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盏香茶

找到约3,740条结果 (用时 0.027 秒)

一盏香茶,一杯温暖

说到茶,首先想到的是绿茶、红茶、白茶、普洱茶等各种茶类,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魅力。


绿茶鲜爽回甘,能提神醒脑;红茶浓郁香醇,早晨午后都适合一杯;白茶清雅甘润,在闲暇时光中细细品味......

喝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感上的需求,更是对健康的一种关照。茶本身具有一定的清热、降压、抗氧化等多种功效。

研究发现,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喝茶成为了许多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不仅有益身体健康,更可滋养心灵和精神。

在忙碌的生活中,一盏香茶,便是满满的一杯温暖,充满了馥郁的灵感之泉,杯沿闪动着珍珠的泡沫,和唇边褪去的浓淡,一饮不见尘土,遁入森林幽暗深处。

在品茶的过程中,可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窥探自己的人生意义。

每一个喝茶的时刻,都是一种仪式感。无论是早晨的一杯淡茶、中午搭配点心的一壶香醇,还是夜晚读书写字时的一杯提神汤,都是与茶相伴的美好时光。

茶香弥漫中,我们沉静下来,身心放松、愉悦。


当茶入口时,那香,那清,那幽,那远,那韵,是喧嚣里飘来的一缕荷香,似冬雪后走来的一个春天。

每一杯茶就是一个世界,当你走近它,会发现很多事情真正的原因,一些原来看似不可理喻的东西,也就释然了。

其实在更深的意义上,这也是我们的心灵之旅,茶的状态可以深深感染我们。

与茶对饮之际,觉得这个世界是丰富的、温暖的。

来源:风在香,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盏紫金茶,足以慰红尘

2020年“紫金蝉茶”诗歌书法征文大赛,三等奖获奖征文《一盏紫金茶,足以慰红尘》。

一盏紫金茶,足以慰红尘

作者:张文锋

人和人是讲究缘分的,这叫人缘。人与茶也是有缘分的,权当叫茶缘吧。我和紫金结缘源于蝉茶,紫金的有名在于蝉茶,所谓蝉茶是指采摘到被小绿叶蝉叮咬过的茶青,根据虫咬的程度,制成的独具紫金地方特色的乌龙茶、红茶和绿茶。

第一次喝紫金的蝉茶是2013年,那时候儿子在河源中学上学,一年的暑假,我们一家人在他的带领下去了龙川的佗城、紫金的白溪、和平的林寨转了一圈,其中记忆犹新的是紫金的蝉茶,还有就是和平的贝墩烧了。因为,作为文化人,品茗和来上一口小酒是我的喜好。

在紫金的白溪,我听说了关于蝉茶的故事。相传紫金这个地方一直都是盛产茶叶,有一年一个茶农的茶园受虫害侵食,茶叶上布满虫咬后的斑斑点点,外观特别差,这位茶农心有不甘,把这些外观奇特的鲜叶采摘下来制成茶,挑到城中叫卖,没想到这种与众不同的茶叶因其有着独特的蜜香而大受喝茶人的青睐。到了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就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紫金蝉茶。紫金的乌龙茶汤色橙红透亮,红茶明澈艳丽,绿茶清澈明黄,无论是哪一款茶叶均带有特殊的浓郁蜜香,滋味香醇甘润,所以叫蝉茶。这就是紫金蝉茶的前世今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迄今至少也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人喝茶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有着极为丰富的中国元素。

唐代茶圣陆羽的一部《茶经》,将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说起茶,我想起父亲,父亲也喜欢喝茶,而且他还会做茶,是地道的家乡茶。

每当清明来临,是一年之中最佳的采茶时节,这个季节制成的茶也叫清明茶,茶味特香也耐泡。大清早,山野还沉浸在乳白色的晨雾里,父亲便带领我们兄妹俩去后山坡采茶。茶树的尾梢刚刚吐绿,两芽一新,每一片新叶都是绿中带紫,叶瓣还含着滴滴晨露,晶莹剔透,煞是好看。记得第一次采摘茶叶时,父亲还手把手教我们怎么采,怎么留叶。在父亲的心中,采茶不仅劳其筋骨,而且有益心智,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

