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咸丰茶叶

找到约516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2023茶乡旅游发展大会指定用茶——咸丰唐崖茶

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委会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主办,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承办,中国茶产业联盟、中国旅行社协会等单位协办的2023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将于5月21日上午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3A宴会厅举办。本次大会指定用茶为:来凤藤茶与咸丰唐崖茶,由湖北来凤县与咸丰县企业提供,与会嘉宾将在大会现场了解并品饮来凤藤茶与咸丰唐崖茶。

本期为大家带来2023茶乡旅游发展大会指定用茶——湖北咸丰县·咸丰唐崖茶的品牌与茶品提供企业介绍,欢迎意向茶商咨询合作。

“小山城”里的“大魅力”

这里古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誉,今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地带,被誉为“鄂西林海”“华中药库”,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它就是湖北咸丰。

咸丰一步一景、步步皆画。国家4A级景区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是中西部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国家4A级景区唐崖河黄金洞景区,是世界唯一的七层洞穴大厦;国家3A级景区忠堡大捷纪念园,入选建党100周年全国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咸丰郊外休闲体验游,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咸丰还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彭家沟、麻柳溪、马倌屯、湾田等众多美丽乡村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是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

唐崖土司城址-“荆南雄镇 楚蜀屏瀚”牌坊-赵恩秋摄

茶叶故乡在中国,中国好茶有咸丰。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坐拥恩施富硒宝地,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咸丰富硒茶——咸丰唐崖茶,具有“高氨低酚”的特点,天然含硒、锶等微量元素,是健康茶饮的首选,曾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

“小叶子”里的“大文章”

咸丰“唐崖茶”茶树栽培始于三国时期,历经唐崖土司文化600余年的深厚积淀,是咸丰瑰宝之一,全县茶叶主要分布在“岸转涪江,倒流三千八百里”的唐崖河流域海拔800米左右河谷地带。唐崖茶因原产于咸丰县境内以唐崖河流域为主的茶区,并有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而得名。

目前,咸丰茶叶基地达到28.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2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7家、州级10家,是全国首个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县、国家级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区,连续4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特别是白茶面积达14.5万亩,居全国第五位、湖北省第一位,入选全国“三品一标”典型案例,是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富硒白茶县。

咸丰主推唐崖白茶、绿茶、红茶三大品种,拥有“恩施硒茶”“唐崖茶”区域公共品牌。咸丰茶叶产品多次在全国农交会、茶博会、农业品牌推进会等展销活动上获得金奖、畅销奖,多次被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深受消费者喜爱,其中咸丰富硒白茶就是“茶中贵族”。

咸丰“唐崖白茶”用白叶一号芽叶加工而成,属于绿茶品种,在气温低于23°C时呈现“白化”而得名。由于该品种温度上升时白化现象自然消失,所以仅凭外观就可以判断其属于优质春茶,广受消费者认可。唐崖白茶外形如兰花,色泽翠绿如玉,汤色清澈明亮鲜爽,香气嫩香高悦持久,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叶嫩匀成朵,叶白脉翠鲜亮。

咸丰县瀑泉茶业有限公司

咸丰县瀑泉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瀑泉茶业”)经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坐落在全国环境优美乡”及“全国文明乡镇”一一小村乡蓝河岸边,现有生产车间4100平方米,有红茶生产设备50台(套)、绿茶生产设备80台(套),以“公司+农户+基地”模式,现有联办基地3000亩农民收益得到了提高,产量现居全县前列。公司主营产品分红茶、绿茶、唐崖白茶、利川红茶等四大类,产品畅销全国各地,经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口海外,年出口量达500吨。

瀑泉茶业2015年先后获得了:先进单位、“唐崖杯”斗茶赛“红茶茶王”绿茶优质奖”“安吉白茶优质奖”;2016年荣获恩施女儿城杯“红茶茶王”;2017年5月被评为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优秀产品奖;2020年10月被评为“恩施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企业;2021年被评为智慧农业GAP生产示范基地;2021年在恩施硒茶斗茶大赛中荣获绿茶金奖等荣誉称号。

