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茶50年代普洱

找到约674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中茶50-80年代经典老茶盘点:红印、黄印、大蓝印......带你走进老中茶的世界!

在普洱茶发展历程中,中茶是我们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从建国后起,中茶诞生了很多经典老茶,如今仍为茶界所津津乐道。

中茶标志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淘宝旗舰店“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老师,就来盘点一下中茶50年代-80年代的经典老茶盘点。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师从“普洱教父”白水清,历年藏有百年宋聘号、1950年红印圆茶、88青饼、92方砖、大白菜等珍品老茶;还开辟了《老茶讲堂》栏目,发布在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与茶友分享!

普洱藏家总店

一、50年代经典普洱茶

1、红印

红印名称的形成起源于市场的称谓,即红色包装茶品的简述,与当初生产单位的名称并无关连。

主要是由于其外部包装醒目的大红包印刷,令人有喜庆与吉祥的观感,故红印之名不胫而走。

红印圆茶一直都是选用勐腊最好的茶菁制作,而在勐海一带的茶菁,则是做成绿色茶字的普洱圆茶,即可知红印名称的形成,主要受包装特色的影响而形成。

50年代红印圆茶·普洱藏家珍藏

2、蓝印

蓝印,名称的形成与红印圆茶的原因相同,皆受包装特色的影响。

 “蓝印”这个名称,是自“消费市场”中形成的市场称谓,并且不同于“红印圆茶”源自于香港市场,“蓝印”的称谓源自于台湾市场。

最主要是受到早期台湾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大多为“蓝印甲乙级”的缘故,不同于其它“蓝印茶系”产品,蓝印甲乙级圆茶在包装上是有“甲乙级”文字的标注,并且“甲乙级”标注上,盖有醒目的深蓝色的印色。

蓝印甲乙级

“蓝印茶系”的年份,基本上应该是勐海厂复产后应自1950至1958年试制侨销七子饼茶止,基本上“桃红版”包装应该属早期,即1955年以前,“朱红版”应该属于后期,即1955年后之产品。

二、60年代经典普洱茶

1、美术字七子铁饼

美术字七子铁饼是尚未在市场公布过的茶品,主要是由于其外部包装:字版与“蓝印茶系”的“美术字绿印圆茶”相似,但其美术字的字体略细,且“八中标志”中的茶字为水蓝色,与美术字绿印略有不同但风格相似。

美术字七子铁饼

2、美术字七子黄印

美术字七子黄印与美术字七子铁饼虽然外部包装相同,但配茶则完全不同,且其为七子饼形式,具有窝底的特色。

但其饼面则与七子大黄印十分相似,连带亦解释了为何印有“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的七子大黄印,为何有较陈年的口感,其实二者应是交替期包覆不同包装的产品。

美术字七子黄印

三、70年代经典普洱茶

1、大蓝印

大蓝印,名称的由来其实与包装并无直接关连,主要是由于销售茶商为使其更易销售,将其名称与蓝印圆茶作了攀比,称为大蓝印。

相信除了其饼身比一般茶饼在直径多了二公分,厚度亦比一般七子饼来得厚,所以这个“大”字还是当得的,所以方能以“大蓝印”之名流傅甚广,朗朗上口。

大蓝印

2、7572

7572是熟茶产品中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且流通较广的产品。由于台湾市场向有“北青南热”的市场特性,但是之后由于市场逐渐向青饼倾斜,此种特性已不甚明显。

但7572却已在中期的熟茶市场中树立了一定的口碑,7572的配茶方式,在面茶方面有大黄印的影子,在风格上则为后来的常规性茶品建立了风格,在品饮上颇有老树茶风韵,但其特殊的醇度及口感的厚实度,远胜于同时期的文革砖茶等产品。

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熟茶素来深受茶友喜爱,而7572独有的勐海味更是受到市场追捧,且难以模仿或复制如今,经过数十年变化,7572仍活跃于普洱熟茶市场,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的标杆”。

