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印象铁观音是品牌吗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竹叶青:3000亿茶行业必有一战!谁是下一个巨头?

消费领域近两年越来越卷,许多细分品类都开始有资本入局,纷纷圈地跑马,大则如咖啡赛道,小则如拉面、炸串,热闹非凡。

对比之下,茶叶行业显得存在感很弱。缺席A股多年,在2021年才诞生第一股。但是,冷清之下,已经有品牌在一步一个脚印,在行业内实现突围。

品牌是各种要素的综合系统,在建立起强大的系统之前,一个品牌到底要努力多久?

茶叶行业困局:缺高端品牌久矣!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20年中国茶叶市场规模达2626.6亿元,增长率为9.6%,市场规模呈现持续攀升的状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我国茶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形势。据分析预测,全年销售总额将超过3000亿元。

事实上,茶叶行业值得一个更大的数字。

茶叶行业长期品类多,品牌少,分散度高。中国名茶众多,为大众所熟知的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品类,都不是品牌。不同于咖啡,很多人在意咖啡品牌,但是对咖啡豆的产地却没那么关注。而茶叶行业正好与之相反。

如果你去过杭州西湖后面的茶山,看到山下的小街上,每家每户都在炒茶、卖茶,或许在线上还有一家小店。

新奇之余,你能清楚这个行业根本性的问题在哪里,分散意味着无法规模化、标准化,更无法走品牌路线。小农经济的存在,限制着这个千亿规模的行业发展。新华社、《人民日报》在2008年、2018年分别撰文指出,7万家茶企敌不过立顿。

同时,这是一个有很强地域性的行业,各个地区有自己的代表品类,种类繁多,我们常见的茶叶命名原则是产地+名称,比如安溪铁观音、安吉白茶。地域性强的产品,会存在“本地热,全国冷”的现象。

茶企的主要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一、产品模式,茶叶加工企业、茶叶厂商、个人作坊等。二、零售渠道模式。三、产供销一体模式。其中不少茶企业仍处在“占山头”的工厂时代,供应链效率低,价格信息差较大。

茶叶行业的困境,反过来影响了消费者选择。对于什么是一款好茶叶,普通消费者存在一定的认知门槛。知乎上能搜到不少这样的问题:“如何选择一款好茶?”“如何鉴别茶叶的好坏?”

缺少明确的标准,消费者对其认知门槛就会很高,同时选择成本大。价钱低的不敢买,价钱高的不知道好在哪里,担心“被坑”。茶叶品种、部位、形状、级别、特征等词语,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一一识别。随机走进一家茶店,光是识别各类术语都要费不少工夫,诸如窨制、贡毫、白毫、云芽、特级……各种名称搭在一起,种类繁多,选择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这样一个产品缺乏辨识度,用户体验千差万别,价格也是千差万别的行业。从根本上来讲,茶叶企业真正要做的是稳定、持续地打造有差异化的全国性品牌,并从消费者认知门槛、茶饮生活方式打造、场景细分等维度进行突围。

在各类新消费品层出不穷,社会已经验证过大众愿意为品牌付费的时代,急需全国性质的茶叶品牌,尤其是像茅台之于白酒、华为之于科技这样的高端品牌。

但是,茶叶行业真的没有这样的品牌吗?在绿茶行业,就有这样一个走在前列的企业。

跳出茶叶做茶业

从1998年开始,28岁的唐先洪接掌竹叶青。上世纪末的中国茶叶市场,区域性、碎片化更为严重,竹叶青出了四川只能当原料茶卖。但唐先洪发现,一个茶企贴一个品牌以后,附加值、溢价就不一样了。

见到这样的现象之后,竹叶青在业内率先提出以品牌发展为导向,采用了“跳出茶叶做茶业”的思路。

什么叫“跳出茶叶做茶业”?

在原来行业的普遍认知上做事,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进入新的认知,用新的打法。实现品牌跃进,不是依靠企业原有的运营团队和方法论就能完成的,要越过原有认知的鸿沟。

在确定品牌化战略的基础上,竹叶青专注做绿茶,而且择高而立,选择高端赛道,只做绿茶中的佼佼者。通过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有明显差异化的新产品理念,竹叶青建立起第一轮核心用户池。

这样的小切口背后是市场规模较大的赛道。2020年中国茶叶对内销售量达220.16万吨,其中绿茶销量占比58.1%,销量达127吨。中国的茶类文化中,绿茶的知名度高于其它茶叶品种。同时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超过7成线上购茶用户偏向购买绿茶。

小切口能带来高附加值,因为核心人群愿意为品牌支付高溢价。根据中国茶业流通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茶业百强企业榜单,竹叶青排名第四。而榜单前三名都是售卖多种茶类的公司。竹叶青是当之无愧的高端绿茶品牌,突破了区域割据、品类认知的现状,实现了以品牌定义品类。

那么,具体而言竹叶青是如何构建出行业护城河的?

人:紧盯新中产人群

QuestMobile发布的《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2亿新中产人群,其中80后占比50.8%。这类人早已成家立业,在家庭、职场、社会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经济地位上看,这类人已经居于企业管理层。根据《晚点LatePost》的报道,字节跳动8位核心高管7人是80后,证券、地产等各行各业的高管团队中都开始有80后挑大梁。早在2018年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新型雇佣关系趋势调研报告》就已经显示,高管多为“80后”。很显然,这类人商务拜访需求明显。

同时他们逢年过节也会有走亲访友的需求。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类人追求品质型消费,尤其在食品上,追求安全、健康、口碑,愿意为品牌溢价付费。

竹叶青的核心客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80后占整体人群的40%左右。其中高端送礼比例超过60%。打透这类人群,给品牌带来了高增长。

2021年3月春茶上市,整个3月销售实现同比增长40%;春茶销量显现长尾效应,截止6月,竹叶青明星单品论道同比增长36%。

货:重在改变认知

1、稳定的产业链,改变茶叶行业的小作坊式生产

竹叶青采用“茶农+茶企+合作社”的模式,由合作社组织茶农形成联合体,为茶农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竹叶青通过与合作社签订稳定的供销合同,保证茶农的稳定收益,同时确保原料稳定供应。并且竹叶青公司也拥有自有基地,能与规模化茶农直接合作。

原料有了,想要摆脱小农式的生产,还需要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在工艺上,竹叶青采用了“精益生产”的方式,打造全自动生产线,建立了38道加工工序与65道检测工序,将传统制茶工艺精髓与制茶设备结合,并研发实施了“五重锁鲜科技”——

绿茶尤其讲究新鲜,对于那些四季都渴望喝到绿茶的人来说,保鲜技术至关重要。竹叶青拥有专门的绿茶保鲜库,半成品生产后,进入零下13℃-零下18℃的冷库保鲜储存,一年四季,消费者都能喝到留存着春天味道的新鲜绿茶。

