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普洱茶友吧

找到约711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2022年的普洱茶市场将会怎样?关于云南普洱茶的盛世危言

在2021年底之时,诸如“2022年的普洱茶市场将会怎样?”这样一个话题,可能比过往多年都要更受关注。当然,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也会因为身份角色、时间跨度等因素而形成不同观点。

翻出2017年4月3日在本公号推送的“关于云南普洱茶的盛世危言”一文。当时重点是站在2017年看未来的若干年,现在则是可以在若干年后2021年底略作回望,再来思考2022年及其之后的若干年。

许多东西变得很快,但有些东西其实一直没变。

白云苍狗,但茶的本质依旧。

人们常说,茶很复杂。在我看来,复杂的不是茶,而是人心:人心复杂了,茶就复杂了;人心简单了,茶也就简单了。普洱茶亦是如此。

人本过客。何必慌张?何必癫狂?

站在当下时点回望2008,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许多人可能会做出不同选择,以免让自己在将来追悔不已。笔者当时不知多少次对多少人讲过,“现在是普洱茶大众市场机会最好的时候,赶紧行动吧......”

那么,在普洱茶市场谈不上乐观的 2021年底之际,我们不妨假设自己是在2035年时来回望2022:彼时,2022没有做哪些事情,会让自己将来追悔不已?

许多时候,当下有多好或有多糟,其实并不是太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现在怎样做,将来才能更好或变好?

旧文重发,仅微调格式,虽然可能有些文字未必合今时之宜,但文字还是保持原貌,不做改动。

邓增永

20221年12月26日

从2005年至今,云南普洱茶在过去十来年间,虽然经历了2007年的震荡与2014年的以来的热度衰减,但就茶类整体层面而言,总体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行业热点不断,话题此起彼伏,概念层出不穷,关注度日益提升;茶山热热闹闹,茶农大晒钞票,茶商占树为王,茶企压饼很忙;市场不时炒作,拍卖屡创新高,高峰论坛频现,名人大师加持;各种口号不断,四处大干快上,局部狂飙跃进……俨然盛世景象。

虽如此热闹景象,但从产业长远可持续稳步发展角度而言,隐忧不在少数。谨以一孔之所见,聊作盛世之危言,但愿纯属杞人之忧天。

一、行业产量逐年增加

根据云南省相关官方机构所公开发布的数据,2004-2016云南普洱茶历年产量(单位:万吨)如下图所示:

2004-2016云南普洱茶历年产量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4-2016这13年时间,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4-2007年,快速拉升的年产量;二是2008-2016年,从2009年开始相对较为稳定的年产量逐年增加。从这个图也可以看出,假如撇开2006-2007这两个特定的年份外,2004-2016年的这13年间,普洱茶年产量总体还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速。

二、市场存量不断加大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2004-2016年间,根据官方相关机构所发布的数据,累计产量为100.64万吨。对于历年消费量,则是存在各种说法,无从考究。对于累计存量,也大抵是你猜、我猜、大家猜的状态。与此同时,一些报道与说法,无疑在提示大家目前普洱茶市场上的存量不小。比如,早在2013年,就出现了东莞藏茶“已达30万吨”的说法,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普洱茶;而后来则更是直接说东莞普洱茶藏量“超过30万吨”。虽然这些具体数据有待更进一步考证,但东莞藏茶数量不在少数,则基本已成共识。东莞一地尚且如此,如果加上散布全国各地的普洱茶存量,则显然不是小数。我们只需基于100.64万吨(甚至可在这个数字基础上打个折扣),简单假设存量的百分比,比如30%、40%、50%,就可一窥大概。

2013年的报道

2015年的报道

2017年的报道

三、两波热潮与两个夹带

透过前面的数字,再来简单回顾普洱茶行业过去的十来年时间,则可以用“两波热潮”与“两个夹带”来简单概括:

