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雄达茶城主要茶

找到约4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昆明雄达茶城,一个茶书展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

     8月8日,在昆明雄达茶城,一个名为“看见茶文化”的茶书展正式与中外茶友见面。这个国内外众多书展中独具“茶”色的展览,带着属于云南自己的独特印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并指出,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让更多人知茶、爱茶,离不开茶文化的普及。

  1社会大众欢迎并需要茶文化

  “这个展柜里的中外古茶书,是我从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等地,花了不少钱淘来的,比如这部日本大典禅师的《茶经详说》……”

  8月10日下午,来自北京、南京、重庆的十多位茶友,慕名观看了这个茶书展。主要策展人、茶文化专家周重林向他们介绍。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为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古今中外茶书所吸引、所触动。

  一个关于茶书的展览为何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的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目前,全球产茶国和地区多达60多个,饮茶人口超过20亿。而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茶叶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的先辈在古代就为后世留下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内容最全面的是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冲泡用水、器皿等均有论述,对我国及世界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有漫长的饮茶史,也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不要说普通人,即便是研究茶文化几十年的专家,也没有一次性见过数量如此众多的茶书。举办这样的茶书展,就是要让人们看见茶文化的样子,让大家知茶爱茶。”周重林说。

  在书展上,被中外茶人奉为圭臬的陆羽《茶经》,主办方收藏了世界各地出版的《茶经》近60个版本,这次茶书展展出了4个不同时期的版本。看了这个线下书展,一本本真实的原装茶书出版物,令不少观众纷纷感叹中国茶文化的古老及其早已产生的世界性影响。

  目前,茶文化距大众仍有距离,不少年轻人因为缺乏引导,对中国古老的茶文化既不了解,也缺乏认同。正因如此,“看见茶文化”书展才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走进猫猫茶书馆观展,可以看到它分设有“世界三大茶书”“茶与世界”“古茶树与古树茶”“茶马古道与普洱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云南的复兴”四大专题。

  书展主办方、云南茶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茶业复兴”,目前收藏了5000余册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出版的茶书,其中有300余本是珍稀古籍,包括了英国、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从十八世纪以来出版的原版茶书。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茶文化,“看见茶文化”茶书展为常设展,免费向大众开放,展期两年,此次茶书展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茶书专题展。

  2茶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看见茶文化”书展的举办在让各界叫好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茶产业的进一步思考。

  “图书可以体现茶叶的文化价值,宣传茶叶的文化价值,赞美茶叶的文化价值,这三个价值的实现就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云南省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陈勋儒说。

  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发源地,全省多地至今还保存着树龄上千年的古茶树。记者曾经造访过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景迈山万亩古茶园,那里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2012年9月,景迈山古茶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世界范围内只有4个茶园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现在它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最终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对茶产业而言,也是一样,有道是茶叶有价文化无价。

  近年来,云南茶产业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与同时倡导弘扬茶文化有很大关系。

  1987年,由云南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木霁弘和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的徐涌涛、李林组成的一支青年考察队,在金沙江畔、滇川藏结合部做民族语言文化调查时,发现了一条古代流传下来马帮运输通道——茶马古道,这条古道纵横交错,从云南省内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大理、保山等地通往四川、西藏乃至缅甸、印度、尼泊尔等地,运输的商贸物资中就有大宗的云南茶叶。2013年3月5日,这些茶马古道遗迹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不少是以布朗族、拉祜族、基诺族、傣族、佤族、哈尼族等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产茶区,从古至今,因茶叶的栽培、利用而诞生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茶文化,这些茶文化又确保了茶在云南的延续与发展。

  正是认识到了文化的力量,2017年11月出台的《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云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

  从普洱茶研讨会到普洱茶博览会,从一篇篇茶学文章到一本本茶文化专著,从过去简单的买卖茶叶到今天日渐兴起探究茶与云南社会、民族、经济的历史与发展关系,在云南,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如今已蔚然成风。

  目前,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已达630多万亩,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接近千亿元,茶产业涉及茶农600多万人,涉茶人口已达1000多万,为云南各族群众的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些原来只知道种茶制茶、买卖茶的茶农、茶商从自身的经历遭遇中逐渐认识到了读茶书、涵养自己茶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做茶经营的意义所在。