7572普洱茶

四、80年代经典普洱茶

1、7542

7542是勐海茶厂最受市场追求的青茶产品之一,其最令人注目的是第一批的7542产品,即为目前市场上最为热络的“大口中小绿印”,但是7542并非只有“大口中字版”的产品,只是由于包装印刷风格十分相近,便造成消费上的障碍。

其实,7542原本就是口感较为强劲的青饼,故在市场上一直深受肯定,尤其是台北的品饮市场,更是有强劲的需求。

再加上小绿印近年来的不断热销,更使得7542的市况一直的加温,最近由于80年代末期的7542热销,更刺激了80年代的7542的波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7542将是市场陈茶的新贵是可以预期的。

7542普洱茶

2、8582

8582这个编号之所以令人耳熟能详,主要是因其目前仍是市场上的主力流通产品之一,其与7542、7532最大的不同即在于其标准化的时间始于80年。

8582青饼乃香港南天贸易公司于1985年起向勐海茶厂订制之茶饼,故8582编号“85”是代表年份,“8”代表拼配级数,“2”是代表勐海茶厂,8582也是出口所用之编号标记,而于1985年后才由南天贸易公司订制之普洱青饼,该编号迄今依旧有制造者使用,可见其在七子饼世界中之重要地位。

8582普洱茶

1985年起勐海茶厂获准私自接单,香港南天贸易公司所订制之第一批茶饼即为商检8582青饼,制作多年才结束,故商检8582青饼非只有一批茶或一个年份所制成。

就包装而言,商检8582青饼纸感较绵细无油质,就品饮口感而言,商检8582青饼樟香明显,因年份及配料不同故较有涩感,但茶性较为活泼,拥茶者可细细感受其茶汤之变化,此乃后发酵之重要价值。

商检8582

声明:文章由微信公众号“普洱藏家”原创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拍摄于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 | 普洱茶—中茶牌圆茶红印

普洱茶是云南的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名茶。普洱茶历史可追溯到商周时代。

 在商周时期云南的濮族人民已经种茶,也有了茶叶生产制造。 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密,皆纳贡之。”其中“荼”指的是茶叶,周武王于公元1066年讨伐纣王。以及三国时期的本武侯遗种之说。

       唐朝樊绰出使云南,其作《蛮书》卷七中有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之。” 宋朝的“茶马市场”,“西蕃多用普茶”!元明以前喝的普洱茶都是没有落款的。

        元朝有地名“步日部”后来转音成汉字“普耳”,从此普洱一次以正史写入了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滇略》中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明末《物理小识》:“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清代普洱茶, 入供朝廷,声名崛起,闻名遐迩,成为中茶名品!

——————————————————————————————————



——————————————————————————————————
       1940年建立的佛海(勐海)茶厂,第一批普洱茶品试制成功的有“中茶牌圆茶 ”,其中有红印普洱圆茶。

        从第一饼红印圆茶在佛海的临时厂房出厂,一直到50年代末期,勐海茶厂陆续还在制造生产,从佛海茶厂到勐海茶厂,经过了20年,跨过了两个政治时代,增加了中茶牌红印普洱圆茶的时代性色彩和价值感。


早期四十年代(左图)和后期五十年代(右图)外包纸对比


        红印圆茶是是使用中茶商标的第一批普洱茶产品,字体均为红色,红

印圆茶一直都是采用勐腊县,也就是易武正山最好的茶青制成,历经岁月陈化,品质超群,属普洱茶中上乘之品,存量极少,弥足珍贵。


——————————————————————————————————

而现在我们要讲的啊是:

经典传承系列产品:中茶牌圆茶红印

2015年


   原材:甄选云南澜沧江流域海拔1700以上云南大叶种高级茶青。

   工艺:传统晒青工艺加工,自然醇化,专业茶师精心拼配,蒸压定型干燥。

   饼形:条索墨绿肥壮完整显毫。

   香气:蜜香浓郁,透山野香。

   汤色:金黄透亮。

   滋味:浓酽甘厚,韵深气强,喉韵甘醇,生津持久。

   叶底:肥厚均匀。

   规格:357g/饼,28饼/箱(10公斤)

         可立饮,可鉴赏,可收藏,印级传承经典再现。是聚友品尝,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臻品。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详解73厚砖的辨识特征,它是文革砖代表,近50年陈期,堪称鼻祖级老熟茶!