1、两波热潮

第一波热潮是2005-2007年5月,其主要驱动力量是投资收藏。虽然这一轮热潮的商业炒作气息非常浓烈,但利益驱动和投机心态的双重作用下,普洱茶的收藏需求被急剧拉高,导致普洱茶产量在短短3年时间里,就从2004年的2万吨,一下子拉高到了2007年的9.9万吨,增长了近4倍!当然,由于消费需求的增速根本无法匹配产量的增速,所以普洱茶行业的可持续遇到问题,并于2007年5月份直接出现跳水现象。简单类比是,三峡水库很大吧?如果一直蓄水,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就满了!2005-2007年5月那波热潮,基本就类似于拼命向一个池子注水,于是很快就容纳不下了。

2005年时珠三角普洱茶市场的热闹景象

第二波热潮是2010-2014年6月,其主要驱动力量是大众市场的发展。从总体上看,第一波热潮之后,普洱茶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知名度的普及(这实际上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因此在2007年5月份之后,普洱茶开始了其作为一个全国性知名茶类的发展过程。所以,2007年5月之后,普洱茶大众市场的机遇逐渐释放。但这一机遇的释放并非是一蹴而就的:2007年5月-2009年5月,行业总体冷清;经过2009年下半年的蕴育,出现了2010-2014年6月这样一个长达4年半的逐步升温的热潮。

2、两个夹带

第一个夹带是指2011-2014年6月间,在大众市场总体稳步发展的同时,局部的过度炒作再次出现,只不过与2007年的全行业炒作所不同的是,这一次主要是个别企业的产品,呈现局部特征。有人简单将这段时间的局部炒作与2005-2007年间的那波炒作等同视之,其实不然:两者性质不同、影响不同、受益方和受损方也不同。

第二个夹带是指2011-2014年间出现的愈演愈烈的对于“古树茶”的炒作。实际上,这阵风所刮起的尘土,至今仍在空中漂浮,不时呛人口鼻。看到一颗颗大茶树上或者周边,挂着或者竖满各式大小不一的牌匾,经由着江湖中的各式人等的各种话术,成王成霸成仙,也甚是热闹。

四、目前大体状况

普洱茶行业的大体状况,可从以下六点简要概括:

第一,交易量大。普洱茶的交易量,仅以当年茶论,目前每年就已超10万吨之巨。而普洱茶的交易,除了首次交易外,还存在可能不止一次的再交易。另外,算上年份茶的交易量,那交易量则是又大了许多。

第二,存量巨大。前面已对此做了简要分析,大家不妨自行以2004-2016十三年间的总计100.64万吨作为基数,自行估算。

第三,产销失衡。毋庸讳言的是,在目前的普洱茶存量中,除了主动建仓储存的外,还有不小一部分是因为滞销而挤压的库存。产销失衡,早在前几年就开始出现了。

第四,投机成风。虚空概念晕头脑,拉起场子众人炒,拆开箱子卖不好,“大师”把钱收走了,各种怪异现象,足以说明行业的投机之心已蔚然成风。

第五,市场滞涨。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滞销,二是虚涨。前者不必多言,虚涨则是既包括部分当年茶,也包括部分年份茶。

第六,年份茶芜杂。目前的普洱茶市场上,已经有了足够数量的年份茶。但年份茶概念的背后,实际上对应的是对于不同年份的应有的品质的期待,而这个对应关系中,特定茶品的初始品质、存储过程中的适宜条件等都指向合适转化的必要条件。消费者在选择年份茶时,通常简单以年份作为指针,但实际上从品质转化的角度并非如此。更何况,市场中还存在刻意作假的年份茶。于是,年份茶的芜杂,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方面,只要你有过购买15年以上年份茶的经历,就不难理解。而这种芜杂现象,势必导致年份茶市场的良莠不齐,以及不规范和泥沙俱下。