硒源山茶业(湖北)有限公司(简称“硒源山茶业”)地处享有“世界硒都”美称的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小村乡。占地面积68亩,有加工设备600余台套,拥有目前国内先进的热风杀青自动化生产线两条,年生产能力4000余吨,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和茶旅融合发展的茶企。硒源山茶业拥有12000亩的生态茶园基地,按照国际最先进的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进行管理,确保每一片茶叶都不受工业环境污染,不喷洒农药,保证其天然原生态的品质。

硒源山茶业现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著名商标,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入选湖北省茶叶产业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2021年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其“唐崖茶”荣获最受欢迎农产品奖,2022年荣获“最具市场影响力名优硒产品奖”2023年荣获“恩施州五一劳动奖状”。

咸丰县御硒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咸丰县御硒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御硒源茶业”)位于“世界硒都”--湖北恩施咸丰小村。占地8000平方米,拥有奶白茶(白茶)、高档绿茶、高档红茶、大宗茶等多条生产线。年生产加工能力400余吨。享有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御硒源茶业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被评为恩施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先进集体、恩施州“巾帼农业示范基地”。在咸丰县3个乡镇自建奶白茶基地1562亩,与农户合作共建茶叶基地14893亩,直接带动3950户农户发展增收。

依托“恩施硒茶”“唐崖茶”区域公共品牌,御硒源茶业相继研发出奶白茶、白茶、绿茶、红茶等系列产品。以唐崖为核心,产品辐射销往上海、武汉、南京、西安等大中城市和各大茶叶批发市场。公司产品先后荣获武汉农博会“金奖农产品”、多次荣获恩施硒茶大赛“金奖茶品”“名优硒茶”等殊荣。

2023茶乡旅游发展大会

5月21日上午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3A宴会厅

2023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将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与茶乡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重点,以“茶乡礼敬 非遗致远”为主题,通过发布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与中国旅行社协会联合启动全国研学旅行基地(茶非遗)、“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发布、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发布和主旨演讲等活动和环节,推动茶乡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茶文化保护与传承。

作为国内极具影响力的茶旅发展行业盛会,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已连续举办三届,大会发布的茶旅精品线路、推介的美丽茶乡等多个景点已成为地方旅游的网红景点,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茶旅发展。

5月21日,与您相约杭州

来源:中农促茶产业分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0公里走廊因茶而美 ——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咸丰纪实

“今年到8月底,我们一家已经收入2万多元。”依托种植茶叶,咸丰县唐崖镇村民何永洪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咸丰县地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武陵山区、贫困地区、生态功能区“五区叠加”的特殊区域。34年前,农业农村部与千里之外的恩施“结亲”,在咸丰夺取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路上,农业农村部一路同行。2015年8月,新一轮中直单位定点扶贫启动,农业农村部一如既往扛起定点帮扶政治责任。

扶贫之风所及之处,致富之路随之开启。在农业农村部的帮助下,咸丰建基地、强龙头、做链条,围绕茶叶这片“小叶子”,做足产业“大文章。今年4月,经湖北省政府公告,咸丰县正式摘下了“贫困县”的帽子,真正实现了“茶乡因茶而美,茶农因茶而富”。

茶产业从“无序”走上正轨

茶产业是咸丰的主导产业,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市场引导,产业无序发展。

让茶叶成为当地脱贫的一把“金钥匙”。2005年,农业部(机构改革后为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了规划,明确重点扶持发展咸丰茶叶产业,建设以白茶、乌龙茶、红茶为主的3个重点茶叶种植区,打造200公里茶叶走廊带、7个重点茶叶乡镇和62个重点茶叶村,咸丰茶叶产业发展从此走上正轨。

