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茶投茶量时间

找到约1,713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普洱茶投茶量比例

  生普的茶水比例为1:15-20,即110毫升容量的盖碗,需要投入普洱生茶7~8克,其次,生普的滋味更为强烈、醇厚,且香气高扬,在冲泡时,需要注意水温、茶具、投茶量、出汤时间等多个环节,如投茶量过多则会导致茶汤苦涩,饮用口感较差。

  普洱茶投茶量比例

  合适的投茶量真的会让你泡的茶更好喝,那怎么才算合适的量呢?首先一点,要看你泡的是什么茶,因为同一个盖碗,可能你泡生茶投8克刚好,红茶就不需要这么多,五六克就够了。

  这里以生茶为例

  一是要看你泡茶器具的大小而定,50%以上的盖碗容量基本在120-160cc的样子,一般投茶量在8克左右些,是相对较好的口感,所以为什么给顾客的茶样一泡的量通常是8克。比这样容量再小些的,5-6克的样子,更大容量的,需要在10-12克。当然这只是一个通用的大范围,是需要多次的冲泡调整来找到一个平衡的,因为每个人口感浓淡和泡茶习惯都不一样,一个盖碗你用的次数多了习惯了,知道他适合的量是多少。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就跟我们用电饭锅煮米饭是一样的道理,不同的锅一样的米,一样的米不同的锅,对普洱茶来说,不同的山头,不同的茶区,再加上不同的年份,还有对工艺的理解,因为变量多所以才不可控,才需要主观的去做调整,因为是一个大范围值,泡茶也不是做实验,他是生活气,就品饮上才会有那么多的主观感受。

  投茶量为7克的说法对吗

  很多人都建议投茶量为7克,却忽略了紫砂壶或盖碗的容量。

  正常评审时,茶水比例是110ml的水比7g的茶叶,但在实际冲泡过程中,建议根据茶具容量大小增减,克参考1:15的这样一个比例,另外也能根据个人口感浓淡酌情调整。

  并非一成不变。

  其次,对于一些刚入门普洱茶的朋友,可以准备一把小秤,每次冲泡的时候都秤一下,按照茶水比例比例精准投茶,经过长时间的时间后,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投茶”。


泡茶时投茶量怎么掌握?

一般来说

经常泡茶的人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泡茶方法、

行家泡茶是凭经验

那么新手泡茶凭什么呢?

关于泡茶时投茶量的相关问题

来看看“老茶客”和“新手小白”

都有哪些故事和想说的话

 

 

我们一起看看吧~

 

 

 

凭的是多年积累的经验

 

额,投茶量这个问题没想过,泡的多了就有经验了。

@风→_→

 

 

 

 

掌握投茶量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多泡茶积累经验准没错。

@▼.▓ぷソ伟

 

 

 

 

泡的茶多了,也就知道要投多少了。

@今天

 

 

 

 

想要掌握投茶量,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多练习。

@棉花糖-W

 

 

 

 

没什么投机取巧的,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而已。

@等风来

 

 

 

 

用数据说话的“理科生

 

没有什么是数字解决不了的,按照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来计算出一个合理的投茶量,这是最快的方法。

@miaomiao

 

 

 

 

110ml毫升茶器,投7克茶,注水70-77克,准没错。

@上善若水

 

 

 

 

按照茶水比:110:7≈16:1,茶叶和注水量比例:10:1与11:1进行冲泡。

@一杯茶的时光

 


 

 

 

 

如果茶具是110ml,投7克茶,注水70克,按照茶具的大小来定投茶量。

@天涯无处是芳草

 

 

 

 

一般来说,普洱茶投茶量七克,注水在70到77克之间就行。

@木林森

 

 

 

 

10g + 150 cc 的路过下

@Yoyyn

 

 

 

 

个人重口味。10克:400CC。

@大雨之前

 

 

 

 

250cc,10克的路过~~

@时光里的鸭子

 

 

 

 

我是用标准盖碗,投9克,洗完二道茶后每泡5秒出汤,汤水浓稠厚滑,满口香甜

@忆往昔


 

 

 

投茶量为什么是7克?

