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为什么喝在好的茶都涩

找到约797条结果 (用时 0.041 秒)

我的茶自白

我不经常喝茶,却又离不开茶。与形形色色的茶客比较,属“非典型性茶客”。

我喝茶,做派明显不雅,大声吸吮,大口吞咽,有点“饮”(yin)的意味。不过,倒也无无病呻吟;无附庸风雅;无矫情造作;无“暗渡陈仓”;无官场时髦;无富家虚荣。

我平时多喝白开水。但是,间隔十天半个月,或者由于尴尬的行政往来累了;或者是漫步山水名胜的旅途时乏了;或者是打球游泳等运动后渴了;或者是一段时间未闻茶香想喝茶了,这时候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沏上一壶上得档次的茶水,认真地喝上一气。如果赶在夏天,室内一定不要开空调,如果赶在冬天,室内一定要暖气融融。不邀茶友,不需人服务,自斟自饮,自我陶醉。这时候,嘴里起劲地喝着,身上的毛孔全部涨开,仿佛是吱吱地向外溢着汗珠。嘴里弥满着茶香,浑身放射着清爽。粗人喝细茶,有点像饿鬼遭遇佳肴,酒鬼遭遇美酒,喝茶竟然也能喝出大快朵颐。因此,我之喝茶,专注,认真,有感情,有追求。

这时候我就想,茶作为一种草木植物,也就如同《本草纲目》中的任何一种药草一样,因其特性而与人类或动物身上的某种需要相匹配,相适应。人们应该是有了病才吃药,没有病对药是敬而远之的。头疼脑热了,熬点医治感冒的药草喝了,跌打损伤了,熬点活血壮骨的药草喝了。喝茶如喝药,也不可以一天到晚地杯不离手,茶不离口。古语云:入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反之,整天被茶叶泡着,再好的茶也会被糟蹋的。譬如吃药,一方面,因为患病的人相信它能治病,一方面因为它真能治病,所以,有病吃药,吃药祛病。没听说过有谁无病呻吟,拿着吃药当时尚,捧着药罐摆谱。噢,对了。历朝历代,也不乏有官僚和富人有事没事喝点人参汤银耳羹什么的。但是,他们其中也多是希望益寿延年的,摆谱弄时尚的极少。喝茶亦然。想了再喝,一喝三日留香,犹如孔子听《韶乐》。要不然,就因为有条件消费,将喝茶喝好茶作为家常便饭。那样,外人认为你一是奢侈,二是显摆,三是“暴发户”。本来是想要显示文化的反倒没了文化。

但是,茶终究是茶,药毕竟是药;个人所想终究是个人所想,社会盛行毕竟还要盛行。当初,茶兴许也就是茶农们用来止渴解乏的,没准当初茶农们只是认为偏涩偏苦的野草能够聊解劳苦和烦恼。后来的专业茶客喝出了茶香,野草进入殿堂,进而演化成专门的行业乃至行为艺术。倒是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工商业,也折射出中国人的充满智慧与爱动脑筋。要不然,为什么外国人喝咖啡就喝不出“咖啡经”与“咖啡文化”呢?不过,外国虽没有“咖啡经”、“咖啡文化”,但是喝咖啡依然流行,甚至波及中国。而在中国,没有《茶经》和“茶文化”,喝茶是时尚不起来的。固然,《茶经》与茶道对于种茶业、制茶业、售茶业的兴起和繁荣,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也让一种原来的野草成为后来的国粹,还给予了不分贵贱的国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一道内容。但是,它也带来了伪装,带来了灰暗,带来了庸俗,带来铜臭和黑幕。如果再用现今环保意识加以分析,它还带来了农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本来无辜的嫩草,本来无辜的茶文化,遭人暗算了。如今的喝茶人,真正寄情于茶的能有多少?专心喝茶的能有多少?入了喝茶协会,取得了茶博士冠冕而名符其实的又有多少?记得我写过的文章里有这样的话:“我们不得不惊诧有的同胞异化事物的特异功能,他们尤其习惯于把雅事变俗,把美事变丑,把有秩序的事搞乱,把好事做成不好的事。更令人称绝的是,更有些个别同胞能够将一些并不十分光彩和并不十分光明的事情加以改头换面,让其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甚至于博得几分喝彩声。”这也兴许就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特征,就是文化现象多元化社会的特征:沉渣与精华齐舞,黄钟共瓦釜一声。

