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信阳市浉河区

找到约17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信阳市浉河区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线上座谈会成功召开

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与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就浉河区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召开了线上座谈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区长赵军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洪有强,以及中茶协和浉河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由浉河区茶叶协会会长张广成介绍浉河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背景及目标需求,随后中茶协会员服务部主任李佳禾介绍了《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的主要内容以及编制工作中积累的优势资源和经验,中茶协副秘书长申卫伟介绍了浉河区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大纲、工作计划及目标思路。

王庆会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信阳浉河区作为我国信阳毛尖茶的核心原产地,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浉河茶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被我会连续授予“中国茶业百强县”的荣誉称号。信阳毛尖是河南省茶产业的标杆,在全国茶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编制“十四五”规划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重在应用,要贴近浉河区的产业实际,真正起到促进茶产业发展的作用。

赵军华区长对协会多年来支持浉河区茶产业建设发展工作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此次规划可以有较强的前瞻性、引领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并做出了浉河区方面实施编制工作的安排。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的国家一级行业社团组织,我会持续与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进行广泛联系合作,先后承接多项国家部委茶产业发展专项委托,为各级地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议等。后续,我会继续将与全国各茶叶主产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广大会员企业紧密联动,为地方茶产业结构调整、品牌保护推广、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等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方案,为企业各项业务板块的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品牌建设等进行咨询。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信阳市浉河区:一缕茶香伴成长 抱团发展路更宽

4月1日一大早,信阳市浉河区青云茶叶合作社理事长杨学强就驱车沿着环湖路翻过茶山、穿过茶园前往茶农张敦奎家。刚一下车,还未站定,张敦奎就迎了上来。

“你看,今年这茶的品相多好。”张敦奎一脸骄傲地把刚炒出来的新茶展示给杨学强看。

“你这20多年的老手艺,炒出来的茶就是不一样。”杨学强手捧新炒出来的鲜茶,闻着茶香赞不绝口。

张敦奎家位于浉河区董家河镇石畈村。他的炒茶坊里茶把子飞速运转,鲜叶在茶锅里上下翻飞。张敦奎是青云茶叶合作社200多家成员中的一员,他的炒茶工艺是信阳毛尖手把茶炒制。

自浉河区春茶生产工作开展以来,杨学强就和青云茶社帮助茶农投入生产。“随着信阳毛尖炒制工艺和优良品质被不断认可,我们的产品也深受好评。新茶还没炒出来,就有大批老客户提前电话订购了。”杨学强表示今年天气非常好,前期雨水也丰富,接下来的茶叶产量和销量方面也会有新提升。

杨学强于2009年返乡创立了信阳市浉河区青云茶叶合作社。当初,各家炒茶农户各自为战,市场供小于求。抱着“信阳毛尖”的金字招牌,茶农们却出现了产业做不大、品质难提升的尴尬困局。这也是杨学强决定召集大家一起“抱团取暖”的主要原因。

“从合作社成立到现在,我一直在推广‘手把茶’这个品牌。如今,在市区内人流量较大的宾馆、商超都有我们的门店,甚至在郑州、北京等地也有我们的茶叶在销售。”杨学强说。

青云茶社自有1000余亩茶园,托管茶园达到8000余亩,社员遍及董家河镇楼畈村和石畈村两个行政村。合作社不断完善产业链,经营范围包含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和定型包装。

近几年,杨学强脑海中不断在琢磨“如何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文章做好”,让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为了让广大茶农受益,我们探索推进了茶产业一、二、三融合发展。现在我们投资3千万建设了茶叶深加工标准车间,专门用于生产茶多酚等茶叶附属产品,发挥茶叶最大的经济效益。”杨学强表示,车间将于今年6月份完工投产。

在杨学强眼里,浉河区具有茶产业发展后劲十足、生态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绝佳等优势,随着交旅文创融合发展,进入茶乡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对于青云茶社来说,在浉河区发展是实现茶产业三产闭环融合、开拓多元化市场的最佳选择。

离开张敦奎家,蹭着广袤茶园的一抹翠绿,杨学强迈着坚定的脚步,走向下一户社员家。

来源:映象网讯(记者 吴彦飞 通讯员 叶楠),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信阳市浉河区:科技为茶产业发展赋能

4月27日,笔者在信阳文新茶村智能化茶叶生产线看到,技术人员轻巧地操作屏幕,输入相应的指令后,机器便高速运转起来,蒸汽杀青、筛分、杀菌、揉捻、烘焙等工序全部数字化“操纵”,新鲜的茶叶就完成了所有生产流程,从工厂走向卖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是第一条信阳毛尖智能化生产线,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茶叶智能化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包括一条日产2500公斤信阳毛尖生产线、一条日产1000公斤信阳红茶生产线。它的投入运行,标志着信阳茶叶生产迈入了从‘凭经验做茶’到‘看数字制茶’的新时代。”信阳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文新介绍说。

科技兴茶助发展。杨德政摄


春采时节。李希全摄


5G茶园检测。


文新智能茶叶生产线。


文新智能化生产车间

如今遍访浉河区产茶乡镇,从微波杀青机到自动炒茶机、揉捻机、理条机,再到电脑色选机、全自动包装机,越来越多的茶叶机械出现在茶农家的作坊中、茶企业的工厂里,或是单机应用助力提升效率,或是整套生产线投产,工业化机械与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茶叶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正值人间四月天,走进浉河区万亩生态茶园,茶田里一片繁忙景象,茶农们正忙着采摘春茶,随处可见的5G高清摄像头和气象数据采集设备,能够对茶园虫情、茶树病情、土壤墒情、茶叶长势等进行动态监测。

“在茶叶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茶园采用了生态科技的种植和管理方法。今年茶叶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产量和效益也有很大的收获。”浉河港镇茶农付立明说。

付立明口中所说的生态茶园,就是借助联通“5G专网”,采用“云+网+X+端”建设模式的浉河区“数字茶园”平台。通过建立小型环境监测站,可实时分析茶叶的形状与颜色等各项指标,当茶叶到达符合生长模型中采摘条件标准时,茶农们便可以及时进行采摘,并可借助线上渠道将茶叶销往各地。

“新质生产力的注入,为茶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茶叶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力量。”浉河区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黄辉表示,依托“数字茶园”平台,可以实现对茶叶生长全天候全周期全方位的监测管理,让小毛尖有了大智慧,茶叶生产损失平均每年减少5%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升12%以上,有力促进了茶叶高质量发展和茶农增产增收。

“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信阳毛尖既是浉河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百姓的“钱袋子”。该区积极发挥科技与人才引领力量,应用现代生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提升茶产业发展,科技赋能,让浉河区走出一条绿意盎然的茶业特色发展之路。

(信阳市浉河区委宣传部 供稿 作者陈笑闻)

来源:人民网--河南,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