2、自建标准,引领市场

消费者之所以在购买茶叶中感到困惑,正是因为对于标准缺乏认知。在竹叶青的各种宣传中,反复出现“高山、明前、茶芽”三大标准。

高山,云雾多。一年323.4天云雾笼罩,一年不足950个小时日照,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茶树中含氮化合物、氨基酸和芳香物质会增加,口感上乘。

而在清明前,每一块茶园适宜采摘竹叶青的时间仅有5天左右,此时的茶芽几乎没有病虫害,竹叶青只采鳞片舒展后的饱满茶芽,1克论道级的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要从1000颗茶芽中甄选而出。

此外,竹叶青只采摘茶芽部位,挑选茶芽的大小、长短,还要兼具“形态美”,保证原料的精益求精。

3、产品三等级,化繁为简

打开竹叶青的页面,可以看到其绿茶产品非常简洁,主要有三大级别:论道、静心、品味。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降低选择门槛。

化繁为简的策略,一方面促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标准化的认知,便于做出选择。另一方面,企业选择单点进行突破,击穿之后便是10倍速的增长空间。

这三个品类的名称也跳出了行业普遍的叫法,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场景感、画面感的定义,唤起了用户对于美好自我的向往。

此外,竹叶青邀请世界知名设计师陈幼坚进行包装设计,一眼看上去,高端典雅的感受扑面而来。

场: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

茶叶行业本质上属于电商中立型产品,既需要有强大的线下体验门店,让用户对产品的品质有基本了解,也需要线上的布局,符合时代的消费趋势。

品牌不仅是产品,是logo,也是场景和共鸣,是消费者体验的集合。竹叶青的线下空间可圈可点,真正做到了强共情、联动。

目前竹叶青在全国布局了近300多家门店,其对空间的打造颇为考究。

竹叶青在成都有这样一家概念店:一进门,茶台、木质楼梯错落起伏,宛若峨眉的茗山叠岭;玻璃围栏巧妙地将空间切割出多个层次,层叠的线条勾勒出高低起伏的走势;金属色泽的天花板,投射下暖黄色的灯光,宛如茶山的第一缕朝阳;细长的吊灯,宛如茶芽上即将滴落的水珠……用高标准的写意和造景手法,力求还原峨眉高山的自然风光。

每一个茶客都可以和资深的茶艺师交流茶事,也可以聚会沙龙,亦能独坐品茗。

喝茶,从来不仅仅是喝茶。好的环境是带有情绪的,能自然而然地调动起人们的感受力。线下的门店首先给消费者一个好的感受,不是必须让他们在店铺消费,而是为了让他们对店铺留下深刻印象,体验好、感受好,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进而转化为消费。

同时,竹叶青也大力进行线上化布局的措施,尝试直播带货,布局小程序渠道,进行数字化会员的管理,其构筑的私域池也是新中产营销的重要阵地。

如何成为“社交圈”的必备茶品?

从产品到品牌的跃迁,中间是巨大的鸿沟。但是唯有品牌,才能占领用户心智,让如久旱逢甘雨的茶叶行业迎来新的活力。

有了好产品,如何扩展品牌影响力?

核心大单品策略,用品牌定义品类

品牌与品类的强绑定,一是展现品牌的定义能力,二是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1999年9月,国家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四川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独家拥有“竹叶青”商标的专用权,“竹叶青”不再是集体共享的地理标志商标。

竹叶青茶叶的特征,宛如竹叶,遇水则立,极具辨识度和可晒性,这一点成为其天然的宣传符号,消费者一旦建立认知,其产品便能帮其建立足够的记忆深度。

在品牌的建设中,凡是出现竹叶青,其后必会有“峨眉高山绿茶”这几个字。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前可口可乐CMO鲁秀琼曾说过:“核心大单品就是消费者的招募营,消费者的心智是有限的,只能记住几件事,核心大单品吸引其进入你的私域,以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地运营,让他去看其他产品。”

人群细分与场景细分聚合

在竹叶青“论道”的产品页面介绍中,依旧表达的是峨眉高山茶园、峨眉山明前茶芽,反复强调高端标准。对使用体验也做出了描述,对干茶、茶汤、冲泡过的叶子(叶底)状态进行了细致描述,满足了高端人群在心理上对安全、品质的追求。

同时,着重刻画了场景,高端人士的送礼佳品,将茶叶作为情感连接之物赠亲友。而赠送涉及到了社交网络,意味着成为社交圈的必备单品,帮助品牌实现“人传人”的口碑传播。

只要场景强度足够,那么消费者会第一时间想到你。

这样,竹叶青将产品、人群、场景三者一起,构成了强关联的交易场景。

高端化战略,用高势能人群代言

2003年3月,为提高“竹叶青”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竹叶青茶业选中“中国围棋第一人”常昊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将竹叶青打造成为中国茶叶高端品牌。

竹叶青多次被选作国际交往礼品赠予俄罗斯总统、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等,更于2006年受邀参加世界高端奢侈品展,并荣获世界绿茶金奖、高品质推荐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同时作为胡润百富周年庆典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合作用茶,亚布力论坛伴手礼,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礼宾用茶,竹叶青受到商界领袖及各界名流的一致认可。

借力其他元素

绿茶中所含的抗氧化剂、儿茶素、茶多酚、茶碱、茶氨酸等物质,对身体健康都有良好的功效。常饮绿茶可提高免疫力,抗衰老、减脂、也有助于保持心情愉悦。

正因绿茶有如此功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尤其是年轻人的“养生热”,竹叶青的增长潜力或将突破各个年龄层,成为年轻人常备的“续命水”。

而四川为旅游胜地,成都更是具有“网红城市”的属性,四川人爱喝茶,外地人到四川必去的景点中就包含茶馆。作为川茶代表,四川的各种茶馆中,少不了竹叶青。同时,在熙熙攘攘的宽窄巷子,竹叶青的线下体验空间显得颇为典雅,让人印象深刻。借力四川名片,也是扩展品牌影响力的天然选择。

数字化会员体系

竹叶青目前的会员数已突破百万,正进一步推动“数字化销售”,实现精准营销。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特殊的疫情期间,当所有茶叶店因疫情关店、收缩市场时,竹叶青却为会员们寄送赠茶,暖人心、拉人气。

未来茶叶行业必有一战!