73厚砖作为“文革砖”家族的一员,因年代久远,以及独特的工艺价值,备受茶友推崇。

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和大家详解介绍73厚砖这款茶。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普洱茶品牌、老茶,以及买茶、存茶、泡茶、品茶的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工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一、73厚砖茶的来历

73厚砖是文革类砖茶族系中的一员,这款茶究竟有什么来历呢?

1973年初,云南省茶叶公司在广交会上了解到,香港客户喜欢发酵的红汤普洱茶,而广州茶厂有相关生产技术。

于是,派出昆明茶厂、下关茶厂人员组成七人小组,专赴广州学习。后由下关茶厂完成初步熟化技术,再由昆明茶厂加湿加温,研制出潮水渥堆技术。

初步完成的茶品,在实验时发酵过度,却带来了意外收获,产生出独特的香气,接近红枣的香甜味道,因此坊间称之为“枣香厚砖”。开始量产后,则称为“73厚砖”。

二、原料、规格及辨识特征

73厚砖采用油光纸包装,字版颜色偏朱红色。

值得注意的是,正面“普洱茶砖”四个大字中,洱字的“水”第一点较一般茶砖更大,“砖”字的繁体“专”中有一勾,细细比较就能看得出来,这也是老茶人辨别73厚砖的重要经验。

73厚砖采用云南大叶种五级到十级之粗大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红茶时筛分出来的红碎末,也会少比例拼入砖茶里渥堆,因此茶面呈深红色,十分美观。

由于用料粗老,梗条杂多,果胶含量不够,压制后会反弹,73厚砖成型后厚度稍高,也比较蓬松,茶面隐约可见金黄芽头。

73厚砖属宽版的文革砖,压成14cm×9cm×3.5cm的长方砖体,单砖净重约为250克。历经近半个世纪陈化,茶品出现损耗,规格与重量略有浮动,厚度约在3-5cm。

仔细观察,茶砖背面有较细的纹路,呈现为正方形格纹,像细纱布的孔状一般细小,部分后期砖茶也有布纹孔状格纹,但不像73厚砖茶的布纹这么小。

三、73厚砖茶开汤

73厚砖属重度发酵熟茶,渥堆发酵的温度比较高,茶叶发酵程度较深,是第一批以熟茶量产做成的砖茶。

茶品开汤后呈深栗色,有一股厚重的沉香味,香甜而深幽。入口即化是陈年好茶的表现,生茶需存放60年以上才能达到化境,熟茶更容易表现“化”的水性,包含了香、甜、醇、厚、滑的品质,让人入口难忘。

73厚砖的收敛性特别强,可能是有红茶掺入,红茶与普洱茶混合带来的口感变化十分奇妙,体感也特别强烈,喉部舒展,气韵悠长,饮后整个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款鼻祖级的老熟茶惊鸿再现,让在座的茶人都十分兴奋,它的出现甚至颠覆了在场所有人对普洱熟茶的认知。如果不告诉你,它的霸气与厚重会让你认为它是一款老生普呢。

在冲泡时,常常可以发现有一些茶菁,不易冲散,久泡过后茶块仍有部分未完全冲泡展开。喝完茶汤,杯底清晰可见一些粉末状颗粒,证明此茶年份已久已有些炭化了。

总而言之,73厚砖历经近50年沉淀,如今已是一砖难求。若真正有缘尝到这正宗的熟茶鼻祖,有年份和工艺的加持,如此甜醇顺滑的口感体验,必定给茶友们带来无限惊喜!

参考资料:

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M].台北:五行图书,2006

找到约64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