮盛宴,让大家品尝黄汤、了解黄汤、爱上黄汤。钟维标参加了此次文化节并在现场制作黄茶。



2019年3月18日,大型纪录片《中国茶》摄制组走进平阳朝阳山,摄制历史名茶-平阳黄汤。此纪录片在拍摄制作技巧大量运用电影手法,将成为中国第一部以茶叶为主题的4K 超高清的人文纪录片。



2019年5月17日,“平阳黄汤”走进杭州。



2019年5月,温州大学聘请钟维标为温州大学国际学生校外导师,聘期两年。



未完待续......


 “对比中国黄茶产业联盟的兄弟单位,湖南岳阳君山、四川雅安蒙顶、安徽六安霍山,以及浙江莫干、湖北远安,不仅黄茶发展形势喜人,同时又是闻名遐迩的旅游景区。朝阳山风光好,当年的茶场如今已发展到8000多亩的规模,更成为浙江首屈一指的黄茶产地。从最早的种植、加工、销售平阳黄汤茶,到开发系列茶产品、茶具,再到依托茶园,融入文化,销售茶生态休闲产品,如今的朝阳山有了茶产业做支撑,发展旅游得天独厚。”钟维标说。


对于朝阳山的未来,钟维标期待着茶旅融合发展能带动更多家乡人致富,同时也吸引更多人深入挖掘平阳黄汤的魅力和价值,带动平阳茶产业再次腾飞。


(来源:百度、平阳新闻网、醉美朝阳等

“平阳黄汤”冠名动车组开启茶叶公共品牌铁路之旅 让“平阳黄汤”的茶香飘得更远

1月16日下午,被冠名“平阳黄汤”的高铁品牌专列正式开启了其飞驰的旅程。记者在平阳动车站看到,蓄势待发的“平阳黄汤”品牌列车的车厢外部均贴着“平阳黄汤中华文化名茶”的标识。在车厢内部,每个座椅枕巾都印有“平阳黄汤中华文化名茶”,还介绍了平阳黄汤的特点,这无疑在欢迎着每位旅客与其开启一段茶香四溢的旅程。

“平阳黄汤”冠名动车

据悉,“平阳黄汤”品牌列车将在华东区域内运营。届时,有更多游客能通过列车了解到平阳黄汤。

“‘平阳黄汤’品牌列车的开通,体现了平阳县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品牌、打响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由衷地期望,通过‘平阳黄汤’品牌列车冠名宣传,进一步提升‘平阳黄汤’、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了解来自平阳的中华文化名茶,感受‘杯中黄金’、黄茶珍品的独特韵味。”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品牌建设、发展良种茶园提升产业规模、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品牌建设,赋能茶产业创新发展

品牌是茶叶综合品质的体现和代表。为把平阳县“平阳黄汤”品牌做大做强,平阳县把“建一流企业,创一流品牌”作为企业愿景,以打造中国黄茶之乡(平阳黄汤)、中国茶文化之乡为总体目标,全面建设茶产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00多家茶产业企业,涉及15个乡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度茶产业发展,成立了平阳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平阳县茶产业发展专家组,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开启平阳黄汤品牌重塑计划。为推动产业发展,县政府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2016—2018年县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平阳黄汤茶厂新建和改造、茶园基础设施和休闲观光设施建设、平阳黄汤茶文化展示馆和培训基地建设等。

同时,不断加强品牌建设,通过举办“浙江省平阳黄汤敬老茶会”、“情系京华百年回归”平阳黄汤北京推介会、“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等活动,并拍摄《一杯黄汤品平阳》专题片在中央七套播放,参加各类名茶评比活动,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有效提升了平阳黄汤的影响力。近年来,平阳黄汤在国际、国内的各类名茶评比中获特别金奖、金奖100多枚,先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2018年获得“中华文化名茶”“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最具成长性十强品牌”等荣誉称号,平阳县亦先后获得“中国黄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茶产业发展正成为平阳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茶园