在新消费时代,每个品牌都值得重做一遍。

随着国内消费水平提升,消费者的品牌意识逐渐加强,更倾向于选择品牌茶叶产品。同时,目前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位列世界第六,全球范围内有很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和中国相当甚至超过中国的人均茶叶消费量,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茶企品牌化意识的崛起,在这个古老的行业,未来势必有一战。

因此,未来品牌茶叶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渐提升,带动茶叶市场的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

当然,好的品牌,并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品牌带来的生活方式、情感溢价和品牌价值。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品牌化运作的竹叶青,不仅明确定义了自身所处的品类,还在价值观和情感上激发了用户的共鸣。

唐先洪曾说过:“中国人无论是达官贵富,还是贩夫走卒都喜欢茶,不仅因为茶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它带给人更多的是精神修为。生活的奢侈不仅是细节的雕琢完美,更多也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极致的内心感悟。”

在2002年,竹叶青提出了品牌传播策略“平常心,竹叶青”。正如这句宣言,做品牌绝非一日之事,需要无形资产和品牌价值的不断积累。

鲁秀琼老师曾说过:“如果只注重传播外延,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品牌内涵,那本质其实是流量的运营,流量的运营是没有办法真正变成品牌的核心的。”

未来,我们也看好竹叶青能继续坚守“三大标准”,深耕品牌化道路,稳扎稳打,作为中国高端绿茶品牌,引领全行业的发展。

春节即将到来,在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里,无论对送礼人,还是收礼人而言,竹叶青都是品质的代名词。经历过20多年的时间考验,竹叶青已成为传递温情、健康,以及文化底蕴的送礼之选。

欧阳道坤:新时代贵州茶品牌发展的“问”与“答”

2月9日,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乡村振兴局等单位支持举办,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暨贵州茶品牌创新营销思享会在贵阳举行。

会上,中国茶业商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茶企领袖俱乐部秘书长欧阳道坤围绕《新时代贵州茶品牌发展的“问”与“答”》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现特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今天6位公用品牌代表和5位企业代表的发言,让我感觉到了大家充满着情怀和激情,尤其是上午凤冈的谢会长以及下午的龚总,我非常理解他们。

我问了一下凤冈的朋友,了解到谢会长是凤冈锌硒茶的开创者、推动者,大家对他非常有情感,我深受感动。

同时也听到、感受到大家的一种焦虑和一些困惑。

究竟怎么做?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我们现场的专家也做了一些点评和建议,都非常好,但还是得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去应用。专家说的不一定全对,或者说专家说的理论上是对的,但不一定适合你的企业。企业老板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要善于识别,知识满天飞,专家满街走,到底哪些建议真正适合你的企业?你要去识别,不能听到建议就回去调整,今天向东、明天向西,这样经营企业反而是危险的。

今天下午主要交流的几家企业,我去看过三家,只有黄红缨茶业和毛克翕茶业没有去过。上午六个公用品牌地区,我只有“正安”没去过,其他地方我都去过,希望有机会能去“正安”参观学习。

今天大家都在说品牌,每人都讲了15分钟,我想如果用15分钟还没说清楚,那就说明你这个品牌本身有问题。什么叫说清楚了?就是让听众听明白了,能够明确、能够记得住、能够印象深刻。

如果这15分钟,只说一下客套话,说一些表面文章,大家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知道这个品牌是干什么的,那你怎么跟消费者说?消费者不可能给你15分钟,只会给5秒钟的机会,看能不能吸引到他,然后才有可能再听你说5分钟,这就到头了。这是我一个基本想法。

昨天上午参加理事会,在理事会上,我给大家做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分享,看到大家都充满激情、乐观、有干劲,我很感动、很开心。为什么呢?因为2022年是中国茶业非常困难的一年,刚才林总也讲到,去年八马想了很多办法才实现微增长,没有出现下滑,而大部分企业都出现了下滑。

2022年茶业的总体情况,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大致是生产成本上升20%,市场销售下滑20%。这个情况有高有低,有很多企业下滑到撑不住了,退出了市场,也有很多企业上升了,比如说八马就没有下滑,而是上升了,龚总的正德号去年增幅还比较大。这是通过做一些调研后得出的全国总体情况,生产端的成本上升,市场端的销售下滑,处在中间的茶企、茶商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生产成本从短期看,一个是气候的原因,再一个是疫情的原因,使得我们采茶问题比较严重。比如说江浙地区的采茶工主要从河南来,疫情管控严格,河南的采茶工过不去或者因为出去以后成本很高就不愿意出去了。

从长期看,我们中国名优茶生产方式的成本要上涨是不可逆转的。上午凤冈谢会长讲到一个村里面有多少人,但是留在家里干农活没多少人,农村人口流失越来越严重,所以说短期上是因为气候、疫情的原因影响了成本,长期来看我们名优茶生产方式肯定是有问题的。

去年这么困难,我们不少头部品牌的产品还涨价了,竹叶青的爆款产品“论道”从2280元涨价到2580元,唐总跟我说,没办法,不涨就顶不住了。成本上升推动了茶叶零售价上涨。

市场销售什么会出现下滑呢?从短期来看,因为疫情防控,把消费压下去了,门店销售遇到了困难,比如龚总的十家店,前后闭店了接近两个月时间,还有电商的物流,很多物流发不出去,很多地方不接货。

从长期来看,是经济形势的严峻影响了我们的消费,茶叶是一个非刚需产品。经济增长可能会长期低于5%,10%的可能已经没有了,大家不要想着明年、后年突飞猛进又到10%了,短期没有这种可能,能到5%就已经不容易。还有一个是消费者大规模的换代,原先喝茶群体是以“50后”“60后”为主力,现在是“90后”“00”正在成为消费主力,传统的茶文化、喝茶方式、茶产品的特点还是不是他们所喜欢、所需要的呢?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茶企、茶商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大家把茶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一定要思考这些长期的问题。短期的问题还不要紧,因为疫情防控已经解决了,天气问题可能今年就风调雨顺了,但长期的问题我们要多关注、多思考,甚至提早应对。

现在说品牌的问题。品牌有三个非常核心的要素体系,第一个是产品体系。产品体系是最根本的,如果产品不能稳定,品质不过关,那谈什么品牌?昨天买的一盒茶和今天买的一盒茶,喝的味道都不一样,怎么能叫品牌?所以说产品很重要,产品和产品线,整个产品体系,这些是基础,把基础做好才能谈品牌。产品做不好,产品不成体系,包装不忍直视,还谈什么品牌?这样的品牌花钱做广告也是浪费,所以说产品是基础。

第二个是语言体系。刚才很多专家说到“茶企业说了15分钟,但我没听明白”。在中国是用汉字来表达我们的品牌,我们茶行业比较普遍的问题是,茶叶品牌不说人话,有时候假装自己很有文化,说一些文言文,或是大家听不懂的话,或是很高冷的话。在未来面对年轻消费者时,用一些大家能够听得懂的、带有轻娱乐性的语言,甚至可以用一些网络语言。我关注了很多头部品牌的官微,八马的官微做得就不错,有轻娱乐,转发量比较高,点赞量比较大,评论也比较多。我们有很多茶业品牌的官微,几乎是全0,没人转发、没人评论,没人点赞。

