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雨水茶价格

找到约279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刀哥说茶】纯料古树茶为什么越来越不好卖了?

近几年来,古树茶成为普洱茶市场上最具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品类之一。


严格来说,古树茶只是一个概念,此概念起源于2003年前后,指用古茶树为原料制成的普洱茶品。不过那个时期,市场上最受追捧的是老陈茶,古树茶只有少部分发烧友在玩。2007年,普洱茶市场崩盘,连续三年整个市场一片萧条,普洱茶无人问津。直到2010年普洱茶开始复苏,在以雨林古茶坊为先锋的一大波打着古树茶招牌的茶企的带动下,普洱茶强势归来,普洱古树茶以“原生态”、“大健康”、“高品质”的理念刷新了茶叶爱好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三观,古树茶的概念几乎席卷了全国大部分的茶叶市场。

2001年-2010年之间,古树茶以平均每年30%的增长速度,成为很多藏家的新宠,2010-2020年之间,普洱古树茶热到巅峰,从消费前沿城市到原产地,从芳村到东莞,从昆明到勐海,茶叶市场里90%以上的茶店都是在兜售普洱茶,而这些茶店里90%以上的品类都打着当下流行的山头古树茶的旗号。

2020年开始,风云突变,茶市再次翻脸。首当其冲的就是被大家捧上天的古树茶!下游的很多商家反应古树茶不好卖了,茶店里不再是清一色的纯料古树茶了,突然间多出了滇红、晒红和云南白茶,上游的原料端,普洱茶的四大核心产区临沧、普洱、勐海、易武,包括一些以往的明星山头和热门小产区冰岛、昔归、景迈、班章、曼松、弯弓、薄荷塘等,茶农也少见地积压毛料被存茶,存的可是以往一泡难求的纯料古树啊!

固然在2020年有特殊的情形,由于疫情和旱情的双重打压,云南茶区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也是直线下滑,但古树茶存在的这个现状并不是去年才爆发出来的,这个是日积月累才形成的。2021年3月我们上了一转茶山,茶叶的质量、产量有所好转,预期价格也是稳中有升,山上茶农信心满满,但回到茶城,从茶商的反馈情况看并不乐观,茶老板们坦言,今年提前预定古树茶的顾客并没有增加,定的量还在减少,他们自己也不打算像往年一样主动存些古树茶了。


为什么古树茶越来越不好卖了?这和整个茶市的低迷有些关系,但即便在这样的形势下,普洱熟茶、中老期茶、小青柑、碎银子、晒红、云南白茶和一些地端一些的普洱生茶依旧“嗖嗖嗖”地出货,看来得从古树茶身上找原因了。

古树茶不好吗?非也!树龄、生态摆在那里,滋味口感一样牛x,山头风味依旧醉人,越陈越香无可挑剔…和店家交谈得知,真正的古树纯料,品质上没有问题,那就是其它问题了!

既然从卖家那里找不到原因,那就只有从卖家——顾客那里去找了,从顾客的角度观察,影响他们购买古树茶的因素不外乎价格、口感和市场:

  • “价格高昂?”

从价格上排序,在普洱茶的所有品类里,老茶永远占据着金字塔的塔尖,但是指那些年份够长,仓储干净还有一定来历的老茶,比如百年宋聘号,再次也是八八青92方砖之类的,一片茶价格上动辄几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这样的老茶注定是凤毛麟角的稀缺资源,一般人只能远观仰视难以企及。其它的中期茶,但凡有点年份和来历的中期茶价格也不菲,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还是少数的知名品牌,一般的中期茶(10-20年左右)一片茶上一千元的还是很难出手,商家在入手之后多半还要存上几年,至少和一些名山古树新茶的价格没得比。

接下来普洱茶价格金字塔的第二台阶就数古树茶了,虽然古树茶也是稀缺资源,只占云南茶资源的5%不到,但毕竟可以喝到、买到甚至存到,网络时代信息透明上网店就能选购,入门几乎没有门槛打个飞的就能到原产地上茶山从茶农手上收购。价格虽高,可操作性却强,所以即便大家都知道它是普洱茶品类中的奢侈品,还是有不计其数的金主抱着钱去山上收茶,不计其数的茶企茶商重金投资在古树茶。商家、顾客、玩家都奔着古树茶去,茶价自然很快飙高。

但是物极必反,一方面既然它是高端货,价格就不会低,一片名山古树纯料如果低于1000块,资深茶友都会质疑它的可信度,这个价位一般的消费者显然是承受不了的;另一方面既然它是稀缺的奢侈品,就注定只有在小圈子内流通,只有少数人真正消费,问题是这个圈子已经饱和了,年年发芽年年生产的那些古树茶,还指望谁来买单?

