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芜湖茶博会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因茶兴业:芜湖茶产业精彩亮相茶博会

6月18日至21日,2021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合肥举行,为全省各地茶文化茶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展示和交流平台。会上,芜湖茶业通过多元化的传播和多角度的表达,不仅生动讲述了芜湖“茶文化”“茶故事”,更在茶文化与产业融合、茶经济助乡村振兴等方面展示了成功的实践,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建设美好乡村增添了新动力。

在芜湖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

茶博会芜湖专馆面积六百多平方米,为展会最大展区之一,内容以“江南第一茶市”——峨桥茶市为主题,展示了芜湖在发展茶叶流通贸易产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峨桥茶市“不是茶乡,胜似茶乡”,市场日均客流量上万人,年交易额逾50亿元,以“买全国茶、卖全国茶”享誉海内外。如今,如何在新经济时代更好发挥茶市的平台作用,更好地塑造芜湖茶品牌、丰富芜湖茶业态,正让峨桥茶人细细考量。

峨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臧文浩将峨桥做茶生意的优势概括为五个方面:门店优势,峨桥茶商在全国各地拥有15000家门店,3万多茶商。“只要产品过硬,不用担心销售渠道”。供应链优势,峨桥20万立方米的冷链仓储规模提供了长期稳定的供应能力。物流优势,相比周边的茶叶集散中心,峨桥茶叶物流价格低50%左右。配套优势,峨桥有40多家茶叶包装、制罐、制杯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齐备。品种优势,峨桥茶叶交易品种有1200多种,“市场需要什么、峨桥就能提供什么。”

但是面对汹涌而来的电商经济时代,竞争如逆水行舟。峨桥的平台优势仍需挖掘和提升。“必须要打造峨桥自己的地域性公共流通品牌,让‘峨桥茶叶’,‘江南第一茶市’的影响力转化为品牌,让品牌带来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峨桥将依托现有茶产业交易集聚区和茶叶特色小镇的打造,进一步丰富茶叶交易业态,并与电商、网络直播相结合,拓展峨桥茶人的市场空间,推动产业链的延伸。

“我们的目标,是将峨桥打造成为‘永不落幕的茶博会’”,臧文浩信心满满地说。

让“茶经济”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以茶为媒,因茶兴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茶产业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成为许多乡村走向振兴之路的动力源泉。茶博会上专门设置的乡村振兴展区,集中展示了茶村、茶企在产业帮扶、助农增收等方面的成果,来自南陵县的万兴供销合作社、烟霭供销合作社成为展区中的芜湖代表。

“我们通过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技术培训、打造统一的品牌,不仅让村里的茶叶种植面积、茶叶加工厂规模迅速扩大,也让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可观的增长”,烟墩镇万兴村党总支书记万海水对记者表示。通过与县供销社合作成立公司,万兴村成功打造了“春谷仙白”、“黄金芽”等多个茶叶品牌,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所推出的明前白茶、黄茶等产品市场价格达到每斤600至800元。“2020年全村茶产业产值达到800万元,今年销售形势更好,产值有望较去年翻一番。”

烟墩镇霭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严胜认为,茶产业不仅给村里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帮助农民增收,更让乡村发展有了更多可能。“霭里村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禀赋,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机会。我们将乡村旅游与茶文化相互结合,为游客提供更有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形成叠加优势。”

茶产业发展对乡村面貌的改变,繁昌区孙村镇梅冲村党总支书记傅兴海体会很深。此次茶博会上,在经过网络投票、实测报告、专家复审、终审公证等多个环节,梅冲村与全省其他十九个村被评为首届“安徽美丽茶村”。

利用村里优质的土壤,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梅冲村让之前的荒山重新焕发生机,变成“金山”。“通过做大茶产业、做好茶文章,梅冲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收入显著增长,真正走向了农业强、村庄美、农民富,向乡村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来源:尧泰平的娱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第十四届安徽茶博会 以“中国徽茶 迎客天下”为主题

6月18日,庐州城内,巢湖湖畔,2021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邀约全世界茶友。在这场国内外茶文化交流互鉴的盛会中,来自全国各地名优茶汇聚,各种形式的茶事活动轮番上演……中国徽茶,以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目光。

本届茶博会为期四天,以“中国徽茶迎客天下”为主题,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塑强茶品牌和促进茶消费为核心,全面展示我国及安徽茶产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业态。

本届茶博会展会面积共计3.3万平方米,省内外、境内外超600家品牌茶企、1000多家采购商欣然赴会,茶叶全产业链产品全数登场,“乡村振兴馆”首度开启。

参展产品丰富多样,涉茶项目量质齐升

安徽是传统优势产茶省,名茶品种众多。本届茶博会上,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和黄山六个省内主产茶市携其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识品牌组团参展,芜湖、亳州也首次以独立特装形式参展。此外,祁门县、广德市、泾县、金寨县等县(市)均组织其区域内的优势茶叶品牌企业集中参展。

