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休闲景观茶园

找到约417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开化龙顶系列报道之生态造就高品质,打造有机茶品牌——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

  走过许许多多的茶园,大都是绿芽绿叶绿丛林的绿色茶海,每一次看,都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舒适。此次来到建址于开化县小溪边村的“葫芦沟风情茶园”,这风景是配得上“风情”二字的,光听名称便已觉得诗意无限。

  茶圣陆羽的雕像屹立着,一只巨大的茶壶造型,壶嘴处流动着山泉水,站在观光亭上,俯瞰着这幅生机勃勃的碧色画卷,一条灵动的由鱼儿构成的鱼坝嵌在这行行绿色之中。顶着浮云多多的蓝天,听着汩汩的泉,望着满眼的绿,不禁感叹这个风情茶园竟将动态与静态结合在了一块。

  走进村头镇萌芽茶业的有机茶厂,沿路的墙体上描绘了南宋名将余玠的故事,据了解,开化县村头镇是余将军的故里。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余芬女士特此将余玠的嗜家乡茶、怀念故乡情,毕生战斗不息的丰功伟绩与地方乡土文化和茶园建立综合为一条独特的茶文化景观线路,进而构筑成了充满了诗意与情怀的休闲景观茶园。

  这片映照在蓝天下的苍郁茶园,每一株茶苗勃勃生机,它们被余芬视作自己的宝贝,是她用心亲自培育出的结果。在她的精心呵护下,茶叶向着优质化发展,吸引了许多茶客。

  余芬是开化人,1998年面临下岗这一变故后她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自主创业,开始从事茶行业。在1999年3月18日,余芬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她在开化县芹南农贸市场内开了一家茶庄。  

  余芬的茶庄在市场内异军突起源于她热情的服务和本着一颗把茶做好的初心,两季下来,她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正巧,余芬哥哥的一个客户闻声来到余芬的茶庄,在看过整个茶庄之后,他建议道:做茶业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基地。余芬把这个建议听了进去,开始踏上了寻找合适基地之旅。最后在2002年的10月,她选定了距县城30多千米的村头镇小溪边村,流转了180亩荒山,“高山净水出好茶”,余芬认为生长在高山上的茶叶品质高,坡度好,太阳围绕着茶苗生长发育,加上当地还有着采茶工人这一人力资源,这些条件使余芬有了进一步的信心。看着长势优秀的茶苗,余芬不禁在脑海中大胆地勾勒着未来的蓝图。

  开荒垦地、开沟平整、种植施肥,她以高标准建成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基地。从最初的一片荒山到如今的绿水青山,这是余芬赋予它的生机与活力。她坚守深山,扎实茶园管理,实施“茶园+基地+茶农”的模式,对于余芬来说,这才刚刚开始。  

  余芬坚持在茶园里施埋有机饼肥,并做到茶园内不施任何肥料,把有机的概念贯彻到底,通过勤锄草、灯光捕虫害的方式打造真正的有机茶叶药物“零残留”。在品质的基础上,余芬加强了对茶园的管理。她在茶园、加工厂陆续安装了监管设备,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实行网络化管理;同时也为高端客户提供茶园风光、茶叶生长态势、加工过程控制等企业远程监控资料,增强买家与卖家之间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互信关系。

  2003年,余芬注册成立了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有机开化龙顶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随后又打出“又一芽”商标,建立标准化加工厂房;“又一芽”有机龙顶茶的强势发展使其名声大噪。

  2014年适逢开化铆劲打造国家公园之际,余芬在老家村头镇投入650万元创办开化县余芬家庭农场,建成了如今生态环境良好的葫芦沟风情茶园。创业成功的果实余芬将它拿来与同乡的茶农们一同分享,她的开化又一芽有机茶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10个村庄的茶叶产品发展,辐射推广了560多户茶农,同时将“有机”的概念传播出去,让茶农掌握有机农业、设施栽培、基质肥料等多项现代农业新技术,帮助解决周边农户茶叶种植加工的问题、让茶香越飘越远,380余人(户)直接受益,与当地茶农共同增收发展。  

  如今,“又一芽”有机龙顶茶已发展成为衢州市名牌产品、衢州市著名商标,又一芽有机茶已连续13年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认证,公司固定资产增至1080万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成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由于产品品质优异,荣获第15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多届农博会金奖、开化龙顶斗茶会金奖等诸多奖项,远销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并在新疆、山西、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合作伙伴,开设“又一芽”品牌有机开化龙顶专营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1998年至今,余芬将一颗热忱的制茶之心付诸于行动,全力打造“又一芽”有机茶品牌,使葫芦沟风情茶园及茶楼组合成开化的一个特色小景,助力家乡发展建设。