第三个是视觉体系。图片、色彩、视频、设计等都非常重要,这是审美的问题。中国产业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审美需要升级,我们不能“以老为美,以土为美”。什么叫以老为美?文言文、古文、书法设计,你的广告语、品牌名称等用的字体你自己都不认识,消费者又如何能懂?再一个以土为美,说我是山上的,我是少数民族的,我是边远地区的、原生态的,想表现“土”,结果弄成了“low”。历史、文化、生态、民族都可以用现代审美来进行表达,并不是越土越好,土也可以做得很好看,因此品牌视觉、广告画面、店面和包装等都要进行审美升级。

关于这三个系统,每个企业老板都应该对照一下自己企业的品牌,有没有相关的毛病,要自己提升。

关于贵州茶叶产业品牌类型,刚才大家说得比较多,中国茶业商学院专门对中国茶叶的品牌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贵州茶的品牌分为三个大的类型。一个叫区域公用品牌,比如我们上午说的六个品牌,就叫区域公用品牌。第二个叫B端品牌,为我们下游的企业做原料供应、做OEM、做ODM。第三个叫C端品牌,大家下午说的就是C端品牌,面向消费者的品牌。

为什么这么复杂?多彩贵州嘛,贵州省那么丰富多彩,要想一个品牌全部统一起来很难。去年我跟徐秘书长也讨论过,湖南也遇到这个问题了,贵州品牌能不能把它做成一个认证品牌?将符合贵州绿茶3个标准或4个标准的茶,给他一个认证标签。比如说家电有个三C认证,不管什么家电,你必须符合条件才能给标签,消费者购买时就放心了。我们住的宾馆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它也是个认证,所以我们贵州绿茶有没有可能做成认证品牌?

上午讲的两个公用品牌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说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梵净山这个公用品牌的名称是有毛病的。我们的名优茶公用品牌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地名,一个是工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都匀毛尖等,前面都是地名,后面都是工艺,梵净山茶是什么茶?凤冈锌硒茶,“富锌、富硒”要到什么含量才能称之为锌硒茶呢?梵净山茶,凤冈锌硒茶,理论上6大茶类都可以做,消费者无从认知,就不能叫区域公用品牌,应该叫认证品牌。

还有正安白茶,我非常同意林总说的,福鼎白茶它是工艺,是六大茶的工艺的分法。像安吉白茶这样取名是有问题的,要跟消费者解释半天安吉白茶、福鼎白茶不是同一类茶,好在安吉白茶做了四十年的时间,有很多人知道了。贵州搞的正安白茶,刚才我都听的有点迷糊,正安白茶是工艺白茶还是品种白茶?后来知道了是品种白茶,和安吉白茶一样。但是安吉白茶取的名字有问题,他们后来也知道了,但是没办法,搞的时间太久了没法改了,当时应该叫安吉白叶茶,我跟安吉的朋友说,也许这比安吉白茶要好。所以我们正安白茶这个名字是有问题的,能不能退回去,重新取个名字,退一步再起跑,也许跑得更快。

B端品牌,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干这件事情了,就是产业链定位,比如我就做供应链,为下游企业做OEM,甚至ODM都可以。但是我建议不一定都要去做终端品牌,我们贵州不是提出来要成为名优茶的加工中心吗?什么叫加工中心?就是OEM、ODM,我就供原料,供原料也可以做成品牌的呀!比如说电器行业的富士康,一般小企业去找他,他还不给你干,雷军创业小米的时候找富士康,富士康就不给他做。十几年前我在企业工作的时候,给吴裕泰供应信阳毛尖原料,我们是有话语权的,因为我们每年提供几百万合格的稳定的原料,他在其他企业找不到这样的供应能力。

贵州这个地方,可以通过像贵天下这样的企业,或者是政府引导来投资做贵州的原料交易所、交易平台,规范原料茶的交易,降低交易成本。让外地企业到贵州来采购原料,不用像现在这样一家一家地去找企业、考察企业,我们当地的生产型企业也不用一家一家地去找客户,双方都找得很痛苦。从未来看肯定要这么干,印度和日本也是这么干的,交易很安全,效率很高。我们有可能的话,就去做平台品牌。

C端品牌分几个类型,我们商学院对此有专门研究,中国茶业C端品牌分为4个类型,应该说逃不脱这4个类型,这个内容我在贵州的一个研讨班上我讲过,一个叫渠道品牌。比如天福,大家可能知道的,北京的吴裕泰、张一元,现在我们龚总的正德号,八马,通俗来讲就是卖茶的,渠道品牌非常重要,因为中国茶叶每一个产品的品牌都不强,就需要一个强大的渠道品牌。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大的连锁超市、国际性大超市,它就是个品牌。我进到超市里面那么多的产品,可以闭上眼睛买,为什么?因为我相信这个店是靠谱的。渠道品牌对中国茶业非常重要,如果说中国茶业未来有重大的机会应该就在渠道品牌。八马这个品牌就是,以前八马是个垂直品牌,单一做铁观音的,后来向渠道品牌转型。我个人认为还不够彻底,不够坚决,不够明确,有点依依不舍。我和王总也聊过这个话题,比如他用的广告语“认准这匹马,好茶买八马”指的就是渠道品牌。

横向品牌指的是跨茶类的。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小罐茶,小罐茶就是个产品的横向品牌,全国茶他都在做,虽然跨茶类,但它是个产品品牌,不是渠道品牌。我们企业也可以干这个事情,把贵州的各种茶,像湄潭栗香茶业的大地标产品,就是把贵州的几种名优茶集在一起,横向做。

垂直品牌就是做单一茶的,比如毛总的企业可以就做银球茶,做垂直品牌。

庄园品牌,刚才发言的黄红缨茶业,虽然没去过,但听很多人讲过,我认为你这个品牌可以明确定位成庄园品牌。这样逻辑就顺了,下午听了一下,黄总企业应该做个四个茶类,只有用庄园品牌的逻辑可以把它弄顺,要不然品牌逻辑不通。我们找机会去看看了再讨论,没亲眼去看,不能胡说八道。

我们商学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中国茶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中国茶叶的C端品牌只有这四种,没有第五种,不接受反驳。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我们私聊讨论。我们每个老板都要想想自己是什么品牌?每个品牌的逻辑不一样,产品线、产品结构都不一样,品牌价值也不一样,营销方法也不同。

贵州茶发展了二十多年,我们要回到原点想一想贵州茶的特质究竟是什么,去年贵天下的龙总也跟我聊过这个事情,因为他原来不做茶,他的朋友圈很多人也不做茶,别人问他贵州茶究竟有什么特点?他只好把“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口号背下来,消费者听了还是懵的。这不是茶的特点,而是气候特点,是地域特点。那产品到底有什么特点?昨天会议上也在讨论这句话,最终这个产品呈现给消费者的是什么特点?它的特质是什么?别人有的不要说,只说我们贵州有的别人却没有的东西,看我们能不能找出这样的特点来。

有时候我们交流贵州茶,却找不出贵州茶的特质,说了半天消费者听不明白或消费者认为这不是你的特质。

找不到特色,产品开发出来不知道怎么说,品牌也不知道怎么说。昨天晚上和徐谦会长聊到,应该把主要领导办个小班,先让他们搞清楚、想明白,因为他们掌握着资源,引导着这个产业发展方向。

