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下关普洱茶厂

找到约767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时代担当砥砺奋进|八十年中茶历程八十年普洱传奇

  1938年12月16日,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在昆明威远街208号,正式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茶云南前身”,中茶云南历经几次更名,该文统称“中茶云南”)。八十载栉风沐雨,八十载砥砺奋进,中茶云南始终牢记时代担当,书写了一部属于云南茶叶,特别是普洱茶行业的现代篇章。

  中茶云南于1938年12月16日,在昆明的威远街208号成立。当时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茶云南的第一个名称。公司的成立,是中茶公司成立时定下的开辟中国西南茶叶市场战略的落实。今年,适逢云南中茶公司80华诞,回望云南中茶公司80年的历程,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但历史终将铭记:八十年中茶历程,八十年普洱传奇。
  
  昆明茶厂,前身系成立于1939年10月的复兴实验茶厂,主要负责加工名牌复兴沱茶,后一度更名为“昆明茶叶加工厂”,1960年正式定名为“昆明茶厂”。作为中茶云南一直所辖的茶厂,过去,它主要是茶叶的初加工,生产大众喜爱的绿茶——花茶,老昆明称为“香片”的茶叶。它的产品不愁销路,就连边疆地区都可以买到昆明茶厂的这种花茶。

  进入70年代,改革大潮涌起。整个云南茶业都遇到了一个机遇:1973年,中茶云南取得自营出口权,开始办理自营出口业务。以昆明茶厂为主研创的一项创举,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传奇。
  
  1973年,中茶云南一名叫黄又新的先生代表云南茶叶界到广州参加春季“广交会”。在“广交会”上,他发现这里展销的广东广州茶叶厂生产的普洱茶很受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欢迎。他知道,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才会陈化,因此茶叶界里素有“爷爷做茶孙子喝”的说法。这里怎么会有大量陈化好的普洱茶上市?于是,“广交会”结束后,他取了一些广东茶样,回到昆明把这个问题连同茶样向公司作了汇报。

  经过咨询,广东方面坦诚相告,这是人工发酵生产的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在云南这个普洱茶产地还是空白工艺。公司立即派出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和一位名叫李桂英的工人师傅,加上下关茶厂、勐海茶厂各派出的两人,共七人组成云南茶叶考察团,由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二人带队,赴广东考察参观,希望尽快将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学到手。
  
  在安增荣一行赴粤考察学习的同时,昆明茶厂一位名叫陈佩仁的老茶师,在听取了黄又新的报告之后,表示“自己曾在四十年代就对此技术进行过实验”为由,主动请求试制。公司领导在“学习、试制可以双管齐下”的准则下,同意了他的请示。因此,还在安增荣一行还在学习广东经验之时,昆明茶厂就率先生产出1吨多的人工发酵的熟普洱茶,由黄又新先生带到这一年的秋季“广交会”参与展销。这一吨熟茶,在秋季“广交会”上大受粤、港客商的欢迎。粤、港商家觉得:云南的普洱熟茶,入口醇和,回味悠长,无论从外观品鉴,到内在质量,都远远超过广东产的普洱熟茶,当时的香港报纸是这样评价云南普洱茶的:“这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因此,这一吨昆明茶厂生产的熟普,很快就销售一空。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商家要求订购。黄又新先生赶快通知昆明茶厂再行生产人工发酵的熟茶。这时,赴粤学习的安增荣、吴启英一行也返回昆明,人工发酵普洱茶这件事,立即提上议事日程。

  一开始,安增荣、吴启英他们也是全套照搬广东技术,采用温水渥堆。效果不是很理想,广州那个地方,海拔低、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适合用温水渥堆,普洱茶熟化得快,而昆明地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干燥,采用广东温水渥堆技术,没有成功。但是,昆明茶厂一次一次地实验,一次一次地失败,也一次一次地总结经验,陈佩仁也把他渥堆的秘诀传递给茶厂,共同攻关。后来采用冷水渥堆,终于大获成功。
  
