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灵川县 机械化制茶 促进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随着气温不断回升,广西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的高山野生茶树也吐露新芽,迎来了嫩茶采摘制作和销售的黄金时期,茶农们抢抓晴好天气穿山入林采摘鲜茶,茶叶加工厂的机械设备也开足马力,赶制高山野生茶供应市场。


摊晾茶青

在灵川县九屋至珍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车间内,机械轰鸣,茶香四溢,工人们正在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各制茶工序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三条萎凋槽内铺满了茶青,随着水分蒸发,茶青的形状和色泽发生变化。一旁的工人将它们继续摊晾在铁丝网架上,茶青在萎凋的过程中发生轻微的化学变化,淡淡清香散发出来。旁边的揉捻机也在高速运转当中,茶厂的员工毛启武偶尔过来观察一下茶叶状况,或解散一些结团的茶叶,他告诉记者:“揉捻就是要把这个茶叶揉捻成条索状,茶叶的细胞壁破裂了,更多的接触空气,可以更好的发酵,出来的茶叶品质才好。”

该茶厂加工的原材料都是向周边农户收购的高山野生茶,为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出高品质茶叶,茶厂投资300万元建设16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其中拿出180万元购买萎凋槽、揉捻机、烘干机等机器,搭建了智能化的发酵间,自动化生产不仅保证了茶叶品质的统一,而且大幅度提升了制茶效率。”传统手工揉捻茶青,一人一天不停揉搓的话,只能完成10斤。而机械揉捻,基本上可以达到100斤以上,产量得到保障。”灵川县九屋至珍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忠艳说到,建厂四年来,每一年茶青的产量平均有4万到5万斤,年产值有是60万左右。

灵川县九屋镇高山野生茶资源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约600米的东源、西岭、黄梅、四江、石洞等山区村委,老茶树遍布山林、竹林之下,少受污染。山区一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土层深厚,富含大量的有机质和矿物质,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野生茶独特的色、香、味品质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冲泡的茶汤口感丰富,醇厚饱满,山野之气强烈,且经久耐泡,唇齿生香,深受消费者青睐。“源于它是原始生态野生树种,所以它的内含物质非常丰富,水浸物的含量达到了54.25%,氨基酸的含量达到了4.09%,茶多酚的含量达到了26%。”毛忠艳介绍道。因为品质好,该地的野生茶远销南宁、广东、北京和上海,一部分出口去了新加坡。

为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灵川县九屋镇依托特有的高山野生茶资源优势,引进3家专业茶业公司,与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提高制茶技艺。同时,九屋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良方,鼓励村企签订村级集体经济投资入股分红协议,达成村企共建战略,共同将野生茶品牌做大做强。为获得品质优良的野生茶青,企业与部分自然村的茶农也达成了茶叶供给约定,提供茶树的保养标准,茶农可获得分红+销售两份收入。灵川县九屋镇西岭村村委会副主任徐继有感慨到:“自从我们村里建了茶厂以后,不仅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还保证了茶叶的销路,特别是我们毛坪村,这几年这个茶农还有分红,比自己种的茶收益还要高。”

据了解,近年来,九屋镇的野生茶年产量近11万斤,茶农收入不断增加,5个山区村委村民们年度增收350万元,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增收7.5万元。

来源:广西桂林市灵川县融媒体中心 王道梅 唐俊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