多方合力,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茶产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85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3.5万亩,2021年茶叶总产量570多吨,综合产值3.5亿元,其中平阳黄汤产量165吨,综合产值2.2亿元,预计带动1.5万低收入农户增收。

水头镇朝阳社区是平阳县规模较大的茶叶基地,现有茶园面积5000多亩。据介绍,当地农民通过将土地流转给茶业企业,不仅每年可以获得一笔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同时还可以通过茶园管理、采摘茶叶、加工茶叶等,获得稳定的劳务收入。新联村是朝阳社区有名的少数民族村,该村在子久公司等茶叶龙头企业的帮助下,让企业与茶农签订联营协议,双方约定茶农须按照公司技术要求,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农资采购、茶园改造、采摘、修剪、病虫害防治等;而企业则承诺以高于市场价格20%以上的价格收购签约茶农的茶青。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益。2021年,企业收购茶农鲜茶叶300吨,均价在40元每公斤左右,茶农收入已达1000余万元。

平阳县将以发展良种茶园为基础,落实茶产业综合扶持政策,修订平阳黄汤生产标准,进一步统一、规范生产标准,稳定品质。全面推行茶园绿色栽培管理,鼓励茶企申报绿色和有机认证,把好源头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全面实行茶厂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生产。

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

“这里的茶叶基地真不错,除了采茶,还能观光,一举两得。”很多游客在水头镇新联村参观旅游时,纷纷对新联村的茶旅结合做法点赞。站在山头远远望去,一垄垄错落有致的茶园,一处处青葱郁茂的树林,映衬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农居……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据了解,2017年以来,新联村借助茶产业发展的东风,结合“中国平阳黄汤第一村3A级景区”建设需要,利用闲置校舍,开发和新建“茶叶科技文化培训基地及配套设施,并以租赁、住宿、餐饮承包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平阳县以“一二三”融合发展为动力,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依托朝阳山最美茶园,积极打造茶旅线路,子久茶博园—南雁荡山—平阳黄汤茶博园的茶旅线路在已纳入浙江省十佳茶旅精品线路;开辟茶文化推广阵地,建成的“子久茶博苑”,是浙江省目前档次最高的茶楼之一,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文化茶馆”,是很好的茶文化旅游参观体验点。

“我们将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茶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步计划中,平阳县将组织重点茶企各类展会和名茶评比活动,开设平阳黄汤品牌专卖店、形象店,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加强与专业团队深入合作,对平阳黄汤加工工艺、内含成分、保健功效、保存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严格研究,提高平阳黄汤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鼓励茶叶从业人员参加“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茶师”“茶艺师”等职业技能认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推动平阳黄汤产业发展。

此外,平阳县还持续加强线上线下市场营销网络建设,通过品牌形象店和专卖店,京东和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微信和网络直播带货等新媒体销售形式,不断拓宽茶产业的市场销售渠道。

(来源:平阳新网)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平阳黄汤,托起乡村共富梦

驱车在海拔500多米的平阳黄汤茶博园的乡村公路上,漫山茶树,一垄垄随山蜿蜒,如海浪般舒展开来,记者仿佛看见了早春时节茶农们手挎竹篮穿梭于茶树间熟练采摘的情景。作为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平阳黄汤”已成为水头镇新联村村民发展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据悉,该村在民革浙江省委会“三农”服务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帮扶单位的接续帮扶下,以茶产业为主产业,探索茶旅融合发展共富模式,目前已开辟出各类茶园3000多亩,茶产业产值2150万元,全村90%的村民从事茶叶生产加工。仅2020年,新联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50元,四年翻了1倍多,其中“平阳黄汤”收入占新联村村民人均纯收入的80%。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本地自然条件和品种资源优势,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目前共发展4万多亩良种茶园,取得“中国黄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两张国家级金名片。