以上六点的积累,造成了目前普洱茶市场的困局。

就我个人的观察而言,目前困局可用这样一句话来简单描述:少了很多钱,多了很多茶。市场中的钱少了,流动性就弱了。市场中的钱为什么就少了?无非两个原因,一是受外部宏观环境和普洱茶自身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投入进来的钱不如前几年多了;二是个别企业及其商家大肆吸金。市场中的多了很多茶,因为压饼容易,消费培育并不容易,所以不少人还是更喜欢甚至习惯于制造概念去炒作——这一点,从前几年市场中再次出现的“整件好卖,而整件拆开后不好卖甚至难卖”这种怪相就可见一斑。只是,骗子太多了同时又太勤快了,“傻子”不够了——其实,消费者从来不傻,把消费者当“傻瓜”的,往往最终是自己成为了“傻瓜”。

五、表面繁荣之下的可持续发展之忧

从最为简单的层面而言,一个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产、销、存、消四方面保持动态平衡。而目前表面繁荣之下,已实际出现可持续发展之忧。若干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及时应对,则有可能累积转变为严重问题,甚至引发产业震荡;如若能够引起业界的重视和及时积极因应,则有可能促进产业再上新台阶。

1、堰塞湖现象必须重视和积极消解

行业的巨大存量之下,实际上已形成性质不同的堰塞湖。有些企业与商家,一味鼓动客户与消费者收藏茶叶作为投资。普洱茶因其在合适条件下可长期存放的特性,自然会形成年份茶市场。长远而言,普洱茶市场将会形成由当年茶品和不同年份茶品有机组合并动态平衡的消费结构,因此并非所有的存量都会被视为是堰塞湖现象。但是,以下三点必须重视:

第一,年份茶市场的存量,也应放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来考量其总量与结构的合理性,超出合理的总量与结构之下的存量,则有堰塞湖之忧。

第二,一部分品质平平乃至粗制滥造的存量茶,对于未来的市场而言,很大的可能也只是低端供给,或者增值有限,或者流通欠佳。

第三,对于那些现在已经被暴炒而已经失去实际的品饮竞争力和性价比较低的产品,实际上就是被炒家透支了未来。这种产品多了,堰塞的几率也就被加大了。

第四,个别企业直接或者暗地操纵,肆意做庄,甚至自建老鼠仓,给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带来危害。

堰塞湖现象如果不能被重视和积极消解,那么势必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2、炒作之风日盛

销售不畅之时,大家都在寻求出路,但方向和力量要在正路上。持续不断的恶意炒作和不断凭空拉高,无非是在“博傻”和等待别人高位接盘;大部分接二连三高价拍卖,在当今阶段,除了给大众留下一个“高价”和“太贵”的印象后,意义也早已不大;所谓“千年古树、单株纯料”的概念,如果不能清楚说明其独特产品价值之所在,则脱不了炒作的嫌疑。如果只是出于营销推广或者间或吸引一下眼球的角度偶尔为之,也是未尝不可,但以此作为长期圈钱之策,则对于行业而言有害无益。

3、诚信经营堪忧

如果你作为茶友,兴致冲冲跑到茶农家里想要买大树茶,而当两筛子茶叶摆在你面前时,实际上可能在采摘时就已经大小茶树的叶子被混杂了;当你千里迢迢跟随某企业的茶山行,该企业信誓旦旦保证你某款产品就是百分之百的“古树茶”,而实际上在他们的原料收购环节就可能早已经沦陷;某些热门村寨的产品,则更是经常被周边数十公里范围“借名”,或者是被掺杂以其它产地的原料后仍然“绝对正宗”;各路大师和神仙,鼓舌摇唇口吐莲花讲述着一些虚无缥缈的故事,而最终只是瞄准着你的钱包;市场中的年份茶,则更是需要火眼金睛。诸如此类的现象频现,就是说明诚信经营到了必须由全行业重视的时候了。

4、茶叶资源保护亟需重视

一是茶山总体生态保护,二是独特资源尤其是古茶树资源的专项保护。云南茶区的总体生态条件优良,但破坏生态和茶树资源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毁林种茶、砍伐大茶树和过度采摘等等。生态与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往往不可逆转。虽然目前因为底子比较厚而相对程度不是很明显,但实际上有些地方的破坏现象还是很严重,亟需重视。对于特定稀缺资源,应考虑建立准入制度。