  普洱茶的熟化过程由过去自然发酵要漫长的年份,一下子缩短为45天~60天。人工发酵的普洱茶透出阵阵陈香,外观条索肥大粗壮,呈猪肝色,冲泡出来的茶汤,晶莹剔透,滋味醇厚回甘,和自然陈化的普洱茶几乎一模一样。送去审检室化验,茶红素、茶黄素、维c等指标也和自然陈化的普洱茶相近,其中,维c的含量甚至比自然陈化的普洱茶还高。当年,昆明茶厂就生产出熟普10吨,(含陈佩仁的1吨)运往广东。接着,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也相继投产熟普。
  
  后来,时任昆明茶厂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多次到普洱、保山、德宏等云南的茶叶生产地,传授人工发酵普洱茶技术,使云南真正成为普洱茶生产的王国,占据了港、粤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1979年2月,在全省普洱茶出口加工座谈会上,通过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其中明确指出,“我省普洱茶制造采用湿水发酵的速成法是1975年在昆明茶厂开始,逐步推广到勐海、下关、普洱茶厂等地”,言及“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各地积累了很多经验。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质量,划一品质规格,巩固和发扬我省普洱茶声誉。根据现有经验,经过全省普洱茶座谈会补充修改,提出普洱茶制造的工艺要求(草稿),在全省试行。”《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的出台,为现代普洱茶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至今还为云南各个茶厂所用。
  
  (本文作者周少蝶,媒体人,生于昆,长与昆,其作品常见各大报纸杂志。文章刊发时略有删减。)

时代担当 砥砺奋进 | 八十年中茶历程 八十年普洱传奇

1938年12月16日,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在昆明威远街208号,正式创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茶云南前身”,中茶云南历经几次更名,该文统称“中茶云南”)。八十载栉风沐雨,八十载砥砺奋进,中茶云南始终牢记时代担当,书写了一部属于云南茶叶,特别是普洱茶行业的现代篇章。


中茶云南于1938年12月16日,在昆明的威远街208号成立。当时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中茶云南的第一个名称。公司的成立,是中茶公司成立时定下的开辟中国西南茶叶市场战略的落实。今年,适逢云南中茶公司80华诞,回望云南中茶公司80年的历程,历经风雨,跌宕起伏,但历史终将铭记:八十年中茶历程,八十年普洱传奇。


昆明茶厂,前身系成立于1939年10月的复兴实验茶厂,主要负责加工名牌复兴沱茶,后一度更名为“昆明茶叶加工厂”,1960年正式定名为“昆明茶厂”。作为中茶云南一直所辖的茶厂,过去,它主要是茶叶的初加工,生产大众喜爱的绿茶——花茶,老昆明称为“香片”的茶叶。它的产品不愁销路,就连边疆地区都可以买到昆明茶厂的这种花茶。


进入70年代,改革大潮涌起。整个云南茶业都遇到了一个机遇:1973年,中茶云南取得自营出口权,开始办理自营出口业务。以昆明茶厂为主研创的一项创举,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传奇。


1973年,中茶云南一名叫黄又新的先生代表云南茶叶界到广州参加春季“广交会”。在“广交会”上,他发现这里展销的广东广州茶叶厂生产的普洱茶很受香港和世界各地的欢迎。他知道,普洱茶的陈化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才会陈化,因此茶叶界里素有“爷爷做茶孙子喝”的说法。这里怎么会有大量陈化好的普洱茶上市?于是,“广交会”结束后,他取了一些广东茶样,回到昆明把这个问题连同茶样向公司作了汇报。


经过咨询,广东方面坦诚相告,这是人工发酵生产的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普洱茶,在云南这个普洱茶产地还是空白工艺。公司立即派出昆明茶厂副厂长安增荣、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和一位名叫李桂英的工人师傅,加上下关茶厂、勐海茶厂各派出的两人,共七人组成云南茶叶考察团,由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二人带队,赴广东考察参观,希望尽快将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学到手。