 

不是所有容器的投茶量都是7克了,投茶量的多少和容器以及注水量的多少都有关系。

@蓝色的天

 

 

 

 

 

很多人说投七克茶就行了,其实,七克茶的投茶量是从茶水比16:1得来的,投茶应该根据容器大小来计算。

@乌卡卡

 

 

 

 

投茶量7克是有说法的,而且不是所有茶,所有茶具都是投七克。

@结核杆菌

 

 

 

 

投七克茶是为了让茶叶的溶出更稳定。

@米奇的猫斯

 

 

 

 

投茶量7克是有说法的,不是随便拍拍脑袋想出来的。

@米唐

 

 

 

 

哪些和投茶量相关的小故事

 

 

都说泡茶投七克茶,结果我用150cc的紫砂壶,投茶量七克后发现,还没有我平常自己凭经验投的茶泡出来好喝呢。

@李杨

 

 

 

160CC,曾经泡青饼闷泡了5分钟(帮老妈下楼拿东西去了),回家后硬着头皮喝下去了,当时那叫一个爽,当然了,不是high上天堂,而是下地狱的感觉。。。苦,涩!平时的话,160CC,10秒左右出水,投茶8克左右吧。

@丁叮

 

 

 

 

哈?投茶量有讲究么?原来都是用称来称过才喝的呀?我都是直接随便撬一点泡就是的了。

@来者何人

      以前泡茶都是随意,有时候好喝,有时候又不好喝,现在知道了泡茶和投茶量,水温,泡茶时间都有关系,缺一不可。 @喝茶茶

 

 

 

 

茶太淡不行,优点出不来。太浓的话,缺点一起表现出来了。不同人口感不同。我以前是150ml 5g,后来泡了一次6.5,觉得更好喝,有优点,经过多次实践6.5-7.5之间最好,再浓太苦,太涩,再淡尝到的是水味。

投茶量,决定一款茶汤滋味的关键,绿茶、普洱茶、白茶不外如是

  《1》

  春天,在桃红李白中,一路怒放。

  邻居院子里的那株山樱花,花期已过。再出门,邂逅的只有那一树的叶子,在料峭的春风当中摇曳。

  等到春天彻底过去,山樱花又将结出饱满的果子,又是一番令人垂涎欲滴的画面。

  在春季里,倒春寒时常拜访。
图片描述  


  每一回倒春寒来的时候,都会让人手足无措。分明已经清洗干净,收起来的羽绒服,再一次被取出。

  果然,春茶季还没到,不能着急收衣服。待上太姥山,这些“战斗”装备,用的着。

  春意浓,却也春寒料峭。

  足不出户的日子,尚未结束。

  茶,仍旧是每日打发闲散时光的最好选择。

  昨儿喝茶,心血来潮,在朋友圈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喝茶时,你都称茶了吗?

  结果倒也是意料之外。

  竟有一小部分茶友,是随意投茶。

  “没有称的,都是大概量一下。”

  “不称茶,随手放,根据经验来做一个小小的判断。”

  “从来不称茶。”

  这也只是冰山一角,不称茶的习惯,并不是个案。
图片描述  


  《2》

  有一年,到武夷山去寻茶。

  朋友给推荐了一户茶农,慧苑组的,听说茶农祖上三代,对于水仙茶的制作,都特别有研究,朋友说,在他们家喝到的水仙茶,将是独一无二的。

  给朋友送了个白眼,岩茶制作,本就独一无二,你找出两款一模一样的茶看看。

  每年采摘的天气,制作的工序,做青的时间,任一环节,都会影响茶叶滋味,自然找不出一模一样的两款茶来。即使是同一个制茶师,也不可能。

  直接忽略朋友的好评,中肯喝茶,不能被左右,否则带上了标签喝茶,就没有意思了。

  夏季的午后,天气特别热,躲进这位茶农的家里喝茶。

  茶农热情好客,又看是熟人引路,拿出了三款还不错的水仙茶招待。
图片描述  


  烫壶温杯之后,投茶。

  茶农的投茶方式,果然简单粗暴。

  只见他大概地抓了一把,轻轻地摇晃了两下盖碗,又扔了几根条索进去。然后就准备开始冲泡。

  等到换了第二种水仙茶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做法,大概抓一把,抖动几下盖碗,又拿了几根条索出来,目测一下投茶量差不多了,就开始继续冲泡。

