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出了颗绿宝石

说到贵州的茶,对贵州茶稍有研究的人,都会联想到两颗宝石。一颗是距今164万年的“四球茶籽化石”,一颗是21世纪初,横空出世的贵州绿茶绿宝石。一颗述说着茶叶的历史,一颗创造着茶叶的历史。

2008年5月,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遵义市委书记傅传耀(左一)与牟应书先生(中)交流

那颗尊为至宝的“四球茶籽化石”,在贵州省晴隆县云头大山中沉睡了164万年。这是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作出的权威性结论,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比它更早的茶籽化石了。遥想164万年前的某个秋天,云头大山上的古茶树群落,在啸啸秋风中不知坠落了多少茶籽,唯独这颗被碳酸钙浸渍替代的茶籽化而为石,被保留了下来,孑立于世界。茶籽陨落化而为石,并不代表其世代的终极,而是给后继者腾让出更大的生存繁衍空间。在云头大山相连的普安县、晴隆县以及贵州其他地方的高山密林之中,至今还生长着上百万棵古茶树,远古茶种的坚韧种性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穿越。贵州农科院茶科所利用古茶树基因培育的黔茶系列品种,具有高抗虫高抗病高抗逆的品种特性,加工的茶品具有高香浓郁的风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好品种、原生态孕育出了贵州茶发乎骨髓的优异。也培养出一大批痴茶爱茶敬茶侍茶的优秀茶人。

2008年5月,本文作者王贵(左一)时任凤冈县委书记,制茶专家、绿宝石传承人牟春林(左二),绿宝石创制人牟应书先生(左三),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遵义市委书记傅传耀(右二),时任凤冈县副县长田景高(右一)在凤冈春秋茶业公司合影留念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由贵州茶叶世家牟氏春秋茶业,第一代掌门人牟应书老先生构想指导,第二代中坚人物牟春林先生试验研制,耗时5年,经反复调试改进,创制的绿宝石绿茶一经面市,就惊艳茶界,给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买得起喝得上好茶带来了福音。这是一款用一芽一叶、二叶、三叶的茶青精制而成的颗粒型绿茶。这款茶的外观,特像旧时妇女衣服上的盘花扣,也像唐代女人的发髻。手持茶粒面对光源,可见微孔微隙透出的光亮,茶粒呈镂空状。这形状,便于冲泡时,茶叶中的香气和干物质能快速而完全的淅出。冲泡绿宝石,茶粒在开水的作用下,在杯底缓缓向上舒展开来,不知不觉间复原出茶青摘下时的样貌,数茎有芽带叶的茶叶,或斜或直的悬浮在翡翠一样嫩绿明亮的茶汤里,于杯中构造出一幅绿意葱茏的“海底世界”状景,茎叶间的空隙,可供小虾米、小鱼籽嬉戏畅游。好一派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做出这样的茶,仅茶叶的品种选择,茶青嫩度、杀青温度、揉捻力度的调试,茶叶采制机械的改造,这几个因子达到适配无懈的程度,就试验了上千次。绿宝石乃是匠心独运、千锤百炼的智慧之果。

颗颗饱满的绿宝石

绿宝石把“高香浓郁、鲜爽回甘”融为一体,殊为不易,就像六月天遇到冰雪一般。她虽然没有皇帝御封的荣幸,也没有文人墨客为她赋诗作词,更不见于典籍经传,她却让中华民族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从高不可攀的御贡茶、资本炒作的天价茶,回到了凡间、回归到茶的本位、回归到芸芸众生的心口间。2002年,中茶所的国家级首席评茶大师沈培和先生评鉴说:绿宝石,把多叶茶做成了名优茶,品位媲美西湖龙井,这就是中国绿茶发展的方向。沈老还亲自写信,向北京吴裕泰茶行推荐销售。2003年,绿宝石参加中国名优茶评奖,是13支金奖茶中,唯一的一支多叶绿茶。颁奖后,担任当届评奖委会委员的湖南农业大学施兆鹏教授意犹未尽,专门对绿宝石进行了理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茶叶中的26种氨基酸达到了最佳比例状态,才有了“高香浓郁、鲜爽回甘”同聚杯中的特质。他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绿宝石原料中既有嫩芽,又有不同嫩度的叶片和茎杆,是组分丰富养分平衡产生的奇迹。2007年,中茶所研究员陈宗懋院士赞其“七泡有余香”,希望把绿宝石发展成为大众茶中的品牌茶,以提高大众茶叶消费的质量水平、健康水平。