父亲炒茶第一讲究火候,第二动作要敏捷、要快。锅烧得通红了,一簸箕茶叶入锅,发出清脆的噼啪声,一阵清香顿时扑鼻而来。这时父亲的一双大手伸入滚烫的锅中,顺时针方向不停地翻炒,片刻茶叶起锅,否则炒焦,泡出的茶就味苦。炒蔫的茶叶盛在簸箕里用力揉,揉的时候要求用力均匀。揉皱之后再分拣,然后回锅,这叫倒青,目的是去除水分和涩味,反复三次,就事半功倍了。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就是除去明火,把经过几次炒揉的茶叶慢慢地翻烤才制成了父亲的家乡茶。

茶叶做成了,父亲邀上几个好友共同品尝。随着滚烫的开水注入茶壶,绿褐色的叶儿浮起水面,又慢慢沉淀,顿时满屋飘香,沁人心脾。泡茶先要洗茶,再续上热气腾腾的开水,顷刻茶泡好了,色泽鲜亮澄绿。父亲的茶友们常说头开水二开茶,第二杯茶水入口,啧啧两声,再说:“好茶,好茶!”然后,他们侃个天南地北,一屋子其乐融融。茶喝足了,客人尽兴而去。

父亲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检验人与人的交情的唯一标准是时间,就如这泡好的茶,越久越俨越醇香。

也许,我与茶结缘来至于父亲的影响,但是,我一般常喝的茶除了家乡茶,再就是红茶绿茶。而紫金蝉茶的入口,彻底改变了我对茶品的选择。

紫金蝉茶所冲泡出的茶汤,颜色比其它的乌龙茶汤更浓,如明澈鲜丽的琥珀色,恰似古典美人的独特美感。泡上一壶紫金蝉茶,随着腾腾热气散发出的天然蜜香味,茶汤入喉的瞬间,甘润香醇,饮后口齿留香,徐徐生津,无不令人回味无穷!也那一次的紫金之行,我带回了几罐蝉茶,这种蝉茶是“斗记”品牌的,据说是紫金茶的极品。可惜的是平生爱茶的父亲早已驾鹤西去了,没有机会品味一下蝉茶独特的韵味了。

等到我再一次喝上紫金蝉茶是2017年的国庆,儿子已经从河源考取了广州一所医科大学了,那一次是他邀请我们去广州参观旅行的。

到了广州的第二天,儿子带我们去喝早茶。广州人的早茶,实际上是邀上几位朋友去茶楼饮茶,可以是聊天拉家常、谈生意等,边品茗,边聊天交流感情。当然除了早茶,还有下午茶,上桌的不仅仅是茶水,还要吃点心,喝早茶也被当作一种交际的方式了,至今还保留一些老字号的茶楼。

我们在点都德茶楼挑了一个临窗处,服务生递上点茶单,我们父子俩不约而同点的都是“紫金蝉茶”。我们品着蝉茶,就着几碟点心,看着窗外如织的人流车流,感受都市风景带来的满心愉悦。

广东人喜欢喝茶人尽皆知,喝茶已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实,广东土地上也孕育出不少优质好茶,除了紫金蝉茶,还有潮州的凤凰单丛、英德的红茶,这三款茶被茶友们称为广东三大名茶,深受大家喜爱。

来茶楼喝茶的人来来往往的,一拨人结账走人,另一拨人又来了,甚至后面还排有长长的队伍。整个茶楼里人声鼎沸,除了说白话的,还夹杂着其他地方的方言,就像锅里的大杂烩一样。

从广州回来,儿子知道我喜欢喝蝉茶,特别从商场买了几包紫金蝉茶让我带回家里慢慢品尝,以后的日子,他还托他在紫金的同学快递过几次“斗记”蝉茶。至今,家里的冰箱里还藏有蝉茶。

我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坐书房,泡上一壶蝉茶,在书海徜徉,让书本充实着的夜。捧着书本,流连其间,启迪心智,心旷神怡,让书的余香长留心间。喝茶、阅读,写作是连为一体的,偶尔把自己的内心独白、生活感受游刃于笔间,放飞一片希望,收获一份喜悦,留存心中一丝温馨与慰藉,这岂不是人生的一件快事吗?