5、行业的总体规划与管理应加强

目前的普洱茶国家标准所界定的产地范围,比传统普洱茶产地范围扩大了许多,这样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可以容纳许多人来生产、销售和推广普洱茶。但另一方面,广阔的产地范围,其产品特点和产制历史与传统存在明显不同,这就需要基于总体规划进行合理引导,而不是一味求同。在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与管理方面,要改变目前的重申请轻管理的状况——在这方面,不妨借鉴浙江省关于龙井茶的管理办法与措施。在产品的标准制定方面,不妨学习福建省同行在这方面的积极、主动与灵活。在产地推广方面,全国多地政府与协会都显得非常积极而且力度不小,这方面也是云南茶区需要加强的。虽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但毕竟有些事情是需要政府搭台、统筹或者推动的,企业无法替代。对于特定产区,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提供资金,建立种植加工与品牌示范区,进行系统打造。

六、根本出路

目前的普洱茶产业,俨然盛世,但深藏忧患。笔者认为,根本出路无非在于品饮消费市场的稳步扩大,市场结构与秩序的合理营造与引导,以及产业基础的不断夯实。培育增量,消化存量,控制产量,优化藏量,则是须长期致力之处。

1、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第一,守住根本。消费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茶叶作为健康饮品,普洱茶因其独特工艺所对应的独特品质,云南茶区总体优良的茶山生态,普洱茶总体良好的性价比好(因为内质丰富而极为耐泡,每杯茶的品饮价值较高而品饮成本较低;包装成本占比与许多茶类相比都属于较低水平),共同形成了普洱茶的根本价值与核心竞争力,必须牢牢守住。

第二,大力推广。一方面,这需要各方协力,积极行动,不坐等,不坐享,持续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多竿齐下,各种方式积极运用、探索与尝试。

第三,不急功近利。立足诚信做好企业经营,耐心培育消费市场,着眼未来建立自身竞争能力。

需要随时牢记的是:茶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2、合理引导收藏需求

收藏需求,只是过程需求,最终着眼的还是品饮消费需求。收藏需求,可分为投资型收藏和爱好型收藏,而投资型收藏又可根据主体的同步而分为经营机构的大量收藏和发烧友或散户的中小量收藏。无论是哪一种收藏,最终都是指向未来的消费。无论是哪一种收藏,都需要合适的储存空间,以及专门的储存管理。这方面,需要合理引导,而不能一味出于自身目的而误导他人拿钱出来买茶放在库里,至于未来如何则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同时,从投资角度,一开始就要思考好大体的投资周期以及未来的出口路径或者回报方式,而不应盲目。

除了直接作为工艺品装饰品的那些茶叶外,所有收藏的根本目的,都是着眼于未来某一时段的品饮——无论是为别人准备,还是为自己若干年之后准备。

3、杜绝恶意炒作

一方面,企业与商家须自律;另一方面,政府与协会可探讨出台相关措施进行规范。

4、夯实产业基础

在普洱茶保健功效研究、茶园生态保护、古茶树资源保护、产制技术提升、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地理标志保护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和可做,而这些方面的进步,都是产业基础的夯实。

七、未来主要机遇

普洱茶大众市场的机会,以2007年6月起为开端,历经十年时间的释放,最佳机遇期早已结束。在这个市场,虽然仍有机会,但已不是很大。普洱茶市场未来的主要机遇,将主要体现在小产区和年份茶两方面。

2013年,笔者曾在《小产区市场——普洱茶行业的下一轮重大机遇》一文中对普洱茶市场的前景作了展望:

如果普洱茶行业能够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牢牢锁定品饮消费需求,不急不躁,持之以恒的面向消费者做好生产加工、营销推广和文化传播的话,本人对于普洱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体展望如下:第一、普洱茶市场将稳步扩大。这是普洱茶的特点及其当年茶品目前的价格竞争力所决定的。第二、年份茶市场将逐步形成,收藏市场将作为一类生意长期存在并形成细分市场。第三,小产区市场将逐步形成。