在安增荣一行赴粤考察学习的同时,昆明茶厂一位名叫陈佩仁的老茶师,在听取了黄又新的报告之后,表示“自己曾在四十年代就对此技术进行过实验”为由,主动请求试制。公司领导在“学习、试制可以双管齐下”的准则下,同意了他的请示。因此,还在安增荣一行还在学习广东经验之时,昆明茶厂就率先生产出1吨多的人工发酵的熟普洱茶,由黄又新先生带到这一年的秋季“广交会”参与展销。这一吨熟茶,在秋季“广交会”上大受粤、港客商的欢迎。粤、港商家觉得:云南的普洱熟茶,入口醇和,回味悠长,无论从外观品鉴,到内在质量,都远远超过广东产的普洱熟茶,当时的香港报纸是这样评价云南普洱茶的:“这才是真正的普洱茶。”因此,这一吨昆明茶厂生产的熟普,很快就销售一空。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商家要求订购。黄又新先生赶快通知昆明茶厂再行生产人工发酵的熟茶。这时,赴粤学习的安增荣、吴启英一行也返回昆明,人工发酵普洱茶这件事,立即提上议事日程。


一开始,安增荣、吴启英他们也是全套照搬广东技术,采用温水渥堆。效果不是很理想,广州那个地方,海拔低、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适合用温水渥堆,普洱茶熟化得快,而昆明地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干燥,采用广东温水渥堆技术,没有成功。但是,昆明茶厂一次一次地实验,一次一次地失败,也一次一次地总结经验,陈佩仁也把他渥堆的秘诀传递给茶厂,共同攻关。后来采用冷水渥堆,终于大获成功。


普洱茶的熟化过程由过去自然发酵要漫长的年份,一下子缩短为45天~60天。人工发酵的普洱茶透出阵阵陈香,外观条索肥大粗壮,呈猪肝色,冲泡出来的茶汤,晶莹剔透,滋味醇厚回甘,和自然陈化的普洱茶几乎一模一样。送去审检室化验,茶红素、茶黄素、维c等指标也和自然陈化的普洱茶相近,其中,维c的含量甚至比自然陈化的普洱茶还高。当年,昆明茶厂就生产出熟普10吨,(含陈佩仁的1吨)运往广东。接着,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也相继投产熟普。


后来,时任昆明茶厂审检室负责人吴启英多次到普洱、保山、德宏等云南的茶叶生产地,传授人工发酵普洱茶技术,使云南真正成为普洱茶生产的王国,占据了港、粤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1979年2月,在全省普洱茶出口加工座谈会上,通过了《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其中明确指出,“我省普洱茶制造采用湿水发酵的速成法是1975年在昆明茶厂开始,逐步推广到勐海、下关、普洱茶厂等地”,言及“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各地积累了很多经验。现为进一步提高普洱茶质量,划一品质规格,巩固和发扬我省普洱茶声誉。根据现有经验,经过全省普洱茶座谈会补充修改,提出普洱茶制造的工艺要求(草稿),在全省试行。”《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的出台,为现代普洱茶的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生产工艺和规范的质量标准,至今还为云南各个茶厂所用

 

(本文作者周少蝶,媒体人,生于昆,长与昆,其作品常见各大报纸杂志。文章刊发时略有删减。)

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一篇文章带你走进下关沱茶

下关茶厂位于景色秀丽的云南大理,选用云南各产区大叶种晒菁毛茶,经过现代化的工序精制加工,成为主要供出口的特种茶(普洱茶)和袋泡茶。

经过多年的发展,下关茶厂已成为拥有4大类产品、80多个品种、年精制茶生产力达一万吨的知名制茶企业。

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一篇文章带你走进下关沱茶

下关茶厂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讲讲《下关茶厂的百年历史》。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公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几经波折 独特的工艺立根基

下关自古以来便被誉为滇西的“咽喉要道”。然而,下关茶厂的发展之路却也并非一直都顺遂无碍,曾经数度易名甚至停产。

1941年春天,蒙藏委员会派格桑泽仁与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 公司(省茶司)议定,双方共同合资三十万,于大理下关地区等办康藏茶厂,也就是下关茶厂的前身—“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康藏茶厂”。

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一篇文章带你走进下关沱茶

康藏茶厂

当时茶厂还是用全手工操作的加工作坊,主要生产专销西藏的“宝焰牌”心脏型紧茶。

在1944年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退股后,省茶司先是将茶厂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康藏茶厂”;后来因为业务不振的缘故,蒙藏委员会也跟着在1945年宣布退出。

于是下关茶厂遂变为由省茶司独资经营,再于1948年4月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新康藏茶厂”;最后,终于在1949年停止了生产。