夯实产业基础,做好“一片叶子”文章

日前,在浙江省农博会上,平阳黄汤展馆高朋满座,慕“茗”而来的市民、爱茶者络绎不绝。“干茶条索紧结匀整、色泽嫩黄油润、内质香高持久,冲泡后茶汤橙黄明亮、香气清芬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在茶艺师的演绎下,现场茶友们也带来了许多新知灼见,共同品读平阳黄汤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品牌魅力。

平阳黄汤茶,曾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的“三黄”特征傲立茶业界,也因历史原因而失传。新联村乡贤钟维标在当地常年研究种茶、制茶工艺,为了“找回”失传的黄茶制作技法,他访遍制茶老前辈,寻觅平阳黄汤古法的“蛛丝马迹”。经过多年钻研和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12年以“九闷九烘”的工艺成功制好黄茶。

“‘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的恢复和推广,也让懂茶爱茶的人记住了新联村,对助推新联村乃至朝阳山茶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平阳县因势利导,从茶产业入手,集中优势资源,把特色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出台《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等系列政策,制定《平阳黄汤茶》标准,实施平阳黄汤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等,确保特色品质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精心打造茶旅精品线路,建设茶文化宣传阵地,培育茶消费群体;开通“平阳黄汤”号高铁列车,并在杭州、温州及县内开设“平阳黄汤”品牌形象店20多家,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快形成领先优势。

名声打响了,如何扩大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成了大家面临的新难题。新联村创新“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由当地社区、村干部带头,积极为茶企排忧解难。新联村党支部书记兰江平挨家挨户走访,动员村民多种茶,同时将村集体的山地改成茶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2016年,钟维标积极联系茶叶龙头企业,引入“子久”公司与茶农签订联营协议,双方约定,茶农须按照公司技术要求对茶园进行统一管理,而企业则承诺以高于市场价格20%以上的价格收购签约茶农的茶青。“‘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企业与茶农结成了命运共同体,既保障了茶青品质,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也大大提高了茶农收入。”兰江平表示,

“以前粮食产量少,贫困人口多;如今家家种茶树,漫山遍野起绿波”这段顺口溜,也成了朝阳这片土地昨天与今天的真实写照。

依托资源优势,谱写“茶旅融合”篇章

清晨的朝阳山上,雾气笼罩的茶园里,茶叶滴挂的露珠随着太阳光折射出五彩的光芒,甚是美丽。在帐篷酒店、那云民宿等地美美地吃上一顿当地农特产早餐,漫步游步道,满山的绿意静悟一刻山林的寂静。“客人上山总想喝一口当地的茶。所以,在2018年参与AAA级国家景区村规划的时候,我就考虑用民宿留住客人的脚步、用茶留住客人的口味。”那云民宿负责人、乡贤黄俊表示,朝阳山要发展,特别是茶旅融合发展,需要多方合力。他希望自己的行动能“抛砖引玉”,让更多朝阳山乡贤有所启发。

与黄俊有着相同发展思路的,还有朝阳山雷尔梧、黄崇丽、余燕双等乡贤以及帮扶干部董占波、周军辉等人。获悉家乡要大发展、大建设,他们从2016年开始主动联系村干部,要求参与谋划思路、投资家乡建设。在与地方政府、对口帮扶单位、村两委、当地乡贤的逐步沟通商讨后,大家初步形成了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为合力建设新联村,“平阳县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平阳县水头茶叶特色农业强镇建设项目”“平阳县平阳黄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创建项目”“2018年平阳县十大亮点项目”“平阳县中国黄汤第一村AAA级景区建设项目”“平阳县山区经济发展项目”等近2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和企业民间资本陆续投入到新联村的建设,天韵茶园、帐篷酒店、“平阳黄汤”茶餐厅等项目陆续建成。尤其是2018年,平阳黄汤茶博园景区创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陆续将盘山公路铺平、拓宽、美化,景区景观质量不断提升,服务设施日渐完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新联村实现了从A级景区村庄到国家AAA级景区的飞跃。