凝视手中的一盏蝉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句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在悠然心间。或许,当年父亲的茶道深深熏陶了我,紫金蝉茶则浸染了我的心灵。以前是品尝父亲亲手做的家乡茶,现在品味的是儿子从他乡寄回的紫金蝉茶,我觉得茶叶里泡出的不仅仅是茶汤,更是一份浓浓的亲情!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在这样的境界里,能够与茶相伴,放慢行进的脚步,让它与你的心灵合拍。岁月清浅,人生起伏,于一盏茶中沉淀和释然,这就是茶道。

安静地品茗,在喧嚣的尘世里寻找出的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式,在袅袅茶香中感受到清淡里的隽永悠长,感受到茶叶在杯中沉浮。也许,品茶就是品人生,唯有一盏紫金蝉茶,足以在滚滚红尘里慰藉自己的心灵……

  

一盏香茶洗俗尘——谈当代茶道美学

当代中华茶道是甚么?

我认为“茶道”有三个特征:一是糅合传统文化艺术与哲理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修身活动;二是以茶为媒介而进行的一种行为艺术;三是借助茶事通向彻悟人生的一种途径。无论我国或日本、韩国的都离不开这三个内容。凡出自我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精致行茶方式的就应叫中华茶道。所谓“精致行茶方式”,是包括已精进了的泡茶技艺与具逻辑、富美感的动作设计。茶道应以“茶”为中心、“无心”为要求、“敬”为宗旨,通过色、声、香、味、触、法达致眼、耳、鼻、舌、身、意的最佳感受,从物质享受达致精神享受的提升乃至顿悟。中华茶道是融合了儒(人格至善)、释(指禅宗的觉悟与无我)、道(天人合一)为一体的生活艺术。

“当代茶道”并非日本茶道的翻版!日本茶道则是因为崇拜唐、宋文化而引进的其中一种汉文化。简单地说,日本茶道是“尚古”,而中华当代茶道是“崇新”。日本茶道通常在象征隔绝世俗的茶庵内进行,而中华茶道却喜欢融入大自然。参与日本茶道的人其一举一动都要求格式化,按照一定的规则紧张地进行活动。而中华茶道则是多样化、个性化的,主张和悦舒畅、脱俗清神。日本茶道是从寺院开始的,与宗教密不可分,而中华当代茶道却是跨越宗教的信仰。日本茶道的主要内容是“点茶”或“煎茶”,而我国的是茶品丰富、茶法多样。重要的是,日本茶道没有“茶席设计”的内容。

当代茶道也不是古代茶技或历史片断的重现,当代茶道是中华民族经过40年茶艺复兴,国民人文素质提高之后而产生追求更美满生活的其中一种文化现象。

茶道艺术跟其他艺术一样,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念,传达美感,使人觉得和悦舒畅。茶道是包罗了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甚至音乐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茶道包含思想性和艺术性,但主要是通过艺术去表达思想,利用茶道这生活艺术去享受艺术的生活。通过艺术创作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的秩序和法则,必先充分了解,准确掌握。

茶道的视觉艺术

为了全面品出茶叶的色、香、味,于是就出现了能配合其茶品的泡饮方法以及相应的茶具。也正是因为要方便泡出一杯好茶,所以所有茶具的设置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所谓“合理定位”,是要因应所泡茶品及品茗人数而设定茶具的种类、质材、容量、数量以及应在位置等等,将必须的茶具合理地设置在一个便于操作的平台上,这个特定的茶具组合形式就叫做“茶席”。

当你热爱茶艺,就必然会收集各式各样的茶具,更会刻意去组合一些精美的茶具以个性化的形象作为品茗会友之用这就是茶席设计的动机。将茶席艺术化以传情达意,那便是茶席设计了。