  余世刚是普洱茶经营后起之秀的临沧“古树人家”总经理,他说:“普洱茶产业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茶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文化才是茶的灵魂,特别是普洱茶,独有的地域特色文化才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前两年,他在肯尼亚、南非以及中东的阿联酋、伊朗做云茶推荐交流时,每当讲到云南茶马古道、茶山的风土人情、名山名茶及云南生态环境时,就特别吸引他们。“这才是我们的最大卖点和优势。我们做普洱茶经营的,在茶山建设、工艺传承、茶品包装方面都应该把普洱茶文化植入进去,有文化的茶才有灵魂。”

  3回归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爱茶懂茶

  虽然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毋庸讳言,在世界人均茶叶年消费量方面,中国远低于土耳其、爱尔兰、英国、摩洛哥、日本等。我们的茶叶品牌虽然众多,但还没有称雄世界的茶叶品牌。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与在社会大众中茶文化推广不够、品牌建设不力有很大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茶文化经常会遭到无知者的责难与攻击,比如他们会说,茶有什么文化啊,不就是解渴的饮料罢了。”周重林表示。

  虽然近些年来,有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在从事茶文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不少人尤其是以“90后”“00后”等为代表的青年人被以“可口可乐”等为代表的“快餐文化”所吸引,而对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知之甚少。部分学者的专著与文章把茶文化搞成了仅为极少数人把玩的“文化”,束之高阁,搞得玄而又玄、莫测高深,令普通人对茶文化望而生畏。

  为了让茶文化走出茶界、走出书斋,被更多的人“看见”,一些富有远见的企业、学人等都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在“看见茶文化”书展中有一本《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初版是2006年3月,近年来一直在国内茶界畅销、再版过多次。作为云南普洱茶文化经典读本之一,它为普洱茶在全国走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作者詹英佩从2000年起,先后十多次深入西双版纳的古六大茶山,走访了每座古茶山和茶山所在的多个少数民族村寨。回忆那段不平凡的茶山田野考察经历,她心情激动。“古茶园、古茶庄、古碑、古庙、大匾,还有马帮、牛帮的故事,这一切都与普洱茶有关,普洱茶最为辉煌的历史竟藏在这大山深处,这是一个云南人不该忘记的地方。”她深感自己有责任把这些收集整理出来并展示于世,“山外的人对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却知道得很少。那些记载普洱茶辉煌历史的文物古迹、古茶园正在受到自然的、人为的破坏;那些当年赶着马帮、牛帮去国外卖茶的马锅头健在的屈指可数,且都已年过耄耋,古六大茶山珍贵的文化遗产亟待整理、抢救。”

  被茶界视为云南普洱茶“龙头”的云南大益茶叶集团公司,于2010年5月在昆明正式成立了大益茶道院,倡导“惜茶爱人”。成立多年来,大益茶道院持续开展职业茶道教育,出版茶文化专著,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办职业茶道研修班和相关培训班,并走进高校,已培训学员上万人,还把茶道培训班办到了韩国、马来西亚。

  茶界内外很多人兴奋地注意到,中国茶产业与茶文化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普及茶文化,推动茶产业乘势发展,成为众多茶文化专家的共同心愿。

  通过普及茶文化促进健康消费、理性消费、时尚消费。陈勋儒说:“文化是一种力量,茶文化应该为茶产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人类的健康,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强调仪式感来普及茶文化。云南省社科联原主席、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范建华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仪式感就是茶文化,有了这种仪式感你就触摸到了茶的灵魂,没有这种仪式感,那它就只是饮料。”

  通过普及茶文化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周重林说:“茶文化最初在汉语中成型,在日语中得到发展,后随着英语遍布全球,带来其在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语种中的繁荣,是华夏文化对外输出中,非常罕见与难得的全区域、全民族都覆盖的例子。”

  一直提倡人文茶道理念的作家王迎新近年来考虑的是云南茶人如何传承茶文化。她说:“茶不仅仅属于云南,也属于中国和世界。如果没有用文字和文化来诠释对茶的理解,会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所以从书里看到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云南对茶文化的记录,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喝茶,为了经济兴茶,为了文化懂茶。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原标题:一个茶书展为何能引起广泛关注

  来源:光明日报

云品出滇 “云茶码头”看昆明

昆明,从古至今都是云南最大、最集中的茶叶“码头”。

茶马古道线路图。

从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城市,到今天作为省府,昆明依然是全省茶最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和中转站,是全省茶业展示窗口和信息文化交流中心。

如今的昆明正在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茶产业“航母舰队”,推动云南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转变。  