过去几年的发展方向,基本印证了本人以上判断。

1、小产区市场

笔者曾经提出:“多数农产品的品质都与其产地关系密切,茶叶也是如此。包括土壤、地形、海拔、气候、光照等因素在内的’地利’,对于茶叶鲜叶的品质非常重要。而云南普洱茶产地的低纬度高海拔所导致的立体气候,形成了众多差异化的小生态环境,从而形成了茶叶品质的多样性。在普洱茶大众市场发展到目前规模的今天,再假以时日,必将出现稳定的小产区市场。一个很好的类比就是西方的红酒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红酒大众市场和酒庄酒市场”。

关于小产区,我们提出,它必须符合三个标准:

第一,出产品质卓著的茶叶产品;

第二,具备独特且相对一致的品质风格;

第三,具备足够数量的稳定规模出产。

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标准的茶叶产区,才是我们所界定的小产区。而这样的茶叶小产区,也就相应具备了四个价值:立地价值、产制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实际上,从产区分级的立地、产制、历史和文化四大因子综合评估来划分的话,我们可将中国茶叶产区划分为普通产区、适宜产区、优势产区和小产区。

中国茶叶产区分级示意图

中国茶叶四类产区

不难看出,小产区市场,对应的是在大众市场发展的基础上,由众而精,着眼于优质产区的一种相对中高端的需求。小产区本身,都是已经自带光环。小产区的地域品牌如果能再与企业品牌相结合,则将有望形成有价值的模式——这种价值,不仅仅将体现在品牌企业身上,也将体现在产区身上,更重要的是还将体现在消费者身上。

2、年份茶市场

笔者认为,“普洱茶因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其品质因时而变的特性,产生了年份茶市场。与年份茶市场相对应,产生了收藏需求及其市场。而收藏需求作为中间需求,最终是为品饮需求服务的。不过,这种中间市场,却成为了普洱茶非常独特的一个市场特点。因此,可以认为,普洱茶市场主要由品饮市场和收藏市场两大块组成。当年出产的茶品,一部分当年直接被品饮消费掉,一部分则被收藏进入仓库储存若干年,比如3年、5年、8年、10年乃至更长,但最终还是会在将来的某一时间进入品饮环节,被消费掉。随着普洱茶市场的不断发展,品饮市场和收藏市场将有望形成一个动态平衡,不同年份的茶品也将形成一个动态的相对平衡”。

普洱茶年份市场示意图

但是,年份茶市场,必须依靠专业仓储以保障产品品质,相对的标准化仓储以面向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通过长期整体推广以建立年份茶品牌,同时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助力和做大年份茶市场。现阶段的年份茶市场,总体还处在相对较为初级的阶段,与成熟阶段相比还有较长的路要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甚至假货招摇过市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1940年代的中茶牌红印”就是一个极为低级可笑的典型造假,但还是不时有商家兜售此类产品,还不是有一些微信公众号转来转去。

3、核心机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产区,年份茶,品牌化”,将是未来普洱茶市场的核心机遇。这句话又可从两方面做更进一步表述:

第一,小产区,品牌化。这指的是立足小产区,将地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相结合,保护立地、提升产制、梳理历史、弘扬文化,面向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立足产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第二,年份茶,再出发。这包括三方面含义:

首先,年份茶要考虑去芜存菁。不是所有的年份茶都自然而然会涨很多价。存茶,好的茶叶底子很重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基础价格也要公道,已经被炒作过的产品,未来的增值空间往往大受影响。如果已经不加选择存了一仓库茶的商家,不妨抽点时间认认真真检查一下自己所存放的产品。

其次,需要专业优质仓储来保障年份茶的品质。干净、卫生的环境,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规范的分门别类,必要的消费体验与服务,这可能是未来专业茶叶仓储的基本条件。

再就是,通过规范交易打造品牌。未来成熟的年份茶市场,离不开仓储品牌、流通品牌和完整信用链条的建立。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八角亭资讯 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圆满收官

10月16日

以“绿色云茶·天下普洱”为主题的

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

(以下简称“茶博会”)

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落幕

云南云垦茶业集团在此次展会上圆满收官

茶博会结束

茶香未散

一起来看看云南云垦茶业集团的亮眼表现吧!

