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学院专家

找到约327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中老茶树种质资源国际培训班在普洱学院开班

1月7日下午,中老茶树种质资源国际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普洱学院举行。普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文会出席并致辞。普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田洋主持开班典礼,普洱市科技局局长严亮以及老挝学员出席开班典礼。

马文会向前来参加培训的老挝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普洱学院以及普洱学院以建设“国门大学”为抓手,面向澜湄流域开放办学的基本情况。马文会说,中老两国都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对推动中老两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在普洱学院开办中老茶树种质资源国际培训班,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的具体举措,旨在通过培训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使学员对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工作有较全面的了解。希望通过此次培训班的举办,进一步加强茶树种质资源国际联合研究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力求调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马文会鼓励各学员利用宝贵的学习机会,交流互鉴、积极沟通,掌握专业技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助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

学员们表示,将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借鉴中国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调查、保存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增进了解,凝聚共识,助力老中友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老茶树种质资源国际培训班是中国科学技术部组织的科技援外培训班之一,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普洱学院承办,培训班学员由老挝国立大学、老挝苏发努冯大学、老挝国家社会经济科学研究院的20名相关专业教师、研究人员组成,培训时间将持续到1月21日,主要以“专题讲座+考察交流+”的形式展开。普洱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依托学院以及云南省中老茶树资源数字化保护和种质创新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资源,为学员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师资力量,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担任主讲讲师,围绕种质资源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种质资源保存和编目体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等进行授课。

作为扎根祖国西南边疆办学的社会主义大学,普洱学院充分发挥“国门大学”窗口、桥梁、纽带的作用,相继举办了澜湄流域国家资源经济合作与数字化人才联合培养论坛等国际活动,并与老挝国立大学、老挝苏发努冯大学、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采用联合培养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国际人才培养工作,培养英老、英泰复语型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近千人。

普洱学院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开班仪式。

来源:普洱学院 普院融媒

作者 | 文/图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普洱茶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

 

  27日上午,普洱茶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隆重举行。普洱市副市长童书玮、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科长熊昌云、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副所长刘本英、云南省农科院茶科所普洱工作站站长刘杰、普洱市茶咖局副局长刘伦、普洱市文化体育局副局长张永磊、普洱市博物馆馆长郑治民、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罗正刚、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严亮、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院长朱力青等有关领导、专家、茶企代表参加了活动。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吴晓力一行在朱力青院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学院内的软硬件设施,特别是茶艺教室、审评室及实验室,并听取了朱院长对学院实验室建设情况及科研情况的介绍。

 

 

 

  在之后的“共建‘普洱茶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成立座谈会”上,吴晓力馆长对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他说,中国茶叶博物馆是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建立的、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筹建之初,就已经充分突显出了茶在旅游中的作用,十分具有前瞻性;中茶博一馆两区的格局建设,为茶文化的传播与体验提供了各种可能;中茶博主要有三大职能,传承、创造和共享,接下来将联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借助普洱茶文化与旅游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化资源、馆区资源、学术资源、培训资源和旅游资源,助力学院的各项事业发展。

 

 

  随后,普洱市茶咖局、云南省茶科所、普洱茶质检中心、普洱市博物馆、普洱市教育局及茶企代表等先后发言。

中茶博与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学院就合作共建事宜深入探讨后,达成以下意向:

1

加强人员交流与互派互访。中茶博将助力学院培养、壮大茶学师资力量,欢迎学院师生到博物馆参观考察、实习实践。

2

共同做好普洱市茶文化资源的田野考察、挖掘整理工作,特别是普洱市14个少数民族的茶俗研究与制茶技艺。

3

结合普洱茶咖产业特色,广泛开展茶咖对话与研究。

4

利用中茶博展陈资源和国际茶文化交流传播的优势,结合展览、民俗等,共同举办普洱茶文化周、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5

通过品鉴会等各种茶科普文化宣传方式,将普洱好茶推荐给更多爱茶人。

 

  下午中国茶叶博物馆一行继续前往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等单位参观、学习、考察。

 

(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学堂)

 

 

 

 

 

李庆元拜访茶产业专家时强调:用技术革新产业 靠人才实现发展

4月5日,市委书记李庆元拜访茶产业专家,详细听取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他强调,要重视技术、尊重人才,用技术革新产业,靠人才实现发展,推动茶产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胡良波参加。

“发展茶产业,要尊重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技术把普洱的自然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茶产业的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政府要做好引导、协调和支持,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加大机械推广力度,加强对茶农的培训。”李庆元先后拜访了老茶人肖时英、袁明德,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银龄教师郭雯飞、肖纯,以及普洱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茶研究院茶产业专家,与他们一起畅谈茶产业的问题对策和未来前景,并虚心听取他们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他说,各位专家多年来对茶产业潜心研究、辛勤耕耘,进行了很多探索实践和智慧积累,为茶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我们备受感动,听后获益良多。我们深刻感受到,发展好茶产业,要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汇聚好原产地优势,尊重科学、尊重技术、尊重人才,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推动茶产业现代化发展。

李庆元强调

良种是发展茶产业的关键,要以时木茶厂的现代茶园为试验点,从种苗培育、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环节作出新的技术工艺探索,推动中低产茶园的改造,探索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现代茶园管理体系,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要以茶产业专家和茶科技人才为依托,打造精品课堂,推动农业端的科技普及和推广。要加大对茶叶采摘、加工等机械设备的研究力度,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推动茶叶的机械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要提高人才的组织化程度,既重视人才的引进,更重视人才的作用的发挥,搭建实训基地平台,推动茶科研人员和广大茶农有效连接起来,切实发挥好人才作用。要深化茶产业改革,整合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合作,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来源:普洱发布

作者|于飞文/图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