  二十余年的风雨兼程、痴情坚守才有如今的“又一芽”。

  二十余年的倾情付出迎来了如今的回报。浙江萌芽茶业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等荣誉称号,而余芬本人也拥有着“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浙江省“双学双比女能手”、“衢州市优秀女企业家”等荣誉。

  打造更优质更放心的有机茶,余芬在逐梦的路上从未止步。

  来源:茗边

安徽舒城:醉美舒城兰花茶谷—赏湖光山色、享人间福地、逛人文舒城

5月20日,2023年第四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国博中心举行。大会以“非遗”与茶乡旅游的融合发展作为大会的主题,通过发布“中国茶技·忆之非遗”为主题的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以及主旨演讲等环节,推动茶乡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茶文化保护与传承。

本期为您推介“多彩茶乡—特色魅力茶乡”——安徽省舒城县。

申报单位:舒城县农业农村局

旅游月份:3-10月

推荐茶品:舒城小兰花名优茶、舒绿炒青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境内群山起伏、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越,人文底蕴深厚,红色旅游经典,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十四五”期间,舒城以万佛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推出三大旅游品牌:“湖光山色 生态舒城”、“人间福地 休闲舒城”、“悠久历史 人文舒城”,依托“山、水、人、文”等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舒城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观光游览、滨湖旅游、休闲旅游、科普考察旅游、宗教旅游、森林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等产品体系,城市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

01中国兰花香型茶叶第一县

舒城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代就盛产茶叶,并被列为贡品。

舒城是安徽绿茶主要产区之一,舒城以产“舒绿”和“舒城小兰花”而素负盛名,舒绿曾作为中国出口绿茶标准样,舒城小兰花是用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正常芽梢经独特工艺精制而成的烘青绿茶,创制于明清年间,属安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是兰香型绿茶代表,具有“兰草色、兰花香、兰花形”的“三兰”典型品质特征。具有“鲜醇爽口,兰香悠长”、“清香扑鼻,满口生香,齿颊留香”的“三香”特质。

国家级茶树良种“舒茶早”母株-舒城小兰花茶树良种

君子风,兰花韵。近年来,舒城县把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出产业,推进标准化、生态化、宜机化茶园建设,以融非遗元素,创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方向,以引领时尚、健康、文化生活为茶叶产品定位,大力宣传“舒城小兰花”茶叶品牌,做好品牌推介、拓展销售网络,依托世界兰花香型茶叶核心产区——中国舒城,打造中国兰花香型茶叶第一县。

古尖香标准化茶园基地

2022年全县有茶园13.3万亩,年产干茶4000吨(名优茶1450吨),一产产值7.5亿元,茶叶综合产值23.5亿元。舒城现有观光茶园5.2万亩,休闲观光茶园16座,茶馆18家,年接待茶旅游客1120万人次。

中国最美茶园舒茶九一六茶园

02湖光山色 生态舒城

舒城以万佛湖、万佛山、汤池温泉、周瑜城、新四军四支队纪念馆、舒茶人民公社景区、仙女寨、龙眠山、望母山、杭埠河、丰乐河等资源为核心,以高星级农家乐项目为支撑,打响“湖光山色 生态舒城”。

舒城小兰花金盆核心产地茶园

万佛湖

万佛湖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境内,江淮之间,大别山东麓,巢湖流域上游,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万佛湖集“山、水、泉、石、岛、崖、壁、池、林、鱼”为一体,它以旖旎的岛湖风景为载体,奇特的地质历史为依据,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底蕴,满目青山与一湖碧水相映成趣,形成了大坝景观、岛湖景观、火山景观、特色建筑景观、鱼文化景观、佛教文化景观、水利文化景观、历史人文景观、乡村旅游景观等为一体的岛湖文化旅游区,烟波浩渺,妖娆多姿,碧波荡漾,五彩斑斓,堪称人间仙境。

万佛湖 六安市人民政府网

万佛山

万佛山风景区位于舒城县西南、大别山东麓,距县城80公里,距省会合肥140公里,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6.4%,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是大别山主峰之一,因主峰似弥勒大佛面南盘座,竞秀的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上有古刹诸佛寺,寺庙门楣雕刻 “万佛名山”,故名万佛山。还有因万佛山中,悬崖绝壁之上拥有天然“万佛山”三字奇观而得山名之说。

万佛山 六安市人民政府网

万佛山野生动物有200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香獐、穿山甲、黄麂、原麝、大鲵等数十种。是科学考察的最佳场所,休闲养生的世外桃园,被称为动物的王国,植物的故乡,“植物基因库”。

