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王节 勐海普洱茶历史文化概述(五)

勐海茶深受绿水青山的滋润,经历千年的传承积淀,造就了20个普洱茶产业之最:一是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龄达1700多年的巴达野生茶王树;二是有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先民之一“濮人”,即今布朗族的先民。布朗山布朗族乡是中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三是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少数民族种茶村寨,即包括千年以上的西定乡章朗布朗族村寨、1881年的布朗山乡老曼峨布朗族村寨、1200年的格朗和乡南糯山哈尼族村寨等千年种茶古寨。四是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树龄达800余年的南糯山人工栽培型茶树王。

五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百年以上人工栽培型古茶群落5.6万亩。六是有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贺开古茶区1.6万亩。七是全国县域普洱茶种植面积第一大县,总面积达90.59万亩。也是最早实施“茶樟间作”生态种茶模式的地区,樟树特殊的芳香既预防了病虫害,又造就了带有“香樟味”的勐海普洱茶。九是有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加工普洱茶茶厂——创办于1938年具有光辉抗战历史的普洱茶工业发展先驱“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十是有世界上最响亮的普洱茶品牌,被誉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品牌”的勐海茶厂“大益牌”。

十一是全国最早的普洱茶出口基地县,“勐海茶”作为国家文化外交载体,沿着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个饮茶国家。十二是滇藏茶马古道的起源地,是前往藏区马帮的出发地,部分茶叶还从西藏出口印度和尼泊尔。十三是有世界上最早的普洱茶发酵技术,1973年普洱茶的人工后发酵技术在勐海茶厂试验并获得成功,1975年研制配方生产的大益7572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的标杆。十四是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普洱茶制作技艺,2008年6月“大益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大益首款高科技发酵熟茶——益原素(A方)首次亮相,开启普洱茶发酵技术新纪元。十五是有最早成立的最专业、最权威的普洱茶研究机构:1938年创办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科学研究所”,2008年成立的勐海普洱茶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建立的“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博士后工作站”,2016年其技术中心实验室荣获全国普洱茶行业唯一“CNAS企业实验室”认证。

大益布朗山万亩普洱茶园基地

十六是集聚了最多的著名普洱茶精制茶企,汇集了全国最多的普洱茶科研、制茶中高级人才队伍,是全国最大的普洱茶研发、生产县。十七是有全球保存最多的茶树基因保存圃——云南省茶叶科研所“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叶种茶树资源圃。十八是有最丰富的少数民族普洱茶文化,勐海的傣族、哈尼、布朗、拉祜、彝、汉等10余个世居民族,视茶为“上通天神,下接地府”的灵性之物,创造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十九是有世界上最好的发酵环境,勐海独特的微生物环境孕育了发酵的优良菌群,不可迁移、不可复制,造就了世间独特的“勐海味”。二十是全国唯一的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勐海普洱茶”以669.8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农业区域品牌榜首。

茶产业是勐海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目前,勐海县正以习近平总书记“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发展目标,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三个发展定位”为抓手,加强茶园管理、提升加工技术、规范产业发展、做强品牌效益,加快勐海茶产业链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勐海打造为中国普洱茶产量中心、中国普洱茶加工中心、中国普洱茶品牌中心、中国普洱茶交易中心、中国普洱茶质量中心、中国普洱茶仓储中心、中国普洱茶研学中心、中国普洱茶民族文化中心,最终树立勐海作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普洱茶现代产业示范县”的殊荣。

勐海,一座“茶林里长出来的城市”。茶——这片神奇的叶子,已成为勐海实现内联外通的重要载体。这一缕清香,从远古飘来,绵延不竭,向未来而去,渐远渐浓,香溢全球。

来源:勐海文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