关于产品,贵州茶要认真思考,要把贵州茶的特色搞清楚,它跟茶叶产品的最底层密切相关,任何产品不管叫什么名字,不管什么颜色,用什么盒子装,消费者最终喝的是茶,最底层的始终是茶叶的特质,什么香气、什么口味。

往上走一层,是内包装方式。内包装方式很重要,有大桶装、大袋装、小袋装、银球状、饼以及砖等方式。如果是一块砖,消费者喝需要刀撬,像银球状的就很好玩,我回去泡过,一个一杯,不用勺子挖,也不用手抓,很雅观,也有标准,不会倒多了或倒少了。内包装方式跟冲泡方式紧密相关,用手抓是不靠谱、不雅观、不卫生的,也显得不高端,建议做品牌的企业,认真地去解决内包装方式这个问题。

再往上面走,才是外包装形式,是长的、方的、圆的、木的、铁的、铜的、竹子的、纸的、裱糊的还是卡纸的,装什么,这是外包装形式。最高层面的是要有品牌表达。产品本身就是媒体,产品包装设计得好,放在店里、消费者买来送朋友,或者消费者在办公室打开喝,自然而然就是媒体。有一次我在机场看见一个电子屏广告,看了半天不知道在讲什么茶,说什么品牌?外包装形式是我们品牌的调性,品牌的语言系统,品牌的视觉系统都可以在这上面表达出来,所以产品本身就是媒体。

这四个层次,很多企业就停留在了品牌表达和外包装形式两个层次,找人设计一个logo,想一句广告词,换个颜色,然后换个包装,底下的两层却没变。我认为大家要高度重视到茶叶之茶,这非常重要,产品究竟是什么香气、什么口味、什么外形以及什么颜色等,往上走才是讲究包装的问题。

关于广告语,刚才专家们点评了很多。每一个品牌想广告词都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主意,甚至拿钱买,买来的也还不满意。

我们广告语大致分为四个类型,没有哪个对哪个错,也没有哪个好哪个坏,具体看企业这么选、怎么用。

第一个类型是产品价值。比如说小罐茶的“小罐茶大师做”虽然饱受争议,但他说的就是产品,比如我们说茶园是原生态,产品是古法制作,这都是产品价值,也可以看其他行业,农夫山泉的“农夫山泉有点甜”,也说的是产品价值,也没毛病。要说得准、说得好,把价值抓出来,这个通俗易懂的价值就是消费者感兴趣的。

第二个类型是场景号召。像八马的广告用的“认准这匹马,好茶买八马”就是场景号召。“怕上火 喝王老吉”的广告你们还有印象吗?电视广告里吃火锅,吃得满头大汗的,这就是王老吉的场景号召。小罐茶的年迹品牌,杜总跟我说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年迹茶,做时间的朋友”,挺好,但好像还不够劲。后来他们几个人在办公室头脑风暴,想出了“老朋友,喝年迹”这句话,这就是场景号召,老朋友见面就喝年迹茶。

第三个类型是美好事物。我们茶用得最多了,喝这个茶享健康人生,喝这个茶品味人生,就是美好事物的联想,“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同样是美好事物的联想。如果你能想到一个好词,把产品、品牌跟一个美好事物联系上,就是很好的广告语方案。

第四个类型是价值主张。做品牌一定要有价值主张,比如贵天下,广告词叫“献给生命中的贵人”,其实这就是个价值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中的贵人有感恩之心,用行动去致谢生命中的贵人。

广告语大约是这四种类型,没有哪个对哪个错、哪个好哪个坏,都可以用,看是否适合产品的特点和品牌的定位,还有品牌的发展阶段,如果想不到好的广告语,就找人帮你想,找专业机构帮你想。

赖晓东、娄向鹏都说到了多和少、变与不变这个问题,什么叫多和少?做企业的老板们都会发现,一个广告画面恨不得说很多话,觉得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大字小字、上下左右到处都写满。实际上恰恰相反,我们一定要找一个东西出来,只要一句话,把你认为最重要的和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东西提出来。你会发现品牌广告上面的内容越多,这个品牌越小,品牌广告内容少的一定是大品牌,因为他说一句话就够了。

再一个变与不变。有的企业做品牌,今年一个广告词,明年一个广告词,老在变,本来就没什么钱,还让人记不住。要做品牌,能不能把一句话长时间地说,天天说、人人说,消费者不就有点印象了吗?本来就没什么钱,没多少能力投放广告,结果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那等于没说。做品牌的朋友需要特别注意这些。

再一个区域、受众、媒体、节奏的控制,比如说我们有些品牌就是区域品牌,你跑到区域外打广告,就是扔钱。在哪个地方做广告,哪个地方做传播,选什么媒体,主要传播给哪些人,要将区域、受众、媒体进行组合,还要控制节奏。比如说做绿茶的朋友,过完春节广告就应该出来,提前一个月的时间把大家调动起来,新茶上市了就会形成销售。

很多做茶的老板,有一个特点——志向远大,我要做全球怎么样的,做中国怎么样的,于是到处打广告,这是不行的,做商业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比如说我们的产品想进入山东市场,山东1亿人口,你不可能山东全面铺开,这也做不到,先做济南市场行不行?在济南将产品定位卖给哪些人,选什么样的媒体去做,什么时间点去做,以及节奏问题,精心去设计,用有限的钱产生尽量好的效果。

广告其实分两种,一个叫品牌形象广告,比如黄红缨这样的品牌,有一个形象广告,就长期宣传,我就不指望他卖货,让别人知道我就行了。另外一个是品牌促销广告,春茶上市、中秋节、春节、公司10周年庆祝等,春茶上市搞一个春茶的活动,中秋节搞中秋节的活动,春节搞春节的活动等等,形成时间节点的促销,但是注意我们的品牌形象广告是不能变的。

区域公用品牌它不是空的,很多做品牌的朋友比较强调形象和广告词,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功绝不是这么简单的,这是个系统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区域茶产业的问题。刚才娄总说要设计logo,这个我有不同的观点,logo的本质作用是让消费者认识并记住,用汉字组成一个logo也可以,不是非要设一个标识,设计个标识消费者也不一定记得住,用自己的名字,比如黄红缨三个字就是个logo,贵州绿茶四个字也行,不一定非要设一个标识,还不如四个字简单直白。

区域茶产业是什么呢?要有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工艺,特定的规范与标准以及茶产品特征,才能够形成区域茶产业的公用品牌。比如贵州绿茶为什么难以成为公用品牌?贵州是多彩的,东南西北本身就很复杂,你想用一个品牌统一起来是很难的,工艺没法统一,标准没法统一,规范没法统一,出来的产品特征也是不统一的,很多省干这个事情都没能成功。