万佛山茶文件馆

03人间福地 休闲舒城

以万佛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舒城开发特色滨湖旅游项目;围绕汤池镇汤池温泉,开发特色温泉旅游产品,建设温泉保健养生区;围绕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生态观光休闲区。极力打造“人间福地 休闲舒城”的城市品牌。

万佛山气候宜人,是理想的避暑疗养胜地,夏季平均气温为26℃,与山外温差高达10多摄氏度;碧涛万顷的森林是天然的氧吧,公园内每立厘米空气中含负氧离子14000多个,是城市的300倍,置身其中可享森林浴之神奇健身功效。

舒城小兰花磨子园核心产地

石塘村茶文化馆制茶体验

04悠久历史 人文舒城

古舒国的悠久历史、灵秀山水哺育出公学始祖文翁、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人”李公麟、中共早期情报战线代表“龙潭三杰”之一的胡底、抗日名将孙立人、著名政治经济学泰斗陶因等众多历史人物。游击战争时期,舒城是新四军第四支队指挥机关的驻扎地。

毛主席视察舒茶纪念馆

舒城以叶墩遗址、花城遗址、摩旗墩古遗址以及金鸡墩古墓葬群等物质文化,建设“古老文明”品牌。以西汉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鳞、“龙潭三杰”胡底为重点,打造“历史名人”品牌。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舒席制作技艺》为核心,以民间曲艺《小调胡琴》、民间文学《周瑜故事》、传统音乐《舒城民歌》、竞技游艺《显杨冲叉》、民间传说《梁祝传说》、民间舞蹈《杭埠河秧歌》及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小兰花茶、晓天橡栎、根雕和蒲扇)为补充,塑造“非物质文化”品牌。

农耕馆

05旅游市场不断开拓

旅游节庆推介活动丰富多彩

舒城曾先后举办了六安茶谷舒城兰花谷开茶节、万佛湖-富硒农业生态旅游文化节、“万佛山·万佛湖”杯旅游美食文化节、省直机关环万佛湖健身走、国际水上扁带大师赛、万佛湖国际库钓大赛、环万佛湖国际马拉松赛等30多场各类活动,使得舒城的知名度不断提高。

舒城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打品牌,先后在青岛、合肥、苏州、商丘等地举办专场旅游推介会,并多次组织参加省内外旅游博览会、旅游交易会、旅游推介会等促销活动,大力推介“山、水、人、文”等旅游产品。以周边和“长三角”城市为主要市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在省内外各大媒体刊登宣传广告,拓展销售渠道,经过多年努力,打响了舒城旅游品牌,目的地宣传初见成效。

舒茶九一六 映山红歌舞注:图文版权归舒城县农业农村局所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园休闲修建真的很简单吗?茶园基地该如何做?

依托地域特色产业发展休闲农业,实现三产融合,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层面都在大力提倡,但有的产业嫁接休闲比较容易,比如花卉、林果,有的又看似比较困难,比如茶叶。而之所以难,可大致归结为两个因素,一是采茶时节,二是加工方式。但日本的宇治茶却独辟蹊径多面开花,不仅茶叶卖得好,人气也是杠杠滴。

茶产业在农产品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尽管很小,但却是“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件,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将会由现在的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茶产业也会由大产业变成强产业,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茶园痛点

如果产业可以简简单单挣钱,谁也不想费事折腾休闲。

众所周知,全国各地那么多种茶的地方,但真正通过种茶赚到钱的,主要是福建和云南。为什么同样是种茶,浙江赚到的钱却没有福建、云南的多?

因为这两个地方的茶一个是可储藏可炒作的红茶和乌龙茶,一个是可长期做礼品收藏的普洱茶,而浙江出产的绿茶是即时消费品,越鲜越好,不管西湖龙井多好,只要是即时消费品,农民就很难通过种地来发财。

农民真的想通过种东西发财只有一种可能性,不是把农产品卖出去而是把人请进来,这也就是要做三产融合了。

茶叶生产基地做休闲农业,应重点要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茶景观

茶园景观设计主要讲究”因凭就势”、“随势造景“等手法。很多茶叶基地地形复杂,地势多变,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根据自然环境资源,采用自然式手法合理布置景观,形成不同特色的茶园、水体、建筑等景观元素,从而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常见的茶园设计手法:选择不同高度树种搭配种植,茶树与经济林套种,在茶园种植不同色彩的花树,将茶树种成各种图案等等。