古树茶难卖,不是价格太高,而是圈子太小,市场趋于饱和,消费者的有限的购买力消耗不了厂家源源不断的库存造成。

  • “口感难辨?”

作为普洱茶众多品类中的二号奢侈品,古树茶的口感自然有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它毕竟是食品类,品质的高低要看能否过得了入口这一关。但遗憾的是,现在古树茶的滋味口感等等没有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甚至日日品茶试茶的茶商、天天做茶的茶农和一辈子研究茶的专家,也没有几个敢说能喝得出那个山头哪个片区的古树茶,更别说那些没喝过几次茶的顾客了。

的确,这是一个硬伤,靠喝喝不出怎么办,那就只能信人了,这就不可控啦。不管是商家、茶农还是朋友,玩的还是圈子,是人设,遑论讲故事还是抛情怀,显然是不能代替口感,岂能让人信服,让人心甘情愿地买单?

客观来说,名山古树纯料,是有一定的辨识度的,但仅仅限于少数风格特点极为鲜明的茶山古树,喝懂几个山头,相信圈内还是有很多茶人能做到了,但要通过一泡茶能辨识出所有名山头的古树纯料,无异于痴人说梦!


云南茶区不同知名茶山的古树滋味口感是有差异的,如果拿出来对比也会有高下之分,不然它们的价格差距也不会那么大,同一片山头的纯料古树,随着树龄、环境生态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口感呈现。这就为顾客找到真正的古树茶设置了重重障碍,谁能说得清哪一种口感是这个山头古树茶的真实特点呢?也就说古树茶的辨识没有一个可靠的标准,全靠人为设定,与其说消费者相信这个古树茶,不如说是相信推介这个茶的人。

简单说,相比树龄较短的小树和台地茶,古树茶至少在滋味口感上是有优势的,这也是近几年它受到热捧的直接原因。明星山头茶的古树相比一般山头茶的口感上也是有优势的,从价格的巨大差异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这些口感优势不容易辨识,或者说辨识成本较高,一般消费者很难通过古树茶的口感来评估它的价值,这就无形中遏制了他们对古树茶的购买欲望。

  • “市场混乱?”

普洱茶市场上有一个怪现象,茶店里的货架上标明古树茶包装的产品占大多数,但真正赚钱的只有两类茶,一类是外包装上打着各种名山古树旗号,卖的却是价格低廉的小树和台地,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冒牌古树了;另一类是倒腾以大益为首的知名品牌中老期茶,打听到有这方面需求的客户,然后联系有相关货源的上家,中间吃差价。

而真正经营真材实料山头古树的茶店却举步维艰,很多茶店老板也诉苦,货真价实的纯料古树,蹭喝的多购买的少,这种茶原料价就被茶农抬得很高,因为资源稀缺,茶农坐地起价,几乎每年一个价,热的时候每天一个价,您不收也会有人收,不收的话就缺这片山头的古树,刚好碰上客人要的话影响信誉。最后硬着头皮收下来,压制成饼在包装设计一下,即使卖出去利润也没有多少了。

最令人沮丧的是,好不容易卖出去一单,一些顾客拿去和别的店面上或者网店上买到的同款“古树”一对比,你家的要1000元,别家的才200,这不是坑人么?你和他们解释原料不同没有用,他们只认包装上的冰岛、班章和昔归!长期下来,但新顾客鲜有成交,就连老顾客也逐渐流失,只有靠那些长期了解我们的铁杆客户每年定制一些才勉强支撑…


以小树冒充古树,以拼配茶冒充纯料茶,以普通山头古树冒充名山头古树,以雨水茶谷花茶冒充春茶…当下古树茶市场如此混乱,给了更多投机商家浑水摸鱼的机会,李代桃僵的买卖,在别的行业是丑闻,是事故,唯独在普洱茶界却是司空见惯的常态,是习以为常的故事!