要进行茶道就需要有一个茶席,而茶席主要是由茶具组成的。利用茶具去表达意念、传递讯息的艺术手段就叫做“茶席设计”。我们可以将每件茶具看作为一个“点”,若干茶具可连结成“线”,也可以组成“面”。利用茶具本身的质材与色彩再辅以其他的素材去为茶席进行“形”与“色”的设计,通过对视觉的刺激去影响观众的心理,这就是茶道的视觉艺术。

茶席设计

茶席设计是以方便泡饮为原则,在色彩、造型、空间等渗入美学元素,使之升华为充满美感的艺术作品。在学习茶席设计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主次分明,也即艺术的层次感。譬如说,泡茶器具是行茶中最重要的用具,应该放在最注目的中央位置,其他茶具就不能占用。茶花只起点缀或点题作用,不应占太多面积,也不可过分夺目。目前不少的茶席设计只侧重于“悦目”的关节上,茶具的布局不合理,有的甚至无法泡茶,违背了茶席设计以茶事为中心的原旨。严格来说,这不是茶席设计。

当刻意选择具个性化的茶具,创作一个茶席以寄托思想、传达意趣并与受众产生共鸣的时候,以茶为主角的当代茶道艺术就诞生了。“茶席设计”的流行,象征当代茶文化步进了“艺术”的阶段。

茶道的造型艺术

茶具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茶花设计是造型艺术,茶道装置也是造型艺术。

茶道的行为艺术

茶是中国的国饮,不论民族基本上人人饮茶,本来就如吃饭一样是无需向人表演的。但出于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宣示中国的茶文化,于是出现了可表演的茶文化艺术了。

行为艺术不一定是前卫的、惊骇的、哗众的。茶道的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的地点、时间,借助茶事以肢体语言与观众互动交流,传达普世的价值观与高尚的人生观。茶道是一种艺术创作,但不是表演艺术的一种,它没有故事情节,也不是要反映一种现象,更不是要表演一些高难度动作。茶道的行为艺术是以优雅、自然、简练的行茶动作,引领观众进入中国传统文人思想境界之中。

行茶前,具列中的茶具应如何放置才合理、才富美感?茶具展开时其先后次序应如何?如何使行茶过程动作不重复而又便利、优雅?泡饮时,如何传递司茶者的意念?整理时,如何能以引人入胜?其手、眼、身、步、气、意如何配合?——这些都是过去遗缺的茶道行为艺术。

茶道中只有茶才是主角,其他一切都只是为茶而设。司茶者要排除一切杂念进入忘我境界,超脱自然的享受泡茶之乐。当你完全享受时,观众就如你一样舒畅无比了这就是茶道的魅力所在。

初习茶道者,最好尝试在宁静的户外进行。多留意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的美态,使对万物生情。当你感到无忧无虑、全情投入的一刻,就是茶道最美的时候了!“茶艺”是学来的,而“茶道”是要“悟”出来的。

茶道美学

谈艺术,先要谈美学;谈美学,先要了解“美”是甚么?

“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美学之父”鲍姆嘉登 1714-1762 德国)

“美”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海德格尔 1889-1976 德国)

“美”是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感情。(伕名)

“美”并非抽象得模稜两可、高深莫测,是可以用简明的文字或语言清楚表达的。茶道美学是研究茶道过程中的美,即研究茶道艺术的科学。

人的耳朵和眼睛是主要的审美感官,因而产生了文学(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电影,称为八大艺术。茶道艺术则包罗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以及心灵感觉,是圆满的艺术。茶道是要借助茶去展现人性的真(知识的真)、善(伦理的善)、美(诗意的美),使授受者都得到心灵的满足,和谐圆满。故此,和谐的“美”是审度茶道艺术优劣的主要标准,而另一标准是具有完整而简练的行茶过程。完整的行茶过程是包括展开、泡饮、整理三部份。概括而言,美学原理可分为统一、调和、平衡、律动四方面。