还有一个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今天上午讲有的地方开始管理区域公用品牌,不能什么人都用,要有标准、有准入条件、有监管、有处罚、有退出机制,把这管理好。什么叫特定?就是独有的,通过独有的茶产品风味特征呈现给消费者,要不然就没有特征。我们有些茶为什么能卖到全国各地?有消费者一看、一喝、一闻就知道,比如说岩茶,一喝这个味就是武夷山的茶,比如西湖龙井,扁扁的、黄黄的、有豆香的,就是典型特征。那我们都匀毛尖有什么特征?你一定要找出特征来,和信阳毛尖有什么差别?我一个行业内的人都喝不出来,消费者就更喝不出来了。

什么叫独有?第一是有没有独有的风味特征?第二是风味特征的辨识度高不高?一看一喝就能知道,第三是消费者喜不喜欢,这是决定性的,爱的人多不多,爱得深不深?有的人喝岩茶会上瘾,喝普洱茶上瘾,喝铁观音上瘾,喝龙井上瘾,爱得很深。

我们每一个区域茶产业,包括企业品牌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这个风味特征辨识度高不高,消费者能不能喝得出来,能不能让更多人喜欢,并且一旦喜欢上就离不开了,还和身边的朋友们推荐,这些做好了,那一定能成。

还有区域内单品类茶的1+N,茶产业单品类的1+N是什么意思?原先我们一个区域只制作一种茶,大概有十来年的时间开始在一个区域搞多样化,就是在单品种茶上面又加N个茶类,1就是有规模的标准化的,比如说都匀毛尖,都匀毛尖一定有一个产品线,能够做出规模并且很标准,同时需要N个个性化的都匀毛尖。举个例子,比如普洱茶里面,有几个大品牌的产品都是标准化、规模化的,但是也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东西在一块形成一个产品生态,来供消费者选择。比如普通喝茶的人,就选大品牌标准化产品,比较简单靠谱;有特殊爱好的,追求个性的,要易武、要老班章、要古树,就让消费者选择。所以大的是标准化的一个产品线。还有N个个性化的产品线围着它,把这个区域公用品牌撑起来,这就是单品类的1+N。

中国茶大家说得比较多,我认为如果不在一个框架下思考问题很容易发生争论、抬杠、互相怼起来。中国茶我们把它分为三层,为高、中、低,可以用三句话对应起来,琴棋书画诗酒茶,典型的文化茶;平常说的烟酒茶,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把它称之为社交茶;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称为生活茶。

你的品牌究竟是做哪个茶?品牌不同的定位,做品牌的方式就不一样。用做生活茶的方式做文化茶行不通,用做文化茶的方式做生活茶也行不通,所以大家容易抬杠,互相怼。文化茶,我们就按照文化茶去做,其他茶就先不讨论,就要把文化茶说明白,产品怎么构建,品牌怎么建设,价值点怎么挖掘,怎么传播,广告语怎么设计。什么都想干,估计什么都干不好。

这个“1”指的是一个具有风味特征的标准化、规模化的产品线,以中低为主,可能还有一些高端的。N个典型风味的个性化小规模产品线,以中高为主,也可以做一点便宜的生活茶。

不知道我表述清楚了没有,做茶的同学们大约理解这个意思,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有很多品牌、产区是没有搞明白的,就东南西北乱弄,我们做企业的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

一个区域内出现多品类,在贵州就很明显了,十几年前一个区就制作一种茶,后来搞多元化,为了提高茶园的效率,让农民的干活时间长点,收入高点,企业的经营产品多一点,发展成了多品类。

那么多品类和我们当地的主品类有什么关系?我们也通过1+N来看。都匀毛尖就是1,可能做都匀红茶,都匀白茶,还有黑茶都可以做,这些就是N。但是要把1做好,N才能做得好。1都没做好,上来就搞一堆乱七八糟的,肯定有问题。

中国产业的金字塔理论,我写的一本书中专门把它作为一个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框架,要不然我们永远讨论不清。我们朋友喝茶聊天,只要超过5个人肯定吵架,为什么?说的话都不一样,你说文化茶,他说社交茶,我说生活茶,肯定搞不到一块。如果统一,我们今天说文化茶怎么做,明天晚上约另外两个人说社交茶怎么做,后天约三个人说生活茶怎么做,就可以说得清。

一个主品类是都匀毛尖,高中低都要做主品类,再有N个辅助品类。在都匀做毛尖,要做个很高端的红茶是不靠谱的,中低端的是可以的。每一个产区区域内一定要有一个主力的品类,再加上N个辅助品类,看产品线怎么安排。

最后来说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分为四层,一个叫产业基础,你得有基本的产业基础,基本规模。第二个得有产品能力,产品要能把它做得出来,做得比较稳定,把它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比如贵州就有这个问题,有很多地方以前不做茶也不种茶,很多人都不懂,不像有的地方,祖祖辈辈种茶,小孩子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第三个就是产品品牌,要呈现出产品品牌,最后才能够形成公用品牌。没有这三个,一上来就说公用品牌是不靠谱的。这就是区域公用品牌的方法论。

但每个地方应用方式不一样,一个区域公用品牌,N个企业产品,这需要一堆人做,一个人是做不起来的。需要很多人和企业来做,最好是有几个龙头企业在前面领着,后面再跟着很多小企业,这样才能撑得起公用品牌。

如果没有产品品牌的支撑,这叫区域公用品牌空心化,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刚才说1+N,我们1这个标准能不能做出来,同时具备多样性的能力。比如我做龙头老大,我一定做标准化,做出1来。另外一些创业者如果是小打小闹,就别做1了,做小个性茶跟在后面玩,有钱挣,生活过得不错就行了,要做1的人一定是要想办法做大,往前跑,做出规模。

再说到产业基础,贵州的产业基础很厉害了,一个县二三十亩的种植面积,种植规模比较大,自然生态环境比较好,但是茶园结构和生产模式这方面的问题很严重。有很多高山上东一块西一块的,还有很陡的坡,这以后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没法干了就要撂荒弃采,因为采下来的成本比卖得还贵,就没法采、没法干了。所以我们茶园结构和生产模式都需要注意,未来可能会出现专门为茶园进行第三方服务的公司,像河南、河北收割小麦的联合收割机,就专门有公司干这个活的,到你家收割多大面积收多少钱,农户不用买机器、不用培养操作工,也不用维护机器。茶园管理未来一定要走这个路子,第三方服务公司给你防虫治虫,你就不用操这个心了,他来告诉你什么虫来了,该怎么对付,除草、采茶都会由三方公司来服务。如果要一个茶老板懂防虫治虫,还有懂抗旱、防冻,还要去找采茶工,慢慢地你就搞不了,其他的农产业都在分工了,相信中国茶叶未来也一定会这样做。

安徽农业大学茶学院的原院长在六安的一个县里挂职做副县长时就做过实验,效果还不错。组织第三方给你做服务,你不要考虑那些专业问题了,施什么肥,第三方给你检测,再把肥料配给你,怎么防虫治虫,第三方告诉你,甚至帮你干,你就不用管了。

大家为了中国茶的发展,为了贵州茶的发展,能够在百忙之中坐在一起,花两天时间一起探讨,我深受感动。今天我就分享到这里,送句话给朋友们,让我们相约同行,希望大家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来源: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行业正面临变革和破局,你准备好了吗?