2006年,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王晓红在咸丰县带领各级干部一起筹集资金,引进乌龙茶品种,建设乌龙茶加工厂,率先发展茶叶规模种植,产生效益后再将茶园退还农民。在正向效应引导下,农民种茶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全县茶叶面积不断增加。咸丰被农业农村部和湖北省政府确定为优势茶叶区域。

产业初具规模,引来企业关注。2017年,浙江安吉茶叶集团的落户,为咸丰茶产业发展注入“新血液”,不仅大力建设优质育苗基地,还建立了专业代建代管移交的TOT模式,提高了白茶的种管水平,大大缩短了见效周期。

经过多年发展,咸丰实现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兼具,成为湖北乌龙茶、白茶第一县。

“在咸丰能买到我需要的所有产品,品质也很好,每年经我手卖到浙江的咸丰茶过亿元。”浙江松阳茶商钟超华毫不隐讳地说。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质的保证。咸丰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茶叶所分别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将提高技术含量贯穿于茶叶生产、加工、研发全过程。县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乡镇专业管护服务队、村级技术指导员三级联动的技术队伍,对茶农在育苗、种植、管护、采摘等生产环节进行全过程指导,以规范化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打造“唐崖茶”区域公共品牌

有了好茶叶原料,还需要好的生产企业和加工工艺。前些年,因自身加工能力弱,茶农大量鲜叶未能实现就近加工,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收益。

“明明质量不错,却卖不出好价钱,这使茶农很吃亏。”茶叶种植户覃文洪说。

针对这一现状,咸丰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利用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加工企业在传统制茶工艺基础上完成清洁化改造,并引进应用了一批自动、规范、安全的生产机械,提高了加工效率与环保水平。目前全县已引进和培育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9家、茶叶加工企业93家,吸引投资超过15亿元。

有了好工艺,还得有块好“牌子”。农业农村部积极搭建展销平台,支持咸丰开展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和市场开拓,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型公益活动等平台上,咸丰茶叶频频亮相。

依托“唐崖土司城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咸丰打造“唐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制定了“唐崖茶”产品的标准和规范,聘请专业机构深度策划区域公共品牌营销推广,统一全县茶叶包装标识,提升“唐崖”的美誉度。

“以前我们的茶企都打着自己的品牌各自为政,现在整合品牌后抱团发展,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咸丰县茶叶局局长姚健说。

4月29日,咸丰县唐崖茶市正式开业,30多家茶企入驻,武陵山区茶叶交易集散中心初具雏形,咸丰茶叶的故事正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农民和企业“拧”成一股绳

扶贫产业发展得怎么样,核心是看带动贫困户效果如何。

头戴帽子,手持剪刀,麻利地将苗床杂草除去,咸丰县曲江镇湾田村村民石金银正在浙江安吉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茶园里务工。“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石金银笑呵呵地说。像石金银这样在茶园务工的当地农民有300多人。

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与1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利益链接,尤其是针对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户,给予了长期就业岗位。

抱得紧,才能走得远,农户与企业逐步拧成“一根绳”。咸丰探索推进产业链齐全、利益链紧密的茶叶扶贫模式,吸引和鼓励市场主体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打造“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目前,90家各类龙头企业带动200多个农民合作社和2.8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展。

在单纯产品收购的基础上,咸丰还采取“一企一村、一企多村、多企一村”等形式落实“千企帮千村”,积极探索企业直接带动的扶贫模式。101家企业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扶持66个重点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实现“帮扶式”扶贫。

目前,咸丰县茶叶产业发展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8万余人,亩均茶叶收入7000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产业、脱贫产业。

来源: 湖北日报

信息贵在分享,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唐崖”茶香飘万里: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咸丰发展茶产业纪实