统一,是美学的最终要求。茶道中的茶具超过20件,大小各异、质材相别、形状不同,都不统一。我们茶道过程中不统一的因子,透过美学理论使其达到风格统一、结构统一、动向统一。统一,达致和谐。统一绝非是单纯的,统一必须服从主题,主次分明是茶道要理。我们可以通过构图、空间、强调、聚焦、导引五种技巧使之统一。

当遇上不统一的因子,采用“调和”手段使之和谐。调和的技巧有:分离、分隔、加置、调色四种。但是,绝对或接近绝对的调和以及多次的重复都会使人觉得沉闷,此时应采取“破调”手法将两种造型、色块、行为的差距拉阔去冲击人的视觉,影响其心理,造成意外的结果。

视觉上的平衡会达致心理上的平衡,使人觉得和悦舒畅。平衡是包括量、质、形、色、方向、高矮等,虚与实、动与静的并存也是平衡。平衡的方式有两种:对称平衡和不对称平衡。对称平衡使人有稳定的感觉,但嫌呆板。不对称平衡有轻快活泼之感,茶道多取此法。美学中的“比率”是人类在实践中获得视觉平衡的一种宝贵经验。1:0.618的“黄金比”最符合视觉心理。我就是运用人体工学的原理制定茶道用席巾的大小的。这样大小的席巾不但易于操作,而且使人看得十分舒服,这就是因为视觉心理的作用。

又如茶匙,其长度为手背中指指尖到第三关节距离的两倍则最为美。手执茶匙时,尾端外露部份是前端的两倍,过多或不足都不好看。

线条、形态、造型、对应的色块以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的变化都会产生跳动的感觉,使没有声音的艺术也具节奏感。茶道过程中的律动,是要根据行茶时的动作配合恰当的停顿,就如诗歌、音乐一样,表现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色彩是艺术的魔术师,懂得基础的色彩学是学习茶道的重要条件。当代茶道如能配合适当的音乐一起进行,其感染力是相当可观的。

随着茶艺的复兴,茶的物质已不能满足人们心灵上的需要。在精进了泡茶技艺以后,开始探索茶道美学以及茶道精神。当解决了“如何活下去”之后,人类就会思考“如何活得更好”——这就是生活哲学。现今世界除了以金钱与权力来衡量社会地位之外,更多的是以洒脱、闲逸、精致与怡乐来比较生活品味的层次,以及能否在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美感的满足。

“美应该是一种生命的从容,美应该是生命中的一种悠闲,美应该是生命的一种豁达。”——艺术家蒋勋先生视“美”为生活的赞歌。能够感受美、欣赏美、享受美是莫大的福气,“当代茶道”要培养的正是“尚美人格”。

当你对美好生活有所追求,就会讲求穿出个人风格一点、吃得精致健康一点、住得舒服雅致一点、环境清新优美一点、出行悠闲舒适一点。——这就是“当代茶道”贡献社会的“尚美人格”功能。

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虽然选择的内容和展现的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一种与财富、权力无关的价值观。而美学的形式在于秩序,在于和谐,在于规律,在于张力。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活享受,人活着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如活得很没趣,活得没质量,便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了。“当代茶道”是在寻找生活品味的潮流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品茗方式,是通过严格的行茶过程去达至高雅涵养的修身活动,是通过茶席的物象转为意象再化为心象的过程。“当代茶道”藉着个性的茶席,创造一个能给自已静下来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间。

“生活美学也许就是未来的主流美学。实际上,艺术回到生活母体本身,反而是向更广阔的生活世界的回归,以此可以来为中西文化和美学架设桥梁。”茶文化,因为注入了时尚的内容而不断活化。“当代茶道”,包涵了儒雅的中华文化修养与独有个性的现代美,崇尚道德而不说教、时尚却不媚俗、精致但不奢侈,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茶道。(本文略有删减)

【摘自2018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罗庆江(澳门),系澳门中华茶道会会长、《吃茶去》杂志顾问】

找到约3,658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相关搜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