3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什么?


你可以骑着摩拜行驶600m;

你可以用巴氏刷牙法刷一次牙;

你可以听完一首情深意切的歌;

……


而在帧帧寸金的央视,

你可以讲一个完整的品牌故事。



3分钟,一天3次,

这是八马茶业,

和“大国品牌”的首次碰撞,

也是茶行业第一个茶企品牌,

和“大国品牌”的初次联结。


很多人问:为什么?


如果你问一个爱喝酒的人喜欢喝什么酒?

喜欢白酒的可能会说“茅台”,喜欢啤酒的可能会说“百威”…

如果你问一个爱喝茶的人喜欢喝什么茶?

他/她可能会说“大红袍”、“铁观音”、“白茶”、“普洱茶”…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白酒三巨头”2018年上半年占白酒市场份额80%;百威、哈啤、雪花、青岛“啤酒四大巨头”占啤酒业市场份额70%;据公开数据统计,20家上市茶企占茶市场份额0.5%...


所以,茶行业品牌发展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有品类品牌,无企业品牌。

 

这将会导致一系列市场问题:



消费者购买缺乏依据和方向;

无序竞争和低层次竞争;

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

缺失了价格标准和品质标准;

地域性限制,难以全国化甚至全球化;

文化氛围太重,茶企难有个性;

没有打造明星产品的意识…



所以,“大国品牌”要从品类品牌中破局而出,它首先得是一个“品牌”。

 

要打造一个品牌,有三个关键词:内容、渠道、时机

 

我们来对比八马茶业的2018年,我想它可以成为茶企推广品牌的范本。


一、内容——“东湖之光”


一个伟大品牌的核心一定是伟大的产品。


△八马茶业“东湖之光”系列产品图


我们知道,东湖之光原本并不叫东湖之光。

 

它原本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名字,如果非要有,那可能会叫“八马十大名茶”,一听就知太过普遍,辨识度不强,依然还会以“品类”的名字在市场上流传,比如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云南普洱…

 

但在“东湖茶叙”之后,它便有了“东湖之光”这个名字。


我们先不说“东湖茶叙”,先说说“东湖之光”是什么样的产品。


2016年,八马提出中国好茶的四大标准


安全


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是挑选好茶的首要标准;


对口


符合体质和口感,是为适合茶友的体质和口感制定的个性标准;


正宗


稳定


是挑剔的原产地、原树种、原工艺好茶标准;


是保证品质不变,保留茶友熟悉味道的好茶标准。


因此,东湖之光是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的产品:

原料要求:来自八马茶业可管控茶园,茶园管理全部按照国际标准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

产品要求:通过好茶园、好茶种、好技师,制作出达到“好茶四大标准”的产品。


不论是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云南普洱、福鼎白茶、西湖龙井、红星红茶、茉莉花茶、黄山毛峰、碧螺春、利川红茶、恩施玉露…哪一种茶类,也不再局限于“十大名茶”,只要满足“东湖之光”的产品要求的茶,就是八马的“东湖之光”。模糊茶类品牌概念,建立产品品质标准和价格标准,着力打造企业产品品牌。


△八马“东湖之光”产品宣传图


纵观2018年,“东湖之光”已成为八马茶业进入战略3.0国茶时代的产品品牌代表,不论是八马茶业本身,经销商,还是消费者,不再囿于是铁观音还是大红袍,而是先“东湖之光”,再以自身喜好定品类,这已是一个企业打造产品品牌的成功先兆。

 

到这里,我们便可以下结论,2018年的八马茶业,专心、专注地打造了一个好产品,从品牌角度来说就是好内容——“东湖之光”。


二、渠道——围绕事件进行的360°

线上线下宣传



据统计,每个人平均每天要接触超过6000个品牌的信息。


如何在这6000个品牌里脱颖而出,让你的目标受众记住你,所有品牌都在为之努力。

 

八马非常清楚,茶产品最关键的一点,是喝掉。所以,不论这个行业给茶赋予了多少种功能,传承文化、促进社交等等或高大上或温暖人心的赋值,最终一个人要记住这个茶品牌,依然是喝过它的茶。

 

因此,八马茶业做了一件事——“东湖之光”全球品鉴会。

 

△八马茶业“东湖之光”全球品鉴会厦门站


自“东湖茶叙”之后,八马迅速在福州、泉州、厦门举办了“东湖之光全球品鉴会”,让与八马联系最为紧密的第一批人先了解“东湖之光”,品鉴“东湖之光”,留下“东湖之光”完整的品牌印象和体验感受。

 

之后,依托八马1300多家线下门店,以门店为单位,组织开展“东湖之光”品鉴会。除此之外,不仅注重国内的宣传,出了国门,也将其带到每一个八马到达的地方, 截止目前已历经20个国家52个城市


△2018八马“东湖之光”全球巡回品鉴会香港站

△2018八马“东湖之光”全球巡回品鉴会深圳站


1300多家线下门店分布全国,无数场国内国际“东湖之光”品鉴会,以及电商平台产品迅速铺陈上新的便利购买,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方便、快捷地喝到“东湖之光”,这是一个茶产品想要打造品牌时,需要做到的基础条件。

 

让能够想喝“东湖之光”的人,有多种渠道喝到之后,八马茶业还做了一件事——线上品牌宣传。

 

我们所说的渠道,是一种泛指的渠道,一句话来解释,那就是任何能展示品牌的方式和地方都可称之为渠道。

 

因此,活动可以称之为一种渠道,媒体宣传报道、异业合作也是渠道,“大国品牌”也是。

 

这里不再例举八马选择了哪些平台,百度一下就可以。我们想说的是,八马在举办“东湖之光”全球品鉴会时,同时在线上的宣传上也不断重复、强调这个产品品牌,分享它的故事,讲述它的品质,统一的包装等等。

 

在每一个看得到八马的地方,都能看到“东湖之光”。


△八马茶业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曾有句网络流行语叫做“重要的话说三遍”,品牌打造在前期阶段也是如此。一个人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东西会更有亲切感,而八马在每一个渠道都不断强化“东湖之光”的形象,让更多人熟悉它,从而产生“想喝”的想法。

 

从6000个品牌中脱颖而出,现在已经不能靠一种渠道走到黑了,一定是全方位多渠道的组合,洞悉产品本质来设计展开,如八马茶业的“东湖之光”一样,最终还是要让人“喝到”才算完成一个阶段。


三、时机——“东湖茶叙”


每个品牌一定要精心设计自己的出场方式。

 

可能有人会以为“东湖茶叙”是“东湖之光”的源头,其实刚好相反,“东湖茶叙”是“东湖之光”的果,只是它选择了在“东湖茶叙”上亮相。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郑板桥

 

虽然东湖宾馆的景色真的很美,但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喝茶的人才是。

 

△中印武汉东湖茶叙现场图

△莫迪总理在推特和微博上的动态

△八马茶业为“中印武汉东湖茶叙”提供茶歇服务在“新闻联播”播出


“东湖茶叙”,是“东湖之光”出场的最好时机。

 

为什么说“东湖茶叙”是果呢?