从市场上看,“古树茶”的出货量还不小,实际上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纯料古树茶。稍有经验的人,只需打个电话核实一下原产地山头茶的价格,到茶店里对比一下就能从价格上看出倪端来,如果不是为了投机,绝不会犯这种常识性的低级错误!

以前各行业的商家,把产品价格定得过高被认为是“欺客”行为,当下,普洱茶陷入严重的信任危机,尤其是古树茶市场出现一个悖论:价格越低的古树茶越有欺客之嫌,抛开品牌的溢价因素,那些价格高的古树茶反而有以诚待客的意味,您说怪不怪?真是“云南十八怪,古树价高才意外”啊!

文:刀哥

更多好文及茶文化知识,请关注新茶媒,关注刀哥说茶



8条普洱茶造假知识,区别真假普洱

  

  说到普洱,大家都并不陌生。在感叹它给生活带来美好情趣的同时,它也有很多深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造假。以下给大家总结了8点关于普洱茶的造假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些普洱茶知识,避免买到接触到这些假货。

  1.冒牌

  最早出现且至今仍然广为流传的方法,此种假普洱茶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除了包装、内费、印刷、数量等冒用名牌外,连部分正品代理商都出现了贩卖冒牌普洱茶的情况,消费者没有足够了历史产品认知和口感辨识能力,很难分辨真伪,此类冒牌产品特点大志分两类:1.冒牌老茶,例如各种印级茶、88青等,价格非常贵,各种故事穿插其,有的采用欲擒故纵、饥饿营销等方法让消费者上当;2.冒牌大众新茶,价格比正品便宜,量特别大甚至无限大。提醒茶友们注意的是,若无较强的辨识能力,不要碰老茶,一分价钱一分货,优质茶品肯定不便宜,总之一句话,贵的不一定好,太便宜的一定不会好。

  2.做旧

  近年来做旧的山寨货越来越猖狂,可以说随处可见。做旧总体来说分两种,包装做旧和茶做旧。根据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老茶的价值得到了认可,从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山寨对象。目前有许许多多的人、以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专业地在做旧,其做旧的手法技巧,真可谓苦心孤诣,从最初了湿仓、简单包装做旧到现在的退仓、纸质、印刷、霉斑、虫洞等全面高仿,真是精益求精,造假之敬业高深让人哭笑不得。每当茶友让我帮忙试茶时,样品中此类茶出现的概率甚至超过60%。目前的造假工艺远非前几年香港台湾广东几位普洱茶大鳄那点湿仓水平可同日而语!没有消费者见过喝过真正好的老茶,那如何让其分辨呢?这也是做旧产品横行市场的最大漏洞和主要原因之一。至于包装做旧,名堂更多,祖师爷出自台湾香港,现在到处都有高手,连韩国人都会。

  3.非云南产地制普洱茶

  06年下半年开始到07年上半年,从广西、湖南、贵州、四川涌进大量的小叶种原料,以楚雄禄丰有“旱码头”之称的广通分流到不少厂家,某大厂,最高的时候一天运去超过10辆东风加长大货车。07年初,普洱、版纳、临沧等地方政府打击这些茶的力度很大,这些茶躲在仓库人不识,现在开始粉墨登场了,批发市场就有不少这样的茶。不论是按官方的标准还是茶友的说法,这些茶从性质上来说就不是普洱茶。此类茶的工艺和陈化能力都不好,普洱茶后发酵特点的根源除了体现在低温制程的工艺外,茶叶内涵物质丰富也是支撑陈化效率和越陈越香特点的最重要因素。

  4.烘青工艺、红茶工艺做普洱茶

  烘青香高苦涩少,渥红汤亮。假花还比真花香。这个不算严格的假,原料可以是很好的大叶种,只是加工工艺有猫腻(好吧,有的人说是创新!),这些茶一开始问题不大,但是存储下去,就不行了。烘青带来了口感上的一些变化,比如苦涩降低,甜度增强等,前几年有个大厂,每每出品用一定的烘青加进去,那茶舔啊!但现在开汤,难喝,陈化效率极低,烘青违背了普洱茶低温制程的核心工艺理念,使其无法正常陈化,最终害人害己。这类茶的鉴别是,汤薄水寡,耐泡度低,水味重,甜的感受集中在上腭靠前的位置,后期陈化效率极低,越放越难喝。

