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茶到新茶饮,茶行业的“新质生产力”究竟藏了多少大招?

新茶饮,是年轻群体接触传统茶的桥梁,反过来,传统茶深厚的文化底蕴等也能助力新茶饮在创新路上平顺疾驰。因此,新茶饮与传统茶饮的碰撞,既是茶行业内部取长补短的路径,更是两者焕新升级的渠道所在。

2024年,新茶饮进入“战国时代”,破旧立新已是大势所趋,传统茶行业的风口逐渐显露。为从新茶饮市场中寻求传统茶行业的破圈之道,“说茶”推出:从“新”看茶业——新茶饮系列专栏。此篇聚焦新茶饮和传统茶的智能化进行探讨。

智能化,作为茶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之一,现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即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落地于茶行业中,科技赋能于产业的新生业态,便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自动制茶机(图片来源:霸王茶姬)

近期,喜茶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展示的智能出茶机引发广泛关注,据央视报道,智能设备作为中国茶饮的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茶走向世界。此前,第六代采茶机器人亮相,传统茶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升级浪潮。可见,传统茶以及新茶饮与科技的联动已成大势所趋。当智能化浪潮引动茶产业发展,如何借科技东风,为传统的中国茶注入新鲜“血液”?

△央视报道喜茶智能出茶机(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截图)

喜茶最新“出茶机”亮相

新茶饮再掀智能化浪潮

NEWS

智能化机械化的发展,是新时代茶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渠道。从聚焦产品创新到玩转联名,再到用智能设备实现效率提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开始自主研发智能化设备,行业开始迈入智能化时代。

自2021年起,奈雪的茶和喜茶便正式成立专业团队,招募机械、电气相关的工程师针对功能规划、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多方面来设计和研发智能设备。在科技团队的加持下,新茶饮的智能化进程加速。2022年,奈雪的茶数字化团队自研的“自动奶茶机”已在广州、深圳等多家门店使用;2023年,喜茶推出自动去皮机、智能称等7款自研“茶饮高科技”设备,从原料制备到茶饮出杯,整个制作流程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今年,喜茶再做升级,新款智能出茶机能通过自动识别二维码技术实现精准出杯,且误差较小。

△奈雪的茶“自动奶茶机”(图片来源:奈雪的茶)

△奈雪“智能出茶机”(图片来源:咖门)

在智能化进程中,行业的效率革命倒逼着各新茶饮品牌进行发展,除智能化设备外,生产线上的优化也同样是新茶饮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手段。如蜜雪冰城从供应链上发力,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全自动化生产车间等以实现流程标准化。无独有偶,茶百道投资100亿元打造茶百道智能生产加工基地及供应链总部项目。两者都通过在生产线上引入智能化技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成都市青白江区茶百道智能生产加工基地及供应链总部项目冷冻仓(图片来源:川商总会)

加速升级

传统茶是这样迈向智能化模式的

NEWS

新茶饮与传统茶同根同源,共促发展。此次新茶饮品牌智能化爆发,传统茶的科技创新再次成为焦点。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茶科技作为茶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映射着产业可能达到的发展上限。智能化作为茶科技的核心,赋能于茶行业发展并持续推进。通过剖析采茶和制茶这两个主要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发展情况,可以看到当前传统茶产业智能化的趋势。

采茶方面:智能采茶机器人全面升级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可知,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3296.68亿元,同比增加116.00亿元,增幅3.65%,茶产业的整体态势向好。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的名优茶生产模式下,由于茶叶采摘作业次数多、劳动强度高,采茶用工需求巨大,名优茶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器人项目等多个自动化机器投产。今年,茶科技工作者更是对其进行了升级改造。如第六代智能采茶机器人从两支机械臂增加到四支机械臂、从两台固定识别相机减少到一台移动识别相机等。根据实验结果,现在的智能采茶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比去年提高了50%,预计一台机器能代替1.5-2个人工,一天可采摘干茶1.5斤。通过改良设备技术,有效提升采摘效率,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采茶机器人进行实验采摘 (图片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除攻关采摘技术以帮助茶农增收,茶科技工作者还在扩大采摘覆盖面下功夫。针对云南“山地特性和采茶缺工荒”等问题,王白娟专家团队推出全球首例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其现已在云南山区无网络地带成功实现茶叶鲜叶采摘、鲜叶分级采摘、微光环境识别等功能。这一机器人的问世,打破大多数人对采茶机器人只能在平地上使用的看法,推动茶产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高原山地采茶机器人(图片来源:科技彩云南)

制茶方面:从茶企覆盖至茶产区

从“凭经验做茶”到“数字制茶”,智能化持续渗入在制茶过程中,并在茶行业形成相对完整的发展模式。智能化茶机成套设备、超级工厂等现已经广泛的运用于茶商茶企的制茶环节,从贵茶集团运用现代化全自动生产线实现精品抹茶智能量产,年产精品抹茶可达4000吨,到小罐茶黄山超级工厂实现了制茶、除杂等全流程标准化,自动化率超过90%,日产小罐茶可达30万罐,数字制茶已取得一定成效。

现阶段,制茶智能化已走出茶企范围,投入到茶产区等茶行业中更广泛的范围内。仅在全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的投产方面,四川沐川、江西遂川等茶产区已经开始将其投入使用,智能化、机械化正成为激活茶产业的“新密码”。

△全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图片来源:沐川发布)

当然,采茶和制茶环节仅是茶行业面向科技前沿发展的缩影,智能化铺设于茶行业的多个方面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浙江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王岳飞指出,除上述两个茶叶生产过程,主要还有几个方面正朝着科技化迈进:

1、种质资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茶行业的全产业链始于种质资源研究,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特色或抗性强的茶叶品种,茶科技工作者持续开展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等一系列科研工作。

2、生态茶园

茶园管理目前仍偏向于粗放型,导致茶园生产水平不高。因此,茶科技工作者需要全面审视并科学调控环境因素,以精准提升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3、茶深加工

中国的茶叶产量已占据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种植面积更是超过全球60%,茶叶供大于求的情况却愈演愈烈。科技赋能深加工领域发展,或可更有效的消耗茶叶库存。

王岳飞指出,茶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所提出的,“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具体到茶行业,应当充分利用茶产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技人才和历史人文优势,以推动茶产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从传统茶到新茶饮,茶行业整体智能化浪潮涌动。茶行业与科技之间的联动发展,不断点燃着茶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汇聚实现未来蓝图的强大合力。从茶业生产流程的不断优化,到新茶饮卷入自动化,科技赋能茶行业的新纪元变革,或将不日到来。

来源:说茶ShowCha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