 

因为八马茶业已经先有了好的内容,既符合好茶四大标准的各茶类茶产品;构筑好了能够直通目标消费者的各个渠道,1300多家线下门店及各个宣传渠道和异业合作渠道;才能等待适合它亮相的时机。

 

因此,是先有了“东湖之光”,才有“东湖茶叙”上的亮相。

 

然后,一炮而红。

 

 “东湖之光”是一个产品吗?

是的。

“东湖之光”是一个品牌吗?

是的。

那么,八马是一个品牌吗?

当然是。


因为,一个伟大品牌的核心一定是伟大的产品

 

这首先就解决了“大国品牌”中首先必须是一个“品牌”的问题。

 

接下来就要说说“大国品牌”的“大国”。



大国品牌:以大国精神成就“大国品牌”,寻找、培育、塑造一批能积极推动“中国造”在全球商业竞争和文化交流复兴的国家级品牌。


我们来看一组大咖们对“大国品牌”的诠释和要求:


中国广告协会会长张国华:品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产品的输出,更在于它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国家名片,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兼党委宣传部部长曹钢材:大国品牌首先需要有社会担当、责任担当、使命担当……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文荣:大国品牌,应当服务于国家意志、展示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并且在各自行业具有强大的引领力。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党委书记长朱连宇:能否称之为大国品牌,首先一定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大国品牌首先要有全球化的视野与格局,能代表中国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与世界品牌同台竞技……

 

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CEO王晓峰:大国品牌不仅要能够代表中国,还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国品牌有:TCL,摩拜单车,红豆集团,安踏,相宜本草,众泰汽车,汉腾,柒牌,东鹏瓷砖,立白,纳爱斯,海南海药,天朝上品,安通控股,利郎,欣龙控股,格兰仕......



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在八马茶业入选央视“大国品牌”发布会上,接受“说茶”采访时阐述了他对“大国品牌”的理解:“‘大国品牌’是能够代表商业竞争及文化交流的国家品牌。

 


2013-2017年度连续五年铁观音原产地(安溪)纳税第一;

累计建设可控生态茶园合作基地近5万亩,带动茶农1万多户;

服务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在中印两国领导人在武汉东湖的非正式会晤提供茶叙服务;

开设了京东八马万亩绿色茶园专供,今年仅此项目销售额将突破一亿元;

连续多年成为全网乌龙茶销售第一的企业;

......



我们来看看八马在往“大国品牌”的方向上,还做了哪些努力?


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是国家“非遗”。八马茶业建设了非遗传习所和非遗展示馆,传承和发扬乌龙茶传统技艺。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公司建立了铁观音工坊、文化长廊、茶叶展厅、茶餐厅、茶庄园等,推进茶叶包装、茶叶食品、茶叶物流、茶具等多个行业不断提升。

 

二、助推乡村振兴,

带动广大茶农脱贫致富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治国方略下,八马以全品类2.0战略为契机,实现了精准扶贫,带动了当地茶产业发展和茶农增产增收。

 

八马茶业在全国主要茶叶原产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小茶厂)+茶农”模式,累计建设可控生态茶园合作基地近5万亩,带动茶农1万多户。之前,八马茶业与安徽省金寨县政府共同承办“弘扬长征精神,助力老区脱贫”活动,开发“六安瓜片”产品,将老区名茶进入八马的渠道销售,带动当地的茶农一起创业、脱贫致富。

 


今年国家领导人东湖茶叙之后,八马在湖北省恩施市开发了大量恩施玉露和利川红茶产品,在八马各大渠道销售。下一步,八马还将在全国一些欠发达地区设立基地、建立加工点。


三、“喝好”体验折射文化自信,

外交舞台演绎“国茶”战略


作为中国茶代表,八马茶业服务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海丝国际艺术节、中印东湖茶叙等国事活动,礼献茶叙外交,让世界看见中国茶。作为中国茶代表,八马茶业服务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海丝国际艺术节、中印东湖茶叙等国事活动,礼献茶叙外交,让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与快乐。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有情怀,有温度的“大国品牌”形象。 

 

2018年,跟随八马“国茶”战略的步伐,东湖之光全球巡回品鉴会开启了“为您喝好、为中国喝好、为世界喝好”的国茶世界之路,截止目前已历经20个国家52个城市。

 

△八马董事长王文礼接受“说茶”采访


关于“为什么是八马作为茶行业唯一入选‘大国品牌’的茶企?”这个问题,王文礼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入选‘大国品牌’,首先要有三个内涵:品质、可持续、责任。八马三百年一杯茶,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八马从一家乡镇小厂,逐步发展成中国茶业领军品牌,拥有1300多家连锁店,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说明了八马的品质,说明了八马的可持续性,也说明了八马的责任和担当。”

 

最后,王文礼说:“无论有无‘大国品牌’的加持,八马都将坚持自己的既定步骤,稳扎稳打,通过好品质,吸引、影响消费者。有了‘大国品牌’的加持后,可以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八马,八马将会加快全国连锁店的布局,同时也会加快十大名茶产区的布局,让“买好茶,到八马”更落地、更贴近消费者的诉求。未来在中国将会拥有超过10000家的八马连锁店,2019年将开始在全球范围开店,沿着一带一路的路径,加速全球门店布局。


国兴茶兴,与祖国一同崛起的中国茶,必将诞生伟大的品牌。

 

八马,已在这条崛起的路上全力前进!

 

△2018八马茶仙子宣传图


纵观八马茶业如何打造产品品牌,如何践行“大国品牌”义务,这或许将是传统茶企的破局之路。

 

2017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的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品牌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是沉没在众多茶品类品牌的桎梏下?

还是依然给自己冠上文化的枷锁?

是坐看不同茶类起起伏伏?

还是在张望中迷茫,在迷茫中沉寂?

 

又或者可以跳出舒适圈,

挣脱“品类”的枷锁和桎梏,

在“大”品牌的路上拼一把,

成为茶行业变革和推动路上的一份子,

期待几年之后的茶业品牌新格局。

 

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进,

不会因为一个人或一家企业的意志而停滞,

是等待命运的抉择,

还是主动出击加入变革,

都将在不久的未来看到结局,

让我们拭目以待!


撰文 /  萧 萧

编辑 / 曾金莲

责编 / 萧 萧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