到了1950年4月,事情开始有了转变,由于政府开始注重边销茶的生产,因此把下关茶厂列为定点生产边销茶的16个加工厂之一,云南省公司更指定下关茶厂为全省唯一生产“心脏”型紧茶的加工厂。

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一篇文章带你走进下关沱茶

紧茶 

直至目前为止,紧茶与沱茶仍然是下关茶厂主要的特色产品。

人民政府接手后的下关茶厂几经易名,最后1959年12月更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并且吸纳了当时有着精湛制茶技艺的部分茶叶商号工人们,也使得茶厂自建厂之初就继承了下关独特的茶叶加工技艺。

二、松鹤、南诏开先声商标确立

1953年,中国茶叶总公司宣告所属系统内的茶叶加工厂统一使用“中茶牌”商标,从此各省各地的国营茶厂开始使用“中茶牌”商标。

当时下关茶厂所加工的茶饼,一开始使用的是“红印中茶牌”包装,也就是八中茶商标里的“茶”和“中”字是红色的。

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一篇文章带你走进下关沱茶

红印沱茶简介

到了50年代末期,“茶”字更改为绿色、而其他仍保持红色;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末期,全省将原用在饼茶上的“中茶牌圆茶”式样设计统一改为“云南七子饼茶”。

至1990年,由中国茶叶北京总公司通知全国各地的加工厂实施有偿使用“中茶牌”商标政策后,由各地加工厂因应自家需要,自行决定付费继续使用与否。

此时,下关茶厂决定开发自厂的品牌,于是在1991年同时注册了“松鹤牌”和“南诏牌”商标,并在1992年3月10日正式启用“松鹤牌”,主要用于沱茶产品上。

2004年后,也开始将其作为七子饼茶的商标。同时启用的还有“南诏牌”,初期作为散茶和四喜方砖的商标,在2004年也开始用作沱茶的商标。

三、下关沱茶 远近驰名逾百年

然而提到下关茶厂,当然不能不提及下关沱茶的百年历史。早在清末民初,随着滇藏、滇川地区的贸易往来与日俱增,位于古代茶马之古道要冲的下关也逐渐成为了西南茶叶交易的要地。

许多产自西双版纳、思茅、保山、临沧…等等茶区的大叶种青毛茶通过山间马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下关进行加工销售。

当时,茶叶运输主要依靠马帮驮运,长途跋涉中茶叶容易受潮和破碎,常使茶商蒙受损失。

揭秘下关茶厂的9个曾用名!一篇文章带你走进下关沱茶

马帮驮运

于是在1902年,下关某些茶商在一种被称之为“姑娘团茶”(姑娘团茶:为一种由少女采制、老秤4两重的团茶)的基础上改进、创制而成碗臼型的“砣茶”(砣茶:云南人习惯将圆形的块状物称为“砣”)。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茶叶在运输途中受损的问题,而且在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后,使砣茶具有一种特殊的内质。

砣茶经昆明、昭通销往四川、泸州、宜宾、重庆等地区,因宜宾地处沱江、长江汇合处,茶商为了推销这种茶,大肆宣传“沱江水,下关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从而下关“砣茶”也就逐渐称之为“沱茶”了。

2005年起,下关茶厂逐渐形成了“不找市长找市场,面向市场求生存”的经营理念,从单一销往川藏地区,扩展至现今主销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更远销欧美、日本、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一直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自2002年,公司取得产品自营出口权以来,对出口市场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已销售到 东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等国家,在消费市场中有稳定成长的趋势。

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4年年中改制,经公开形式投标后,由公司员工合资承办,基本上由原班人马接手,公司内并无特别的改动。

作为大理市唯一的精制加工企业,历年继承了下关地区的传统制茶工艺,并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期望为下关茶业再添辉煌一笔。

附:历年来“下关茶厂”在各时期曾多次易名,分别如下:

1950 年复产后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下关茶厂

1952 年01月一1953 年 11月 中国茶叶公司下关茶厂

1953 年 11月一1956 年 01月 云南省茶叶公司下关茶厂

1956 年 01月一1957 年 06月 云南省下关茶厂

1957 年 06月一1958 年 12月 云南省公销合作社下关茶厂

1958 年 12月一 1959 年 12月 大理茶厂

1959 年 12月一1998 年 12月 云南省下关茶厂

1999 年 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公司

2002 年 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找到约73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