2、茶体验

茶叶生产基地做休闲农业,不仅能使茶园的空间形式满足茶叶种植,还需要满足游客休闲、娱乐、体验等多种功能。推出系列茶事体验产品,开展茶叶采摘、山歌对唱、茶叶加工、品茶交流、科普培训等活动,满足游客有深度、有内涵且兼具时代气息的茶文化休闲旅游,感受采茶、炒茶、喝茶、玩茶的乐趣。

比如日本宇治茶园,每年组织大量的人到这里进行采茶,采得到采不到不重要,关键体会采茶的感觉。这里也会做很多茶主题展,将制茶过程全部做一个展示,并且有很多老爷子教你茶道。还有手工石磨抹茶、打抹茶等活动体验,各种抹茶美食也让人大饱口福。

3、茶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叶生产基地通过为游客举办沏茶、赏茶、闻茶、饮茶、茶道讲座等观光休闲活动,让游客相互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4、茶饮

茶叶不仅能开发美食,茶叶还能通过水浸泡、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成茶饮料。茶叶生产基地通过开发独特风味,含有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的茶饮产品,为游客提供具有营养、保健功效,清凉解渴的多功能饮料,从而增加产品供应与效益。

5、茶俗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有较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茶叶生产基地做休闲农业,通过挖掘各地茶俗活动,如茶与婚礼,茶与祭腌,饮茶习俗等丰富茶文化活动产品,如中国的饮茶习俗就有敬茶、擂茶、三道茶、迎客茶、留客茶、祝福茶、新娘茶等。

除了上述几点外,任何一个企业还要更加看重营销,可以说日本宇治茶的营销非常到位。不仅有茶女采茶会,每年评选宇治茶小姐,还有卡通形象及一老一小的宣传组合,老的就是老先生代表历史感,小的就是年轻的美女代表性感。活动吸引力很大,许多中国人都愿意去看。

搭配业态

当然,在非采茶时节,为了吸引人气,也可以植入其他业态,比如作为摄影基地与婚纱摄影社、摄影协会合作;也可以在茶园适量放养一些土鸡;与抹茶相关的烘焙体验也是不受时节限制的;搭配种植一些果蔬也是不错的选择。

和茶园类似,其实很多农业产业本身就是很好的休闲资源,只是人们不知道怎么去挖掘罢了。挖掘的过程,其实就是运营。运营也有门道,有的农庄可能投入不少却迟迟不见回本,有的农庄轻投资就能在短期内实现高回报,秘密就是有丰富的活动营销。

贵州铜仁的江口县怒溪镇骆象村,云雾缭绕,茶香扑鼻。茶园里,茶农正俯身采茶,游客拍照留念,山与茶、茶与人构成一幅精美画卷。

怒溪镇是位于梵净山东南麓,茶叶种植面积近3万亩。2019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8900元,其中,茶叶收入占85%。

茶产业让群众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因此,在推进茶叶品质提升的同时,该镇又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景区化”的定位,集合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大力推动“茶旅一体化”发展。

从重庆来的黄炳国,已是第三次到怒溪镇骆象村茶园。此次他带着家人一同前来,他说:“云雾缭绕的茶山,仿佛人间仙境。带家人来这里不仅能够欣赏美景,还能现场观摩手工茶制作,增长见识。”

茶园吸引游客来,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靠种茶增收的同时,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吃上“旅游饭”。今年,该镇累计接待各地旅客、商客近1000人次。

铜仁种植茶叶历史悠久,目前,全市建成7个产茶重点县,茶园基地面积151.0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128万亩,是贵州省第二大种茶大市。上百万亩的茶园覆盖黔东山岭,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铜仁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茶和旅游优势,茶产业发展要结合旅游,是今后发展的目标。”铜仁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茶产业发展科科长徐代刚说,不仅仅在江口县怒溪镇,全市其他茶叶园区都实现了茶旅融合发展。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精准脱贫。

为此,铜仁按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的发展思路,把生态茶园、民族茶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打造集茶园观光、休闲品茶、修身养性于一体的精品茶旅田园综合体,进一步促进融合发展。

同时,实施茶旅融合、园区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两大战略,通过推动茶业园区转型升级让乡村更美,带动农户发展农家乐、销售民族特色产品等脱贫增收。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进入富足阶段,过去对旅游的消费已经演变为休闲和体验,茶园的美景就会变成商品,可以为茶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与茶产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开始显现,并且逐渐成为茶农的重要盈利模式,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长三角规划所认为,茶叶生产基地转型发展休闲农业,可以使传统的茶叶生产过程转变为人类观赏与体验茶事活动的全新过程,使茶业具有生产和旅游休闲的双重属性,同时将农事活动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对接和优势互补,做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建立生态休闲茶园,既可带动茶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新型产业的发展,对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注:内容来源中农富通长三角规划所,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16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