全国茶市第一梯队

马铭阳最近“茶事”缠身。来自福建、广西等地的嘉宾门庭若市,或议营销模式、或论品牌打造……作为昆明雄达茶文化城副董事长、以润誉茗科技(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既需传承传统的“茶马互市”,更需要“以茶兴市”“以茶融世”创新发展,推动云茶走得更稳、更远。

“茶叶市场仍然是云茶出山、出滇的主渠道。”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驻会副会长沈行岗说,昆明拥有全省最多、最集中、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主城区四方八面分布有大大小小的各类茶城等茶叶交易市场19家,是云南茶叶对外销售的主渠道之一。

昆明雄达茶城城市茶空间。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云南茶园面积达740万亩,年产干毛茶49万吨,茶园面积、毛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随着云茶产业的不断发展,普洱茶、滇红茶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云南普洱茶近70%销往省外,云茶产业呈良好发展趋势。

中国茶叶领域著名策划人、企业外脑创始人方一知表示,在宣传推广云茶的历程中,2005年发端于昆滇的“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是目前茶叶营销领域中比较成功的一次活动。这一场活动途经我国80多个县(市)区,行程4000多公里,一夜间让云茶,特别是云南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

“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活动相关报道。

类似这样由茶叶市场主办或参与、推动云茶行销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云南康乐茶文化城参与的“百年贡茶回归云南”活动,雄达茶文化城参与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同饮珠江水、共品普洱茶”泛珠10城市记者云南行、首届茶文化艺术节以及开设全国首家茶文化旅游夜市等活动,持续不断地推动云茶进入中国茶叶市场第一梯队,冲向海外市场。

云南康乐茶文化城。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农业大学联合编写的《昆明市茶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近20年来,随着云南普洱茶的迅速发展,云南省茶叶市场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作为全省茶叶的主要集散地,昆明的茶叶市场由原来的“0”发展成如今的19家,份额占全省60%左右,包括雄达茶文化城、云南普洱茶交易市场、前卫茶叶交易市场、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等。其中,商户入驻超过600家的茶城有康乐茶文化城、茶天下云茶城、雄达茶文化城,入驻超500家的有邦盛国际茶文化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等茶城;各类茶城累计入驻茶商超过3000家。

全产业链体系已健全

“交易市场就是产业中心;产业中心就是贸易中心、信息中心、资源资金等一切要素的洼地。”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黑茶(普洱茶)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叶产业)专家组组长、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吕才有认为,昆明不仅是云南拥有茶叶市场最多的城市,还聚集了西南地区最大的茶产业从业群体,从茶叶加工企业、茶馆,到茶博物馆、茶文化景点、茶类民间组织等,有健全完善的茶叶全产业链体系。

七彩云南庆沣祥生产车间。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截至2022年2月,昆明市在业/存续涉茶企业17103家,其中官渡区和盘龙区最多,均超过5000家,其次是西山区和五华区,分别达2458家、3202家;东川区和富民县最少,均在100家以内。

《昆明市茶产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上述17000多家涉茶企业,主要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进行普洱茶加工生产,年产普洱茶超1万吨,同时进行云南其他茶类加工。目前,全市逐步培育形成了一批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包括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茶云南公司”)、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宁海湾茶业有限公司、宜良祥龙茶厂等。

在上述茶企中,中茶云南公司是中粮集团成员企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过去的60余年,其出产的“红印”“绿印”“蓝印”等“中茶”牌普洱茶,已成为陈年普洱茶的代名词。销售渠道覆盖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地区,是中国普洱茶行业重要企业之一。


中茶云南公司普洱茶示范茶园基地。

原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宜良茶厂副厂长、宜良祥龙茶厂董事长白文祥认为,茶企是茶叶推广、茶文化传播的“先行官”“第一使者”,要不遗余力地推广云茶,让世界爱上云茶,让世界共享云茶的独特韵味和魅力。在30多年的云茶生涯中,白文祥作为茶企代表之一,一边通过对普洱茶加工工艺创新改良,将云茶销售到欧盟各国,受到海外茶商的一致称赞和好评;一边通过茶艺培训班、评茶员培训等向省外学员讲授云南普洱茶科学知识,培训学员数百人,为云茶的宣传推广竭尽全力。