金秋飘香雅集昆明

昆明,又称彩云之南春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辐射东南亚地区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一带一路向东南亚延伸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国内重要的茶叶流通要地。本届茶博会全新升级,搭建一场高规格、专业化的茶行业资源展示、茶产业发展交流平台,是宣传展示云茶产业发展成效的重要窗口。

云南云垦茶业集团展现“国营品质”的魅力,茶香沁人,让人久久回味。走进展馆,浓烈的茶文化气息瞬间扑面而来,充满八角亭品牌文化的风格设计,给人以明快、素雅、大方的视觉享受。我们把“与自然共创造”的品牌理念融入到了展厅内,全面展示了企业品牌形象和特点。

人气爆款新品亮相

在本届茶博会上,除了品牌旗下多款经典热销产品魅力老寨系列和班章有机系列等,更有冰岛有机、有机白茶、祥瑞班章和冰岛等新品待广大茶客解锁品鉴,云南云垦茶业集团在坚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设计和营销理念,从产品包装到销售持续赋能,打造与自然共创造的生活方式。

茶博会期间,集团旗下云南普洱国资有机茶业有限公司携新品白茶玉叶央塔、邦崴、困鹿山普洱茶上市,将此次茶博会热度推高。

茶香不怕巷子深,优质的茶产品茶香四溢,吸引了一批慕名前来的茶友,展位现场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地接待每一位茶友,细心介绍产品的优点、口感、设计理念等,并通过现场品鉴的方式给茶友们带来最直接的感官体验。


高朋满座共话茶事

茶香轻盈,友人相聚,欢声笑语中,友谊在茶水中流转。从开展首日到结束,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茶客,或喝茶、或闲聊、或合作、或买茶……

现场人流不息,人气爆棚,很是热闹。通过精心开展了品鉴会活动互动,从品牌的介绍到产地的溯源,从产品系列的解说到场景产品的推荐。众多资深茶友齐聚一堂,品鉴好茶,交流心得。

广为推介圆满收官

茶博会是品牌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云南云垦茶业集团借助这一开放性平台,更为今后战略布局奠定了基础。展会期间,除了昆明本地的逛展茶友,还有很多来自湖南、河南、北京的茶商茶友慕名而来并深入咨询加盟事宜。

展望未来,未来可期。云南云垦茶业集团将继续基于国营背景和扎实的的茶行业积淀,打造更多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需求的茶品,为期四天的第十五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正式落幕,期待我们下次再会,与你相约。

“圆成号”杯品名山茶,猜山头味 2020云南普洱茶山头盲品大赛圆满落幕

12月27日下午,“圆成号”杯品名山茶,猜山头味——2020云南普洱茶山头盲品大赛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关上)5号馆茶文化活动区成功举行!历时半个月的公开招募,大赛最终集结近百位选手齐聚在2020昆明茶博会上,角逐大赛桂冠!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集团副总裁向飞先生致辞
大赛冠名企业云南圆成号茶业主理人赵晖先生致辞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副院长 李家华先生和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澄先生担任本次大赛评委,与大家共同见证冠军的诞生!