跑题了。仍然回到喝茶的主题上来。总而言之,如今的茶已是国粹。既然是国家的东西,那么国人谁都有权受用,谁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受用,只需不违法和不悖于公德。尤其喝茶,大家都以为是件休闲散心的事情,你偏要扯出一连串的是非来。这如果只是让闲散的事情沉重起来倒还罢了,如果引出影射什么的结果,岂非要惹祸上身。就此打住。

【摘自2008年第5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郝春玉(河北邢台】

苦的茶不一定好,好的茶也不一定要苦

  相信不少人也遇到过这个情况,喝到苦的茶,别人却告诉不苦不涩不是茶。心里就纳闷了,到底是别人忽悠我,还是我不懂喝茶呢?

  苦不苦并不是判断好茶的标准

  口味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你觉得苦,人家未必觉得苦。有的人爱吃苦瓜,有的人却一点也吃不下。

  你也许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苦不涩不是茶”。这句话说得挺有道理,苦涩是茶叶的基本口感,没有了这个口感,的确就跟和白开水一样,没什么味道。有的茶叶粗老,没什么味。对懂茶的人来说,滋味淡薄,没有茶味。对不怎么喝茶的人来说,却是不苦不涩,觉得还挺好喝的。

  所以,不苦的茶不一定是好茶。

  就拿生普来举例,有的台地茶比山上的古树茶要苦。但大家都知道,只要加工和储存没问题,山上的古树茶肯定是要比台地茶要好的。

  所以,苦的茶也不一定是好茶。

  茶的基本味觉因素

  ●苦味

  主要由茶多酚、咖啡碱构成茶汤的苦味,苦味是所有的茶都不可缺少的滋味,如果没有苦味,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

  ●涩味

  涩味是口腔中感到干燥、收敛的一种感觉。主要是茶多酚在起作用。苦味、涩味共同形成了茶汤的浓度、刺激性。

  ●鲜味

  类似味精的鲜爽味,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构成。鲜味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嫩茶的鲜味尤其明显。

  ●甜味

  主要由茶中的氨基酸、糖类物质构成。甜味是人人都喜欢的味道,苦与甜的平衡是茶最让人着迷的因素之一。

  这几大茶汤的口味,一个也不能少。

  茶如果不苦,便会觉得淡;

  茶如果不涩,便会觉得弱;

  茶如果不鲜,便会觉得闷;

  茶如果不甜,便会觉得难喝。

  茶汤的每一种味觉因素,都是构成这一杯茶的有机因素。如果缺少了哪一个,都会觉得不够饱满,不够有层次。因此苦涩味还是必须的。有的名优茶,喝起来顺滑甜柔,似乎不苦不涩,但是仔细品,或者泡久一点,还是能尝出苦味。

  茶叶好不好,就看这一点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纳闷了,小编老师,你说苦的茶不一定好,不苦的茶也不一定好,那怎么判断呀?下面就来给大家划重点。

  茶叶好不好,要看苦味化不化得开,化得快不快。

  好的茶入口感觉到苦,但是其他感觉也同时充满口腔,茶汤一咽下去,一股甜味就从喉底涌上来,苦味在嘴里的感觉已经化掉,取而代之的是甘甜的回味。而不好的茶,往往一苦到底,苦得整个嘴巴、喉咙都感觉干涩,更不会有什么回甘生津。

  茶是苦的,苦中带涩,先苦后甜,甘甜回味。

  所以啊,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茶喝得让人觉得很舒服,而有的却苦得让人难以下咽的原因了。

  注:内容来源茶师在线,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贵的茶反而口感很“清淡”?

为什么贵的茶反而口感很“清淡”?或者说为什么便宜的茶味道很重?