曾于2017年-2019年担任新联村驻村第一书记的董占波介绍,良好的自然生态、富有特色的畲乡风貌和平阳黄汤茶产业是新联村的优势。只有通过“茶旅融合”,将第一产业“种植业”、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第三产业“旅游服务业”融合发展,才是当今品茶、购茶、游山玩水的新兴模式。

兰江平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后,新联村趁势而起,不断建设完善游客中心、子久文化茶叶基地、畲乡大舞台、平阳黄汤非遗体验馆、乡村文化记忆馆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整村民宿建设,开发黄汤体验游、茶山观光游、茶人养生游等旅游项目,打造“畲乡茶韵”民族特色旅游示范带,带动了本地及周边旅游发展,年游客量达20万人次、增创旅游收入400多万元。

创建文旅融合IP,讲好茶文化故事

日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2年示范级、创建文旅融合IP名单,“平阳黄汤”上榜。近年来,平阳县持续做好IP的孵化培育工作,推动资源利用和成果转换,为平阳县茶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主任、省派平阳新联村第一书记徐浩团队设计的新联村IP形象,把村标运用到产品包装、景区景点上,在促进茶旅融合宣传推广的同时,也为讲好茶文化故事添加了新的色彩。

“这个IP形象为一位身穿畲族传统服饰的男青年双臂环抱,守护着赖以生存的茶山,也守护着这份大自然的礼物。纷飞的茶叶呼应着村里的特色产业,能让游客第一眼便了解村庄的核心文化。”现挂职新联村第一书记徐浩介绍,设计IP形象的初衷是为了让游客有个记忆点、打卡点,事实证明,这个形象既凸显畲乡文化,又有很强的茶文化寓意,不但彰显了新联村村民守山、护山、自强不息的主人翁精神,也象征着全社会对新联村茶园的关心和关爱。现在,印着新联村IP形象的农产品被销售往各地,让游客记住了新联村,助力了新联村茶旅的发展。

近年来,平阳县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农业+非遗”茶旅融合发展,在新联村深挖茶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内涵,提炼有温度的品牌故事,提升品牌价值,促进品牌传播。如浙江传媒学院以文化艺术赋能新联村发展,打造以“平阳黄汤”发源地、乾隆贡茶、“九闷九烘”非遗传承技艺、粟裕、黄公望、苏步青等为主的品牌故事,提出了“茶旅融合、品牌立村”的发展新思路,着力实施“打造一个特色村标、梳理一段村志、设计一套包装、创作一首村歌、自创一台节目”的品牌立村“五个一”工程,通过举办茶旅文化节、平阳黄汤茶诗词大会等特色活动,出版《平阳黄汤茶诗词300首》,开展黄茶文化、畲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品牌传播,让新联村“中国黄汤第一村”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文化艺术赋能打造新联村品牌传播矩阵的同时,还要借助文化软实力提升产业振兴硬实力。”徐浩表示,2020年,平阳黄汤非遗制作技艺体验馆成功落地,通过实物陈列、图文介绍、技艺体验全流程的展示,更进一步传播了黄汤茶文化的文化内涵。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发展,“平阳黄汤”声名鹊起,新联村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假期去新联村走一走”也成为周边地区人们出游的新时尚。而围绕“平阳黄汤茶产业”这一核心,在水头镇党委的统一组织下,新联村与周边村庄联袂,在茶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红色文化、党建文化、茶廉文化“三色”旅游党建联盟,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和网络,助力了朝阳山区整体发展。

魏海敏是近年来回归朝阳山的青年乡贤之一,她情系家乡发展,主动申请从县城调回朝阳卫生院工作,并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了“醉美朝阳”公众号和视频号,不断向世人展示宣传家乡美丽风貌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她说,在“平阳黄汤”产业的带动下,每个村都逐步展示着他们的生命力,沿着南湖到朝阳的公路一直到山顶,沿路都是美景。

(来源:新平阳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