初冬时节,咸丰县唐崖镇钟塘村连片种植的数千亩茶园内,茶农们忙着除草、施肥、修剪茶树,一派繁忙的景象。冬日暖阳,映照茶园,绿色茶山,生机勃勃。

近年来,咸丰县立足生态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坚持把茶叶作为产业扶贫的亮点,小小的茶树成了贫困山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围绕“小茶叶”,做足“大文章”,咸丰县茶产业发展之路离不开一个特殊的部门和一群特殊的人。

34年前,党中央确定了区域性开发式扶贫的战略,农业农村部从此与千里之外的咸丰县结下不解之缘,一批又一批挂职干部扎根山区,倾情定点帮扶,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咸丰发展壮大茶叶生产基地,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利益联结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的茶叶产业发展之路。

34年来,他们参与和见证着咸丰县夺取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路。在这片丰润的土地上,一缕醇厚的茶香溢出大山,香飘万里。

图丨网络

挂职干部接力 茶叶发展焕发生机

咸丰县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年均降水量1460毫米,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合茶叶生产。

自古以来,咸丰县就有产茶制茶的历史。然而,直到上个世纪末,咸丰县的茶叶种植发展仍然十分滞后,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

时间回到2005年,在连续多年开展定点帮扶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组织编制了规划,明确了重点支持咸丰县发展茶叶产业。自那以后,一任接一任挂职干部在咸丰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咸丰县茶叶产业发展走上正轨,实现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兼具,成为湖北省乌龙茶、白茶第一县。

2006年,农业农村部干部王晓红受命从北京来到咸丰,挂职任咸丰县委副书记。他在充分了解土壤、气候条件和县里产业发展现状后,决定发展收益较高的乌龙茶。

这在当时,可是个破天荒的想法:那时,我省尚无一亩乌龙茶。无种苗、无技术、无工艺,发展乌龙茶,岂不是天方夜谭?

为打消农民群众的顾虑,王晓红带领各级干部筹集资金,引进乌龙茶品种,率先发展茶叶规模种植,产生效益后又将茶园无偿退还给农民。在正向效应引导下,农民种茶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全县茶叶从原来的零散种植,逐步发展为整村乃至更大范围的主导产业,产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到了2017年,为进一步聚焦白茶发展,提高白茶种植水平和农户收益,时任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祁睿通过多次考察洽谈,引进浙江安吉茶叶集团,在咸丰成立了唐崖白叶茶科技(湖北)有限公司,不仅带来了安吉白茶种植经验与技术,还与当地政府签署协议,建立了专业代建代管移交的“TOT”模式,有效提高了咸丰白茶种植水平和种植积极性,全县白茶产业逐步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挂职在这里的每一任干部都对咸丰茶叶产业倾注了满腔热情。他们了解咸丰茶业发展史,研究咸丰茶叶的现状,帮助确立了发展茶叶产业的思路、目标和规划。同时,坚持高标准绿色茶园建设,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建设生态茶园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咸丰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目前,咸丰正按照规划,建设以白茶、乌龙茶、红茶为主的3个重点茶叶种植区,打造200公里茶叶走廊带、7个重点茶叶乡镇和62个重点茶叶村。

打造“唐崖茶” 助推产业新跨越

“咸丰茶叶要走出去,必须把品牌宣传出去,打好文化这张牌!”唐崖土司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咸丰县充分利用“唐崖土司城遗址”这张世界级文化遗产名片,把“唐崖”公共品牌战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制定“唐崖茶”产品的标准和规范,合力打造“唐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咸丰县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统一到“唐崖”这一品牌之下。

近几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支持咸丰县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品牌整合,打造“唐崖”农产品县域公共品牌。

2017年,在河南郑州举办的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上,咸丰县举办了专场推介会,公开发布并推介“唐崖茶”,推动区域公共品牌走向全国、迈入更广阔的市场。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借力唐崖土司城世界文化遗产名片,着力打造咸丰“唐崖茶”公共品牌,将助推咸丰茶叶产业实现新跨越。