  连续三泡茶,都没有见茶农称茶。

  呃……

  茶农果然豪迈,喝茶与我等小女子不同。咱们称茶,都是要拿出一把小秤,称到相应重量之后,不能多,更不能少,才能放心冲泡。

  家里有茶山,果然底气十足。

  当时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投茶量不准确,这些水仙茶,怎么喝都不对味,甚至有一泡还特别地苦涩,滋味浓烈,印象分,并没有很高。

  心中疑惑,“难道茶农泡茶,都不称的?随便抓一把就泡?”

  也不是。

  到了另一户茶农家里喝茶,他的做法,又不一样。人家在泡茶之前,是要称一下的,称8克岩茶,用常见的倒钟型白瓷盖碗冲泡,盖碗容量,大概在100毫升左右。

  而且这个茶农称茶,还不是用我们平时见到的这种电子克秤称茶,而是用砝码,也就是天平秤,是物理课上,能见到的那种砝码,特别有趣。一下子,让喝茶变得高大上,又富有趣味性。
图片描述  


  只是,这种砝码秤不如咱们平时用的电子克秤方便。

  当然,用什么秤这倒不是重点。关键在于茶农在喝茶前,是要称茶的,也讲究准确称茶。

  毕竟,准确称茶,对于茶农的销售而言,很重要。

  《3》

  对于茶农而言,投茶量准确,才能让茶叶表现出最佳水平。

  在茶农这儿,泡茶的目的性也很明确——销售。

  一泡茶,泡完之后,能达到销售的目的,才算是物有所值。

  为了销售,必然要让茶叶的表现,达到最佳水准。为了能让茶叶有一个好表现,精准投茶不可少。

  您别看投茶量这一细节,它的变动,直接影响茶叶的滋味。

  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武夷岩茶投茶量多增加0.3克后,对香气、滋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多了0.3克之后的岩茶,显然会滋味会更加浓郁些。这些浓郁的滋味,在有的茶友口中,就变成了苦涩。有着苦涩味,滋味太浓的茶,反而不让人喜欢。
图片描述  


  喝了这类茶后,茶友甚至还会给茶叶打上品质不好的标签。

  你看,原本是好茶,结果因为投茶量太多,反而成了劣质茶,得不偿失啊!

  然后,人家就不买单了。茶,就只能砸在自己手上了。

  茶农深谙此道,才知道精准投茶的重要性。若是没有精准投茶,到家里喝茶的客人一喝茶,结果不喜欢这样的味道,自然就不会产生销售。

  要是茶滞销了,对于茶农而言,那真的是愁云惨淡。

  自然,学会精准投茶,更为重要。

  没有精准投茶的,大概是还没有发现这一因果关系,不知道这小小的投茶量,也是会影响茶叶的印象分。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投茶量,就是撬动岩茶品质的那个支点。

  《4》

  精准投茶,并不只是茶农要注意,咱们身为茶客,同样也不能忽视它的重要性。

  没有养成精准投茶的习惯,它很有可能成为喝茶的拦路虎。

  有的茶友听完之后,会觉得这是危言耸听。

  甚至于之前还听说过,用秤称茶,是不专业的喝茶方法……

  呃,说不用秤称茶,这才是非专业。

  有此认识,只能说他对茶叶的认识,并不深刻,还不能体会到投茶量对茶汤滋味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味蕾,该有多迟钝,才喝不出这些差别?