在茶会上,偶尔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些新手经常说:“这个茶这么淡,为什么值这个钱?”其实经常喝茶的人就有一个感觉,确实贵的茶好的茶滋味比较淡,但韵味悠长,回甘明显,而且耐泡。

但为了全面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澄清两个概念,叫做茶汤的“饱满度”和“浓淡度”。

饱满度和浓淡度

所谓茶汤的"饱满度"是指茶汤进入嘴里,一种浓稠淡薄的感觉。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氨基酸、可溶性的糖以及果胶物质等的含量。

我们理解了“饱满度”,再来说“浓跟淡”。浓跟淡一般跟冲泡时间,投茶量多少等有关系,跟饱满度却无绝对关联。经常也会喝到比较淡但是却很饱满的茶。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家里的老火靓汤口感很好,饱满鲜甜。

而街边的涮锅水汤就算味精鸡精加再多也只是味道浓而已。喝多了、了解了你就会明白,你所谓的淡和浓,不是真正意义上茶叶的淡和浓。

越好的茶叶,滋味越是韵厚深远。

我们常说:好产品从种植开始。没有好的种植,不可能获得好的原料。但我们还说:好工艺成就好产品!真正决定口感的,是后期的制作工艺。澄清了以上两个概念,下面,我们从原料和工艺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原料因素

先看来自原料端的解释:简单地说,大部分便宜的茶,苦涩味重,刺激性重,所以就感觉浓了。

贵的茶,苦涩味低,刺激性低,所以感觉就淡了。

从茶叶的内含物质来讲,最主要影响味觉的有以下几个成分:茶多酚,涩;咖啡碱,苦;茶氨酸,甜、鲜爽;其他芳香物质等。那么,影响茶叶价格的,就春茶和夏茶,嫩芽和叶来说:

茶多酚含量:春<夏,芽<叶;

咖啡碱含量:春<夏,芽>叶;

茶氨酸含量:春>夏,芽>叶。

所以,越贵的茶,茶氨酸含量越高,也就是甜度、鲜爽度越高,苦涩度越低,顺滑度高了,就让你觉得淡了。

便宜茶则相反:比如夏茶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高,苦涩度高,对味蕾的刺激性大,就让你觉得浓了。

越贵的茶,其内含物质丰富但浸出速度缓慢,这也是为什么高端茶前几泡没什么味道,但却耐冲泡的原因。

同时,越是好茶的,越是香高、顺滑,韵味度、持久度、耐泡度都要好很多,初学者需要慢慢体会。

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等价于:相同投茶量相同的冲泡方法,为什么感觉便宜的茶浓一点,贵的茶反而淡一点?

工艺因素

上面讲到的是茶叶本身的原因,这是其一。还有来自工艺端的解释:在这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把贵的茶做得淡?

因为,所有的制作工艺都是一个目的:为了使茶叶更好喝。

为什么要把便宜的茶做得浓:便宜的茶一般意味着采摘时间晚、海拔较低、树龄较新、生长环境较为一般、内含物质含量低。

其品种香气不明显,纯度不够,苦涩感较为明显,为了消除这一类负面的感知,茶师傅要把火烤得熟一点,让它的苦涩味降低(茶碱类物质的遇热挥发性)、让它的杂味少一点,所以你就会喝起来浓一点。

以西湖龙井茶为例,一般越高端的茶,饱满度越高,茶汤越是有层次感,进入口腔后滋味会发生变化和转化,最终唇齿留香,妙不可言。做到以上这些,这跟它的水土、肥力、光照、气候、树龄等种植环境,以及尤为重要的后期制作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高端的西湖龙井,做的是清香、嫩香、栗香的感觉,甚至偶有兰香,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会说,龙井真者,甘香如兰。中后期的低端西湖龙井,才会做成浓重的高火味,并美其名曰“炒黄豆香”。

高端的茶,要最大限度保留它本身最吸引人的饱满度、鲜爽度、品种香气特点,如果一味追求重火,会把它本身的引以为傲的优点都掩盖过去,因此烤火火稍微轻一点,你喝起来也感觉淡一点。

所以常说好的师傅能“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就是这个道理!

结论

越是好的茶,滋味越淡,但香气越清幽持久,口感醇厚爽滑,且越是耐泡!便宜的茶,滋味浓苦,但茶汤口感寡薄,第一泡虽香气高浓,但不能持久。

来源:茶情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69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