向飞先生为两位评委老师颁发裁判专家聘书

以斗为契,以茶会友

云南茶历史悠久,是普洱茶的重要发祥地。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云南各大茶山之间风格各异的茶香茶味,可谓一山一味,百山百味。生长于高山深涧的普洱茶,茶汤或霸气或温和,或醇厚或清甜,每一种都是遗世独立的滋味。

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国人创造出了丰富的茶事活动。斗茶始于唐,盛于宋,直至现代,仍是茶界喜闻乐见,高手云集的赛事,其中以盲品这一形式最为精彩!“圆成号”杯品名山茶,猜山头味——2020云南普洱茶山头盲品大赛,以斗为契,以茶会友,通过品鉴普洱茶不同名山的好茶,感受普洱茶茶品质和茶艺冲泡技能,进一步促进昆明市茶从业者的交流,普及茶艺文化,推动云南茶产业发展。

群英荟萃,巅峰之战

近百位选手,10款普洱茶茶品,历时5个小时的赛事,闻香、观色、品味、回味,茶香令人心旷神怡,茶色令人赏心悦目,茶味令人唇齿留香,在一品一观之中,掀起一场风云暗涌的茗战!

本次大赛统一选用云南圆成号茶业普洱茶品,抽取10款来自不同普洱名茶山系列茶品。比赛中将每个茶样定量放在审评盘中,供选手观察;邀请专业评茶师担任传茶使者,冲泡出10款茶汤。

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茶样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将茶汤与茶样一一对应,标出茶样名称,在手机上进行作答。评委老师根据选手提交的答案进行评分,相同分数下,用时更少的选手胜出。

获奖名单公布

经过数小时激烈的角逐,比赛结果新鲜出炉!本次大赛共评出特级金奖·首席品鉴师1名,金奖·金牌品鉴师2名,银奖·品鉴师3名,铜奖·铜牌品鉴师4名,优秀奖·优秀品鉴师10名。

获奖名单

特级金奖·首席品鉴师

施宗运

金奖·金牌品鉴师

李小兰  陈思宇

银奖·品鉴师

顾惠淋  朱进朋  姚永丹

铜奖·铜牌品鉴师

李有信  熊柳  孟雷  花花

优秀奖·优秀品鉴师

杨云辉  万金花  杨国敏  黄慧书  何琼珍  杨永同  殷建芬  胡妹  周艳  宗加福

云南圆成号茶业主理人赵晖先生为特级金奖获得者颁奖
华巨臣昆明茶博会项目经理嵇梦雨女士为金奖获得者颁奖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副院长李家华先生为银奖获得者颁奖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朱澄先生为铜奖获得者颁奖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副教授段红星女士为优秀奖获得者颁奖

一场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工作人员的付出。组委会特为传茶使者们颁发证书。

华巨臣昆明茶博会项目经理嵇梦雨女士为传茶使者杨晓倩、杨清清、刘金瑞、张淑凡、刘亮、楠菁颁发证书

大会指定用茶单位受颁奖牌

今天是2020昆明茶博会举办的第3天。展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参展茶企对华巨臣茶博会的信任与支持。趁此赛事,华巨臣茶博会组委会为本次茶博会各指定用茶单位颁发奖牌。

向飞先生为大会指定贵宾接待用茶圆成号颁发奖牌
向飞先生为大会指定特供茶下关沱茶颁发奖牌
向飞先生为大会指定普洱茶龙园号颁发奖牌
向飞先生为大会指定礼品茶古韵流香颁发奖牌
向飞先生为大会指定有机古树茶智德鸿昌颁发奖牌
向飞先生为大会指定观众小礼品茶勐库戎氏颁发奖牌
大会指定纪念茶:勐傣普洱

至此,“圆成号”杯品名山茶,猜山头味——2020云南普洱茶山头盲品大赛正式落下帷幕!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一茶一味的品鉴中,一饮一观的感悟里,传承着茶道精神,亦传承着普洱茶文化。

2020昆明茶博会已接近尾声,茶友们快抓住最后的机会,来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关上)醉享佳茗美器吧~

● 组织单位 ●

主办单位

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华巨臣茶博会组委会

冠名企业

云南圆成号茶业

协办单位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会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云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昆明茗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煮泉阁茶学教育中心

云南行茶十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美力培训学校

【原标题】以斗为契,以茶会友丨“圆成号”杯品名山茶,猜山头味——2020云南普洱茶山头盲品大赛圆满落幕

注:内容来源茶悦世界,作者佘,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89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