谈及贵州茶叶世家牟氏春秋茶业,不得不从浙大西迁说起。1943年,浙江大学因保学抗战,迁至贵州省湄潭县。为感谢地方政府对学校安顿安置的支持,竺可桢校长与校委会的同仁们商议,决定在湄潭创办中专茶学班、蚕桑班,为当地培养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在兵荒马乱,自身难保的年代,大师巨匠们,还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牟氏春秋茶业的创始人,牟应书老先生,是年15岁,有幸进入茶学班学习,师从大名鼎鼎的茶学家李联标教授,得到著名昆虫学家刘淦芝教授的教诲。牟老先生的夫人吴惠仙也是当时的蚕桑班的学生。牟老毕业后,就职于1939年设立于湄潭县的民国中央茶叶实验场,当时实验场的场长,便是李联标教授兼任的,李教授还是牟老与其夫人的月下老。牟老正是在浙大大师们的教育关爱下成长起来的,深得浙大求实精神的薰陶。牟老一生朴实无华、精研于茶、终身保持着“清净雅和”的风度。解放后,牟老一直在贵州省农业部门工作,从事茶叶的发展研究,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0年从高级农艺师岗位上退休后,带领儿女继续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研究,对贵州茶业发展卓有贡献,深受茶界敬重。牟老膝下三儿两女,全都从事茶叶的生产加工营销。牟氏家族爱茶侍茶,以茶为业以茶为荣,始终带着欣赏的态度、愉悦的心情、精益求精的作风创制茶品,好茶迭出,生意一直不错。牟家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却生活优裕、家庭和睦,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深得茶韵薰染的牟家人,待人宽和、处事圆融、事必精工。

位于湄潭的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曾几何时,国内的茶叶市场一直处于高端競逐、“芽尖比武”的状况,大有此花开后百花刹的景象,加之资本介入轮番炒作,上万几万十多万一斤的天价茶不绝于耳,更是让茶海潮起潮落。普通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的茶饮茶礼居然成了资本收割韮菜的战场。茶区茶农象坐过山车一样跌跌宕宕,茶农们靠茶增收的预期不稳,这既损害了广大生产者的利益,也不利于广大消费者饮茶水平的整体提高,最终影响的是中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创制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喝得上的好茶,是牟应书老先生的夙愿。为了让绿宝石这款凝结了牟氏两人代茶人心血和智慧的大众好茶,更快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让更多的人买得起品得到,2010年,牟老两次召开家庭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最终与同济堂达成了合作协议,以期扩大产能借力推广。牟老的次子牟春林,还曾在合作后新成立的贵茶公司担任技术负责人。牟春林先生在借鉴绿宝石绿茶研制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又成功研制出红宝石红茶,这款茶在国际名茶评比中斩获金奖,屡获殊荣。红宝石红茶同样是一款老百姓买得起喝得上的好茶。

如今,红绿两宝石两朵并蒂花,在贵州茶区优雅地绽放,不仅在国内占有一定市场,还远销欧美日俄英等国。贵茶公司牵头组建的贵茶联盟有加盟企业61家,涉及16个产茶县。贵茶联盟企业,春茶以生产绿宝石为主,夏秋茶以生产红宝石为主,既提高了茶叶下树率、增加了茶农收入,又延长了务工季节和时间、稳定了劳动力,培养了一批职业工人、职业农民。为贵州茶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经验,开创了新路。

清香诱人的绿宝石茶汤(王萌 摄影)

这条新路的标志,简而言之,就是实施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采制、清洁化加工,实行产品的跨品种、跨区域、跨季节拼配,实现大精制大拼配大产品的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各联盟企业按贵茶公司的标准生产毛茶,交由贵茶公司统一精制拼配、定级定价、包装销售。这条新路,突破了品种、地域的局限,也突破了小品牌的局限,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品质风味的稳定。红绿两宝石两朵并蒂花,为贵州茶叶品牌建设找到了最大的公约数。在贵州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贵茶公司的新路就是贵州茶业现代化的道路。

(王萌 摄影)

品饮绿宝石,让人回味无穷、思绪无限。三十年前,阅读日本松下电器集团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传记,一段故事记忆犹新。松下小时候家境贫寒。一个夏天,松下走在上学的路上,烈日当空酷暑难耐,特想喝水,可又身无分文,买不起饮料,他看见一户人家房屋外有一支还滴着水的自来水龙头,请求主人让他喝口水,主人爽快答应,松下一口气喝了个饱。这让他心存感激,并发下宏愿:如果有一天他能生产出某种产品,一定要让想用它的人都能买得起用得上。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规模的扩大、松下电器成本越来越低、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松下电器不仅风靡日本、还走向了全球,松下兑现了当年许下的诺言。的确,一切物质、精神文化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意满足的人越多,产品的价值越高,创作者的社会价值也越高,人生的意义也越加丰满。2019年,牟老在91岁高龄时,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他要让普通老百姓买得起喝得上好茶的理念和实践,值得后辈茶人记取学习。

生机盎然的绿宝石茶园基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红绿两宝石两朵并蒂花,“上得殿堂、下得厨房”,她正在书写着:茶为国饮、大众时尚,干净黔茶、全球共享的现代茶史。谨以拙文纪念牟老。祝愿红绿两宝石两朵并蒂花烂漫茶区山乡!

作者/冰玉清

来源:

贵州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