除传统安徽四大名茶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外,岳西翠兰、泾县兰香、石台硒茶、东至云尖、桐城小花等区域公用品牌也集中亮相。经初步统计,有超过500家省内品牌茶企齐聚一堂。

茶博会不仅是徽茶品牌的集中亮相,还有广西六堡茶、福建福鼎白茶、湖南安化黑茶、台湾高山茶等12个省外境外区域的40多家代表性企业参展。展示产品涵盖了全国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各类有机茶等。

线上线下融合,实现“云上逛展”

目前茶博会已成功举办13届,成为汇聚八方名茶、展示魅力徽茶、加强内外合作的窗口和提升品牌效益、扩大销售、助农增收的渠道。今年的茶博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办展模式,首次与电商平台合作,建设“安徽茶博会·茶叶专营店”,打造“云上茶博会”平台,实现线上销售茶产品。

云上茶博会也是今年茶博会的一大看点。通过设置“云交易”“云直播”“云展示”“云促销”四朵云,实现全天候“云上逛展”,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相约”平台。

29个战略合作和茶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本届茶博会上,省供销社与中国供销集团、省供销社与安徽邮政管理局、中国供销惠农服务有限公司与黄山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及黄山区供销合作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安徽农业大学等29个战略合作和茶产业项目分别在开幕式上进行了集中签约,有效促进了安徽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项目签约总金额共计34.11亿元,比上届增长21.95%,签约金额和项目质量再创新高。

皖山皖水出好茶

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中,安徽独占其四。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茶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桥梁,也是安徽的一张闪亮名片。

安徽目前共有10个市50余个县(市、区)产茶,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十三五”期间,全省茶产业各项指标持续增长,2020年茶园面积达316.32万亩;干毛茶产量达13.89万吨,产值达146.17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477.32亿元。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分列全国第二、第三位。

来源:综合安徽日报、市场星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十四届安徽茶博会 六百余家茶企同堂话茶事 项目签约总金额34.11亿元

茶香飘四海,茗味传九州。2021第十四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于6月18日在合肥启幕。展会为期4天,省内外、境内外超600家品牌茶企、1000多家采购商欣然赴会。八方宾朋汇聚一堂,品茶韵、论茶道、话茶事、谋茶业。

一杯香茗动四方

安徽自古名茶好茶迭出,中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中,安徽独占其四。作为全国十大茶叶主产省之一,安徽目前共有10个市50余个县(市、区)产茶,从业人员达300多万人。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省茶产业各项指标持续增长,2020年茶园面积达316.32万亩;干毛茶产量达13.89万吨,产值达146.17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477.32亿元。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分列全国第二、第三位。"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达23个,县级以上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达5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2个。

打造"云上茶博会"

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目前已成功举办13届,成为汇聚八方名茶、展示魅力徽茶、加强内外合作的窗口和提升品牌效益、扩大销售、助农增收的渠道。

本届茶博会展会面积共计3.3万平方米,省内外、境内外超600家品牌茶企、1000多家采购商欣然赴会,茶叶全产业链产品全数登场。在开幕式上,还对首届安徽美丽茶村、乡(镇)单位进行了授牌,并首次由茶村代表举行了"美丽茶村"宣誓。

今年茶博会首次与电商平台拼多多合作,建设"安徽茶博会·茶叶专营店",打造"云上茶博会"平台,已有44家茶企携46个品牌、125款产品陆续入驻,累计开展185次茶企直播,销售过百万元。

签约金额再创新高

本届茶博会上,共设置了乡村振兴、安徽茶叶、省外名茶、境外名茶、茶空间、茶科技、茶酒茶食茶饮、茶机械、茶叶包装等十大展区。合肥、六安、宣城、池州、安庆和黄山六个省内主产茶市组团参展,芜湖、亳州也首次以独立特装形式参展。

经初步统计,超过500家省内品牌茶企齐聚一堂。茶博会不仅是徽茶品牌的集中亮相,还有广西六堡茶、福建福鼎白茶、湖南安化黑茶、台湾高山茶等12个省外境外区域的40多家代表性企业参展。展示产品涵盖了全国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各类有机茶等。

记者从组委会获悉,本届茶博会上,29个战略合作和茶产业项目在开幕式上进行了集中签约,项目签约总金额计34.11亿元,比上届增长了21.95%,签约金额和项目质量再创新高。

来源: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周洪/文高博/图,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