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555件藏品讲述茶传奇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传说早在神农氏时代,中国人已经开始认识并利用茶。9月1日,“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及东西雁翅楼展厅开幕,国内外30家考古文博机构的555件代表性藏品从茶出中国、茶道尚和、茶路万里和茶韵绵长四部分,讲述一片东方树叶沟通中华上下数千年,连通世界东西南北的传奇。

司马家族墓地出土三彩煎茶用具和坐俑模型。

这场茶宴上,处处都是看点。成人巴掌大的“土坷垃”,是6000年前人工在浙江种植的茶树根。茶槽子、碢轴、茶罗子等10件法门寺地宫出土茶具,刚好凑齐唐代宫廷饮茶最基本的工具。《春宴图卷》“直播”着宋代文人饮茶宴乐瞬间。还有乾隆的“千尺雪茶室”,英国、德国瓷厂烧制的珐琅彩描金茶具,盛放在玻璃瓶里的哥德堡号沉船茶样……展现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策展人王光尧自豪地说:“全世界关于‘茶’的发音都源自中国——一种类似闽南话读茶字(读作Tey,英文tea的发音借鉴于此),一种类似汉语发音(读作chá)。所以展览结束语用了一句闽南方言‘喫茶去’,意思是吃茶去。我们希望和观众共品人间有味。”

新石器时代人工种植茶树根。

观展 亮点

一叶望千年

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当代的展品,将6000余年茶历史浓缩到2800余平方米展厅内,观众可以一步经年,与一批“最”字辈的文物照面。

年纪最长的——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的古茶树根遗存。它们将中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时间上推至距今6000年前后。山东邹城邾国故城战国墓出土的茶碗与茶叶遗存是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饮茶实物证据。至于这碗茶是药用还是食用,还不得而知。

还有些文物是首展。比如2022年在山西长治屈家庄唐墓出土的成套茶具组合,是反映唐代茶事的最新考古发现之一。

一叶聚名士

茶宴上,群星荟萃。茶仙陆羽在午门展厅一头一尾,实现了一次跨越千年的相遇:

入口附近,一件青釉执壶人像旁陈列着明万历十六年竹素园刻本《茶经》。“这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有学者认为这件瓷塑与陆羽有关。”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单莹莹抬手指隔壁展柜,“《新唐书·陆羽传》中提到‘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音杨)突间,祀为茶神’。这组河南省巩义市司马家族墓地出土三彩煎茶用具中,坐俑模型正是端坐在煎茶风炉旁,应为陆羽像。”出口旁,一处臆想中的乾隆茶室内,摆放一件泥塑彩绘茶仙人像。“它原陈设于承德避暑山庄千尺雪。由乾隆写的《竹炉山房》诗,可知此像就是陆羽。”

清代《西园雅集图轴》中,苏轼、米芾等16位名士出现。《弘历是一是二图像屏》和《雍正耕织图像册》中,两位皇帝露脸。还有一些名士的私有物展出,比如“出土自河南省洛阳市白居易宅院遗址的白釉盏托和渣斗等,可能是这位大诗人使用的茶具”。

一叶见世界

陆羽写“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喝茶上升到精神层面。王光尧说,中国茶道追求天人合一、人文和自然的和合。“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形象解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片树叶到杯中香茗,饮茶将天地山川之物化为生活日用。“展厅里,文徵明绘《惠山茶会图卷》、仇英绘《竹园品古图页》、弘历绘《竹炉山房图轴》、唐寅绘《事茗图卷》……通过古人的笔墨,我们可以一睹当年的生活。”

这种意境,达成共识。从贵州侗族敬神烧茶的用具,到金代的点茶茶具组合;从民间的黑陶茶壶,到乾隆御用的扎卜扎雅木刻诗句碗;从茶马古道上的马鞍,到清代的茶叶销售执照“茶引”……茶在潜移默化间增进了历史上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展板上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出土的备茶图壁画、黄釉渣斗和盏托,展柜里是故宫藏辽代同款茶具。这些辽人的饮茶习俗与宋人基本相同。”单莹莹说,考古学家徐苹芳论及《茶事图像》的价值时说,“我们甚至可以说茶文化在各民族之间的普及、交流和发展,由此带动的融合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之一”。

王光尧补充举例:“从饮茶的角度看《是一是二图》,构图是学习宋人画法,乾隆着汉装,喝茶的杯子是宋代定窑,装茶的壶是明代青花,周边陈设的器物有新石器的玉璧、商代的青铜觚、受西洋家具影响的圆桌,传达了乾隆典守中华传统文化、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象,是茶文化与中华文明关系的缩影。”

一捧茗茶,更是飘香环宇。德国麦森瓷厂烧制的珐琅彩描金人物图壶上都是中国人物造型。英国沃克斯豪尔瓷厂烧制的茶叶罐猛一看像青花瓷,其实是贴印工艺。“跟茶相关的外来文物也开始引入,比如明末清初来自琉球王国的茶器;一件美国造哑光釉罐,曾陈设在养心殿内”。王光尧说:“这是一种平等的文化互动,是茶传播史的客观呈现。”

清乾隆千尺雪茶室场景。

明的。考古发现,战国时期,人们拿一个碗喝茶,没有托;不晚于南北朝有了茶盏、盏托的组合;到唐朝,茶盏和盏托的组合已见于文献和图像。新疆出土这幅画反映出唐代饮茶已风行西域地区。

品茗于“天下第二泉”

文徵明绘《惠山茶会图卷》以二泉亭为中心,描绘了其和友人一起品茗的场景,反映了明代流行的文人茶会风尚。专家说,惠山泉有天下第二泉的美誉。

至于第一泉的说法,则一直没定论。各有各的理由。比如乾隆就觉得北京玉泉山的水为天下之最。

中西合璧的提梁壶

展厅里展出了两件几乎一模一样的铜胎画珐琅开光山水花鸟图八棱提梁壶。每一件都集金属、珐琅和金星玻璃等多种材质、工艺于一体,造型、装饰仿自西洋茶壶式样,装饰图案则保留中国传统绘画趣味,是一件中西合璧的铜胎画珐琅精品。这两件壶均没有使用痕迹,应为纯摆设。

观展 提示

■展览时间:持续至11月30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

■门票:

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微信小程序实名预约。

包括宋代《茶录》在内的一批宋元书画作品将在10月上旬提前退场。替换展品也值得期待。比如《茶录》将替换为乾隆临《茶录》。策展人说:“两件作品说明,茶无论在宋代还是在清代,都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文化血脉里了。”

另外,故宫官方网站会推出线上展览,方便更多观众参观。

(原标题:一叶茶 出中国连世界)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刘冕 邓伟 摄 张存 制图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