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扶贫联络组(以下简称“扶贫联络组”)多次协调对接央视农业频道、农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先后多次专题推荐“唐崖茶”。同时,协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和湖北省电视台拍摄制作专题节目,报道咸丰县“茶乡因茶而美,茶农因茶而富”的故事,并在CCTV7频道滚动播出“唐崖茶”公益广告。

这几年,咸丰县也大力支持县内茶企参加全国农交会、茶博会、贫困地区农产品推介活动、武汉农博会等一系列农产品展会活动,“唐崖红”“唐崖乌龙茶”等30余款产品先后荣获各类交易会金奖、畅销产品奖等。“唐崖”品牌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达到2亿元。

2020年,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咸丰县的“唐崖茶”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品牌附加值和产品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唐崖茶的品牌化之路有了坚实的后盾。

今年以来,扶贫联络组还利用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协调参与字节跳动、苏宁易购、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以及各级政府、权威媒体组织的网上直播活动,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岩和咸丰县副县长连庆在多场直播中为唐崖茶“代言”,进一步扩大了本地茶叶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其中仅4月18日的硒游恩施直播活动,就累计吸引116.7万人网络观看,卖出包括“唐崖茶”在内的农副产品共7万件价值366万元。

如今,“唐崖茶”早已走出大山进入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地,还有不少茶叶漂洋过海,远销欧美、非洲等地。

抢抓政策机遇 咸丰茶叶走向高质量发展

2018年4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恩施调研期间,在咸丰县主持召开了定点扶贫座谈会,提出要着力补齐产业短板,重点研究解决农产品产销对接、品牌打造、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利益联结机制、科技人才支撑等问题,把产业发展成效落到农民增收上。

2018年以来,扶贫联络组协调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茶叶所和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等单位的茶叶专家深入咸丰县的茶叶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扶贫行动。专家们针对茶叶品种选育与改良、新技术应用推广、生产规程和标准的制、修订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支持,有效缓解了咸丰县基层农业技术科研与推广力量不足的难题。

咸丰县春茶产量仅占全年产量的20%,但综合效益却占全年的80%以上。扶贫联络组推动咸丰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积极推广“去夏增春、提质增效”技术,在每年春茶采摘结束后,对茶树进行重修剪,去掉夏秋茶产量,提高第二年春茶产量与品质。通过广泛的示范推广,目前全县“去夏增春”技术应用面积达11万亩,占全县白叶茶总面积的84.6%。

除了加强科技帮扶,提高茶叶种植技术,扶贫联络组还整合营销渠道,推动咸丰县茶叶产业从单打独斗向集团营销转型规范线下渠道,为企业搭建展销平台。2019年,扶贫联络组同志组织县内茶企代表赴安徽、浙江等地考察对接,与当地茶叶批发市场开展深度合作。今年4月29日,以扶贫联络组为主推动建设的咸丰唐崖茶市正式开市,吸引了近40家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农民合作社)进驻,填补了咸丰县没有专业茶叶购销市场的空白,为县内外的茶企、商户和百姓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茶叶购销平台。仅半年时间,通过茶市批发销售的茶叶产品已达2000万元,以茶叶为重点的特色农产品零售额达到700万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茶产销的关键时期,扶贫联络组会同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余杭区整合资金,创新开通了咸丰至浙江茶叶物流专线,累计帮助销售干茶200吨,货值近亿元。物流专线的开通,为全县茶叶产业打通了“生命线”,确保了春茶产销没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截至2019年底,全县茶叶总产值由2016年的11.7亿元增长到1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8.8%,远超县内其他主导产业同期规模增长水平。2020年预计加工干茶1.2万吨,可实现加工产值18亿元,为农户提供现金收入7亿元以上,带动近3万户贫困户增收。

【原标题】“唐崖”茶香飘万里——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咸丰发展茶产业纪实

注:内容来源恩施日报,作者何雨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51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