  5.台地茶冒充古树茶

  此类假普洱茶的也是最常见的,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天涯海角、神州大地,懒得细说,仅举一例:某不大不小的厂,出品了一批古六大茶山的古树春茶,其中自然有蛮砖倚邦,每饼净重357克,限量生产20000饼。用小学算术掐指一算,就知道其荒谬了,真想问问该茶厂,您是把古六大茶山的茶都采光了么。

  6.普通茶冒充名山茶

  这种情况也常见得很,不亚于上述情况。梁山好汉排座次、被冒名山排座次,大致是这样:班章、冰岛、易武、景迈被冒最多,分别为冠亚季殿。我最头疼的是班章,班章的人、茶、市场最复杂。第一,班章的茶农变化最典型,人民币的力量是巨大的;第二、班章茶抬到的价位,与同时的其他著名古茶山比较,高得离谱;第三、市场已经有一大批人在追捧班章,但追捧到手的,确是形形色色的山寨版;第四、笔者很负责人的说,真正的班章古树茶能量产的目前都不是纯料,均为古树、台地茶混采,品牌再大,名声再好,也不可能凭空变出那么多古树,真正的纯料班章古树一年不超过3吨,全国那么多茶友和商家盯着,分到人头上有多少让那么多商家来量产贩卖?大家自己脑补吧。

  7.拼配茶冒充纯料茶

  再常见不过了。拼配,作为过程,为的是结果完美,换句话说,拼配就要扬长避短,“拼配之美”严格表达是“拼配成美”。之所以拼配被诟病的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商家本身,目前大部分商家拼配并不是为了上述所说的“拼配成美”,而是单纯的降低成本,假冒名山古树或就为了“纯料”这个词相对正面而冒充,真让人啼笑皆非,可谓“成也风云,败也风云”。纯料与拼配之争本就毫无意义,商家们自己炒作的对立面,现在也需自己承担后果。

  8.雨水茶冒充春茶、谷花茶

  雨水茶就是所谓的夏茶,是雨季生长采摘的茶的统称,雨水茶价格和品质都相对较低,主要用作熟茶的制作,从这些特点就能看出商家为什么要用雨水茶冒充春茶、谷花茶了,雨水茶做的生茶茶质偏薄,厚重不足,耐泡度也不够,滋味寡淡,往往水味重甚至发酸,这些都是雨水茶之特点,较易辨识。。

 

如何分辨春茶和雨水茶?请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众所周知,普洱茶因为采摘时节的不同,一般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其中春茶品质最好,秋茶次之,雨水茶的往往价格最便宜,所以市面上也常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 

  为了避免买茶上当吃亏,如何分辨出春茶、夏茶(雨水茶),也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之一,所以请大家牢牢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一年中品质最好的「春茶」
  云南每个茶区的气候不同,茶叶采摘时间上也会有差异,一般3月中旬到4月中旬是春茶上市的高峰期,这时的茶我们称之为“头春茶”。
  干茶色泽比较亮,看起来有点发白;芽头比较多且饱满、粗壮;茶叶的叶间距短(叶间距就是一芽一叶二叶中间的间距很短);茶梗不长且比较粗,有部分茶梗的根部带有马蹄。
  春茶香气浓郁,入口后茶味很饱满,层次感比较丰富,茶汤的质感好也比较的浓稠,苦涩味相对比较轻。

  夏茶「雨水茶」
  一般6月至8月间的茶叶称为夏茶,因为这个时段茶区的雨水较多,也称为雨水茶。
  1.茶的外形
  颜色偏深偏黑;茶的芽头很少;并且对夹叶比较多。
  夏茶中的芽头明显细小;色泽较暗;茶叶的叶间距大;茶梗长且细;叶片的面积比较大且薄,弹性不好;芽头及叶片上绒毛很少。

  2.茶汤
  入口后茶味较为淡薄;水味重;香气弱。茶汤的质感不好,几乎没有浓稠感,也比较的寡,苦涩味重,耐泡性差,层次感不丰富,比较单一,这是夏茶口感上的特点。(来源:普洱世家,图片来源:说友网图库)


找到约27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