  说真的,投茶量这件事看似虽小,却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稍不留神,投茶量太少,就会让茶叶泡出的味道,偏淡。这种偏淡的口感,对于茶叶本身品质展示而言,并非好事。

  淡的茶,会让人联想到茶叶的内在物质不足,顺带的就是联想到茶叶品质太差。

  你一旦对这款茶产生质疑后,对于茶掌柜的不信任感,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将会发生连锁反应,最后将所有的信任感摧毁。

  与之相对的,是投茶量太多,也会影响我们的喝茶体验,而且这种投茶量太多的做法,比投茶量少,还更摧毁茶叶形象。

  投茶量太多,会导致茶汤的浓度太大。

  茶汤浓度一旦太大,喝完之后,就会觉得滋味苦涩,而且是那类能给舌头带来毁灭性伤害的苦与涩。喝完之后,只会让你怀疑自己喝的是黄连,而不是一杯茶。

  至此,它也将会影响我们对一款茶叶的判断,很有可能,与好茶失之交臂。

  《5》

  茶友说,自从看了你们的直播之后,我也买了一个同款的电子秤。还好买的早,要是晚了,物流停运了,都买不到了。

  当然,茶友要表达的重点,还在之后。

  “喝茶前称茶,发现确实多一点,少一点,口感差别特别大。”

  是啊,这就是精准投茶的重要性。

  多一些,少一些,都足以影响茶叶的品质。而且这些影响,将会直接影响我们未来喝茶。

  好在,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一把专业的茶叶克秤解决。

  标准投茶量,才能喝出茶叶真正的香气口感,这都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那么,茶叶的投产量,又该如何控制?不同的茶类,它们的投茶量,放多少合适?

  经验之谈,投茶量分享。
图片描述  


  以下分享的投茶量,都是用100-110毫升左右的白瓷盖碗冲泡,如果列位看官的盖碗容量,大于此容量,或者是小于此容量,请按照等比例换算。

  白茶——5克

  散茶、饼茶、新茶、老茶,都可以按照这一投茶量。

  不建议增加,也不建议轻易调整。这一投茶量下,是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示白茶的鲜香与醇爽。

  岩茶——8克

  不论水仙、肉桂、大红袍,轻火茶还是高火茶,同样是建议大家投茶8克。

  至于为了方便售卖,一斤茶装成60泡,而增加投茶量,这一做法,也不建议使用,最好的还是投茶8克。

  红茶——5克

  冲泡桐木红茶时,这一比例,是最佳。金骏眉、正岩烟小种,都可采用这一投茶量。

  普洱茶——8克

  冲泡生普或者是熟普时,投茶8克,是最佳状态。

  绿茶、黄茶——5克

  泡绿茶,通常是用玻璃杯冲泡,一般200毫升水,搭配3克绿茶。改用白瓷盖碗泡茶,仍旧选择投茶5克。

  《6》

  除了用白瓷盖碗冲泡,有的茶类,还会选用煮茶法。

  像是老白茶,会采用煮茶法。

  改用煮茶法,那么它的投茶量,就要调整,就不能按照5克茶,搭配100-110毫升的比例换算。如果按照这一比例煮茶,茶汤煮出来,将会变得比较浓烈,刺激,甚至还是苦涩。

  这一点,希望茶友们能够及时调整。

  换作煮茶,因茶与水接触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投茶量要适当减少,茶水比例,要换。

  根据白茶的状态,咱们可以调整茶水比例。

  煮干茶。

  干茶,即没有冲泡之前的茶叶。

  在这一情况下,注水300-400毫升,投茶2-2.5克足够。

  不建议多投茶,否则易苦涩,尤其是高山老白茶,更不可轻易增加。

  煮叶底。

  叶底,即冲泡过多次,茶叶吸水后的状态。

  一般叶底,是先用盖碗冲泡所产生的,投茶量通常是5克。在这一情况下,5克的叶底,搭配300-400毫升左右的水。

  叶底,因为经过多次冲泡,内在物质已经有部分被消耗,故而投茶量要多一些。

  投茶量太少,将会增加煮茶时间,甚至是煮不出白茶的风采。

  是以,精准投茶,不可缺少。

  《7》

  有的人觉得,不就是喝个茶嘛,怎么这么麻烦?

  精准投茶,并不是麻烦,而是讲究。

  精准投茶,也不难。

  您只要准备好一个电子克秤,在正式冲泡前,称取出相应重量的茶叶,就行。

  步骤,并不繁琐。

  但是,多了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可以让你的茶叶,变得好喝十倍都不止。

  关于精准投茶的好习惯,建议茶友们可以养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找到约1,67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