到春城喝春茶享春风

除茶叶加工企业外,昆明还拥有云南最多的各式茶馆。其中,茶百道作为新式茶饮店的代表之一,已在全国311个地级市布局,门店超7000家,其中在滇156家(昆明超70家)。2022年,在滇举行的一次活动上,茶百道董事会秘书古计林表示,仅2021年,茶百道红茶成品采购量达1500余吨,销售红茶相关产品约1.5亿杯。足见其对云茶推广的影响力。

茶百道凤庆滇红基地。

《昆明市茶产业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昆明市有各类茶馆1142家,主要集中在主城五区,尤以五华区最多,达300多家。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沈雪梅认为,茶文化是产业发展之魂,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动能之一。相关统计表明,目前昆明有茶博物馆、茶公园、茶文化旅游景点等茶文化为主的场所共26个。其中,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茶文化公园是云南首个茶文化主题公园;雄达茶城云茶历史文化博物馆不仅直观展示了云茶发展历程,还情景再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与茶的历史渊源,展示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带领参观者感悟茶马古道精神内涵。

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茶文化公园。

“无论从哪方面看,昆明都是云茶产业的‘大码头’,但从整体看却没有发挥出排头兵在茶产业方面应有的影响力和驱动作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青元坦言,这主要是昆明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方面融合度不够,缺乏三茶统筹,缺乏三茶领袖品牌。

值得期待的是,正在编写的《昆明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起草内容表明,昆明将推动全市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态由“小产业”升级为“强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形成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活,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到2025年,昆明产值超亿元茶企达10家,其中超10亿元茶企2家;全市形成2个产值亿元以上茶产业加工集群,其中产值3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个,不断推动云茶产业由大变强,引领云茶发展。

普洱茶展示区。

“2023春茶已陆续上市,‘到春城喝一杯春茶,尽显人生春光美’,这或许是当下我‘茶事’缠身的诠释。”马铭阳表示,未来,既要通过雄达茶文化城发挥通衢天下之优,也要利用润誉茗科技有限公司的互联网之利,赋能昆明“云茶码头”新优势、新活力、新动能。

来源:昆明日报 全媒体首席 记者:廖兴阳,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云南昆明雄达茶城茶文化夜市闪耀十一黄金周

  在过去的十一黄金周里,流光溢彩的昆明街头主题“灯光秀”,接连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

  其中,茶香馥郁的雄达茶文化夜市,更是以其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和风情万种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和赞誉。

  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夜市,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年间。

  在宋代以前,茶文化几乎是上层阶级的专利。至于民间,虽然也饮茶,但与文化几乎是不沾边的。唐代后期在大城市中出现了夜市,至北宋年间统治者明确允许夜市,夜市的存在让茶走向民间,市民茶文化也开始兴起。

  宋代开封,三鼓以后夜市依然开放,商贸地点也不再受划定区域的市场限制。各行业分布各街市,交易量动辄达百千万。玩耍之地,交易通宵不绝。商贾聚集,自然要有休息、饮宴、娱乐的需求,因此酒楼、食店到处皆是。

  而茶坊也借此东风,乘机兴起,跻身其中。茶馆里自然不是喝杯茶就走,一饮几个时辰,把清谈、交易、弹唱结合在一起,而茶在进行人际交往的作用就被集中表现出来。

  一些大型茶坊已经成为市民娱乐的场所,同书记载,“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在这种茶坊中,不仅饮茶,饮茶氛围还营造一种仙人意境。

  繁华热闹是民间文化的主要特点,这种茶坊与文人墨客在林间江畔品茗有很大不同。开封的许多饭店卖饮兼卖茶,所以宋人称饭店为“分茶”。

  市民茶文化主要是以茶饮作为增进友谊、社交的手段,它的兴起已将茶文化从文化人和上层社会推向了民间,并成为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阴流转,千年之后,茶文化夜市再次在彩云之南、世界花都闪耀亮相。如今的茶文化夜市不仅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继承与礼敬,更是发展为一项高品味的文化休闲活动。





  据悉,亮相黄金周的雄达茶文化夜市只是“前奏”,未来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更具体验性和参与感的主题活动:市民除了能欣赏到大型的文艺演出及茶艺表演外,更能参与到名茶品鉴、谜语竞猜等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当中,亲身感受茶之四德「理、敬、清、融」的魅力。

  雄达茶文化夜市的兴起,不仅能向公众普及和推广茶文化知识,丰富休闲生活;同时也将为来昆游客和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品味「滇文化」的好去处。






  原标题:《新闻联播》打call的茶文化夜市,究竟有多美?

  注:内容源自悠游盘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1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