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这座博物馆堪称世界级茶基因宝库

白莺山古茶园是目前发现的茶树品种最多样化的古茶园,地处澜沧江西岸,位于临沧市云县漫湾镇大丙山中麓,在这里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家种的整个变化过程。从山脚到半山腰,古茶树分散于村落及田间,形成村中有茶、村边种茶、漫山遍野皆是古茶的景象。千百年来,茶树从各个山头蔓延到房前屋后,与人们相生相伴,生生不息。


本山、黑条子、二嘎子、白芽子、白芽口……这些茶树品种书写着不同时代白莺山古茶的传奇。白莺山共有本山茶、二嘎子茶等12个品种200多万株古茶树,包括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这些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二嘎子茶王,树龄达2800年。白莺山茶树种质多样化特征代表了云南茶树特殊的驯化和栽培方式,茶树既有“小片丛生、单株独生”,又有“茶林混生”,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是世界茶树基因库、茶树起源进化的“活化石”,被中外专家誉为“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


2016年,临沧市人民政府将以白莺山村为核心的12400亩古茶园列入临沧市第一批栽培型古茶园保护名录,划定了面积达810亩的核心保护区,并对其进行重点挂牌保护。2021年5月13日,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挂牌,成为我国首家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标志着白莺山古茶树进入了资源保护、科考、开发和品牌推广阶段。2024年,云县漫湾镇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又被云南省认定授牌为“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得益于澜沧江流域优越的生态条件,茶树能大量吸收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据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送样测定,白莺山茶内含茶多酚达32.69%、儿茶素达195.072毫克、咖啡因达4.39%、水浸出物达45.27%……


白莺山古茶园所处的澜沧江流域也是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游历最多的地方之一,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占了近万字的篇幅。从现存的明清史料来看,徐霞客笔下的澜沧江渡口是目前已知的澜沧江上最古老的渡口,是明朝前后数百年间临沧商旅对外交流、南茶马古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得益于资源和地理优势,白莺山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及发展潜力。

来源:云南网记者 李春林 见习记者 李彤 通讯员 李鹄,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